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素筠

林素筠 女,1934年12月生,四川省成都市人。1956年畢業於中國醫科大學軍醫系,後又拜師學中醫和在“經典理論”進修班結業。民建會員。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1957年執行西藏平亂任務,1960年調北京軍事醫學科學院(307)工作。1983年回到別離三十三年的家鄉-成都,分配到西南電管局職工醫院工作,1986年編寫了《力學與軟組織損傷》約20萬字書稿,曾獲團旗前照相,先進工作者,優秀工作者,女強人等稱號。

1989年退休後,自籌資金創辦了“成都新鴻門診部”。至今參加各種學術會和刊出論文95篇次,“中國,中醫藥優秀學術成果文庫”轉載14篇等國家版。

主要成就

他提出了“老年性軟組織損傷”這個病名,診斷標準和治療方法,結束了凡肌肉等疼痛概稱“風濕”的歷史和另一篇“癌瘤用信息療法”效果好,均獲第四屆世界傳統醫學優秀科技成果國際優秀獎。提出“足弓力學結構的損傷”既是誘發疾病的基礎,又是衰老的原因之一,而獲國際論文證書。

對“腎病”觀察到最珍貴的病理反應,即多數腎病患者有“熟睡中流腥臭淡紅色唾液,女性其父是斷掌,男性其母是斷掌,腳冷如冰,易感冒等等”,寫了“腹膜透析液在臨床套用上是與非”約7000字,該文提出了降低死亡率的關鍵在第二階段腹透液套用的時間上,腹透液360的滲透壓在挽救生命的同時埋下了隱患,正是這個360的滲透壓“高滲截流”所迅速建立起來的,很難打破的“腹膜泌尿循環”的條件反射,完全取代了腎的功能,而加速了“病腎”的惡化,迫使走向“換腎”階段,而獲華佗杯全國第一屆優秀學術一等獎,

人物評價

他出生在民間醫生之家,在奇妙的民間醫術環境中成長,與他家百藥園為伴並與自身的多種疾病拼搏。1996年獲“中國特色名醫”稱號,1998年獲“當代世界傳統醫學傑出人物”和“世界名中醫”稱號,任《中國名醫特技精典》和《中國特色名醫大辭典》編委。現受聘於北京聚英才民族醫學研究中心“訪問學者”和加拿大傳統醫學會“理事兼國際醫事顧問”職銜。

並以此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了發明專利,先後參加各種學術會議和刊出的論文有154篇。獲全國優秀學術成果一等獎5次,獲國家級優秀學術成果一等獎8次,任《中國名醫特技精典》《中國特色名醫大辭典》《中國名醫專家創新大典》編委。

1996年獲中國特色名醫稱號,1998年獲當代世界傳統醫學傑出人物和世界名中醫稱號。2000年獲“中國高新金杯獎”一等獎、天然藥物研究開發優秀成果獎、共和國名醫專家成就金獎,並獲名醫之星稱號;2001年獲首屆東方名人成就獎;2002年獲世界千年名醫勳章(0433號);2003年獲開拓創新一等獎;2004年獲發明專利證書;200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專利發明二等獎、國際博覽金獎”;2006年獲中國當代創新(成果)特等獎;2007年獲“1999-2008年十年世界時代傑出創新人物”;2008年獲“共和國最可愛的人”(曾獲志願軍最可愛的人)。2009年獲“全國模範人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