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尖山

桃花尖山

據千百年傳說,桃花尖有蟠桃樹上千株,山巔有廟宇一座,並有修仙道姑幾十人,後因道姑中有修煉成仙者而各奔天庭南北,從此桃花尖留下了許多動人傳說......

地理位置
桃花尖,海拔約1100m,本地陸拔約900m,為永修第二高峰山,山巔面積約百餘畝;該山位於今江西省贛西北的幕布山脈中段,九嶺小山脈北端,即今江西省永修縣柘林鎮司馬行政村旁,該村位於桃花尖山下。
民間傳說
據千百年傳說,桃花尖有蟠桃樹上千株,山巔有廟宇一座,並有修仙道姑幾十人,後因道姑中有修煉成仙者而各奔天庭南北,從此桃花尖留下了許多動人傳說。
東漢時,永修縣(秦漢時曾建制為“海昏縣”)大部分板塊曾是三國時期的古戰場,據說三國名將周倉的故里就在桃花尖山腳下的周家寨(後稱“跑馬場”),戰事間東吳吳主孫權之母曾到過山下的金靈寺中避過難並焚香許願,傳說死後就葬於桃花尖山腰間,出葬那天,當重逾千斤的棺槨抬至半山路中時突然狂風大作並飛沙走石繼而傾盆大雨,八仙及送葬隊伍只好放下棺槨緊急避雨,風歇雨停之後突然放晴,當再抬棺繼續攀山前行時,不料棺槨蹤影絕無,但路上卻留下了孫母足痕,當按痕索跡直至去處,原來孫母已葬於此;因為天助,後來就有“天葬墳”一說至今。
後有多人登得巔峰考證,關於山巔有桃樹ー說,除了有不少野桃樹以外並未見有蟠桃古樹;關於廟宇一說,除了在雜木叢中尋得大量紅色大石條塊之外也無廟宇蹤影,經分析,這或許是秦漢時期的戰事烽火台遺址,這類似於現代的軍事信息差轉台或雷達站。關於“天葬墳”一說,那裡除了三座著實如墳塋模樣即自然形成的整體大石冢外,並未見有真正的人為墳塋。關於“朝天笏”,在天葬墳對望的山坳上確有一柱約8m高的自然扁形石條聳立著,猶如古時大臣朝見天子上奏時用的玉笏。關於“馬噴水”,是指桃花尖山腰間的一條桃花港中下游的一處自然景觀瀑布,此瀑布落差約50m,寬10m,春上水旺時爆布傾瀉而下時猶如天馬噴水,其水霧飛濺數十米高遠而蔚然壯觀,現因在上游建壩蓄水發電而即將消失。關於“金靈寺”,大山腳下原確有一座前後殿、中天井規格的廟宇叫“金靈寺”,兒時常進寺神睹,放牛時也偶爾避過雨,寺門前有一株一人難抱的桂花古樹,近旁有兩株三人合圍的羅漢松,據方家考證,此樹至今已達1700餘歲,這證明三國之前此處已經建廟並種下羅漢樹苗為證,由此,孫母入廟避難也不為訛傳。不過此廟在文革中被毀,現已蕩然無存;幸哉,但有兩株千年羅漢松仍為活的見證。
如今,桃花尖山下的柘林水庫發電站大壩是亞州第一大土壩工程發電站,因將源自於幕布山麓而下的江西第二大河流--修水(也叫修河或修江)在此截流而形成的柘林千島之湖,其湖光山色不但秀美宜人,其整個生態環境均已達國際標準;近前,柘林湖風景區已被列為江西省著名風景區和國際度假旅遊風景區,不久將進一步提升為一個具有國際會議、國際展覽展銷、國際娛樂消費、國際禪養修身健身ー體化的國際化風景區。
相關資料參考:
柘林湖人
帖圖:江西永修第一山--桃花尖(海拔約1100m.本地陸拔約900m)
有詩云:
一朵祥雲繞山巔,
碧水青山映藍天,
此景此物何時起?
今已口傳三千年。
要問此山名之故?
只因蟠桃長滿山;
再問有誰可作證?
只因道姑早成仙。
2012.05.15
柘林湖人:感謝永修人論壇眾訪客讀圖後的讚譽,不過身為永修人卻不知永修第一山實為遺憾,故回帖答之:
身在永修心莫懶,
竟然不知桃花尖,
山下兩株羅漢樹,
如今已壽1700年!
要知古木在何處?
柘林司馬村中見;
今生不睹一陋識,
來世再睹必遺憾。
誰疑古木不千歲?
再去東吳問孫權,
金戈鐵馬古戰場,
海昏大地紮營盤;
孫母聞此有金靈,
進廟焚香避過難;
不幸逝後情不了,
天葬墳塜山腰間;
若再不信查遺址,
烽火台築在尖巔。
永修名山誰有份?
非它莫屬桃花尖!
2012.05.16
1樓雲居山下人:評論時間:2012-06-0522:20:06
寫得好!
永修有人不出戶,
居然不知桃花尖!
可惜青山妄作證,
孤陋寡聞奈何天?
陳長斌回復樓主:桃花尖,霧層層,朝天笏,天葬墳,馬噴水,灑金銀,七仙女,把洞門,避酷暑,那裡行?桃花尖,看奇聞。
樓主柘林湖人:說得好!應為“桃花尖上雲沉沉,玉笏正對天葬墳,馬噴水中涵金銀,七個仙姑把山門,一個山門沒把住,三個和尚來丟人”登山看水哪裡好?要登就登桃花頂,北眺武昌漢陽市,南眺洪都英雄城。
6月10日18:12回復置頂刪除
(2012年9月24日陳長俊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