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記

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記

《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記》是唐代作家柳宗元的作品。柳宗元到柳州作刺史後,與在永州相比,游山觀水的時間有所減少,但他仍為柳州奇特的自然風光所吸引,遊覽了近郊周圍的重要景點。

概述

古之州治,在潯水南山石間。今徙在水北,直平四十里,南北東西皆水匯。

北有雙山,夾道嶄然,曰背石山,有支川,東流入於潯水。潯水因是北而東,盡大壁下們。其壁曰龍壁。其下多秀石,可硯。

南絕水,有山無麓,廣百尋,高五丈,下上若一,日甄山。山之南,皆大山,多奇。又南且西,曰駕鶴山,壯聳環立,古州治負焉。有泉在坎下,恆盈而不流。南有山,正方而崇,類屏者,曰屏山。其西曰四姥山,皆獨立不倚。北沉潯水瀨下。

又西曰仙弈之山。山之西可上。其上有穴,穴有屏,有室,有宇。其宇下有流石成形,如肺肝,如茄房。或積於下,如人,如禽,如器物,甚眾。東西九十尺,南北少半。東登入小穴,常有四尺,則廓然甚大。無竅,正黑,燭之,高僅見其宇,皆流石怪狀。由屏南室中入小穴,倍常而上,始黑,已而大明,為上室。由上室而上,有穴,北出之,乃臨大野,飛鳥皆視其背。其始登者,得石枰於上,黑肌而赤脈,十有八道,可弈,故以雲。其山多檉,多櫧,多篔簹之竹,多橐吾,其鳥,多秭歸。

石魚之山,全石,無大草木,山小而高,其形如立魚,在多秭歸西。有穴,類弈仙。入其穴東,出其西北。靈泉在東趾下,有麓環之。泉大類轂雷鳴",西奔二十尺,有洞,在石澗,因伏無所見,多綠青之魚,多石鯽,多鰷。

雷山,兩崖皆東面,雷水出焉。蓄崖中曰雷塘,能出雲氣,作雷雨,變見有光"。禱用俎魚、豆彘、脩形,稌、陰酒,虔則應。在立魚南,其間多美山,無名而深。峨山在野中,無麓,峨水出焉,東流入於潯水。

柳宗元(七七三-八一九),字子厚,河東(今山西永濟縣)人。貞元初年進士,官監察御史。順宗時,王叔文執政,他任禮部員外郎,銳意推行政治改革。不久,王叔文失敗,他也被貶為永州司馬,遷柳州刺史。在南方凡十四年,死於柳州。

作者簡介:

柳宗元是傑出的思想家,憑著一股積極的熱情和出色的才能進行政治活動。改革雖然失敗了,中年以後的處境更加悲苦,但這卻使得柳宗元有機會深入生活、接近百姓、反思歷史,從而使他成為一個卓越的散文家和詩人。他和韓愈是古文運動的兩個主要倡導者。但從一定意義上說,柳宗元在思想方面所具有的進步的積極的意義,似又因韓愈的某些保守意識而有所不及。

柳宗元的詩,數量較多的是抒寫個人抑鬱的心情和離鄉去國的悲哀。從這些詩篇里,我們可以看出一個有理想的正直的人在不合理的黑暗社會裡遭受到怎樣殘酷的迫害!在柳詩中成為特有的新穎題材的是對西南地帶少數民族生活進行多方面描繪的作品。其中洋溢著非常濃厚的地方情調和氣氛。至於刻畫自然景物的小詩,如《江雪》、《漁翁》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作。著有《柳河東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

題解

柳宗元到柳州作刺史後,與在永州相比,游山觀水的時間有所減少,但他仍為柳州奇特的自然風光所吸引,遊覽了近郊周圍的重要景點。寫下了這篇風格特異、篇幅最長的山水遊記。文章抓住了柳州諸山的奇姿異態,採用了工筆一般的白描手法,有詳有略、真實準確地記敘了柳州雄姿各異,奇景疊出的群山風貌。其中,以"高五丈,下上若一"、"全石,......其形如立魚"的洗鍊語言,分別對甑山和石魚之山的外部形象作了生動的描繪,突出了喀斯特地區山峰的挺拔秀麗;又以"穴有屏,有室,有宇。其宇下有流石成形,如肺肝,如茄房……"等等,對仙弈山間溶洞千姿百態的豐宙內涵作了細緻傳神的刻畫,烘托出大自然造化的微妙神奇。正如明代茅坤所說,文章"全是記事,不著一句議論感慨,卻淡宕風雅。"(《山曉閣唐大家柳柳州全集》卷三引)。後人稱這篇文章為柳州山水的最佳導遊詞。此文作於何年。無確考。

