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嘉超

梁嘉超

梁嘉超於1979年4月13日出生,2002年畢業於中山大學,創立了飛一般網路公司。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梁嘉超

梁嘉超Jacky,從1992年接觸IT行業,98年進入網際網路,02年於中山大學畢業即創業,創立飛一般網路公司。他崇拜愛恩斯坦和周恩來,認同“逆向思維”,堅持“原創精神”,在經濟危機中提出“亂世出英雄”的觀點,在缺乏誠信的網際網路行業提出“誠實經營,實用至上”觀點,並創立其核心價值觀“三點法則”。他曾撰寫多本出版電腦書籍和專欄,其創業事跡被媒體多次報導。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梁嘉超用特有的創新精神和運營思路,研製出上千種網際網路科技創新產品,讓飛一般整合網路傳播公司在眾多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獨樹一格,他也被業界稱為“網際網路怪人”。

梁嘉超,2002年在中山大學地球科學系畢業後,就創辦了一個名叫“飛一般網路”的公司,2006年轉型做網際網路整合行銷策劃。由網路到品牌行銷相互結合,有IT人的技術,有廣告人的創意,梁嘉超自稱“網際網路怪人”。他成功策劃和參與的知名品牌,有DFS環球免稅店,美贊臣,真功夫等等。

相關介紹

男,1979年4月13日出生,漢族,出生地廣州市荔灣區,廣州中山大學地球環境工程系畢業。

偶像: 周恩來, 福爾摩斯, 愛因斯坦

喜歡的書: 《細節決定成敗》, 《地心遊記》

喜歡的音樂:紅日

喜歡的電影:《日本沉沒》, 《後天》, 《2012》, 等

喜歡的運動:探險, 研究, 思考, 求證

喜歡的品牌:google, 百度, 愛國者

其他興趣愛好:

打籃球, 下象棋, 看電影

曾發表多篇關於市場行銷的文章,受到廣大企業認同。

曾經發表的作品

《ASP操作與實戰教程》

《經濟危機時代,行銷2.0時代》

《行銷2.0的五個維度》

《什麼是行銷2.0》

《行銷2.O的效果監測方法》

《我眼中的品牌2.0》

《什麼是行銷?》

《“第三點法則” 》

創業歷程

2000年

公司創辦人梁嘉超創辦了廣州市創就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的前身—飛一般網路工作室。

2001年—2002年

飛一般網路科技工作室工作室編寫了五部關於網路的教程,並得到中山大學、廣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國南方證券有限公司、亞洲電視、美國駐廣州總領事館農業貿易處等知名企事業單位的青睞。

2003-2005 茁壯成長

2003年

工作室在業界小有名氣,合生創展以及城啟集團等知名品牌與飛一般建立長期友好合作關係。

2004年—2005年

成為廣東地區知名的網路企業,客戶群體由地產業延伸到服裝業及連鎖餐飲業與廣州市優優服裝有限公司,廣州國際輕紡城,廣東美商會,真功夫、蒙自源等知名品牌與飛一般建立長期友好合作關係。

2006 遭遇寒冬

企業規模壯大,網路製作企業競爭激烈,技術普及以及技術貶值使網路製作企業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雖然環境惡劣,飛一般人明白了突圍的重要性,開始全力研究網際網路新套用以及網際網路行銷。日子艱苦,但是並沒有磨滅團隊的決心。

2007 危機並存

遭遇瓶頸期的時候,環球免稅集團看中了飛一般,並與其定下了中國區網路宣傳的整體合作,飛一般運用2006年全年研究的成果接下這個巨大的任務。充滿機會卻充滿艱難的一年,更堅定了梁嘉超的團隊要創出一片天地的信念。

2008 振翅高飛

團隊重組,研究成果的套用,是2008年飛一般的寫照。飛一般將網際網路新套用理論深化,有一定的SEM實踐成果。很快獲得了市場的肯定,業績斐然。團隊重組加入了多名網路研究的專家以及媒介、市場行銷專家,讓飛一般迅速的壯大規模。

