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都仍

桑都仍(1926—1967),男,1947年1月生。內蒙古赤峰市人。中共黨員,著名馬頭琴演奏家。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桑都仍(1926—1967),著名馬頭琴演奏家。內蒙古興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人。自幼愛好民間藝

術,學會拉四胡,演唱好來寶,被鄉親們譽為小“胡爾齊”。1947年參加內蒙古歌舞團,任樂隊演奏

員。1951年拜著名馬頭琴演奏家色拉西為師,成為建國以後第一位蒙古族青年馬頭琴演奏家,多次在內

蒙古和全國文藝會演中獲獎。在科爾沁地區“四度定弦演奏法”的基礎上,又向巴拉根學習察哈爾“五

度定弦演奏法”,後留學蒙古人民共和國,向馬頭琴演奏家扎米揚學藝。博採眾長,刻苦鑽研,終於創

立了一套新型的演奏技法。音色明亮圓潤,乾淨利落,演奏風格含蓄細膩,意境深邃,具有很高的藝術

造詣。對於蒙古馬頭琴藝術新流派的形成,演奏技巧的系統化、規範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還創作

了許多獨奏曲,其代表作品有《蒙古小調》《鄂爾多斯的春天》(與他人合作)《四季》《走馬》《懷

念》等,這些樂曲已成為蒙古族馬頭琴藝術的保留曲目。

馬頭琴的改革方面,桑都仍大膽探索,勇於探索,也取得了很大成績,他與馬頭琴技師張純華合作,試

制出多種型號的木面共鳴箱馬頭琴,組成80人的馬頭琴樂隊,60年代初晉京演出,受到首都音樂界高度

讚揚,為後人的成功改革奠定了基礎。生前曾任內蒙古歌舞團樂隊隊長、藝委會副主任,中國音樂家協

會會員、內蒙古音樂家協會常務理事。

同名人物

桑都仍,男,1947年1月生。內蒙古赤峰市人。中共黨員。畢業於石家莊高級陸軍學校。現任內蒙古錫盟畜牧局紀檢組長,兼任局直機關黨委書記。主要業績成就:自擔任錫盟畜牧局紀檢組長以來,廉潔奉公,甘為公僕。在家庭、孩子、親屬問題上從未給組織添過任何麻煩。1992年下鄉擔任西烏旗社教工作團團長兼旗委副書記期間很好地完成了社教三項任務,被評為全盟優秀社教工作隊員,同時被評為全盟黃牛改良工作先進個人。在西烏旗開展社教工作時,與牧民民眾“三同”,為牧民辦了不少好事和實事。在巴拉格爾蘇木共辦4期培訓班,受教育對象3600人次,黨團員、於部受教育面達100%。在全旗範圍共辦7期冷配培訓班。每次都到會講“黃牛改良”在畜牧業生產中的重要意義。1994年被組織上安排赴西烏旗擔任專業工作隊隊長。為巴拉格爾蘇木爭取資金2萬元,修復了蘇木和綜合服務站辦公室,使之煥然一新。在黃牛冷配工作中,結合實際,創造性、開拓性地提出“十落實”、“五抓”、“三結合”的工作思路,出色地完成了任務,獲自治區黨政機關幹部下農村牧區工作先進工作者獎。在畜牧局紀檢組長崗位上已工作了14年,以黨的衛士責任感,博得全局幹部職工的好評。組織全系統黨員學習討論中央和有關部門的檔案材料,組織收看電視教育片,以新鮮的形式和內容,使組織生活過得十分活躍。獲盟直機關優秀黨務工作者獎。在民主評議黨員中多次被評為優秀黨員。用蒙漢兩種文字寫作的學術論文、散文、詩歌、好來寶、通訊、報導等有180多篇,10多萬字。較有影響的論文有《試論草場合理利用》(蒙文)刊登在《內蒙古畜牧業》雜誌(蒙文)和《內蒙古日報》上;報導《錫盟確定畜牧業主攻方向》刊登在《內蒙古日報》(漢文)頭版頭條上;報導《錫盟畜研所人工繁殖旱獺成功》(漢文)獲內蒙古日報好新聞三等獎;人物通訊《崇高的理想,閃光的足跡》(漢文)獲錫林郭勒人民廣播電台廣播徵文二等獎;報導《西烏旗超額完成萬頭黃牛冷配任務》(蒙文)獲錫林郭勒日報好新聞二等獎。詩《神聖邊疆的鋼鐵衛士》(蒙文)被選入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部隊作品選》一書。詩《邊陲前哨》(蒙文)被選入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永恆的春天》一書。1994年傳略業績被選入《內蒙古英模錄》一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