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石中學

柔石中學,該學校占地面積31669平方米,建築面積20951平方米。教育教學設施完備,師資力量雄厚,現有規模 33 班,學生 1761 名,教職工126名,其中在編專任教師98名,高級教師11名,一級教師50名。

基本信息

柔石中學正面圖

柔石中學總體概況

柔石中學位於浙江省寧海縣縣城西隅西大街186號,柔石故居旁。前身是城關中學、寧海二中、正學國小,為縣直屬完全中學、浙江省普通高中辦學水平A級學校。學校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名人輩出,辛亥名將童伯吹、左聯作家柔石、國畫大師潘天壽均畢業於此。前身是城關中學、寧海二中、正學國小,1997年改今名。
學校桃李廣植,先後培養初高中畢業生17600餘名,直接向大中專院校輸送優秀學生5960餘名,為發展地方經濟培養了大批合格的建設人才,其中有錢俊華、錢久鈞、袁玉英、周其剛、伍家福、劉建平等大批正副教授、高級工程師、高級經濟師、高級技術人才,呂小平、張潔、王宏翔、陳明月、王建和等大批國外留學博士研究生;有全國勞動模範鮑作益、全國“新長征突擊手”全國優秀共青團員陳惠勇、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科技致富帶頭人陳冬娥等;還有大批在當地有相當影響力的鄉鎮企業家等。
學校遵循“文明 、務實、自強、奮進”的校訓,勤學精教,狠抓素質教育,全面關心學生,學生全面發展,教育、教學質量列於縣內同類學校前茅。
學校被縣政府和市教育局授予“文明單位”和“示範性文明學校”稱號。1997年被評為全國“群體先進單位”。學校將繼續奮發圖強,爭創一流。

柔石中學簡介

1914年,13歲的柔石進入當時的正學高等國小讀書。少年柔石體弱多病,但他十分景仰方孝孺忠貞不貳、剛正不阿的骨氣,常去躍龍山上的方孝孺讀書處憑弔先賢遺蹟,還在自己的居室掛著方孝孺遺像,並題有“長期保留”字樣。在正學國小讀書期間,他課業用功、刻苦好學、成績優良。他愛寫毛筆字,一張毛邊紙往往先練習寫小字,再重複寫大字,練得一手揮灑剛遒的書法。課餘還常去登躍龍山,採集植物標本,飽覽家鄉河山。
可以說,正是在正學國小讀書期間,他勾畫了自己人生理想的雛形;也正是在正學國小讀書期間,他初步確立了自己嫉惡如仇、剛正不阿的人生操守;也正是在此讀書期間,他為自己今後學業的精進、事業上的地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17年,柔石從正學國小畢業,第二年,17歲的柔石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開始了他短暫而又輝煌的革命家兼文學家的人生征程。
1997年10月,為了紀念柔石烈士,弘揚烈士的精神,經寧海縣人民政府批准,這所柔石曾經就讀過的學校被命名為柔石中學。
這是時代賦予這所學校的光榮,也是歷史賦予這所學校的責任。這了不辱沒烈士的英名,不辜負人民的寄託,學校在校園裡立起了漢白玉烈士雕像,建造了柔石亭,上面鐫刻了楹聯,以示永久銘記。1998年,學校建造新教學樓,按照規劃,一株已有300年之久的沙朴樹應在砍伐之列;但考慮到這株古木不但是這所學校風雨歷程的見證,也曾經是潘天壽、柔石等先輩風晨雨夕的伴讀,那入雲的身姿曾多少次偉岸過他們的心志,那茂盛的枝葉曾多少次染綠過他們的理想……於是學校決定,寧肯把整幢教學樓後移米,也不能損害它的一枝一葉!這一後移,雖然耗費了很多人力和財力,但值得!還有什麼比留有先輩手澤的福祉依然澤被後人更令人欣慰和驕傲呢!如今,那棵古木,樹幹更粗壯了,枝葉更茂盛了,每天,他站在嶄新的教學樓前,凝視師生的身影,諦聽朗朗的書聲,仿佛是一個峻嚴而又慈祥的長者。
但這僅僅是外在的一面。更主要的是,學校秉承了正學國小的優良傳統,樹立起嚴正、求實的優良學風,並把它貫穿到學校的方方面面。學校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重視德智體的全面發展,在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也注重學生意志、能力的培養,低起點高質量,聯考上線人數逐年提升,中考成績更是不凡;學校重視對貧困學生的情感關情,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一次次談心,一次次磨鍊,一次次贊助,使那些厄於命運困擾的學子重樹信心,重新展翅高翔。所有這些,都是對烈士精神的繼承和弘揚,都是對烈士的最好的告慰。
如今,柔石中學已發展成一所擁有面積27000平方米、教職工105人、設備齊全的發展前景良好的完全中學。