2009 穩定發展

辦公室搬遷到珠江新城,企業步入正軌, 成立“飛一般整合網路行銷公司”/“英威特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山大學SEM實驗室,組成飛一般網路國際集團,業務蓬勃發展,跟百度/google/微軟等大企業達成戰略合作關係。

2010-2012 創立美糕網

Migo美糕網給大眾傳達的,是一種快樂的理念,也是美糕網建立的宗旨:“在煩囂的生活中,創造一點快樂,讓世界樂觀起來,積極起來”。蛋糕不僅僅是一種食品,也是一種快樂品,品嘗的時候常常讓人有一種幸福快樂感。美糕網正是在此基礎上,建立蛋糕的文化,讓人們品嘗蛋糕的美妙內涵——快樂。

個人文獻集

《論網際網路的綠色和平》

在“經濟危機時代”追求逆向思維

梁嘉超接觸網際網路行業在2002年,那時候網際網路的情況很差,叫做“神話的破滅”。人們都風聲鶴唳,但他覺得那是個機會, 他認同“亂世出英雄”的觀點。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梁嘉超用特有的運營思路,讓飛一般整合網路傳播公司在眾多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他很喜歡一句話:“用實力去說話。”

梁嘉超認為,一個出色的網站,要結合市場行銷方面,需要抓住客戶的客戶的需求,網站不光是做給客戶看的,還是要給消費者看的。他覺得如果真正想要賺錢的話,應該靠實力去賺。同時設身處地為客戶提供他們客戶所需要的東西,而不是一味跟隨著客戶的思維。他說,對客戶最好的回報,就是能幫他們帶來實際的收益,而不是光給一個夢。

在“信息爆炸時代”,學習環保思維

梁嘉超認為網際網路也需要環保,特別是在信息爆炸的社會,應該減少重複和模仿,減少對新事務的機械化認知,因為這樣只能帶來大量的“網際網路信息垃圾”和浪費人的寶貴時間。目前網際網路存在大量的重複浪費現象。比方說很多企業做網站,非要做行業第一、行業門戶等等,但做下來後發現運營跟不上,內容跟不上,最後留下一個大攤子無法收拾,然後再改版、重複建設,網站的流量和作用也就無法體現,浪費時間和人力。

他認為,對於網際網路,應該把事情做到儘量簡單化,做網際網路的事情,其實不需要高大全的思路,不需要做的很複雜,有句話“將簡單的事情做精就不簡單!”

“中國人很懂得創新,但很喜歡坐在金山上哭窮!”

目前中國的網際網路世界,不缺乏優秀的人才和優秀的產品,可以用種類繁多,琳琅滿目來形容,但是中國目前網際網路套用的效率,卻是世界範圍內偏低的。打個比方,中國有很多公司開發OA、ERP的軟體,開發大量的電子商務B2B、B2C平台、入口網站,每日新網站的生成速度在1萬個以上。

但是在企業和個人的套用方面,卻經常發現人們對新產品的認知和套用水平卻遠遠跟不上速度,經常出現買了幾百萬的管理軟體然後棄置不用的情況;中國網站,特別是企業網站,每日的點擊和使用率還不到1%;人們對新事物的了解和學習,到了疲於奔命的階段。這個說明了一個現象“做網路生產的人太多,做網路消化的人太少”,“做技術創新的人多,做技術培訓的人少”。

“其實,我們國家有很多好的新軟體和新網路產品,但做好一本的注重用戶體現的《軟體使用說明書》的人,卻不多見……”導致很多人擁有很好的工具,卻不懂使用,“坐在金山上哭窮”。

這個歸根到底,說明幾點:1、在網際網路世界,中國人還不習慣為對方著想,創造合適人使用的產品 2、中國人的創新很多程度上只是模仿,模仿成功者 3、一味追求新東西所來帶的刺激和光環,而不堅持使用原有的。

