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織藝術設計

染織藝術設計

染織藝術設計應當包括織物設計、圖案設計、產品造型設計三個層面,當前中國染織設計的落後現狀主要是由於陳舊的染織設計教育模式及落後的設計文化導致,未來染織設計教育的方向是融合織物設計、圖案設計、產品造型設計,培養既具備工科織物設計知識背景,又有高水平圖案與產品造型設計能力的新一代染織設計人才,因而染織設計教育改革是非常重要和緊迫的課題,改革的結果是使中國的染織設計同步於國際紡織品時尚潮流,設計開發出具有時代性和時尚性的融中國傳統設計文化的世界一流紡織品,以促進中國現代紡織品業與世界紡織經濟的一體化進程。

(圖)染織藝術設計作品展染織藝術設計作品展

染織藝術設計應當包括織物設計圖案設計、產品造型設計三個層面,當前中國染織設計的落後現狀主要是由於陳舊的染織設計教育模式及落後的設計文化導致,未來染織設計教育的方向是融合織物設計、圖案設計、產品造型設計,培養既具備工科織物設計知識背景,又有高水平圖案與產品造型設計能力的新一代染織設計人才,因而染織設計教育改革是非常重要和緊迫的課題,改革的結果是使中國的染織設計同步於國際紡織品時尚潮流,設計開發出具有時代性和時尚性的融中國傳統設計文化的世界一流紡織品,以促進中國現代紡織品業與世界紡織經濟的一體化進程。

專業介紹

(圖)染織藝術設計生活中無處不在染織藝術設計生活中無處不在

專業名稱:染織藝術設計

專業代碼:610205

專業培養目標:培養從事紡織行業的印花、織花產品設計,服裝行業的服裝材質設計,以及生產實際問題的高級技術套用性專門人才。

專業核心能力:市場信息的分析能力和流行趨勢的捕捉能力,服裝(飾)面料的藝術設計及開發運用能力,裝飾面料的藝術設計及開發運用能力。

專業核心課程與主要實踐環節:中外染織紋樣史、中外服裝史、染織材料學、染織工藝基礎、染織圖案與色彩、染織行銷學、流行趨勢預測、染織設計概論、服裝設計概論纖維藝術設計、印花專題設計、織花專題設計、特種品類專題設計、服裝專題設計、室內裝飾專題設計、社會調查、專業實訓、計算機輔助設計等,以及各校主要特色課程與實踐環節。

可設定的專業方向:服裝(飾)面料設計與服裝設計、裝飾面料設計與室內設計。

就業面向:服裝(飾)行業與紡織品行業染織藝術設計工作。

基礎技能

隨著電腦的普及與網際網路的套用,人類社會推進到了資訊時代。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到來和數字時代化生存方式的出現,必將給我們的設計理念、設計方法帶來巨大的變革。傳統的設計理念、設計方式所構成的教育方式也亟待改革和重新進行整合。染織藝術設計是指用一定的創造方式、表現手段來表達和完成紡織品美的一種藝術設計,它既具有實際使用功能,又要具有誘人的獨特藝術效果。這就需要設計者必須具有藝術創造力和表現力,因此,對染織藝術設計專業一、二年級學生的教學與培養,其重點首先是基礎造型上的創造力,紮實的手繪表現力和藝術美的鑑賞力。即應該在重點培養學生的多元的藝術創造思維方式的同時,培養學生紮實準確的手繪形式表達這種藝術創造能力。

染織藝術設計已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要求設計師必須具有敏銳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快速地設計出適合市場需求的產品。而這就要在學習的階段培養多樣化的設計表現方法。

思維培養

(圖)染織藝術設計學習過程中染織藝術設計學習過程中

染織藝術設計的本質是創造,設計創造始於設計師的創造性設計思維。因此在培養專業方向的教師理應對思想科學,特別是對創造性思維要有一定的領悟和掌握。心理學家巴特利特認為:“思維本身就是一種高級複雜的技能。”教師通過掌握創造思維的形式特徵,表現與訓練方法,進行科學的思維訓練,從思維方法上養成創新的習慣,並貫徹於具體的設計實踐中,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突破成規的思維模式,提高學生的創新構思能力,增加設計中的創造性,走出一味模仿、無創意的泥潭。

美術院校是很適合做專題研究課題的,同樣的題材內容,可以用不同的表現方法,對紙張及工具、材料的研究,表現技法的研究,是教學中所需要的。授課教師應倡導學生多做實驗。課題只是個引發點,要求學生將其延伸、生成相關的概念,這樣做的結果決定了學生思維的多向性、多層面性,表現形式、手段的多樣化,對材料的選擇自然也豐富多彩。筆者認為,設計課程要解決的問題只有兩個:創意性的訓練,工藝上的實際問題。在要求學生做作業前,授課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滿懷遊戲般的樂趣,面向開發的空間,無限的實驗材料和自由的實驗手段,將雙手實實在在地與材料融為一體,感受它、把握它。通過對材料的軟與硬、抽象與具象、粗糙與光滑、新與舊等並置的體驗及改變材料原有屬性的實驗,擇取其中最為生動、最為貼切的材料或材質間的關係,結合課題,使其深入、完善。一件好的作品,給人的第一印象不應僅是材質的特徵而應體現出材質所蘊涵的意境。

