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話

梁平話

梁平話,一般是指重慶市梁平縣境內的民眾性語言,主要以梁平壩上為中心約1000餘平方公里範圍內的方言最純正,使用人口約100萬人。

概述

梁平話,一般是指重慶市梁平縣境內的民眾性語言,主要以梁平壩上為中心約1000餘平方公里範圍內的方言最純正,使用人口約100萬人。

特點

梁平話屬於北方方言區的四川方言分支範疇,很多發音同四川話,如搞,比較通用,已經被吸收為國語用詞。梁平話和四川話還是有很多不同,不但與成渝地區差別較大,筆者在成渝曾冒充主城區人,人家馬上質疑“你的口音一點都不像”;就是與周圍的萬州區、忠縣、墊江,以及四川大竹、達州和開江縣也很不相同,縣際之間互有交叉,與這些區縣接壤的鄉鎮大多帶有比鄰區縣的口音,如曲水鄉等地受萬州話影響,把“吃飯”說成“磕飯”kīfǎn;紫照鄉帶忠縣色彩,把梁平話的“啥子”說成“哄日批”hǒngrípī;新盛鎮有開江特點,碧山鎮和大竹石橋鋪相近。 梁平話具有國語的一般特點,絕大部分辭彙、語法和國語相同或相近,如果絕大部分不同,那就成“外語”了。語法方面,詞序和虛詞是主要表意手段,詞法句法結構基本一致等,但也有一些獨具的特點,或者說也是梁平話的短處。
梁平人同外地人交流時有很多困難,說出來的國語帶著較濃的梁平色彩,被認為是“梁平國語”,有時,梁平人也拿自己的“國語”取樂。梁平人很珍愛自己的“國語”,發現左鄰右舍、親朋好友練習說國語時,往往取笑他們“貴州鹿子做馬叫”。
梁平話雖然是北方方言,但有些語詞的發言卻不排除客家方言、湘方言、贛方言的音素,詳細的比較材料尚有待進一步收集,本文暫闕。