在人人創新的時代,追求保守的穩健思路。

梁嘉超很信奉兩句中國的古話,一叫做“熟能生巧”,二叫做“溫故而知新”。原有的事物,只要經過多次的使用,就能更上一層樓;原有的理論,只要不斷的重溫,就能獲得新的啟發。舉個例子,目前中國人最懂得使用的軟體不是oa、SAP,而是word和excel、ppt,因為熟悉,因為簡單。目前人們每日最頻繁上的網站就如下幾個:百度/Google、qq/msn、sina、天涯、阿里巴巴,特別是百度,很多人查資料都只是上幾個熟悉的網站,而很少光顧新的平台,新的B2C。

所以,在目前網際網路人人創新,物質過剩的時代,其實沒有必要追求一味的創新和眼球新鮮感,相反,對於現有事物的研究、學習和套用才是關鍵。

比方說,有人用excel做出了很多excel的遊戲,有人用word開發優秀的網站,有人知道如何在百度上直接下載word文檔,有人利用QQ做免費的內部溝通工具。這些都是免費和方便的資源,只是人們對他們的套用深度還有待提高。

此外,人的大腦學習能力也是有限的,與其天天學習新知識新理論新平台,倒不如專心一致的使用舊的東西,讓“老樹也能長出新芽”。

用人唯德

梁嘉超的用人哲學也很特別,他認同品德永遠是第一位的,德永遠在才之上。著重於看對方是否有可持續發展得空間,不能太眼淺,永遠只看到眼前的。

對於員工的跳槽,他的看法是員工的跳槽可以把公司的(理念)帶過去,更加多人認識,等於散播了子公司。員工是徒弟,他們有更好的發展,作為師父的應該感到安慰。

梁嘉超的團隊每天都很開心,每天都在學習新的東西。他公司的理念是:創新思維,實用至上,只要能夠幫助別人的,就能賺錢。因為賺到的,就是幫助別人的價值。

《第三點法則》——解決矛盾的方法

在矛盾雙方A(自己)和B(對方)之間 僵持不下的時候,努力尋找第三點C(雙方都能接收 對自己更有利的 也讓對方更有利的點,為另外一種解決問題的辦法),並引導B(對方)認可和接受自己的觀點,最後達到雙方滿意的雙贏局面。這種方式稱為“第三點法則”,大致意思是尋找第三點(矛盾突破點),解決當下僵持的問題。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其實人很多時候在提出需求的時候,並一定能表達他內心最高的願望,因為他只是看到眼前的一點利益就爭持而已。如果此刻你能“洞悉”對方的提出這個要求背後的“ 最高願望”,並能有條件的(置換)滿足其“ 最高願望”,他自然而然就會打消之前對你的“較低要求”,並努力配合你為他達到“ 最高願望”而適當提出的合理要求,這個就是“第三點法則”的思想核心——先努力解決別人的核心需求,順勢讓別人幫你解決自己的核心需求,而這個“ 解決最高願望的條件”,就是解決矛盾的珍貴的“第三點”!

第三點法則(詳細動作分解)

用“打太極拳”或“鬥牛士”來比喻會更好更形象 (先退再進 以柔克剛),原來一直推崇的三點法則,其內涵居然是“太極”的原理:巧妙化解干戈,四兩撥千斤!其中,需要記住的口訣是“找”、“等”、“轉”、“打”、“追打”五個步驟來完成整個過程。

如果將爭執不下的矛盾,比如為兩個人要“開打”的過程,這個時候你或者可以這樣做:

一、找——知己知彼。洞悉對方“最高願望”和可用來滿足該願望的“低成本資源”(誘惑點/突破點)

【太極解釋:跟對方對打之前要知道對方打你的方向路線和替代自己被打擊的道具——空氣(躲閃)】

【鬥牛解釋:鬥牛之前,要認清楚公牛的衝擊路線目標和替代自己被衝擊的目標——紅旗】

二、等——後發制人。先等待和引導對方出手提出需要,然後慢慢退讓迴旋並開始轉移話題;

