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馬特

查理·馬特

查理·馬特(676年8月23日-741年10月23日),法蘭克王國宮相,任職時也是法蘭克王國實權的掌握者。他出生於埃斯塔勒(位於現代比利時的列日附近),是丕平二世的私生子。是歐洲中世紀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其功績包括奠定卡洛林王朝的基礎,確立了采邑制,鞏固與發揚當時的封建社會制度。737年法蘭克國王死後,他成為帝國的唯一統治者,但像他父親一樣,沒有國王的稱號。按日耳曼人的傳統,馬特在死前將帝國分給了他的兩個兒子丕平三世和卡洛曼。

查理·馬特(688-741)

查理·馬特查理·馬特

查理·馬特(CharlesMartel,Charles"theHammer"鐵鎚查理,German:KarlMartel')(676年8月23日-741年10月23日),法蘭克王國宮相,任職時也是法蘭克王國實權的掌握者。他出生於埃斯塔勒(位於現代比利時的列日附近),是丕平二世的私生子。

查理是歐洲中世紀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其功績包括奠定卡洛林王朝的基礎,確立了采邑制,鞏固與發揚當時的封建社會制度。737年法蘭克國王死後,他成為帝國的唯一統治者,但像他父親一樣,沒有國王的稱號。按日耳曼人的傳統,馬特在死前將帝國分給了他的兩個兒子丕平三世卡洛曼

個人概述

法蘭克王國宮相

查理·馬特715年繼任宮相後,模仿羅馬軍團建立起一支由自由農民組成的強大步兵,先後擊敗各地的割據勢力和地方貴族的叛亂,重新統一了法蘭克王國,並成為國家的實際統治者。他實行“采邑制”,奠定了歐洲封建制度、騎士制度的基礎,並開始組建一支新型的騎兵。隨後查理·馬特打敗薩克森人,征服了萊茵河以東地區。732年,阿拉伯人越過庇里牛斯山大舉入侵,查理·馬特先避其鋒芒,任其取得大批戰利品,喪失其騎兵的機動性,從而贏得集中兵力的時間。在普瓦提埃戰役中,查理·馬特布置其重裝步兵在兩條河流的交差底部背水列陣,並在兩條河流的外側布置機動兵力夾擊,使正面進攻的阿拉伯騎兵陷入包圍,全軍潰敗,主帥阿布杜勒·拉赫曼陣亡。查理·馬特因此獲得馬特(鐵錘)的稱號。此戰據稱阿拉伯陣亡36萬人(數據可能極端誇大),法蘭克僅損失1500人。普瓦提埃戰役是改變歐洲命運的決定性戰役,查理·馬特在此戰中的排兵布陣令人驚嘆,展示了其天才的軍事才能。

一生功績

8世紀上半期,隨著大土地所有制的發展,大量自由農民破產,地方割據勢力日益強大,法蘭克王國的王權衰落。這樣,以前只是王室財產總管的宮相,開始插手國家政務,成為實際上的政府首腦。在爭奪宮相的過程中,奧斯特拉西亞、紐斯特里亞和勃艮第三個地方的貴族都推出了自己的宮相候選人,最後,奧斯特拉西亞推選的赫里斯塔爾·丕平得到宮相職位,而且是王國唯一的宮相。赫里斯塔爾·丕平死後,爭奪宮相職位的戰爭立即展開,查理·馬特在奧斯特拉西亞貴族的支持下,打敗了其他競爭者的軍隊,

715年繼任為宮相。查理·馬特上台後,各地貴族的叛亂仍然不斷,而當時東方的阿拉伯帝國勢力日益壯大,對法蘭克王國形成了嚴重威脅。面對內憂外患的形勢,查理·馬特依靠奧斯特拉西亞自由農民組成的軍隊,平定了各地的叛亂,重新統一了紐斯特里亞、勃艮第和阿奎丹等地。在此期間,查理·馬特建立了一支強大的騎兵.