比較

有位北京的同志自稱能聽懂梁平話,條件是語速要慢。當梁平人問他“克習頭兒高頭遭嘎了”,他不懂,說多遍,還是不懂,翻譯成國語就是膝蓋骨受傷,他馬上明白了。縱觀梁平話,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語音方面,梁平話中,有一些語詞的發音較標準,如同胞、邋遢、抓鬮、埋怨、嫩芽、心疼、三峽、長江。梁平話最突出特徵是,絕大部分語詞的發音和國語有區別,和國語比較,輔音、元音的發音都有不同。
1、聲母。國語的捲舌音zh、ch、sh,全部不捲舌,念z、c、s,竹博園念足博園,zh、ch、sh之間也互相混讀,鑿子叫cuózi,賠償念成péisàng,豆豉念成dǒusí。r有時念y,榮、容及以之為偏旁的蓉、榕等字都念yóng。肉念rú,韻母ou省略o。
有時zh、ch、sh與z、c、s交叉混淆,常cháng念sáng,純粹chúncùi念蓀粹súncúi,甚至zh、ch、sh與其他聲母混淆,吃飯的“吃”不念chí,念七qí。啥子、咋子或爪子兼存,sh、z、zh都年z。把土門場念tùménzhāng,
聲母n、l不分。念、練都讀成liǎn,牛讀成liǘ。尼姑念lígū,泥巴讀為líbā。l和零聲母i混淆,營業說成雲列yúnlié,過硬念過摁guǒěng,意義念意利yǐlǐ。藝有兩種讀法:藝術念yǐsǔ,學藝念xiólǐ,聲韻調全變了;義、毅、藝有時是同音字,都念lǐ。研念liān
P與b混用,普遍念普片pùpiǎn,河畔念合辦hébǎn。桌球,念bìngbàngqiú。
jqx與gkh有時交叉混用。券讀juǎn,q、j混淆。牛角念流郭liúgó。x、h不分,“鹹菜”念“寒菜”háncǒi,鞋子念成孩子háizi。有個小女生去北京讀大學,早上起床時問“我的孩子呢”,同室面面相覷,她有孩子了?。q與k相混,敲鑼念成kāoluó,z與q相混,民族念民曲mínqú。h與f也有混淆的,“老虎”念“老腐”làofù。房子念成“黃子”huángzi,飛機念成“灰機”huījī,纖維念千為qiānwéi。龍門鎮一帶豬兒念jūér,鼻音很重。
2、韻母。元音韻母大多念成鼻擦音或鼻塞音,這是國語發音中所沒有的發言現象。a、o、e混淆,甚至同其他韻母混淆,不同於國語的發音,鵝,念o;我、鱷等字是前鼻音帶擦音。O有時念ie,墨水,念篾水miésuì。韻母an、ang不明,en、eng不辨,混淆鼻韻母, an、en、ai、ao等前響複元音韻母,在國語中發音輕緩,在梁平話中較重濁,帶鼻音,要念成擦音和塞鼻音,如恩、愛、矮、安、淹,像國語的重音,似乎更能突出事物的特徵或說話時的情感。咬念ao,岩、崖都念aí,鼻擦音。凹念wā,襖、熬、澳、奧等都念aò,鼻擦音。ua、uo、ue與u混淆,或省略u,或省略為u:嘎gá,袁驛等地有人念guá,uo有時念ue,國念gué,有時把o省略,渾濁念成hǔnzú,聲母韻母全變了,ue有時念io,如卻、確、榷、雀、鵲qió。iong念un,窮、瓊、都讀群qún。i、e混淆,的念dì,有時i也被省略,或被念成等其他韻母,做作業念成zǔzuólié, ue念成io,學習念xióxí;iao省為io,手腳念shòujió,吃藥叫qíyó,寫約叫xièyó。鮮、掀、弦,都不念xian,念成xuan。民族念民曲míngqú。u有時變成un,酗酒念xǔnjiù,醉酗酗念zuǐxūnxūn。un有時又會念成en,村、存、寸、皴都念cēn。皴,臉手腳皮膚因凍裂口,國語讀cūn,梁平人叫皴口juānkòu,“皴”和動詞“開”搭配成“開皴”時,讀為kāicēn,聲母已經較準確了。韻母i作零聲母,有時念成聲母r,懷孕念懷潤huáirǔn;淹念ān,鼻擦音,被略去i。等等。
