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吉佛教遺址

桑吉佛教遺址

桑吉佛教建築群距離博帕爾約40公里,坐落在小山上,俯瞰著平原。這些建築包括巨石石柱、宮殿、廟宇和寺院。大部分建於公元前2至1世紀,都不同程度的保存下來。這個現存最古老的佛教聖地12世紀前一直是印度佛教的教理中心。桑吉佛教遺址是印度歷史上的一個豐碑:它對培育、發展、發揚佛教文化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

坐落在中央邦博帕爾附近桑奇村的桑吉佛教遺址是舉世聞名的歷史文物建築,從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後12世紀的這段時間裡修建的佛塔、修道院、寺廟及聖堂被保存下來。
相傳公元前三世紀,阿育王共建有8.4萬座佛塔,其中8座建在桑奇,現存三座,其中最著名的是桑吉佛塔一號遺址(又稱桑吉大塔):它是阿育王開始建造的,隨後的國王統治時期,其公主和王子均被送到斯里蘭卡去學習佛教文化,後來國王、王后及他們的臣民改變了原有的宗教信仰,轉而信仰佛教,因而桑吉佛塔一號遺址具有濃厚的佛教傳統氣息。
桑吉大塔為半球形建築,直徑約36.6米,高16.5米,原為埋藏佛骨而修建的王墩,後來又加砌了磚石,頂上增修了一方形平台和3層華蓋,並在底部榴築了石制基壇和石制圍欄,整座大塔雄渾古樸,莊嚴秀麗。南北東西四方建有4座陀蘭那(沙石塔門牌坊),其中最古老的南門為公元前75年到20年建造。大塔和4座佛蘭那吸收了波斯、希臘的建築及雕刻藝術,裝飾繁衍縟富麗。
桑吉佛塔一號遺址附近有一個砂岩的寺廟建築仍是當年未竣工的模樣,它最出名的地方在於仍保存著阿育王的一個詔書,該詔書主要內容寫的是:任何有害於佛教文化交流的行為都是不可以的,否則將受到國王的制裁。
佛塔二號遺址在山坡的底層;而一號、三號遺址和公元五世紀、七世紀修建的兩個歌普特寺廟即十七、十八號遺址則修建在山坡中間;而其最高峰修建的是一個修道院。
桑吉佛塔一號遺址精巧的通道設計是古代經典藝術的最偉大的寫照,它是由斯特哈恩斯在公元一世紀修建的,漫步在其中隨處可見的是佛陀的故事和隨後的佛教發展歷史的軼事。
桑吉佛教遺址所具有的價值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沒有桑吉佛教建築遺址就沒有後來的印度建築藝術的發展,因為它給後來者們拓寬了思路,開通了靈感。第十七號哥普特寺廟被認為是印度建築風格里最具有邏輯設計思維的經典之作,在它身上體現出了中世紀印度寺廟建築風格中,所有必須採用的建築規律。
在桑吉山附近不到十公里方圓的範圍內還有很多古遺址例如:公元前二世紀修建的寺廟、公元後五世紀修建的石窟以及在維德斯哈城市中的龍哈吉山上的歷史遺蹟,他們和桑吉佛教遺址一樣都是很偉大的歷史名勝遺蹟。
毫無疑問,桑吉佛教遺址是印度歷史上的一個豐碑:它對培育、發展、發揚佛教文化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

評價:
桑吉佛教建築群距離博帕爾約40公里,坐落在小山上,俯瞰著平原。這些建築包括巨石石柱、宮殿、廟宇和寺院。大部分建於公元前2至1世紀,都不同程度的保存下來。這個現存最古老的佛教聖地12世紀前一直是印度佛教的教理中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