譯文

古時候的柳州治所,設在柳江水南岸的石山之間。如今己經遷移到江水之北。這裡縱橫四十里的地方,東西南北四面幾乎都為江水所環繞。

州城的北面,有兩座山相背而立,中間是一條小道,兩旁的山陡峙高峻,名叫背石山。北面有一條小河,向東流入柳江水。柳江水到這裡就由向北流折為向東流去。經過整整一堵巨大的石壁之下。這堵石壁名叫龍壁,它的下面有很多美石,可以用來做硯台。

在州城的附近乘船向南渡過江水,可以看見江邊有一座山,山腳沒有緩坡林木。這座山約有八百尺寬,五丈高,山腳和山頂都是一般大小,很是陡峭,名叫甑山。山的南面,都是大山,且都很奇特。從甄山南面再往西走,就是駕鶴山。這座山雄偉高聳,四周都是峭壁環繞。古時候的州治所就是背靠這山而建的。駕鶴山南側有泉水流出,形成一個池塘,池水經常滿著而不流向別的地方。駕鶴山的南面,有一座山,方正而高,好像一扇屏風,所以名叫屏山。它的西面是四姥(mu母,山)些山都是各自獨插藍天,互不依靠的。另有一座山的北面直接沉入柳江水的急流之中。繼續往西走,是仙弈山。山的西面有路可以攀登上去。山上有個大洞穴,洞穴中有"屏風",有"房間",有"屋檐","檐"下面有許多溶岩形成各種形狀的鐘乳石。有的像肝像肺,有的像蓮蓬。或者是由溶岩滴到下面累積起來,有的像人,有的像禽獸,有的像各種器具。千姿百態,非常之多。這個洞穴東西寬約九十尺,南北深度將近一半。從洞穴的東側,又可進入一個小洞,走了二十尺之後,小洞又顯得空闊寬大。這洞穴不通光線,開始時覺得漆黑一團,點上蠟燭照亮之後,發現洞穴的高度僅有那個大洞的"屋檐"那般高,裡面是各種奇形怪狀的鐘乳石。由大洞穴的"屏風"南邊的"房間"又可進入一個小洞穴向上爬行,有三十二尺高。開始很黑,後來便很明亮了。這就是上部的"房間"。由上部的這個"房間"再往上爬,又有一個小洞穴,從這洞穴的北面出去,便面對著一片寬闊的原野。下面有很多鳥兒在飛翔,但都只能看到鳥兒的背部。最初登上這座山的人,曾在上面見到一方石頭棋盤,黑色的石塊上有十八道紅色的線條,可以用來下棋,所以這座山就取名為仙弈山。山上有很多桂樹、櫧樹,有很多節長竿高的名叫篔簹的竹子,還有很多又叫山紫菀的橐吾草。山上所見的鳥類,杜鵑鳥為最多。

石魚山,是全由石頭組成,山上沒有多少草,也沒有大的樹木,山體雖然很小,卻顯得很高,形狀就像一尾站立起來的大魚。它坐落在杜鵲鳥很多的仙弈山西面。山腰有洞穴。就像仙葬山那樣。從東邊走進洞內,可以從西北方走出。東面的山腳下有一個靈泉,泉的四周有緩坡和林木環繞著。泉水流動時,發出像車掄滾動時產生的打雷一般的聲音。泉水由東向西奔流二十尺以後,就有回流形成鏇渦,再流到石澗,就潛伏到地下而看不見蹤影了。靈泉水裡有很多綠青色的魚,還有很多石卿魚和白絛魚。

雷山的兩堵懸崖都面向東方,雷水在這裡從地下流出,積蓄在兩崖的中間,名叫雷塘。雷塘里的水能變成雲氣在空中升騰,化作雷雨,而且有變幻莫測的光亮。向雷神禱告時,擺上用器皿盛著的魚肉、豬肉、乾肉、鉶羹、精米、糯米和水酒等祭品,內心又恭敬虛誠,就可以有好的應驗。在立魚山的南面,還有很多山峰。這些山都沒有名字,但都很秀美幽深。峨山平地拔起,矗立在西郊的原野之中,山腳也沒有緩坡和林木。一條名叫峨水的小溪從這裡流出,向東進入柳江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