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怡[北京聯合大學教授]

梁怡,1956年8月出生,北京聯合大學人文社會科學教學部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1983年取得北京大學第一分校歷史學系學士學位,1992年取得北京大學歷史學系碩士學位。

人物經歷

北京聯合大學人文社會科學教學部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1983年取得北京大學第一分校歷史學系學士學位,1992年取得北京大學歷史學系碩士學位。

1975年3月—1978年12月 順義縣俸伯公社前町大隊插隊。

1979年1月—1983年1月 北京大學第一分校歷史系學習。

1983年3月--2003年12月 北京大學分校(現改稱北京聯合大學套用文理學院)馬列教研室(現改稱社會科學部)任教。

2004年1月---- 北京聯合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部 主任。

2001年11月9日 中國革命史 教授。

1993年12月 歷史 副教授。

(1)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學會.副會長 2007。

(2)北京市高教學會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研究會.副會長 2007。

(3)北京市北京學研究基地.副主任 2005。

(4)北京市中共黨史學會.理事 2006。

(5)北京大釗學社.理事 2006。

(6)北京聯合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

(7-10)北京聯合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科學技術指導委員會委員會、教師職務聘任委員會委員。

1993年9月—1994年4月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歷史系,訪問學者。

1994年3月 美國波士頓,出席第13屆亞洲學年會。

1995年3月 美國芝加哥,出席第三世界論壇第21屆年會2001年11月 香港中文大學,學術交流,查找資料。

2003年10-12月 德國杜伊斯堡大學、海德堡大學、柏林自由大學等高校進行學術交流,高級訪問學者。

2006年1月 泰國、越南的7所高校,學術交流。

2008年1月-3月莫斯科大學亞非學院講學及學術交流,順訪俄羅斯科學院遠東所、哲學所、社會大學等。

主講課程

1.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2. 毛澤東思想概論。

3. 中國革命史。

4.中國現代史史料學。

5. 英語口語。

6. 當今社會熱點問題系列講座 7.近現代中國與世界。

研究方向

中國近現代史、中共黨史、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中外關係史。

側重國外中國問題研究動態及成果的評析。

主要貢獻

A. 主持完成:

1.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九五”課題:《國外中共黨史研究評述》,(2000-2003)批准號:00BDJ002;結項證書號:20030680。成果為同名專著,2006年12月獲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頒發:北京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經費5+4萬。

2. 北京市委組織部優秀人才專項經費資助研究課題:《國外社會主義時期中共黨史研究評述》2004年 經費2萬元。

3. 北京市北京學研究基地2006年項目:《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與保護》。 經費0.5萬元。

4. 北京學研究基地2007-08課題《近代在京外國人研究》,課題編號:BJXJD-KT2007-A011 經費1萬元。

B. 參加並完成:

5.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的“七五”歷史科研課題:《國外中國革命史研究的歷史考察》,成果《國外中國近現代史研究述評》(本人承擔第四章)獲國家教育部普通高校優秀教材二等獎,2002年。

6. 國家教委社會科學基金資助的“八五”歷史科研課題:《中美人民的友好往來與文化交流》。(本人承擔《<美國外交檔案>與中美關係史的研究》)。

7. 北京市教委研究課題:《政治文明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2006。

C. 在研課題:

8. 主持人: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國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評析》,項目編號:06AeKD003 經費8+4萬元。

9. 作為第一骨幹:《國家清史纂修工程——圖錄?北京及周邊地區清代建築遺址圖片》;項目編號:200610320503024 經費10萬元。

10. 主持人:近代在京外國人研究(經濟、軍事、旅遊領域),北京學研究基地09-10年課題,課題編號:BJXJD-KT2009-A05,經費1.2萬元。

11. 主持人:近現代在京外國人研究,北京市教委2010年面上項目5萬元 項目批准號:BJXJD-KT2009-A05。

12. 負責人:2010年北京聯合大學(人才強教)學術創新團隊--“國內外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比較研究 ”。資助經費10元。

13. 負責人:“整體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校本教學體系的研究”, 2009年校級教育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京聯教[2009]74號),資助經費3萬元。

1. 《我眼中的北京——拉貝日記北京卷》,梁怡主編,東方出版社,2009年4月。

2. 《國外中共黨史研究述評》梁怡、李向前主編,中共黨史出版社,2005年6月,47.3萬字,2006年5月第二次印刷,獲北京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6年12月。

3. 《學習鄧小平》高東、梁怡主編,紅旗出版社,2005年1月。

4. 《國外中國近現代史研究述評》(第四章英、法、德、澳、加部分),張注洪、王曉秋主編,(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研究課題) 中國文史出版社2000年,獲國家教育部普通高校優秀教材二等獎,2002年。

5. 《中華民國實錄》(1994年6月—9月部分,8萬字)副主編,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

6. 《中國革命史教程》(第四版)副主編,北京出版社1996年。

7. 《中華民國知識辭典》(外交部分),國際廣播出版社1992年。

B、學術論文

36 《國外中華人民共和國研究的發展進程》,《當代中國史研究》 2009 年第 5 期。

35 《國外研究“文化大革命”與毛澤東的背景分析》,梁怡 王鳳恩,《首都師範大 學學報》 2009.7 增刊

34 《俄羅斯學者看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2009 年第 1 期。

33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所與中國問題研究》,《北京聯合大學學報》 2009 年第 1 期。