732年,依靠這支騎兵,查理·馬特打敗了入侵的阿拉伯人,收復了被占領土。從此,查理聲名大振,被稱為查理·馬特(“馬特”的意思是錘子)。查理·馬特不僅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還是卓越的政治家,為了改變法蘭克王國的面貌,他採取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措施。他廢除了無條件分贈土地的制度,推行采邑制。他把從叛亂貴族那裡沒收來的土地和一些教會的土地分贈給貴族,但他們必須要為國王服兵役,要履行臣民的義務,宣誓效忠;同時,采邑的賜予者也有義務保護忠心效力的受領者,使其不受他人的侵害。他還規定采邑不得世襲,只限終身,而且如果受封者不履行義務或者死亡,賜予者有權收回採邑,終止封授關係,要是繼續以前的關係,則必須重新分封。這次改革,對法蘭克王國的發展和西歐歷史的發展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它確立了以土地和服役為基本條件的臣屬關係,削弱了貴族勢力,加強了王權,有利於社會的穩定和統一;采邑制推行之後,中小封建主都要服兵役,他們自備馬匹,裝備精良,構成了新型的騎兵,奠定了西歐中世紀騎士制度的基礎;法蘭克王國以後正是依靠這支騎兵,建立起強大的查理曼帝國。更為重要的是這次改革對歐洲中世紀社會關係的形成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歐洲中世紀那種國王、大封建主、中小封建主之間層層分封的模式,就是采邑制確定的。隨著改革的深入,法蘭克王國的實力大增,查理·馬特的權勢也增加了,他實際上已經超越國王,成為法蘭克王國的實際統治者。事實上,他也為正式接管法蘭克王國在作準備。

737年,法蘭克國王去世,查理·馬特沒有設立新的國王,自己直接以宮相的名義管理國家。在此期間,他加強了羅馬教會的聯繫,取得了教會的支持。

740年,羅馬教會授予他羅馬貴族的頭銜,還把尊貴的聖彼得墳墓的鑰匙送給他。

741年,查理·馬特逝世,享年53歲。他雖然至死也沒有登上法蘭克王國王位,但他已經為他的家族統治法蘭克王國奠定了基礎。

751年,查理·馬特的兒子矮子丕平終於登上法蘭克王國國王的寶座,建立了加洛林王朝。

8世紀後半期>,矮子丕平的兒子查理統治法蘭克王國時,把法蘭克王國的勢力推向頂峰,通過近半個世紀的連年征戰,到8世紀末,法蘭克王國的版圖空前廣闊,東起易北河、西至大西洋沿岸、北瀕北海、南臨地中海,幾乎占有了整個西歐大陸,同古代西羅馬帝國的範圍差不多。

800年聖誕節時,羅馬教皇利奧三世在羅馬的聖彼羅大教堂親自為查理加冕並塗聖油,稱其為查理大帝,也就是承認他是古代羅馬皇帝的繼承人,即“偉大的羅馬人的皇帝”,法蘭克王國正式成為帝國。由於查理大帝也譯成查理曼,這個帝國便也稱為查理曼帝國

改革

查理馬特采邑改革背景、內容、作用。
背景:查理·馬特懂得僅僅鎮壓內亂、驅逐外敵,並不能達到長治久安的目的,必須根本改變墨洛溫王朝無條件封贈土地的制度,實行有條件的分封,將豪紳顯貴跟王室緊密聯繫起來,從而加強中央權力
內容:查理將國家掌握土地、沒收叛亂貴族土地和部分沒收教會的土地,分封給官員和將領,條件是必須服兵役和履行臣民義務,只限終身不得世襲。受封者不履行義務,收回採邑。封主或封臣一方死亡,也收回採邑,分封關係終止;繼承人如願繼續以前的關係,必須重新進行分封
改革影響:中央把土地作為采邑封給大封建主,大封建主再把它封給自己的臣下為采邑,層層分封,層層結成主從關係,形成像階梯似的等級制。這是西歐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本特徵。封主有責任保護封臣,封臣必須忠於封主,封建主階級內部的聯繫加強了。其次,封臣得到采邑時同時獲得領地上農民的管轄權,對勞動者的控制加強了。采邑改革後,騎兵逐漸代替步兵,奠定西歐騎士制度的基礎,也為日後加洛林朝的強盛創造了條件。737年,墨洛溫朝末王死,查理不設新王,自己直接統治。查理為緩和與教會的關係,積極支持傳教活動。740年,格雷戈里三世封他羅馬貴族稱號,贈以聖彼得墓鑰匙。查理還答應幫助教皇反對倫巴德人,不幸741年逝世,沒能實現。

家庭

兒子:

查理·馬特丕平三世

加洛林王朝第一任國王丕平三世

丕平三世PippinⅢ(714—768年),加洛林王朝第一任國王(751—768),綽號”矮子”丕平

國王不理政事,而真正大權在握的人卻不是國王,這合理嗎?——丕平三世向教皇要求得到法國的王冠

丕平三世,綽號“矮子”丕平。741—751年任宮相,751—768年為國王。作為法國加洛林王朝的開國者,他留下的歷史遺產不僅僅是為兒子查理曼打下了稱霸西歐的基礎,而且還有一個延續了1100多年的教皇國。

出生於法蘭克王國貴族家庭,他的父親是法蘭克王國宮相赫里斯塔爾·丕平

參考連線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834776.html

http://www.chinabaike.com/article/316/414/2007/20070501108362.htm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