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物價指數

2012年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4.5%。 3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環比上漲0.2%。 7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環比上漲0.1%。

消費物價指數(CPI)

消費物價指數英文縮寫為CPI,是根據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2012年6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2%,創29個月以來新低,上半年全國CPI同比上漲3.3%。2012年8月9日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7月CPI同比漲1.8%,漲幅兩年半來首次跌破2%。

簡介

CPI (Consumer Price Index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指在反應一定時期內居民所消費商品及服務項目的價格水平變動趨勢和變動程度。居民消費價格水平的變動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貨膨脹(或緊縮)的程度。通俗的講,CPI就是市場上的貨物價格增長百分比。一般市場經濟國家認為CPI增長率在2%~3%屬於可接受範圍內,當然還要看其他數據。CPI過高始終不是好事,高速經濟成長率會拉高CPI,但物價指數增長速度快過人民平均收入的增長速度就一定不是好事,而一般平均工資的增長速度很難超越3-4%。 中國 構成和各部分比重

2011年最新調整為 : 1 食品31

CPI上漲
.79% 2 菸酒及用品3.49% 3 居住17.22% 4 交通通訊9.95% 5 醫療保健個人用品9.64% 6 衣著8.52% 7 家庭設備及維修服務5.64% 8 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13.75% 一、從2011年1月起,我國CPI開始計算以2010年為對比基期的價格指數序列。這是自2001年計算CPI定基價格指數以來,第二次進行基期例行更換,首輪基期為2000年,第二輪基期為2005年。調整基期,是為了更容易比較。因為對比基期越久,價格規格品質變化就越大,可比性就會下降。選擇逢0逢5年度作為計算CPI的對比基期,目的是為了與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保持相同周期,便於數據分析與使用。 二、根據2010年全國城鄉居民消費支出調查數據以及有關部門的統計數據,按照制度規定對CPI權數構成進行了相應調整。其中居住提高4.22個百分點,食品降低2.21個百分點,菸酒降低0.51個百分點,衣著降低0.49個百分點,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降低0.36個百分點,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降低0.36個百分點,交通和通信降低0.05個百分點,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降低0.25個百分點。 三、根據各選中調查市縣2010年最新商業業態、農貿市場以及服務消費單位狀況,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的原則和方法,增加了1.3萬個調查網點。採集全國CPI價格的調查網點(包括食雜店、百貨店、超市、便利店、專業市場、專賣店、購物中心以及農貿市場與服務消費單位等)達到6.3萬個。 四、各選中調查市縣根據當地居民的消費水平、消費習慣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的原則和方法,對部分代表規格品及時進行了更新。 指數上漲 中國社科院於2011年12月7日發布2012年《經濟藍皮書》預測。 藍皮書指出,2011年,我國CPI上漲率持續高位運行,2011年前三個季度居民消費價格平均上漲5.6%,隨著翹尾因素的逐步減弱,CPI漲幅在第四季度有所回落。10月份,CPI從9月的6.1%下降到5.5%。根據全年的情況,藍皮書預測,2011年的CPI漲幅全年可能達到5.5%左右。2012年物價總水平增長呈回落態勢,預計2012年CPI上漲4.6%。 修正 沒有月度的修正。年度的變化會在2月份,隨1月GDP數據公布時做下介紹。修正能上溯到5年前。 重要性 編制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目的,是了解全國各地價格變動的基本情況,分析研究價格變動對社會經濟和居民生活的影響,滿足各級政府制定政策和計畫、進行巨觀調控的需要,以及為國民經濟核算提供參考和依據 與就業形勢報告(非農)結合在一起,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就成了金融市場上被仔細研究的另一個熱門的經濟指標。它獲得關注的原因顯而易見:通貨膨脹影響著每一個人,它決定著消費者花費多少來購買商品和服務,左右著商業經營的成本,極大地破壞著個人或企業的投資,影響著退休人員的生活質量。而且,對通貨膨脹的展望有助於設立勞動契約和制定政府的財政政策。 消費者物價指數到底是什麼?