32 《關於俄羅斯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訪談》,《中共黨史研究》 2009 年第 3 期。

31 《打開國際視野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黨的十七大精神學習體會》,《北京教育》高教 2008 增刊(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教學骨幹研究一班優秀論文選編)。

30 《關注大學校園的和諧教育》,與 高東 ,《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 2007 年 第3 期 ,

29 《評析與利用國外中共黨史研究成果中的若干問題》, 《新視野》, 2007 年第 3 期, 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學會優秀論文一等獎, 2008 年;北京市教委、北京高等教育學會第七次優秀高等教育科研成果(論文)二等獎, 2008 年。《評析與利用國外中共黨史研究工作的意義和啟示》,北京市社科規劃辦 “成果推薦”欄目, 2007。

28 《國外中共黨史研究與國內評析利用中的問題 》,《當代中國史研究》 2007 年第 6 期轉載。

27 《留住北京的傳統記憶——簡評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狀與保護》,與趙琦,《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版, 2006 年第 4 期。

26 《 < 國外中共黨史研究述評 > 出版暨深入開展國外中國問題研究座談會綜述》 , 《中共黨史研究》 2006 年第 1 期。

25 《西方和中國政治文明的歷史演進》韓秀麗、梁怡,《北京聯合大學學報》 2005 年第 3 期。

24 《國外鄧小平研究探析》,《教學·理論·新探索》,冶金工業出版社, 2006 年。

23 《 < 拉貝日記 > 北京卷》,《歷史檔案》, 2005 年第 3 期。

22 《德國的中國問題研究機構、學者及成果概述》, 《中共黨史研究》,2005 年第3 期。

21 《90 年代鄧小平研究在國外》 , 《學習鄧小平》高東、梁怡主編,紅旗出版社,2005 年1 月。

20 《 國外對中共創建史人物的研究 》,中共“一大”會址編:《上海革命史資料與研究》(第四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年11 月。

19 《 德國部分大學的中國研究機構 》,《北京聯合大學學報》(文科版),2004 年第3 期。

18 《近十年來英、法、德、澳、加等國中共黨史研究探析》(與巫雲仙),《中共黨史研究》2002 年第6 期, 《人大複印資料 · 中國現代史》2002 年第5 期轉載。

17 《近十年來美國中共黨史研究管窺》(與張強、李向前),《中共黨史研究》2001 年第5 期。

《人大複印資料 · 中國現代史》2002 年第2 期轉載;《黨史信息報》2002 年第1 期摘要介紹。

16. 《1942—1943 年宋美齡訪美述論》,《歷史檔案》2000 年第5 期。

15. 《延安中國女子大學的成立》, 《中共黨史資料》2000 年總第76 輯。

14. 《國外研究中國革命史的歷史考察(加拿大部分)》,《北京聯合大學學報》2000 年第2 期。

13. 《國外研究中國革命史的歷史考察(澳大利亞部分)》,《北京聯合大學學報》1999 年第2 期; 《人大複印資料 · 中國現代史》1999 年第9 期轉載。

12 《國外研究中國革命史的歷史考察(德國部分)》,《北京聯合大學學報》1998 年第4 期; 《人大複印資料 · 中國現代史》1999 年第4 期轉載。

11. 《國外研究中國革命史的歷史考察(法國部分)》,《北京聯合大學學報》1998 年第2 期; 《人大複印資料 · 中國現代史》1998 年第5 期轉載。

10. 《國外研究中國革命史的歷史考察(英國部分)》,《北京聯合大學學報》1997 年第4 期; 《人大複印資料 · 中國現代史》1998 年第5 期轉載。

9. 《延安女子大學評介》,《抗日戰爭研究》,1999 年第3 期。

8 .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the Sino-American Relations (1919—1949 ), 被收入(美國) “ Proceedings of the 21 st Annual Third World ” ,1998 年(秋季版)第一卷。

7. “ Modern Chinese Bibliography for Teachers At The College Level ”, 在美國芝加哥 “ The 21 st Annual Third World Conference ” 宣讀1995.3。

6. 《澳大利亞的中國革命史、中共黨史研究》,《國外中共黨史研究動態》1995 年第4 期。

5. 《 “ 七 · 七 ” 事變前後的美國外交政策》,與[ 美] Tom Lutze 博士合作,《 “ 七 · 七 ” 事變與中華民族的覺醒》論文集,北京出版社1994 年。

4. 《< 美國對外關係檔案集> 與中美關係史的研究(1911—1949 )》,《民國檔案》1993 年第3 期, 獲聯大首屆人文社科科研成果三等獎 (1996 年); 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學會二等獎 (1994 年)。

3. 《如何加強中國青年運動史的教育》,《光明日報》1991 年10 月2 日。

2. 《瞿秋白與黨的知識分子政策之我見》,《北京聯合大學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70 周年論文集》1991 年。

1. 《< 美國外交檔案> 中有關中國問題史料評價》, 《歷史檔案》1990 年第4 期, 獲北京市高校中國革命史學會優秀青年論文獎 (1992 年)。

獲獎記錄

(1)2006年12月獲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頒發:北京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2008年12月獲北京市教育局、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頒發: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第七次優秀高等教育科研成果(論文)二等獎。

(3)1995年北京市教育委員會授予的“北京市高等院校優秀青年骨幹教師”稱號。

(4)1993年北京市教育委員會授予的北京市優秀青年女教師。

(5)2004年北京聯合大學優秀女教職工(校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