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新育

梅新育

梅新育,男,漢族,1968年生於武漢市。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先後在《21 世紀經濟報導》、《新理財》、《證券市場周刊》、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華爾街日報》中文網、《中國工業報》、《上海商報》等媒體擔任專欄作家,為中國金融出版社承擔編審工作,兼任北京郵電大學文法經濟學院教授。是中國總量經濟學會和路透集團2006年開始合作組織的“中國經濟態勢分析十人組”專家,應邀擔任中國總量經濟學會組織的“21世紀中國城市發展論壇”專家委員會專家,2008年12月開始擔任中國國際期貨經紀公司、中期期貨公司獨立董事。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1985~1989年就學於湖北武漢工學院機械設計與製造專業。

1989~1993年在湖北省機械產品質量監督總站工作,

1993~1996年在湖北武漢大學世界經濟系攻讀碩士學位;

1996~1997年在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市分行計畫統計處工作;

1997年6~10月在中國人民銀行總行調查統計司從事重點國有大型企業運行監測分析工作。

1997年10月入武漢大學世界經濟系攻讀博士研究生。

2000年7月畢業到北京市外經貿委國際貿易研究所工作。

2000年11月至2003年在南開大學理論經濟學博士後流動站從事博士後研究。

2002年9月起在外經貿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從事研究工作。

在工作和學習期間,先後主持、參加30多項科研課題,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評論等數百篇,獨著專著1本,主筆、參編專著6本;合譯學術專著1本。

2008年12月開始擔任中國期貨經紀公司、中期期貨公司辦事員。

工作經歷

主持項目

2000年11月至2003年在南開大學理論經濟學博士後流動站從事博士後研究,研究課題為《國際遊資與國際金融體系》。

先後主持、參加40項科研課題,參與編制國家商務發展“十一五”規劃,為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科技部等部委和一些地方政府有關部門提供多項諮詢。其中本人主持、執筆的研究報告《中國與離岸金融中心跨境資本流動問題研究》引起了國家領導人的重視,。

學術論文

發表各類學術論文、評論等1000餘篇,其中在《世界經濟》、《經濟學動態》、《國際貿易》、《文化雜誌》(澳門)等權威、核心學術期刊發表40餘篇,《新華文摘》轉載1篇,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9篇,《新華月報》轉載1篇,《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轉載6篇,在《讀書》、《商業周刊(中文版)》、《世界知識》、《半月談》、《瞭望東方周刊》等知名非學術刊物發表文章80餘篇;譯文2篇;獨著專著1本,主筆、參編專著7本;與人合譯學術專著1本,主持翻譯、審校中國人民銀行1997年廣西北海國際經濟景氣調查研討班(聯合國開發計畫署技術援助項目)講義2本約6萬字,審校中國金融出版社譯著3本合計約75萬字。

論文等為聯合國《2007年世界投資報告》等國內外重要出版物所引用,並獲得第六屆全國外經貿研究成果獎論文二等獎、全國商務發展研究成果獎優秀論文三等獎等多項獎勵。

科研著作

已出版專著:

1. 《國際遊資與國際金融體系》,人民出版社,2004年10月,獨著;

2.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參編; (全書41萬字,負責撰寫其中“國際貿易政策”部分,計10萬字左右)

3. 《迎接挑戰——企業家的創新精神》,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合著,第一作者;

4. 《經濟環境與企業預應行為》,河北科技出版社,1999年版,合著,第三作者,撰寫8萬字;

5. 《遠離企業:矯正政府職能》,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合著,第二作者,撰寫約10萬字;

梅新育梅新育

6. 《90年代美國經濟》,山西經濟出版社,2000年版,合著,撰寫1.5萬字;

7. 《大流轉——國際貨幣風雲錄》,經濟日報出版社,2000年版,合著,撰寫3萬字;

8. 《增強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的協調性》,中國計畫出版社,2005年,合著,撰寫3萬字;

9. 《2005年美歐對華紡織品“特保”爭端及其分析》,載於《法治藍皮書:中國法治發展報告(2006)》,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

10. 《2006年中國出口信用保險發展》,載於《2006保險業法制年度報告》,法律出版社,2007年;

發表論文:

(部分論文署名“青雲”、“穆青雲”,系取本人名字的偏旁部首諧音)

(權威、核心學術期刊及《新華文摘》、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轉載論文)

1. 《關於中小企業低價出口商品的體制根源及改革》,北京,《國際貿易問題》,1995-9,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外貿經濟、國際貿易》1995年第10期全文轉載;

2. 《美國進出口銀行的職能及發展狀況》,北京,《國際經濟合作》,1995-9;

3. 《論美國反托拉斯法域外管轄制度》,北京,《國際貿易》,1996-9,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經濟法學、勞動法學》1996年第6期全文轉載;

4. 《貪婪的不公平貿易行為——美國反跨國賄賂政策》,北京,《國際貿易》,1997-11;

5. 《反跨國賄賂:國際貿易政策新熱點》,北京,《世界經濟》,1998-4;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外貿經濟、國際貿易》1998年第7期全文轉載,《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轉載(光碟號ELAW9812,文獻號002087);

6. 《關於國際經貿領域的反腐敗鬥爭》,北京,《現代國際關係》,1998-5,《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轉載(光碟號ELAW9806,文獻號002276);

7. 《美國〈外國腐敗行為法〉述評》(上、下),上海,《外國經濟與管理》,1998-5、6,並被該刊評為1998年度優秀論文三等獎(獲獎名單見該刊1999年第2期第48頁),《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轉載(光碟號ELAW9806,文獻號002726);

8. 《論美國反破產欺詐法規及其對我國的啟示》,北京,《經濟導刊》,1998-5,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經濟法學、勞動法學》1998年第12期全文轉載,《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轉載(光碟號ELAW9811,文獻號001522);

梅新育梅新育

9. 《橫跨國境的“網路新政”——美國政府的電子商務發展政策》,北京,《國際貿易》,1999-1;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外貿經濟、國際貿易》1999年第3期全文轉載;

10. 《略論明代對外貿易與銀本位、貨幣財政制度》,廣州,《學術研究》,1999-2,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經濟史》1999年第3期全文轉載,《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轉載(光碟號SOCI9904,文獻號002595);

11. 《論美國企業股票期權計畫的新發展》,北京,《世界經濟》,1999-5;

12. 《芒德爾國際經濟理論與當代世界經濟的發展》,北京,《經濟學動態》,1999-12;

13. 《明季以降白銀內流及其對中國經濟制度之影響》,澳門,《文化雜誌》(季刊),第39期;

14. 《勵精圖強——印度外向型軟體業的成功和啟示》,北京,《國際貿易》,2000-9;

15. 《中國汽車工業產業政策與美國貿易政策的摩擦》,北京,《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1-3;

16. 《必須承受的額外風險——從企業改革看內地企業境外上市》,北京,《國際貿易》,2001-6;

17. 《世界股市低迷及其對我國的影響》,《國際經濟合作》,2001-11;

18. 《托賓稅理論與實踐的發展:淵源、效率與公平分析》,《經濟學動態》,2002-5;

19. 《打破黑箱——先鋒投資籌備上市對推進國際遊資監管的啟示》,《國際貿易》,2002-11;

20. 《放權須有先決條件——我國企業境外期貨交易中的過度管制》,《國際貿易》,2003-5;

21. 《固本培元——從亞洲債券基金看東亞金融合作發展》,《國際貿易》,2003-8;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