手電結合

(圖)染織藝術設計在現實生活中的套用染織藝術設計在現實生活中的套用

在傳統手繪的基礎上應該合理地與現代信息化結合。隨著“信息設計——數碼紡織”這樣一個概念的提出和廣泛套用,這對以信息為基礎的染織設計教學上的快速接受與靈活套用電腦,也提出了緊迫的新要求,具體要做的是將傳統的研究直覺、個性表現的設計教育,與分析性的、科學性和技術性的思考方法迅速緊密結合起來,從而解決我們進入到信息社會後設計教育上所遇到的問題。

首先要能夠認識到電腦在染織設計中的重要價值,並加強電腦在染織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廣泛而深入的套用。尤其是高年級的專業教學設計中應該要與電腦結合。因為從目前的設計角度說,傳統的染織設計方法(手繪表達設計)既限制了設計師的創造性,也使得設計效率較低,更不可能適應當前快速發展的市場需求和信息傳播。可以說電腦輔助設計幾乎已滲透到設計的每一領域、每一過程中。設計師仿佛在“一夜之間”發現自己被解放出來,以前繁重、緩慢、重複的手繪圖,現在可以通過計算機輕鬆快速地完成並有人工繪製所不及的效果,而且軟體功能非常豐富多樣,所提供的製作技法、變化效果、畫筆、色彩及材質種類等方面,都是傳統手繪方式很難或無法達到的。所以在染織藝術設計專業高年級(3~4級)的專業教學設計中使用電腦,僅僅是使用了一種新的工具,而且電腦的使用給我們帶來的是設計方式的擴展,在設計創意表現上的擴展,如色彩配置、造型變化、技能表現、肌理組織、效果創造等,只要能想到(創意)就能表現出來,而且還能設計出手繪無法表達的效果。作為染織專業的教師不但要有紮實的手繪能力,還要有認識電腦在專業設計中的重要性。不斷地加強電腦在高年級教學中廣泛而深入的套用。隨著經濟的一體化,國際趨勢的變化,傳統的染織教學(完全手繪),既限制了設計師的創造性,也使得設計效率較低,更不可能適應當前快速發展的市場需求和信息傳播。

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任何事物都有優點,同時也有缺點。電腦的出現對於教學及學生學習也都是一樣的,在使用電腦給我們帶來好處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一些弊端,具體有如下幾個方面,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1.由於電腦的功能的強大,許多人因急於求成的心態忽視了低年級階段的手繪訓練而形成的造型及創意能力弱,所設計出產品的藝術性極為低劣、庸俗,這樣必然使學生的造型創意能力不強、藝術美感不高;2.高年級學生對電腦的依賴越來越強,忽視了對創意上的注重,許多用電腦設計出的作品過多地使用現成的素材、圖片和效果,造成了抄襲現象嚴重和藝術設計語言貧乏、雷同;3.電腦軟體中的強大的設計功能沒有完全發揮。其原因是用電腦來進行染織設計的課程排得太少(如:photoshop、Fireworks、painter等軟體),教學體製程序上存在著許多教學障礙和不科學之處,所學軟體較單一,設計與軟體如何套用教學、研究與設計沒有達到徹底的程度,而僅停留在表面。在設計套用中孤立地使用軟體,沒有綜合一個軟體中所有強項工具或沒有綜合使用多個軟體的功能。

現代染織藝術設計與表現,應該趨向多樣化,不能再停留在傳統的教學上了,應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科學的迅猛發展,電腦技術為設計界帶來更為廣闊的設計技術前景。在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設計教育教師、學生、設計師都應該有不進則退的緊迫感。

文化培養

(圖)染織藝術設計專業人士講解相關知識染織藝術設計專業人士講解相關知識

學院的環境是學生接受文化薰陶的好地方,是培養自主性學習方法和實驗的場地。有從事研究的氛圍,同時它又受到交叉學科的影響,觸類旁通,介紹學生關心各種藝術展覽和思潮變化。利用中國豐富的文化資源,引發學生對古今中外的藝術文化產生興趣和追求吸取的願望,使學生有一個自由發展的機會。

而紡織品設計主要是針對市場、針對消費者的意識,對新的時裝和色彩的流行趨勢,要有敏銳的覺察和準確的反應。我把當前紡織品設計分為四大類別:傳統類型、現代類型、休閒類型、異國情調類型。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模式,這幾大類型也在不斷地增加新的內容。在教學中要不斷地加強學生對市場的了解、分析產品的文化內涵,讓學生從開始就有一個較為正確的切入點。

