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舉肢蛾

柿舉肢蛾

昆蟲名,為鱗翅目,舉肢蛾科。為害柿、黑棗。幼蟲蛀果為主,亦蛀嫩梢,蛀果多從果梗或果蒂基部蛀入,幼果乾枯,大果提前變黃早落俗稱“紅臉柿”、“旦柿”。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柿舉肢蛾柿舉肢蛾

蟲害名稱:柿舉肢蛾

學名:StathmopodamassinissaMeyrick

異名:Kakuvoriaf1avofasciataNagano

別名:柿蒂蟲、柿實蛾、柿食心蟲

目:鱗翅目

科:舉肢蛾科

為害特點

為害柿、黑棗。幼蟲蛀果為主,亦蛀嫩梢,蛀果多從果梗或果蒂基部蛀入,幼果乾枯,大果提前變黃早落俗稱“紅臉柿”、“旦柿”。

形態特徵

成蟲雌體長7毫米左右,翅展15~17毫米,雄略小,頭部黃褐色,有光澤,複眼紅褐色,觸角絲狀。體紫褐色,胸前中央黃褐色,翅狹長,緣毛較長,後翅緣毛尤長,前翅近頂角有1條斜向外緣的黃色帶狀紋。足和腹部末端黃褐色。後足長,靜止時向後上方伸舉,脛節密生長毛叢。卵近橢圓形,乳白色,長約0.5毫米,表面有細微縱紋,上部有白色短毛。幼蟲體長10毫米左右,頭部黃褐,前胸盾和臀板暗褐色,胴部各節背面呈淡紫色,中後胸背有“×”形皺紋,中部有1橫列毛瘤,各腹節背面有1橫皺,毛瘤上各生1根白色細毛。胸足淺黃。蛹長約7毫米,褐色。繭橢圓形長7.5毫米左右,污白色。]

生活史及習性

年生2代,以老熟幼蟲在樹皮縫或樹幹基部附近土中結繭越冬。越冬幼蟲在4月中、下旬開始經蛹,5月上旬成蟲開始羽化,5月中、下旬為盛期。成蟲白天靜伏於葉背,夜間活動。卵多產於果梗或果蒂縫隙,每雌蛾產卵10~40粒,卵期5~7天。1代幼蟲5月下旬開始為害,6月中、下為盛期,多由果柄蛀入幼果內、糞便排於孔外,1頭幼蟲能為害4~6個果,幼蟲於果蒂和果實基部吐絲纏繞,被害果不易脫落,被害果由青變灰白,最後變黑乾枯,6~7月老熟,一部分在果內,一部分在樹皮裂縫內結繭化蛹。蛹期10餘天,第1代成蟲盛發期7月中旬前後。2代幼蟲7月中下旬開始為害,8~9月台票為害最烈,在柿蒂下蛀害果肉,被害果提前變紅、變軟面脫落。9月中旬開始陸續老熟越冬。天敵有姬蜂。

防治方法

(1)越冬幼蟲脫果前於樹幹束草誘集,發芽前刮除老翹皮,連同束草一併處理消滅越冬幼蟲。

(2)及時摘除蟲果。

(3)各代成蟲盛發期藥劑防治,參考核桃舉肢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