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詩詞欣賞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今山西永濟縣)人。唐代散文家兼詩人。仕途坎坷。思想屬儒家,哲學思想較進步,政治觀點較成熟,晚年佛道思想尤烈。他的散文取得多方面成就,與韓愈齊名,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黔之驢》為一篇寓言,選自《柳河東集·三戒》。所謂“三戒”,是指值得引起人們警戒的三件事,作者分別用小鹿、驢子和老鼠三種動物的生活悲劇,揭露社會的陰暗面。是時,作者由禮部員外郎貶為永州司馬。《小石潭記》作於元和四年(809),又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記》,《永州八記》之一。文章描繪了自然山水之美,以抒作者寂寥淒涼之情。《江雪》詩作於貶謫永州之後。作者描繪了一寂寥冷峭的江雪獨釣圖,以寄其高潔,孤傲之志。

簡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今山西永濟縣)人。唐代散文家兼詩人。仁途起伏波折,然終未能得志。他的思想屬於儒家。他說自己寫文章皆本之六經、諸子、史騷,但“其歸在不出孔子”(《報袁君陳秀才避師名書》)。他的哲學思想較為進步,如《天說》認為天地元氣陰陽不能賞功而罰惡。他的政治觀點也比較成熟,所著《封建論》一文即其一例。但他又有佛道思想,晚年尤烈。他的文學主張和韓愈相近,說自己最初寫文章“以徉為工”,“及長,乃知文者以明道。”(《答韋中立論師道書》)又說:“道假辭而明,辭假書而傳”,“然聖人之言,期以明道,學者務求諸道而遺其辭”(《報袁君陳秀才避師名書》)。他的散文取得多方面成就,與韓愈齊名,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他寫的政論、傳記、寓言、山水遊記(以“永州八記”最著名)歷來被人傳誦,風格雄健雅致。他的詩不多,在全集中只占四卷,《全唐詩》亦編為四卷。詩的內容,有寫時事的,如《古東門行》譏諷藩鎮刺客殺武元衡,《韋道安》則歌頌一個為民除害的英雄,有暗寓革新的艱難,同黨被拘縶、控制的,如《行路難》、《跂烏詞》、《籠鷹詞》等,語言也有效法韓愈的艱深拗折之處。寫個人遭遇的尤多,往往哀婉淒絕,如《與浩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登柳州城樓》等。而最具特色的是田園山水詩,學習陶淵明、謝靈運。如《田家》、《首春逢耕者》、《南澗中題》、《江雪》等。有的境界過於幽冷,情調過於低沉。生平詳見《舊唐書》卷一六○。有《柳河東集》。

詳介

黔之驢
【題解】
本文為一篇寓言,選自《柳河東集·三戒》。所謂“三戒”,是指值得引起人們警戒的三件事,作者分別用小鹿、驢子和老鼠三種動物的生活悲劇,揭露社會的陰暗面。是時,作者由禮部員外郎貶為永州司馬。
【原文】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
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後,終不敢搏。稍近,益狎,盪倚沖冒,驢不勝怒,蹄之。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口+闞),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噫!形之龐也類有德,聲之友也類有能,向不出其技,虎雖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捕蛇者說
【題解】
本文系作者貶居永州時所作。藉助一捕蛇人對其悲慘身世的自述,譏諷時弊,暴露現實,反映人民疾苦。“說”,一種文體,或發表議論,或記敘事情,或夾敘夾議。
【原文】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齧人,無御之者。然得而借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瘺、癘、去死肌、殺三蟲。其始,太醫以王命聚之,歲賦其二。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永之人爭奔走焉。
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問之,則曰:“吾祖死於是,吾父死於是,今吾嗣為之十二年,幾死者數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將告於蒞事者,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
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向吾不為斯向,則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於今六十歲矣,而鄉鄰之生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徒,饑渴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亞;與吾居十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非死則徒爾。而吾以捕蛇獨存。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譁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馳然而臥。謹食之,時而獻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餘,則熙熙而樂。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今雖死乎此,此吾鄉鄰之死則已後矣。又安敢毒耶?”
余聞而愈悲。孔子曰:“荷政猛於虎也。”吾嘗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鳳者得焉。
小石潭記
【題解】
本篇作於元和四年(809),又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記》,《永州八記》之一。文章描繪了自然山水之美,以抒作者寂寥淒涼之情。
【原文】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虎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淒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已,曰奉壹。
江雪
【題解】
見《柳河東集》。詩作於貶謫永州之後。作者描繪了一寂寥冷峭的江雪獨釣圖,以寄其高潔,孤傲之志。
【原文】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