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CPI

核心CPI

所謂核心CPI即核心消費價格指數,經濟學家們使用核心CPI,主要是在兩種意義上來使用。一種含義是指消費價格的上升趨勢或者說是指消費價格中變化較為穩定的成分。另一種含義是指受需求拉動而發生的消費價格上漲的幅度,其核心思想是認為那些受供給原因暫時上漲的商品價格,不影響價格上漲的長期趨勢,為了準確判斷價格上漲的長期趨勢,應該將其影響扣除。

概念

所謂核心CPI,是指將受氣候和季節因素影響較大的產品價格剔除之後的居民消費物價指數。

一般認為是剔除了食品和石油價格影響的CPI指數。

由來

依靠核心CPI來判斷價格形勢這種方法最早是由美國經濟學家戈登(Robert J.Gordon)於1975年提出的,其背景是美國在1974年-1975年受到第一次石油危機的影響而出現了較大幅度的通貨膨脹,而當時消費價格的上漲主要是受食品價格和能源價格上漲的影響。當時有不少經濟學家認為美國發生的食品價格和能源價格上漲,主要是受供給因素的影響,受需求拉動的影響較小,因 此提出了從CPI中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變化來衡量價格水平變化的方法。從1978年起,美國勞工統計局開始公布從消費價格指數和生產價格指數(PPI) 中剔除食品和能源價格之後的上漲率。

此後,核心CPI逐漸成為美國巨觀經濟分析中較為常用的術語,1981年就出現了以核心CPI為書名的專著。但是,就是在美國經濟學界,關於是否應該從CPI中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來判斷價格水平,至今仍然存在很大爭論,反對者大有人在。

中國情況

我國對核心CPI尚未明確界定,美國是將燃料和儀器價格剔後的居民消費物價指數做為核心CPI。一般認為,核心CPI能更真實地反映巨觀經濟運行情況。

今年3月份,居民消費物價指數(CPI)就達到了補界定為溫和通貨膨脹的3%臨界線,而4月份又輕而易舉地向上突破至3.8%,5月份更站到了4%以上,達到4.4%,而6月份CPI已然攀升至6.4%,隨著7月7日央行宣布上調25個基點的存貸款基準利率,7月份則同比上漲至6.5%,央行同時也表示將維持穩健的貨幣政策。其走勢已經成為進一步出台巨觀調控措施的風向標,據專家預測,隨著翹尾效應的影響,政府為達到控制CPI上漲目標,下半年有可能再次加息,但對於全年價格的價格走勢,則不必過於悲觀。

上漲勢頭

核心CPI核心CPI

社會消費品價格輪漲通脹壓力增加

與此前一輪CPI上漲中豬肉價格的暴漲扮演推高物價主力軍不同,本次CPI反彈主要受到蔬菜價格大幅上漲影響。加之食用油、洗髮水、奶粉等民生用品價格相繼漲價,價格輪漲加大了人們對後期物價維持高位的擔憂。

記者了解到,近期部分企業對產品進行了價格調整,其中奶粉行業的雀巢和美贊臣平均漲幅為10%,金龍魚和福臨門下的菜油和花生油平均漲幅約8%,寶潔旗下日化用品沙宣和海飛絲上調幅度為10%-20%。

此外,隨著今年各地春耕生產全面展開,種子、化肥、柴油等農資價格出現大幅度上漲,和去年相比,有些地區農藥、化肥、種子等農資產品的價格較往年提高了20%-30%。業內人士分析,農資產品價格上漲增加了生產成本,將直接影響農業生產積極性,並推高農產品和與之密切相關的肉禽蛋奶價格,進而增加通脹壓力。

據農業部種子市場信息監測點監測,目前全國雜交稻、雜交玉米、棉花種子價格普遍上漲,漲幅在3%-15%。在農藥方面,有資料顯示,殺蟲劑:毒死蜱(480克/升)零售價每噸4.5萬元,比去年同期每噸上漲5000元。此外,國產45%複合肥出廠價為2550元/噸,比同期上漲了300元左右。

分析人士指出,不能否認對商品價格調整是基於企業的市場行為,但在此過程中,部分企業或商戶跟風漲價的行為則需要相關部門引起警惕。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直言,3月的CPI數據並沒有超出預期,並認為目前通脹壓力沒有降低。“整個社會消費品都在上漲,今年通脹壓力仍然較大,全年CPI保持在4.5%就算不錯。最近食用油、奶粉等產品漲價將對未來物價走勢產生影響,4月CPI或仍將保持在3.6%以上。”