3、聲調。聲調和四川話相近,即國語的四聲念三聲,國語的三聲念四聲,如散兵、散文的“散”念四聲,散心、散會的“散”念三聲,都與國語剛好相反,但也不完全如此,有一些語詞,在國語是一、二、三、四聲的,梁平話發四、三、二、一聲的可能都有,如聾國語是二聲,梁平話念一聲。“散”,由聚集而分離,在國語念四聲,梁平人念三聲,如散會、散席、散場,有時也念四聲,幾個人吃完飯說“散!”或“閃!”(國語的“閃”是捲舌三聲),火車的散席、鞋帶鬆開、披頭散髮等場合,都不捲舌,念標準的四聲。
(二)辭彙方面,梁平話有一些習慣用語,不見於梁平以外的地方。
1、名詞。如把豬肉叫嘎兒gàr,吃肉叫qígàgà,豬肉做成的炒肉絲叫炒菜。下雨叫落雨,被雨水淋濕衣服叫“把身上打濕了”,廁所叫茅廁(有人把máosí說成máocé,不少影視作品也念cé)。對可愛的小孩稱“乖乖”,小女孩叫小妹兒xiàoměir。集鎮被稱為“場”,上街買賣東西叫“趕場”,上街閒逛叫“趕溜溜場”,工商局確定了每個場鎮的趕場日,如縣城逢1、4、7,仁賢趕2、5、8,禮讓為3、6、9,安樂場趕3、6、10等;舊時有“梁平48個場”之說,就是有48個集鎮。
對身體各部位的稱謂:額頭叫額郭eguó,牛角念niúguó。眼黑叫黑眼仁兒héiyànrénr,鼻子叫鼻孔,嘴叫嘴巴,下頜叫下巴兒xiǒpār,牙叫牙子,鬍鬚叫復子,滿臉鬍鬚叫跨耳復或絡腮復,頸部叫頸杭,腋窩叫狹孔腳下,腰叫腰桿,背部叫背心,腹部叫肚子,肚臍叫肚臍眼dǔqǐyàn,臍帶叫即帶兒jídǎir聲母j取代q,膝蓋叫克習頭兒kéxíténgr,臀叫屁股,大腿叫胯子,小腿叫連二桿,腳腕叫螺螄骨,腳掌叫腳板兒jióbànr。對生殖器官的稱謂(略)。
梁平話有一些基礎辭彙。這些辭彙有的較為規範,書面色彩較濃,讀音和國語相同或相近,煤叫煤炭;煤層中的石塊書面語叫矸石,梁平人叫夾子,準確形象;在煤中拉煤的人叫拖娃兒tōwár。老鼠叫耗子,《現代漢語詞典》註明為方言,不知是不是專只梁平方言,在煤窯叫窯豬,被視若神明,要是有拖娃兒被耗子咬褲腳,則被咬者一般不再下井,否則有生命危險。
有的辭彙較為特殊,母雞叫雞母,公雞叫雞公,公鴨叫鴨青。公豬叫腳豬jiózhū。豆莢叫管管,四季豆管管、胡豆管管等,剝掉籽粒後的空莢叫殼殼kókó;雞蛋、子彈的硬皮也叫殼或殼殼。硬幣叫殼兒kóér。口渴叫口乾。十分思念叫“想得命乾心”。氣溫較低叫涼快,烤火用灰籠。趕牛叫吆牛yāoliú。對機關幹部稱工作同志,工作專指固定職業。挖鋤叫鋤頭,鏟草的叫刨鋤,從水中抓稀泥的叫耙鋤。刀也有多種,菜刀、剃刀,家庭砍柴的叫柴刀,帶鉤的叫彎刀,劃篾條時叫篾刀。殺豬用的叫殺刀。鐮刀帶齒口。斧頭叫開山兒kāishānr。錘,雙手掄的錘子分大錘、二錘,一隻手揮動的叫手錘,引申義為人器官,表罵人、敵視和否定,問“走你屋去吃午飯?”答“七錘子”。
包,所指寬泛,稱衣褲口袋為包兒年bāor,像包之物,丘崗為包包,土包包、山包包,小車為包車兒。梯田擋水的泥土叫田坎,背面的叫背坎,稱坡度小又不高的土石坎叫“坎坎”,稱坡度大於70度高於10米的叫崖坎讀作áikàn,稱山谷為槽,西山有百里槽,東山有扈家槽等。稱較寬的平地叫壩壩,梁平的千里平疇被稱為“梁平壩壩”;稻穀叫穀子,不同於陝西稱小米為穀子,房前屋後曬穀子的壩子,不論硬化與否都叫地壩。有位北京人告訴一個梁平人說“我在縣政府壩壩”,“縣政府是爸爸,市政府就是爹爹喲”。爹爹梁平話念diādia,是爺爺的意思。福祿鎮源於場鎮地貌類葫蘆,故名葫蘆壩,後演繹成寓意較高的“福祿鎮”。蝴蝶叫飛玩兒fēiwánr。家禽及體形較大的飛鳥羽翅叫zǐbàng,一般飛鳥的羽翅叫字管兒zǐguànr。
