梟雄[漢語詞語]

梟雄[漢語詞語]

梟雄(xiāo xióng):驍悍雄傑之人,猶言雄長、魁首,多指強橫而有野心之人。

基本信息

梟雄釋義

(圖)亂世梟雄李自成亂世梟雄李自成
梟雄 xiāo xióng
驍悍雄傑之人,猶言雄長,魁首,多指強橫而有野心之人。
爭為梟雄。——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
備乃世之梟雄。——《三國演義》漢譯英
“梟”是一種兇猛的鳥,引申為勇猛難制服。
因此梟雄的意思並不是有些人所說的狡詐不可信任的人物,而是指難以被制服的英雄。英雄和梟雄其實差不多的。都說亂世出英雄,其實亂世所出的梟雄更多。而名垂千古的是英雄,得天下的往往卻是梟雄。其原因就是梟雄不單是有野心而且無情為達目的不擇手段,英雄卻總有著所謂的婦人之仁,為小義而失大義。英雄,是天下所有梟雄、奸雄之統稱,因“梟”道、“奸”道皆有英雄之本色,所以成就梟雄、奸雄的事業,故“梟雄”之道不可小覷。

解釋出處

(1) 兇狠專橫。

而操豺狼野心,潛包禍謀,乃欲摧撓棟樑,孤弱漢室,除滅忠正,專為梟雄。-《文選·陳琳<為袁紹檄豫州>》張銑註:“梟,惡鳥也;雄,強也。言操如惡鳥之強也。”
世傳凶狡,早擅梟雄,太息劍門,志吞井絡。-《晉書·李特載記論》
故夫今日之政術,不知經幾百千萬梟雄險鷙敏練桀黠之民賊,所運算布畫,斟酌損益,而今乃集其大成者也。-梁啓超《中國積弱溯源論》第三節

(2) 指強橫之徒。

羣盜就哺無術,豈能持久,將見梟雄日漸消沮。-清 侯方域《上三省督府剿撫議》
田不自耕植者不得有……曠土不建築穿治者不得有:不使梟雄擁地以自殖也。-章炳麟《代議然否論》

(3) 驍勇雄豪。

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三國志·吳志·周瑜傳》
爭為梟雄。出自 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
而至康熙世之察罕汗,故梟雄,兒童時好戰鬭戲,及即位,同戲諸人皆為將,日事攻戰。-清 魏源《聖武記》卷六李揚才窺其為侮,從而生心,糾數千之黨,徘徊邊外,睢盱川伏,諒不過草竊之輩,決非梟雄之才。-清 薛福成《籌洋芻議·藩邦》

(4) 雄豪傑出的人物。

加劉備天下梟雄,與操有隙,寄寓於表,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也。-《三國志·吳志·魯肅傳》
劉備世之梟雄,久留於此,後必為害,可就今日除之。-《三國演義》第三四回
備乃世之梟雄。出自《三國演義》漢譯英
渡江以後,此風彌甚,有違言者,惟一二梟雄而已。-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第七篇

梟雄與英雄區別及聯繫

英雄之英者,箐英,草發芽的樣子,不要小看草要發芽的動力,石頭都能硬生生擠開,所以說英雄人格用來描述和形容無堅不摧的力量。而梟雄是描述的多是一種習性。
梟雄無道,因為鳥不是走的,是飛的,所以,梟雄無道或說自有其道,但是已經脫離了常規的道義。很強,但是無法用通俗的道義來輔助他。
英雄有道,做事靠譜,有計畫有謀略有步驟有協同,有道義支持,並且可以做事高於道義,但是英雄易折,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奸雄反其道而行之,當道義鴻大之時,易出奸雄,奸雄是順天應勢而出,他自己的行為完全無礙於其身處的集團,也就是說,此時,個人修養對社會潮流來說已經無足輕重。
英雄和梟雄其實差不多的,都說亂世出英雄,其實亂世所出的梟雄更多。而名垂千古的是英雄,得天下的往往卻是梟雄。其原因渺渺不可言說,
英雄與梟雄之區別與聯繫: 梟者,兇猛之謂。英雄者,多類於聖賢。梟雄者,多類於無情。英雄並及梟雄,皆心慕仁義,胸懷天下。然英雄懷抱仁義,以至仁德化天下,能讓天下人負我,心無我求,故能從始至終,時時踐行仁義;梟雄襟包四海,以壯志橫掃河山,寧使我負天下人,心無障礙,視時勢而行仁義,故不徹底。或有或無,則使人以為假仁假義。英雄者,可捨身取義,殺身成仁,為天下蒼生謀福祉,乃天地之脊樑;梟雄者,順我者生,逆我者亡。以我之心而放之四海,以我之志
(圖)梟雄劉備梟雄劉備
而加之全人,勢不可擋。言不必有信,唯能遂其志而通權達變。欲以先登絕頂之位,再行仁義之事。因其本為梟雄之性,故殊難把握,一旦登頂,未必能踐行仁道,或將徹底露其梟勇面目,而荼毒無辜。倘果能行其仁德,則天下亦致太平矣。便使梟雄而為英雄。故歷來開國之君,多為梟雄。是此之故也。——摘自周易玄先生《乾支哲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