中國是市場經濟,市場所需要的還是產品文化。加入WT0後,紡織所面臨的挑戰首當其衝,除去對國際化時尚的不可忽視,產品在競爭中的長遠考慮,還必須逐漸建立起自己高水準的民族文化精神的繼承戰略,沒有民族化的產品文化是無法在國際市場的長遠競爭中取勝的。對歷史上的設計思潮的產生和發展,對文化藝術的現象及根源都應有深一步的了解和研究,對生活有透徹的理解和時代有深刻的悟性;還要有充足的、廣博的知識儲備,由此才能對藝術精髓有深切的把握。

中國有著十分優秀而深厚的文化遺產,能夠被我們發掘的東西很多,但我們自己卻對此忽略不少,例如中國字的創作。眾所周知,中國字具有三美,一美是語美感於心,二美是音美感於耳,三美是形美感於悟。對設計師來講,也寫了幾十年的中國字,卻幾乎沒有人發現它的美妙,更沒有人將這個題材引入我們的家紡創作。這說明,最容易得到的東西往往最容易忽視。令人遺憾的是,中國字進入家紡產品竟是從西班牙瑞典先開始的,雄渾大氣的方塊字為西班牙的布藝、紗簾增色不少。另外,很多家紡設計師到國外看過人家的家紡陳列後,認為很簡單,自己也很容易做,但如此簡單不過的東西我們就是沒有,原因何在?這是我國的家紡設計師缺乏對中國民族文化及周圍事物的透徹理解與感悟。創作、創新像一張紙,一捅就破,但是我們有些設計師要想捅破這張紙需要十年,甚至一輩子的時間,因為捅不破這張紙,我們的創作就停滯不前。由此可見,創作就是要融入到生活中去。如果我們的創作沒有創新的能力,說明家紡設計師們“課外”的功夫還下得不夠。

20多年來的對外開放,特別是加入WTO使中國的經濟融入到世界經濟當中,世界文化也隨之蜂擁而入,西方藝術,直接衝擊著中國的審美觀。在東方,印度的產品民族特徵很強,極有藝術感染力;在歐洲,法國的家紡產品十分豪華,富有典雅的裝飾效果,而瑞典的家紡品中風格則比較簡約,如大家熟悉的宜家家居,很多東西看似豪華實際上非常真純,深受年輕人喜愛。而中國的家紡設計應如何與時俱進?吸收西方現代藝術精髓,與民族的藝術有機結合起來,這是創新的重要源泉。為此,中國家用紡織品協會成立了室內文化研究委員會,主要從事研究室內軟裝飾,包括室內紡織品的裝飾,擺放。將來還要成立很多的設計工作室,對居室進行整體的布局,並設計出形式多樣的配套的樣板間,體現不同的家居風格。

中國紡織品設計的歷史悠久,在各地都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作為設計的傳統領域,現代紡織品設計在色彩質地、柔感、圖案與紋樣的設計以及製品的種類與表現諸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和新的纖維材料和技術的發展,紡織品設計在人們生活中將會占有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如何培養適合現代人觀念的需要,就應多培養和豐富學生的情操。因為隨著學生世界觀的逐漸形成,豐富的情操是一個重要的目標。高尚而豐富的情操可以誕生出人類生命中不可缺少的要素,那便是正義感或對生活、對人類的愛。

主觀評價

(圖)武漢科技學院作品武漢科技學院作品

如何去更好地推動中國紡織業的發展呢?一是學校,二是企業、社會,三是個人(設計師)。而學校作為培養人才的基地,不論從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該認識專業存在的問題,如何打破冷漠觀念,這就要在教學上下一番功夫,作為一名染織專業的教師,必須要有現代觀念和總的發展趨勢,不斷地去了解發展趨勢來提高學生的主動性,而學校和社會更應該重視、促進中國紡織工業的發展,為國民經濟做貢獻。

染織藝術設計教育的特殊性,使得我們必須按照其自身規律來研究它。我國已經加入WT0,染織藝術設計教育也必將面臨來自國際間的競爭;那么染織藝術設計教育、教師、學生都應該有不進則退的緊迫感。教師如何完善自身並培養更高標準的染織藝術設計人才,是我國染織藝術設計有待解決的大問題。筆者認為,染織基礎和傳統的手繪訓練方式不能丟,而且應該重視和加強,同時,必須重視對先進的功能強大的電腦創意表現方式的接受和靈活的套用,並選擇多樣的設計表現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和國際潮流的精通。這樣我們才能在資訊時代和經濟全球化環境中,以新穎的設計創意和快速的市場信息以及完美的產品立於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於秉正主編:《工藝設計教學研究》,“全國師範院校工藝設計教學研討會論集”,中國藝術教育促進會編,北京,東方出版中心,1998。
尹定邦主編:《設計學概論》,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宮六朝主編:《服裝、染織藝術設計》,“2l世紀中國高等美術院校藝術設計教學經典”,長沙,花山文藝出版社,2002。
滕菲主編:《材料新視覺》,中央美術學院設計系實驗教學從書,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