2、動詞。去,念kě,福祿等地同萬州區念qiě;跑,念迢tiáo。扛,念lào似應為提手旁加老,但輸入法字型檔闕如。提,念diá。吃,念qí。罵人有專用髒話,稱吃飯喝酒叫屙痢巴子,表厭惡;還有日媽,爛器管或賣器官等,類似的土話常見於街頭巷尾,極土俗骯髒。舀,用於流汁時念yào如舀水,用於粉粒狀物質時念wà,如舀米。捅,念duó。
3、形容詞。梁平話還對一些語詞賦予特殊含義,如這個娃兒腦殼奸,奸字沒有貶義,是說人聰明。“尖腦殼”卻是書面語的“綠帽子”。輕巧,松和,安逸(或安然、安等兒逸āndèngryí)
4、其他詞。有的語詞很難分清楚詞性,要視語境判斷。撇脫piétuó,本指簡單、簡省、省事,引申為草率,不仔細,走捷徑等。圖,本指圖案、圖畫,演變為臨時心理,計畫。圖撇脫,就是只顧省事。
5、舊詞和新詞。
梁平話一些舊語詞在消亡。腳踏車叫洋馬兒,煤油叫洋油,火柴叫洋火,細布叫洋布,這些帶洋字的名詞幾乎在上世紀中葉以後消失;畜力車叫牛拉車,於上世紀80年代消失,被汽車等機動車取代。還有一些帶“洋”字的語詞仍然有很高的使用頻率,如洋芋、洋蔥、洋娃娃玩具、洋玩意兒,蜻蜓叫羊咪咪或洋嘎咪。
梁平話也有一些新語詞。載貨的叫汽車,載人的叫客車,轎車叫包車兒baocheer,犁田的叫拖拉機,自己駕駛的還有機車和洋馬兒。人力車叫板板車,板板車在縣城至今還有,用於居民短途運輸,有執照,收費為100-200元/噸公里左右。此外,充電、靠邊站、炒冷飯和涼快等語詞都有引伸意義,梁平人心領神會。電腦、網際網路都用梁平口音念。
(三)語法方面,有一些專用介詞、疑問詞、虛詞。用嘎、嘎了表示國語的“了”,么念二聲,問“吃了么?”,答“七嘎了”。
表示動作時省略量詞,如賞你一倒拐子(用手肘攻擊一次)、一坨(一拳頭)、一栗渴鑽兒(彎曲食指或中指,敲打矮者頭部),一額郭(額頭)、一臉板兒(面部念yíliànbǎnr)。
數詞有時具有特殊意義。“三”與人們的生活習慣極為密切,好事不過三,三天三夜說不完,三天三夜不睡覺。嬰兒出生第三天要“洗三”,滿月時要做酒慶賀,有的省市叫“百日宴”,梁平名曰“打三早”dàsānzàor;壽誕要辦席慶賀三天(從生日的頭天晚上的到第三天早上的“謝客飯”),製作豐盛的菜餚叫“辦席”。結婚叫紅喜事;死人叫“白喜事”,要停靈三天,埋葬後的第三天要再壘一次墳,名為“壘三墳”,可能“三”與“山”在梁平話同音,極言墳高吧,或許與歷代帝王“以山為陵”有關,平民百姓如果“以山為陵”就是僭越,要殺頭,但“以山為陵”的確很有誘惑力,即以“三”帶山吧。
量詞,有時具有專用性,筆者家的老房子,估計有200多年的歷史,正房5間,其中,中間三間,按市尺,高1丈9尺8寸,老人們不說1丈9尺8,而說是一丈九定八;兩邊兩間要矮4尺,1丈5尺8,傳說也是祖先遵王法,不敢越制,否則就會建成5間房一般高。1丈9尺8,在農村房屋中,要算比較高的了,一般“一丈二定八”至“一丈四定八”較常見。
疑問數詞“多少”叫“好多”,學生考試得分,不說考了多少分,說“七了好多分”。
(四)諺語和歇後語
梁平的諺語和歇後語大多不見於其他地方。
諺語。偷顆飯吃不飽,壞名聲背到老。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蘿蔔青菜各有所愛。篩子裝不穩水,二流子存不到錢。朋友千個少,冤家一個多。酒肉朋友易找,患難之交難逢。人心隔肚皮,虎心隔毛皮。秀才不讀書,種田不餵豬。天黃有雨,人黃有病。衣少加根帶,飯少搭點菜。
歇後語(暫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