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結合能

核結合能

核結合能(nuclear binding energy),將若干個核子結合成原子核放出的能量或將原子核的核子全部分散開來所需的能量。

定義

原子核(核子)-內部結構模型圖原子核(核子)-內部結構模型圖

實驗表明原子核的質量小於組成原子核的全部核子質量的總和,差額Δm稱為質量虧損,與此差額對應的能量Δmc2就是核結合能,記作B。例如的結合能為58.16兆電子伏特(MeV),的結合能為1783.9 MeV。核結合能除以質量數稱為比結合能。核結合能和比結合能是原子核穩定程度的量度,比結合能越大,核越穩定。

原子核(核子)-內部結構模型表原子核(核子)-內部結構模型表

描述

各種核素的比結合能排列在比結合能曲線上。可以得出:①質量中等的核,比結合能量最大,約8.6 MeV,它們最為穩定,重核的比結合能要小些,約7.6 MeV,輕核的比結合能也要小些,並有明顯的起伏,在等有較大的比結合能,比鄰近的核更為穩定。使重核裂變為兩個質量中等的核或使輕核聚變,都可使核更為穩定並放出能量,這是核能釋放的兩種途徑。②A>30以上的核,質量數變化頗大,而比結合能變化不大,說明核的結合能差不多與質量數A成正比,顯示核力的飽和性。
其實,任何由更小的粒子組成系統的質量都小於組成粒子分散時的質量總和,都有相應的結合能。電子與原子核結合成原子的結合能就是原子的電離能原子離子結合成晶體也有結合能。核結合能比原子結合能要大得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