它測量的是隨著時間的變化,包括200多種各式各樣的商品和服務零售價格的平均變化值。這200多種商品和服務被分為8個主要的類別。在計算消費者物價指數時,每一個類別都有一個能顯示其重要性的權數。這些權數是通過向成千上萬的家庭和個人調查他們購買的產品和服務而確定的。權數每兩年修正一次,以使它們與人們改變了的偏好相符。 2012年CPI新統計方法 為更好地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城鄉居民消費結構變化,切實保障CPI計算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我們對CPI調查方案進行了例行調整,涉及對比基期、權數構成、調查網點和代表規格品的調整。 一、從2011年1月起,我國CPI開始計算以2010年為對比基期的價格指數序列。這是自2001年計算CPI定基價格指數以來,第二次進行基期例行更換,首輪基期為2000年,第二輪基期為2005年。調整基期,是為了更容易比較。因為對比基期越久,價格規格品變化就越大,可比性就會下降。選擇逢0逢5年度作為計算CPI的對比基期,目的是為了與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保持相同周期,便於數據分析與使用。 二、根據2010年全國城鄉居民消費支出調查數據以及有關部門的統計數據,按照制度規定對CPI權數構成進行了相應調整。其中居住提高4.22個百分點,食品降低2.21個百分點,菸酒降低0.51個百分點,衣著降低0.49個百分點,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降低0.36個百分點,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降低0.36個百分點,交通和通信降低0.05個百分點,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降低0.25個百分點。 三、根據各選中調查市縣2010年最新商業業態、農貿市場以及服務消費單位狀況,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的原則和方法,增加了1.3萬個調查網點。採集全國CPI價格的調查網點(包括食雜店、百貨店、超市、便利店、專業市場、專賣店、購物中心以及農貿市場與服務消費單位等)達到6.3萬個。 四、各選中調查市縣根據當地居民的消費水平、消費習慣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的原則和方法,對部分代表規格品及時進行了更新。 美國 構成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 CPI)在美國構成該指標的主要商品共分八大類,其中包括:食品酒和飲品、住宅、衣著、教育通訊交通、醫藥健康、娛樂、其他商品及服務,市場敏感度非常高。在美國,居民消費指數由勞工統計局每月公布,發布時間:美國東部時間上午8時30分;在報告當月的第二周或第三周發布。有兩種不同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一是工人和職員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簡稱CPI-W。二是城市消費者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簡稱CPI-U。 CPI是一個滯後性的數據,但它往往是市場經濟活動與政府貨幣政策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CPI穩定、就業充分及GDP增長往往是最重要的社會經濟目標。不過,從中國的現實情況來看,CPI的穩定及其重要性並不像已開發國家所認為的那樣“有一定的權威性,市場的經濟活動會根據CPI的變化來調整”。 對匯率的影響 通貨膨脹對美元的影響不太明確。通常情況在一個健康的經濟擴張中,提高美元的利率能使美元更具吸引力。如果利率的上升主要來自通貨膨脹的上升,它將損害美元。更高的通貨膨脹率損害了外國人持有的美元投資的價值,因此CPI的持續上升對美元有負面影響。 貨幣交易者對其他細微差別也十分敏感。例如,外匯市場的交易者認為美聯儲已經迅速行動並靈活控制了通貨膨脹的壓力,美元可能將保持它的價值甚至升值。

編輯本段計算公式

CPI的計算公式是 CPI=(一組固定商品按當期價格計算的價值/一組固定商品按基期價格計算的價值)×100。採用的是固定權數加權算術平均指數公式計算,即K拔=ΣKW/ΣW,固定權數為W,其中公式中分子的K為各種銷售量的個體指數。 CPI表示對普通家庭的支出來說,購買具有代表性的一組商品,在今天要比過去某一時間多花費多少,例如,若1995年某國普通家庭每個月購買一組商品的費用為800元,而2000年購買這一組商品的費用為1000元,那么該國2000年的消費價格指數為 (以1995年為基期)CPI= 1000/800×100=125,也就是說上漲了(125-100)=25。 在日常中我們更關心的是通貨膨脹率,它被定義為從一個時期到另一個時期價格水平變動的百分比,公式為 T=(Pt―P(t-1))/ P(t-1), 式子中T為t時期的通貨膨脹率,Pt和P(t-1)分別表示t時期(代表報告期)和t-1時期(代表基期)的價格水平。 如果用上面介紹的消費價格指數來衡量價格水平,則通貨膨脹率就是不同時期的消費價格指數變動的百分比。 假如一個經濟體的消費價格指數從去年的100增加到今年的112,那么這一時期的通貨膨脹率就為T=(112―100)/100×100%=12%,就是說通貨膨脹率為12%,表現為物價上漲12%。

