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黑豬

桃源黑豬

桃源黑豬體型中等大小,體質結實,各部分發育勻稱,全身被毛黑色。其嘴有長嘴型與短嘴型兩個類型,長嘴型頭較粗長,臉平直或微凹;短嘴型頭較短而寬,鼻嘴較大。鼻盤黑色,鼻鏡中隔間或有白斑,額較狹,有較淺的縱形皺紋,一般呈“介”字形或“Y”字形,耳中等大小,耳根較硬,耳面下垂。頸較長,有肉垂,背腰較長且寬而平直。母豬腹大不拖地,乳房發達,乳頭數為14~16個,排列對稱。臀部較寬稍傾斜,公豬前軀較高,母豬後軀高於前軀。四肢粗壯結實,強健有力,肢勢正常,無臥系,少數豬有半臥系,蹄為灰黑色。尾長過飛節,尾桿圓,尾尖,尾端毛較長而散開,當地民眾稱之為“魚尾”。因此,產區流傳著“號筒嘴、螳螂頸、蝴蝶耳、鯽魚肚、腰直魚尾”的民諺,極形象地描述了該豬種的外貌特徵。

基本信息

概述

桃源黑豬又名延泉黑豬,產於桃源延泉。桃源黑豬又名延泉黑豬,產於桃源延泉。
桃源黑豬原產於湖南省桃源縣車湖垸、青林、楓樹等地,屬肉脂兼用型。據中國農村發展研究中心對48箇中國豬種進行聚類分析,桃源黑豬被確定為中國豬種的中心品種和典型代表,並被農業部列為國家級保護對象。該品種具有繁殖性強、生長發育快、飼料利用率好、胴體瘦肉率高和體型緊湊、肉質細嫩、適應性強等特徵。生後165-170天體重達90公斤,比普通豬提前20天出欄;料肉比為3.3:1,飼料利用率比普通豬提高17%,瘦肉率達63%,比普通豬提高16%。1968年,桃源黑豬還被引向國外,從此,它也在異域他邦安家落戶,繁衍子孫了。
桃源黑豬又名延泉黑豬,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明代。清末則有關於飼養此種黑豬的詳細記載。當地有句民謠:“金丹洲,銀木塘,比不上延泉養豬娘。”這即是說:丹洲以盛產柑桔聞名,木塘垸以盛產棉花著稱,但它們的名氣和經濟收入也都比不上延泉黑豬,可見延泉的黑豬在農家有何等的地位了。
桃源縣自古就是農業大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6.5攝氏度左右,無霜期270天左右,適合農作物的生長,飼料原料豐富。延泉位於桃源縣東,這一帶屬低凹的洞庭平原,自古修堤築垸,土質十分肥沃,有利於農作物和野生植物的生長,飼料豐富,又可放牧,正因為此地得天獨厚,有許多別地所不及的優越條件,所以此種黑豬得到了繁殖和發展,並成為優良的豬種之一。
桃源黑豬從外形上看,不難區別於其他豬種。用民間流傳的話說,它為:“號筒嘴,螳螂頸,蝴蝶身,鯽魚肚,腰直魚尾”。如果稍作詳細一點介紹,則是:全身披毛黑灰色,皮呈褐灰色,尾尖出現白色毛,被毛稀粗,腹部毛較稀,頭較粗長,臉平直或微凹,眼臉上及嘴角邊生長著長順;鼻盤黑色,鼻鏡中隔或有白斑;額較狹,額寬15厘米左右,有不深的縱行皺紋,多呈“介”字或“刀”字形;耳中等大小,根較硬,耳廓向下垂;頸較長,有垂肉,頸肩結合良好;背腰較長,寬而平直。公豬前軀較高,尾長過飛節,尾桿圓;母豬後軀高於前軀,腹大不拖地,乳房發達,乳頭14——16枚,排列均勻,四肢粗壯結實,強健有力。
桃源黑豬適應於我省夏季酷熱和冬季的嚴寒,具有耐粗飼、性情溫馴、肥育性能好的優點。育肥豬生後210天至240天,體重可達100公斤左右,增均日增重400克以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