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白蛋白

核白蛋白即是指核內的白蛋白。 在體液pH7.4的環境中,白蛋白為負離子,每分子可以帶有200個以上負電荷。 因此,食用含白蛋白豐富的食物,可避免重金屬離子的吸收而中毒。

核白蛋白

簡介

核白蛋白即是指核內的白蛋白。白蛋白(又稱清蛋白,albumin,Alb)系由肝實質細胞合成,在血漿中的半壽期約為15-19天,是血漿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質,占血漿總蛋白的40%-60%。

其合成率雖然受食物中蛋白質含量的影響,但主要受血漿中白蛋白水平調節,在肝細胞中沒有儲存,在所有細胞外液中都含有微量的白蛋白。

關於白蛋白在腎小球中的濾過情況,一般認為在正常情況下其量甚微,約為血漿中白蛋白的0.04%,按此計算每天從腎小球濾過液中排出的白蛋白即可達3.6g,為終尿中蛋白質排出量的30-40倍,可見濾過液中多數白蛋白是可被腎小管重新吸收的。有實驗證實白蛋白在近曲小管中吸收,在小管細胞中被溶酶體中的水解酶降解為小分子片段而進入血循環。白蛋白可以在不同組織中被細胞內吞而攝取,其胺基酸可被用為組織修補。

又稱清蛋白。溶於水且遇熱凝固的一種球形單純蛋白。在自然界中分布最廣,幾乎存在於所有動植物中。如卵白蛋白、血清白蛋白、乳白蛋白、肌白蛋白、麥白蛋白、豆白蛋白等都屬於此類。常用作培養基成分。也可用有人造香腸、湯品和燉品中作粘接劑。

相關資料

白蛋白的分子結構已於1975年闡明,為含585個胺基酸殘基的單鏈多肽,分子量為66458,分子中含17個二硫鍵,不含有糖的組分。在體液pH7.4的環境中,白蛋白為負離子,每分子可以帶有200個以上負電荷。它是血漿中很主要的載體,許多水溶性差的物質可以通過與白蛋白的結合而被運輸。這些物質包括膽紅素、長鏈脂肪酸(每分子可以結合4-6個分子)、膽汁酸鹽、前列腺素、類固醇激素、金屬離子(如Cu2+、Ni2+、Ca2+)藥物(如阿司匹林、青黴素等)。

具有活性的激素或藥物當與白蛋白結合時,可以不表現其活性,而視為其儲存形式,由於這種結合的可逆性和處於動態平衡,因此在調節這些激素和藥物的代謝上,具有重要意義。

白蛋白是具有黏性、膠質性的物質,在人體內遇到重金屬離子時,會自動與重金屬離子結合,由排泄系統排出體外,起到解毒的作用。因此,食用含白蛋白豐富的食物,可避免重金屬離子的吸收而中毒。白蛋白對胃壁還有保護作用。
人血白蛋白是血液製品的一種,俗稱“生命製品”、“救命藥”。它是從健康人的血液中提煉加工而成,直接靜脈注射到病人體內,其主要功能是增強人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市場價300到400元一瓶。臨床上主要用於失血創傷和燒傷等引起的休克、腦水腫,以及肝硬化、腎病引起的水腫或腹水等危重病症的治療,以及低蛋白血症病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