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炒豬肝

枸杞炒豬肝

將豬肝切成薄片,用料酒、蔥、薑汁和鹽醃漬10分鐘,加入枸杞子、醬油、味素、生粉和油,拌勻,放於盤內,在微波爐內高功率轉4分鐘,中途翻拌兩次。

配方

枸杞子15克,豬肝200克。

製法

豬肝切成薄片,用料酒、蔥、薑汁和鹽醃漬10分鐘,加入枸杞子、醬油、味素、生粉和油,拌勻,放於盤內,在微波爐內高功率轉4分鐘,中途翻拌兩次。

功效

補益肝腎,養血明目。

用法

佐餐食用。

枸杞

【藥物名稱】枸杞
【別名】地骨皮枸杞菜
【科屬】茄科
【植物形態】植物形態:落葉灌木,莖匍匐,或下垂,高約1米。有刺,小枝淡黃色或淡灰黃色,有棱,或狹翅狀,無

枸杞炒豬肝枸杞炒豬肝
毛。葉互生,或在枝基上有2或3葉聚生,無毛,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1~5厘米,寬4~13毫米,基部楔形,頂端尖或鈍頭,全緣。花紫色,多3~5花腋生,萼鍾狀,3~5裂,花冠5裂,雄蕊5枚,子房長卵形,上位,2室。漿果卵圓形,或長圓形,熟時紅色或黃色。
生態分布:產我國南北各地;多生於荒地、山坡、田邊、村落、城鎮庭園中有生長。
藥用部分:根、葉、果入藥,夏秋採收。
用途:根性味苦、寒,無毒。能清肝腎,降肺中伏火,治骨蒸勞熱,及肺熱喘咳,腰腳痿軟,吐血,煩熱消渴等。果性味甘、平。能補肝腎、明目。用量:枸杞子(果)、根皮1.5錢~3錢。

豬肝

【來源】為豬科動物的肝,動物形態詳"豬肉"條。
【性味】甘苦,溫。
①《千金·食治》;"苦,平,無毒。"
②《本草圖經》:"溫。"
③《隨息居飲食譜》:"甘苦,溫。"
【歸經】《綱目》:"入肝。"
【功用主治】補肝,養血,明目。治血虛萎黃,夜盲,目赤,浮腫,腳氣。
①《千金·食治》:"主明目。"
②《本草拾遺》:"主腳氣。空心,切作生,以姜醋進之,當微泄。若先痢,即勿服。"

枸杞炒豬肝枸杞炒豬肝
③《食醫心鏡》:"治水氣脹滿、浮腫。"
④《本經逢原》:"治脫肛。"
⑤《本草再新》:"治肝風。"
【用法與用量】內服:煮食、煎湯或入丸、散。
【選方】①治急勞瘦瘁,日晚即寒熱,驚悸不寧,常若煩渴:獖豬肝二具(細切如柳葉),甘草十五兩(生搗末)。上二味,於鐺中布豬肝一重,即摻甘草末一重,以盡為度,取童子小便五升,文武火煮小便盡,即細研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米飲下,漸加至三十丸。(《聖濟總錄豬肝丸)
②治肝臟虛弱,遠視無力:豬肝一具(細切,去筋膜),蔥白一握(去須,切),雞子三枚。上以豉汁中煮作羹,臨熟,打破雞子,投在內食之。(《聖惠方豬肝羹)
③治遇夜目不能視:雄豬肝一葉(竹刀披開),蚌粉(如無,以夜明砂代)三錢(為末)。蚌粉納肝中,麻線扎,米泔煮七分熟,又別蘸蚌粉細嚼,以汁送下。(《仁齋直指方雀盲散)
④治水腫溲澀:豬肝尖三塊,綠豆四撮,陳倉米一合,同水煮粥食。(《綱目》)
⑤治下痢腸滑,飲食及服藥俱完出:豬肝一斤(熬令乾),黃連、烏梅肉、阿膠各二兩,胡粉七棋子。上五味末之,蜜丸如梧子,酒服二十丸.日三,亦可散服方寸匕。(《千金方》豬肝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