油價蝴蝶效應顯現物價上漲壓力猶存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認為,3月CPI數據在正常範圍之內。“雖然價格波動比預期高一點,但主要是與食品價格和燃油價格季節變動比較大有關。剔除這些變化之後核心CPI漲幅為1.1%,說明目前總供給和需求相對平衡,數據處在正常範圍之內。”

對於未來物價走勢,劉元春判斷,短期內物價壓力將依然存在,但是暴漲的機率較小。“一方面,成品油價格的上漲產生的傳遞和釋放作用可能將逐步顯現;另一方面,經濟增速很可能在二季度初觸底反彈,加上3月信貸有放鬆跡象,未來物價上漲壓力仍然存在。同時,大宗商品石油由於地緣政治和各國庫存並不會向惡化發展,物價暴漲機率很小。”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與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表示,由於今年全球經濟收縮,且各國基本都維持了去年的貨幣與財政政策,加之我國在需求、外貿、投資增長都有所放緩,價格上漲壓力與去年相比較小。油價上調影響作用可能在4月開始顯現,但4月CPI具體走勢還要看氣候、生產、供應、銷售、油價等因素的綜合作用。

成本居高不下農產品價格上漲短期難除

3月大蔥、西紅柿、大白菜等蔬菜價格的猛漲在最終的CPI數據中有所體現,鮮菜價格同比上漲20.5%,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約0.64個百分點。記者翻閱2月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發現,該月鮮菜價格同比漲幅為6.5%,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約0.21個百分點,對整體CPI的貢獻低於3月近0.4個百分點。

對於農產品價格的上漲,劉元春分析認為:“從食品價格波動來講,在目前這種成本推動和農業基礎相對薄弱的階段,食品價格波動是一種中期現象,存在價格異變的現象將在中長期內都會存在。”

中國生豬預警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認為:“由於最近豬肉價格的不斷下降,加上養豬成本高居不下,已經出現一些養殖戶惜售和淘汰生豬的現象。目前生豬價格已經逼近成本線,這將對下半年生豬補欄造成較大影響,進而影響生豬價格。”

此前走訪生豬養殖場時業內人士也告訴記者,豬肉價格的暴漲暴跌很大程度上是由規模化養殖程度不高而引發的盲目養殖和疫病抗擊能力較弱引起,要平抑這種暴漲暴跌怪圈,增強農業規模化養殖才是癥結所在。

輸入性通脹加大全年CPI控制在4%以內難度大

北京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主任曹鳳岐表示,目前物價控制難度仍然較大,政府在保增長與穩物價之間面臨兩難選擇,可能會把保增長放在首位,適度提高通脹容忍度。現在影響物價的各種因素仍然較多,從國際看,受國際大宗商品及石油價格上漲影響,輸入性通脹壓力進一步加大;從國內來講,農產品、奶粉、日化用品等紛紛漲價,在一定程度上也推高了物價走勢。總體來看,全年CPI漲幅控制在4%以內的目標仍面臨不少困難。

曹鳳岐指出,中國對外石油依存度超50%,國內油價受國際影響很大,國際油價的上漲將帶動國內物價的走高。伊朗局勢動盪是影響國際油價的一個重要因素,給未來物價走勢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

在經濟走勢趨弱的同時物價壓力不減引發了許多業內人士對滯脹風險的擔憂。

“發生滯脹風險也即經濟放緩和通脹抬頭同時出現是經濟結構大轉彎時期的必然產物”,劉元春認為,當前我國仍然處於相對高速的增長階段,因此目前發生滯脹的可能性不大。但由於我國處於結構調整階段,帶來包括勞動力成本等相對價格的調整也屬於不可避免,由此結構大轉彎帶來的經濟放緩和通脹抬頭所引發的滯脹風險關鍵要看政策將其控制到一定範圍。

“目前來看,巨觀政策方面,貨幣政策不宜有過多調整,特別是在歐美寬鬆政策有一定後遺症的當下,政策還是應該預調微調為主,同時考慮到實體經濟偏弱,局部調整和數量型工具調整還是有必要的。”劉元春指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