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期

初夏時節,我國長江中下游至日本南部一帶,經常出現一段持續較長時間的陰沉多雨天氣。時值江南梅子成熟,故稱“梅雨”或“黃梅雨”。又因此時溫度高、濕度大、風速小、光照奇缺,器物易發霉,所以又稱“霉雨”。氣象學上,梅雨是 東亞大氣環流春夏之交季節轉換期間特有的氣候現象,可分為典型梅雨和迎梅雨(早梅雨)。典型梅雨一般為6月上旬到中旬“入梅”,7月上旬到中旬出梅。多數年份,梅雨期持續20-25天,長的可達一個多月,短的只有幾天。

​產生背景

梅雨期梅雨期

"梅雨"之稱來源於我國的一個氣象名詞,古代稱為黃梅雨。歷史上所稱的"黃梅雨",通常是指"梅"節令內的降水。長江中下游地區的人們習慣上取"芒種"節氣為梅節令,此時正值梅熟時節,因此也叫"黃梅"。

氣候成因

氣象學上,梅雨是 東亞大氣環流春夏之交季節轉換期間特有的氣候現象,可分為典型梅雨和迎梅雨(早梅雨)。典型梅雨一般為6月上旬到中旬“入梅”,7月上旬到中旬出梅。迎梅雨指入梅前的陰雨,一般開始於5月中旬,為期約半個月。迎梅雨後,雨帶常一度南退,此後再次北進而為典型梅雨。多數年份,梅雨期持續20-25天,長的可達一個多月,短的只有幾天。少數年份不出現梅雨,雨帶從 華南迅速越過 江淮流域而進入 華北一帶,稱為“空梅”。 湖北省的梅雨季節通常從6月中下旬開始,近30年裡梅雨結束時間為7月9日。

歷史記載

早在漢代,我國就有不少關於黃梅雨的諺語。

在晉代已有“夏至之雨,名曰黃梅雨”的記載。

自唐宋以來,對梅雨更有許多妙趣橫生的描述。

宋代 賀鑄曾被稱譽為“賀梅子”,據說他曾在《青玉案》一詞中寫下“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的名句。宋代 陳岩肖在《庚溪詩話》中也有“江南五月梅熟時,霖雨連旬,謂之黃梅雨”的記述。

防治措施

梅雨季,空氣濕度較大,四處瀰漫著水汽,一招就是要適時的關窗,而關窗的時間點又很重要,早晨和晚上特別需要注意關窗,因為這兩個時間段一般是全天中空氣濕度最高的時候,要比中午高出許多,這個時候,如果不及時關閉門窗,那么水汽將會輕鬆滲透到家中的每個角落,加速“霉變”的速度。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