【太極解釋:誘對方先出手向你打來,然後自己往後稍作後傾,努力退讓出“空氣”讓對方打擊】

【鬥牛解釋:讓公牛主動衝擊過來,然後慢慢後退,同時努力晃動“紅旗”讓公牛集中衝擊】

三、轉——轉移話題。不正面回復對方,而通過問對方問題或建議把資源(第三點)拿來誘惑對方

【太極解釋:當對方拳頭即將打到自己時轉到一旁,讓對方打到你留的“空氣”上,卸去其力】

【鬥牛解釋:當公牛快到身前,轉到其旁邊,讓出空間讓其衝擊紅旗,卸去其衝力】

四、打——促成更好合作。當對方對“第三點”感興趣的時候,說服對方通過“第三點資源”來“置換其原來要求”,順勢化解對方之前的欲望,從而讓自己的利益底線不需退讓也能達到雙方合作的目標!

【太極解釋:巧妙化解其攻擊同時,拿出自己的絕招,在對方的旁邊,對著對方要害一擊即中】

【鬥牛解釋:巧妙化解公牛衝擊同時,拿出刺牛的利器刺中公牛要害】

五、追打——根本結束矛盾。達成目標後表現“受委屈”並懇求對方給予更多合作機會。讓對方覺得已獲得最大滿足(最大利益)卻因不想給你賺回而主動自願離開和解決之前矛盾,同時留下對你最美好的印象!

【太極解釋:繼續誘惑對方,讓對方攻擊一次受傷一次,最後因害怕繼續受傷害停止攻擊或不戰而逃】

【鬥牛解釋:繼續誘惑公牛,讓公牛多衝擊一次受傷一次,最後不敢靠近你而逃跑或停止攻擊】

“第三點法則”實例說明:

1、客戶買東西,肯定希望有點優惠打折(而打折是跟自己利益矛盾的)。這個時候自己先準備一點小禮品或者贈品(低成本資源),等他要求獲得打折優惠的時候,先不答應,說明實價產品不能打折(讓其希望落空),等客戶猶豫不決的時候,就提出可以贈送高價值的禮品作為置換,讓客戶得到“好處”同時希望他能儘快簽單(讓其重燃希望),以達到自己簽單的目的。當客戶欣然接收後,再說明這個是最大的優惠和讓步,並希望客戶能能購買更多產品以達到盈利目的,讓客戶感覺已經獲得最大利益,買或者不買都能高興離開,留下美好印象(覺得在你身上賺到了)

2、客戶突然要退換之前訂購產品(如何解決退貨矛盾)

客戶突然要退換之前訂購產品,肯定有其背後理由。如果這個理由是不正當(無理退貨或者鬧事的不良客戶),就說明道理並堅決不退讓,逼其停止無理要求。但如果這個理由是有部分可理解道理的(比如是質量問題,甚至是因為客戶多買了同類產品想退緣故的良性客戶),那我們不妨站在對方立場思考,思考“如果我是他,是不是真的必須要退貨”,若“是”再幫他解決這個問題。如果用到“第三點法則”,就會這樣:

一開始當客戶提出退貨的要求時候,先說明要“了解情況,請示領導”,立刻“找”,找能否把這個產品無損害退回給廠家,或者把該產品轉讓給其他客戶,同時跟客戶說明:“這個產品實在不能退!”。這個時候客戶一定會發難於你,更強烈要求退貨!“等”客戶發難後,你就說“我再幫您想辦法,請再等等”。“轉”過頭來,明確該產品能滿足前面退貨的條件後,再跟該客戶說:“公司明確規定是不可以退的,但為了你,我私人想辦法幫你轉讓出去。這個風險我吃點虧,幫您承擔算了。”此刻大部分客戶會因為心軟而“內疚”。這個時候我們要“打”,說明自己如何如何的委屈,再如何如何的偉大!讓客戶繼續“內疚”。完後,客戶感謝你的體諒。此刻,我們還要“追打”,問客戶是否有其他事情需要幫忙,或者買其他產品。這個時候客戶大都會因為不想繼續“內疚”而婉言謝絕或幫你購買其他產品以減少內疚。

不管如何,這場矛盾你已經解決,同時,你賺取了客戶的好評,也解決了之前的對立矛盾,把客戶由“敵人”轉換為“朋友”,方便日後繼續開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