柔石中學歷史人物背景

 柔石(1902~1931),浙江寧海人。原名趙平復,門前曾有一塊小石橋,上鐫“金橋柔石”,所以就曾以“柔石”、“金橋”為筆名。代表作有中篇小說《二月》、《三姊妹》、短篇小說《為奴隸的母親》。1931年1月17日被捕,2月7日深夜,被國民黨槍殺於上海龍華警備司令部。終年30歲,成為“左聯五烈士”之一。兩年後,悲憤總時時襲擊著魯迅先生的心,他的《為了忘卻的記念》成了對烈士永遠的懷念。
在寧海城關北面建有以烈士命名的寧海最大的公園——柔石公園,在離故居百米的地方有以烈士命名的學校——柔石中學。
柔石1918年入學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加入新文學團體“晨光社”,開始投身新文化運動。 1920年19歲的柔石遵父母之命,與長他兩歲的同鄉吳素瑛完婚。婚後他們育有兩子一女,後來長子趙帝江、次子趙德鯤和女兒趙小薇皆從事教書育人工作。
1924年春在浙江慈谿縣城普迪國小任教。1925年到北京大學旁聽。1926年春因生活無法維持離京南下。至秋到浙江鎮海縣鎮海中學任教。1927年回到家鄉寧海中學任教。1928年初,在中共地下組織和進步力量支持下,任寧海縣教育局局長。1928年6月在上海,結識魯迅,並得到幫助發起成立朝花社,創辦《朝花周刊》。1929年1月,接《語絲》的編校任務。不久,與魯迅合編《近代木刻選集(1)(2)》等,並出版合譯作品集《奇劍及其它》、《在沙漠上》等。11月創作並出版小說代表作《二月》,同時積極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的籌備工作。1930年參與由魯迅主編的《萌芽月刊》(後成“左聯”機關刊物)編輯工作,並創作小說《為奴隸的母親》,控訴封建社會。同年春天參加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及左聯,並任左聯常務委員。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代表左聯出席在上海召開的全國蘇維埃區域代表大會。會後撰寫長篇通訊《一個偉大的形象》。1931年1月17日,因叛徒告密,在上海漢口路東方旅社被捕。2月7日犧牲於龍華,為“左聯五烈士”之一。柔石一生共留下55萬字的創作作品和63萬字的譯作。2002年9月10日,虹口區人民政府、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上海市文聯、上海市作家協會聯合主辦“柔石誕辰100周年紀念座談會”。虹口區文物遺址史料館在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會址紀念館中推出“柔石百年誕辰文物展”。
柔石故居坐落在浙江寧海城關西門,"柔石故居"四個字就是魯迅先生的夫人許廣平1960年1月題寫的。
電視電影《為奴隸的母親》根據左聯作家柔石的同名短篇小說改編,是cctv電影頻道於2004年為紀念作家柔石先生誕辰100周年而特別製作的。此前本片已在2005年第17屆法國蘭斯國際電視節上獲最佳音樂獎,在2004年好萊塢國際電影電視節上獲得星光獎最佳影片獎,2004年第十屆上海國際電視節獲“白玉蘭”獎最佳電視劇獎。
影片《早春二月》根據柔石的中篇小說《二月》改編,1964年,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導演謝鐵驪。1983年榮獲葡萄牙第十二屆菲格拉達福茲國際電影節"評審獎"。是新中國電影的一個"異數"!十七年故事片巔峰之作!
而根據著名現代作家柔石代表作改編的電視劇《早春二月》,將於近日播出。該劇主要由《金粉世家》的原班人馬打造,劉國權、李大為共同執導,主人公由董潔、辛柏青兩位當紅偶像明星在時隔四十年後全新演繹電影《早春二月》中的經典角色陶嵐、蕭澗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