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蠅蝶蛉

果蠅蝶蛉

科目

果蠅科(Drosophilidae)果蠅屬(Drosophila)昆蟲。約1,000種。廣泛用作遺傳和演化的室內外研究材料,尤其是黃果蠅(D.melanogaster)易於培育。其生活史短,在室溫下不到兩周。關於果蠅的遺傳資料收集得比任何動物都多。用果蠅的染色體,尤其是成熟幼蟲唾腺中最大的染色體,研究遺傳特性和基因作用的基礎。對果蠅在自然界的生物學了解得還不夠。有些種生活以腐爛水果上。有些種則在真菌或肉質的花中生活。
黑腹果蠅在1830年首次被描述。而它第一次被用作試驗研究對象則要到1901年,試驗者是動物學家和遺傳學家威廉·恩斯特·卡斯特。他通過對果蠅的種系研究,設法了解多代近親繁殖的結果和取自其中某一代進行雜交所出現的現象。1910年,湯瑪斯·亨特·摩爾根開始在實驗室內培育果蠅並對它進行系統的研究。之後,很多遺傳學家就開始用果蠅作研黃果蠅(Drosophilamelanogaster)究,並且取得了很多遺傳學方面的知識,包括這種蠅類基因組裡的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分布。

生態習性

果蠅類昆蟲由於體型小,很容易穿過砂窗,因此居家環境內也很常見。在垃圾筒邊或久置的水果上,只要發現許多紅眼的小蠅,即是果蠅;果蠅類幼蟲習慣孳生於垃圾堆或腐果上。

相關實驗

以前,科學家在研究動物行為的神經基礎時,一般用電極刺激神經等方法。但這些方法是侵入性的,可能妨礙動物的行動甚至使其癱瘓,而且電極也不可能接觸到整個神經系統里的每個神經元。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的神經生物學家將一個來自大鼠的基因植入果蠅蝶蛉體內,這個基因編碼一種離子通道蛋白質。在環境中存在生物能量分子ATP的情況下,該離子通道允許帶電粒子通過細胞膜,從而傳遞電脈衝。隨後,研究者給果蠅蝶蛉注射因為被另一種分子包裹而處於不活動狀態的ATP分子。用紫外線雷射照射果蠅蝶蛉,能使ATP分子從束縛中解放出來,啟動離子通道,使果蠅蝶蛉的神經受到電信號刺激。

實驗顯示,如果該離子通道蛋白質在控制果蠅蝶蛉爬行的多巴胺能神經元中表達,本來懶散的果蠅蝶蛉在雷射照射下會變得過度活躍。如果離子通道表達在控制果蠅蝶蛉逃跑反應的大神經中,則雷射可使果果蠅蝶蛉來跳去、抖動翅膀並飛走。

相關連線

http://dict.zhuaniao.com/en/drosopterin/

http://baike.baidu.com/view/48374.html?wtp=tt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