編輯本段核心CPI

所謂核心CPI,是指將受氣候和季節因素影響較大的產品價格剔除之後的居民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目前,我國對核心CPI尚未明確界定,美國是將燃料和食品價格剔除後的居民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核心CPI。這種方法最早是由美國經濟學家戈登(Robert J.Gordon)於1975年提出的,其背景是美國在1974年-1975年受到第一次石油危機的影響而出現了較大幅度的通貨膨脹,而當時消費價格的上漲主要是受食品價格和能源價格上漲的影響。當時有不少經濟學家認為美國發生的食品價格和能源價格上漲,主要是受供給因素的影響,受需求拉動的影響較小,因此提出了從CPI中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變化來衡量價格水平變化的方法。從1978年起,美國勞工統計局開始公布從消費價格指數和生產價格指數(PPI)中剔除食品和能源價格之後的上漲率。但是,就是在美國經濟學界,關於是否應該從CPI中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來判斷價格水平,至今仍然存在很大爭論,反對者大有人在。

編輯本段中國數據

2012年中國CPI指數 1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4.5% 2012年2月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1月份巨觀經濟數據。2012年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4.5%。其中,城市上漲4.5%,農村上漲4.6%;食品價格上漲10.5%,非食品價格上漲1.8%;消費品價格上漲5.5%,服務項目價格上漲2.2%。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環比上漲1.5%。其中,城市上漲1.5%,農村上漲1.5%;食品價格上漲4.2%,非食品價格上漲0.2%;消費品價格上漲1.8%,服務項目價格上漲0.8%。2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3.2% 2012年3月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3.2%。其中,城市上漲3.2%,農村上漲3.2%;食品價格上漲6.2%,非食品價格上漲1.7%;消費品價格上漲3.9%,服務項目價格上漲1.5%。1-2月平均,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漲3.9%。
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環比下降0.1%。其中,城市下降0.1%,農村下降0.1%;食品價格下降0.3%,非食品價格持平;消費品價格下降0.1%,服務項目價格下降0.2%。 3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3.6%。 2012年4月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3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3.6%。其中,城市上漲3.6%,農村上漲3.6%;食品價格上漲7.5%,非食品價格上漲1.8%;消費品價格上漲4.4%,服務項目價格上漲1.5%。一季度,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漲3.8%。 3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環比上漲0.2%。其中,城市上漲0.2%,農村上漲0.1%;食品價格上漲0.2%,非食品價格上漲0.2%;消費品價格上漲0.3%,服務項目價格持平。 4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漲3.4% 2012年4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3.4%。其中,城市上漲3.4%,農村上漲3.3%;食品價格上漲7.0%,非食品價格上漲1.7%;消費品價格上漲4.1%,服務項目價格上漲1.7%。1-4月份平均,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漲3.7%。 4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環比下降0.1%。其中,城市持平(漲跌幅度為0),農村下降0.2%;食品價格下降0.9%,非食品價格上漲0.3%;消費品價格下降0.3%,服務項目價格上漲0.5%。 

20124月居民消費價格主要數據
名稱 環比漲跌幅(%) 同比漲跌幅(%) 1-4月平均同比漲跌幅(%)

