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樹金龜子

褐金龜子成蟲體長16~2l毫米,紫褐色,鞘翅上有4條縱向隆起紋,前足脛節外側有3個齒,爪上有1個齒。 銅綠金龜子成蟲體長18—21毫米,銅綠色,有金屬光澤,前足脛節外側有2個齒,爪上無齒。 銅綠金龜子一年繁殖1代,以幼蟲在土中越冬,在悶熱無風的黑夜活動最盛。

基本介紹

名稱:桑樹金龜子
學名:Serica orientalis Motscchulsky
類屬:鞘翅目,金龜子科

分布危害

種類很多,為害桑樹的主要有黑絨金龜子、褐金龜子(暗黑鰓金龜)、銅綠金龜子等。成蟲齧食桑芽、嫩梢及桑葉,對苗木嫩芽為害尤重。北方黑絨金龜子發生普遍,江蘇、浙江一帶以褐金龜子和銅綠金龜子為主。
危害特徵:成蟲齧食桑芽、嫩梢及桑葉,對苗木嫩芽為害尤重。

形態特徵

黑絨金龜子成蟲體長7.5~10毫米,體卵圓形,有黑褐色與紅褐色兩種色型,體表密披絨毛,前足脛節外側有2鋸齒。褐金龜子成蟲體長16~2l毫米,紫褐色,鞘翅上有4條縱向隆起紋,前足脛節外側有3個齒,爪上有1個齒。銅綠金龜子成蟲體長18—21毫米,銅綠色,有金屬光澤,前足脛節外側有2個齒,爪上無齒。

發生規律

黑絨金龜子一年繁殖1代,以成蟲越冬,在北方4月上旬出現,為害桑葉有2個高峰期,分別是4月末及5月底至6月初。每天18:00~20:00為害最盛。5月初交配後產卵於土中,直至7月上旬。褐金龜子在江蘇、浙江一年繁殖l代,在北方則兩年繁殖l代,為害時間每天20:00~2l:00時最盛。銅綠金龜子一年繁殖1代,以幼蟲在土中越冬,在悶熱無風的黑夜活動最盛。

防治方法

(1)利用金龜子的假死性,當黃昏成蟲交尾取食時,打落捕殺。
(2)燈光誘殺成蟲。
(3)冬耕翻土時,隨犁楝除幼蟲和幼苗根部的蠐螬。
(4)成蟲盛發期,在傍晚噴80%敵敵畏乳劑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劑1000倍液殺成蟲。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