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漂族

校漂族

校漂族指的是指大學畢業後因各種原因仍然滯留在學校周圍的人群。他們生活在曾經熟悉的環境中,不願踏入社會就業的漂流在原來就讀的校園以期達到自己理想目標的人群。一般大學畢業生們都必須邁出校園,跨入社會,開始新的生活。然而有些人卻選擇了第三條道路——他們以各種理由滯留在學校,成為寄居在高校周圍的一個特殊群體:“校漂族”。

特徵

(圖)校漂族校漂

“校漂族”每天像在校生一樣,嚴格地執行學習計畫。在許多高校周圍有這么一批人,他們有的是考研落榜的學子,有的是在職人員,有的是辭了職專門回來充電、考研的,這些人大多租住在學校附近,出現在學校的自習室、食堂等地方。他們稱自己為“校漂族”。

他們早已完成學業,卻仍然漂泊在學校周圍,沒有固定的工作,沒有穩定的收入;他們大多結伴而居,出入在學校的自習室、圖書館、食堂、體育館等,充分享受校園的硬體資源;他們搖擺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對未來有些茫然,但又充滿期待。

分類

“校漂族”分成四類,認為“校漂族”主要是求職不滿意或遇到困難、回校再謀出路的“不就業派”;為避開就業高峰、增加就業砝碼的“考研派”;少量是坐吃家庭財富的“瀟灑派”;而因為拿不到畢業證、學位證又不願離校的“邊緣派”則占極少數。

這四大類“校漂”近年來並未出現太大變化,但因為就業不如意或就業後收入不足以在校外養家餬口造成的校漂情況更多,而多數“考研派”也是因為就業方面的原因才選擇考研的。

高校態度

(圖)校漂族校漂族

各高校對“校漂族”的態度不盡相同,其中一些學校採取積極措施,為他們建立信息管理系統,按申請出國、複習考研、求職擇業等不同意向進行分類指導,幫助他們早日結束“校漂”生活。

也有高校認為“學生既然畢業,就應該離校,但不會採取強制手段,畢竟這都是自己的學生”。

但有的在校生對於“校漂族”的存在表示不滿,他們認為“校漂族”占用了本來屬於自己的有限資源。“去自習室,這些人比我們還積極,去晚了都沒座位,這讓我們怎么學?”“校漂族”的出現無形中給學校的住宿、餐飲、保衛工作帶來了壓力。

案例

(圖)校漂族校漂族

2007年本科畢業的大學生胡文燕(化名),在山東大學校園裡租住了一間宿舍。本科畢業之後,胡文燕並沒有找工作的打算,而是寄希望於考上山大法學院的研究生。胡文燕的生活和往日的學生時光沒有什麼不同,她每天早起到校園的自習室學習,中午在學校食堂吃飯,下午和晚上繼續學習。

由於沒有獨立的生活來源,胡文燕的生活相對簡樸。連續兩年的研究生考試,胡文燕都沒能順利通過,令她 2009 年的校漂生活沉重起來,“只有和漂友偶爾聚餐的時候,才能感到片刻輕鬆。”胡文燕說。

趙龍(化名)2006年在濟南某高校畢業後,在北京某廣告公司找到一份工作。但由於專業不對口,公司人事關係複雜等原因,趙龍感覺才華難以施展,對工作並不滿意。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趙龍的收入出現了縮水,他索性辭掉了工作,回到山東財政學院附近的舜玉小區租住了一間房子,準備考取山東公務員

“先考省公務員,再考國家公務員,研究生考試也同時準備著。現在覺得還是公務員或者高校老師這兩種職業最好。”趙龍說。

專家提示

(圖)校漂族校漂族

專家認為,“校漂族”的行為從心理層面上看,主要源於安全需要、依賴心理、逃避心理等原因,許多畢業生把“校漂”作為人生的緩衝期,他們選擇漂泊是為了尋找更好的人生起點,這類“校漂”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高校畢業生不要因為逃避社會而把學校當作“避風港”,要勇於克服困難,努力提高個人心理素質,勇於在新環境中創出一片新天地。

校漂族長期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生活,人際關係單一,缺乏必要的交流和大範圍的交際活動,容易孤立、焦慮甚至抑鬱。從本質上講,“校飄族”是逃避社會現實,逃避應承受的社會責任的表現。“校漂族”應該直面社會上的激烈競爭,認清自己的優勢與特點,為自己做一個符合自身的職業定位,去迎接快節奏、高消耗、高強度的生活。

大學生畢業催生的網路熱詞

又是一年畢業時,又有一些網路熱詞流行了起來。女大學畢業生趕婚急嫁,去尋找一個好靠山;也有一些人踏上社會後繼續留守母校;面子經濟、畢業經濟、散夥飯則讓校園周圍的商家大賺了一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