居民消費價格
-0.1 3.4 3.7

其中:城市
0.0 3.4 3.7

農村
-0.2 3.3 3.7

其中:食品
-0.9 7.0 7.8

非食品
0.3 1.7 1.8

其中:消費品
-0.3 4.1 4.5

服務項目
0.5 1.7 1.7

分類別




一、食品
-0.9 7.0 7.8

糧食
0.2 3.7 4.8

油脂
0.6 5.5 5.6

肉禽及其製品
-2.3 8.2 12.8

其中:豬肉
-5.0 5.2 14.2

-1.4 -5.9 -6.1

水產品
0.8 11.5 10.9

鮮菜
-5.8 27.8 18.9

鮮果
0.1 -9.7 -5.1

液體乳及乳製品
0.4 3.0 3.1

二、菸酒及用品
0.2 3.4 3.6

菸草
0.0 0.5 0.4

0.3 7.8 8.4

三、衣著
0.5 3.6 3.6

服裝
0.5 3.8 3.8

0.3 2.8 3.0

四、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
0.2 2.2 2.4

耐用消費品
0.1 0.6 0.6

家庭服務及加工維修服務
0.5 9.3 10.0

五、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
0.2 2.5 2.6

中藥材及中成藥
0.4 7.5 8.5

西藥
0.2 0.4 -0.1

醫療保健服務
-0.1 0.5 0.5

六、交通和通信
0.4 0.3 0.2

交通工具
-0.2 -0.5 -0.5

車用燃料及零配件
2.9 6.9 6.8

通信工具
-1.4 -13.0 -13.4

通信服務
0.0 -0.2 -0.3

七、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
0.6 0.3 0.2

教育服務
0.1 1.3 1.2

旅遊
3.8 2.3 1.9

八、居住
0.2 1.8 2.0

建房及裝修材料
0.1 1.5 2.1

住房租金
0.0 2.0 2.3

水、電、燃料
0.4 2.0 1.8
5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3.0%(註:同比漲幅創23個月新低)。其中,城市上漲3.0%,農村上漲2.9%;食品價格上漲6.4%,非食品價格上漲1.4%;消費品價格上漲3.6%,服務項目價格上漲1.7%.1-5月平均,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漲3.5%. 5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環比下降0.3%。其中,城市下降0.3%,農村下降0.3%;食品價格下降0.8%,非食品價格持平(漲跌幅度為0);消費品價格下降0.4%,服務項目價格上漲0.1%. 6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2.2%。其中,城市上漲2.2%,農村上漲2.0%;食品價格上漲3.8%,非食品價格上漲1.4%;消費品價格上漲2.3%,服務項目價格上漲1.9%。上半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漲3.3%。 6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環比下降0.6%。其中,城市下降0.6%,農村下降0.5%;食品價格下降1.6%,非食品價格持平(漲跌幅度為0);消費品價格下降0.9%,服務項目價格上漲0.3%。7月,按照目前市場上普遍的預期,2012年8月9日公布的CPI將繼續放緩至年內新低,已經減輕的物價壓力也能使政府有更多精力振興實體經濟。7月巨觀數據預計今日公布,預計CPI將創年內新低。預計7月份CPI同比增幅將從6月份的2.2%降至1.5%。隱含的季調後月環比折年增幅從6月份的-0.5%降至-2.1%。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2年7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1.8%。其中,城市上漲1.9%,農村上漲1.5%;食品價格上漲2.4%,非食品價格上漲1.5%;消費品價格上漲1.7%,服務項目價格上漲2.0%。1-7月平均,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漲3.1%。據悉,這是CPI漲幅兩年半來首次跌至2%以下。 7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環比上漲0.1%。其中,城市上漲0.1%,農村持平(漲跌幅度為0);食品價格下降0.1%,非食品價格上漲0.2%;消費品價格下降0.1%,服務項目價格上漲0.6%。

編輯本段作用意義

1.反映通貨膨脹狀況

:通貨膨脹的嚴重程度是用通貨膨脹率來反映的,它說明了一定時期內商品價格持續上升的幅度。通貨膨脹率一般以消費者物價指數來表示。 通貨膨脹率= (報告期消費者物價指數 - 基期消費者物價指數)/基期消費者物價指數X 100% 2.反映貨幣購買力變動 :貨幣購買力是指單位貨幣能夠購買到的消費品和服務的數量。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貨幣購買力則下降;反之則上升。消費者物價指數的倒數就是貨幣購買力指數。 [[貨幣購買力指數]] = ( 1/消費者物價指數)X 100% 3.反映對職工實際工資的影響 :消費者物價指數的提高意味著實際工資的減少,消費者物價指數的下降意味著實際工資的提高。因此,可利用消費者物價指數將名義工資轉化為實際工資,其計算公式為 [[實際工資]] = 名義工資/消費者物價指數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