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科學

林業科學

《林業科學》是中國林學會主辦的林業基礎性和高科技學術期刊。

基本信息

(圖)林業科學林業科學

林業科學是研究森林資源的培育保護、經營管理和綜合開發利用的科學。它以地學、生物學、特別是森林生態學為理論基礎,以系統工程為研究方法,主要探討森林的發生髮展規律,森林組成中各成分之間及其環境諸因素之間的相關關係,採種、育苗、造林、撫育、間伐和主伐的理論與技術,森林病蟲害和其他危害及其防治措施,林火管理和利用,土壤侵蝕、小流域的綜合防治和防護林體系,林業政策、林業經濟理論和林業企業組織計畫與管理;森林採運工藝和機械化作業技術,林產加工工藝與設備,以及木材綜合利用的技術措施等。目的是指導林業生產建設,以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發展概況

(圖)明代徐光啟的《農政全書》明代徐光啟的《農政全書》

在中國古代,人們從樵採薪柴,利用木材開始,到植樹造林、以至培育經濟林和經營管理山林的生產活動中,不斷總結經驗,產生了純樸的林業科學思想。如《管子·地員篇》提出根據地勢、水位和土壤選擇適栽樹木;《孟子·梁惠王上》中稱“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反映了對森林的合理採伐和永續利用已有所認識。北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記述了採種、育苗和植樹的技術。到明代,徐光啟的《農政全書》已有栽培、經營經濟林的記述。在杉木商品流通中採用的龍泉碼價,則可認為是原木材積表之雛型。但較早的林業科學萌芽並未直接導致中國近代林業科學的發展。林業科學上長期停滯的情況直到20世紀初才有了改變。這時中國派遣留學生赴日本、歐洲及美國學習林業科學,同時也聘請國外學者來中國指導科學研究。最早出國學習林業科學的凌道揚、梁希陳嶸等人,回國後從事採種、育苗、造林、森林病蟲害防治、木材材性測試、森林經理等方面的研究,為林業科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歐洲,16世紀德國首先提出施業案。1826年德國洪德思哈根提出法正林的概念,1841年C.海耶爾對此作了進一步的補充;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又由瓦格涅爾再作補充,提出了法正林的條件和實現永續生產的模式標準。根據這一模式制定的施業案,成為林業先進國家經營林業的重要參考。19世紀德國林業科學發展迅速,相繼建立的分支學科有森林立地學(後來發展為造林學原理或森林生態學)、造林學測樹學、森林經理學、森林昆蟲學、森林病理學、森林利用學、林產製造學、林政學等。林業科學領域因而不斷擴大,逐步形成近代林業科學。

20世紀50年代,一些工業已開發國家由於人口稠密、工業集中、森林資源日趨減少,自然環境條件日益惡化。這一情況迫使人們認識到發揮森林的多種功能和多種效益,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生活的必要條件之一。各國林學家因而又結合各自的學科著重研究提高森林生產力、森林生態系統在維護自然環境方面的作用,以及通過森林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來獲得最高的生物量等課題,使林業科學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研究內容

一些新興學科如數量生態學、生物工程、系統工程、信息管理科學等的滲透,新技術的套用和綜合性的技術開發,正使林業科學在研究的深度和廣度方面發生變化。一個具有廣泛理論基礎、多門類、多層次、多學科的綜合性現代林業科學體系正在形成之中。它的建立,將促進林業科學與社會科學的橫向聯繫,並增強林業科學自身的縱深發展。林業科學根據其研究的方向與任務,包括6大門類。

(圖)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

林業基礎科學
林業科學各分支的研究不斷深化、提高和創新的理論基礎。如森林生態學理論已被廣泛套用於林學、森林環境科學和經濟管理科學的領域中。其他如樹木學、樹木生理學、生物化學、林木遺傳學、木材學、測量學、測樹學、森林水文學、森林氣象學、森林土壤學、經濟學等也都是各有關分支學科的相應的基礎學科。

林學
林業科學的骨幹,包括造林、森林經營、森林經理、森林保護森林動物等學科。主要研究:無林地的人工造林,飛機播種造林,森林資源的擴大,現有森林資源的清查和科學經營管理,林分結構的改善,林分生產率的提高,森林病、蟲、火、鳥獸等危害的防治和利用,森林損耗率的降低和森林收益的增加,林業區劃和森林資源的綜合開發規劃,森林經營方案的制訂以逐步實現森林多種目的的永續利用等。

森林環境科學
屬國土整治範疇。主要研究:各種防護林的建立、劃定、經營管理和防護效益的測定、評價,由於森林破壞而產生和加劇的各種災害,如水土流失、風沙、洪水、雪崩、土石流等的發生髮展規律,資源的污染和短缺,以及維護、改善和美化自然環境的技術措施等。以維護生態平衡和服務於人的保健、遊憩為目的。主要學科有:水土保持學、治沙學、水利工程學、城市林業學、園林規劃設計學、園林植物栽培學、風景園林學等。

森林工程科學
有關森林資源綜合開發、木材商品流通和林業機械設計製造的科學,屬森林工業範疇。主要研究森林的合理採伐和造材、木材集運、木材保存、林區道路和橋樑規劃設計的理論和技術,木材商品的調撥和銷售,以及與上述作業有關的工程技術和林業機械研製等。主要學科有森林採運工程學、森林道路橋樑工程學、貯木場經營管理學、木材商品學和林業機械設計製造學等。

林產加工科學
木材加工林產化學加工的科學,屬森林工業範疇。以有關木材和木質材料的理論為基礎,研究林產品加工的理論、工藝流程與機械設備,產品設計與二次加工以及產品性能的測試等。主要學科有木材與木質材料學、制材學、木材幹燥學、木材防腐學、人造板生產工藝學、樹木提煉物化工原理等。

林業經濟管理科學
與林業部門物質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有關的經濟管理科學。主要研究在一定的社會生產方式下生產關係發展和生產力發展的規律,為解決林產品的供需關係、提高經濟效益提供科學依據。主要學科有林業經濟學、林業企業組織計畫管理、林業統計學、林業財務會計、木材貿易學、林業法規等。

現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從中央到地方逐步建立了較完整的多形式、多層次的林業科學研究機構,並根據林業生產的需要,開展了基礎理論、套用技術和技術開發等多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一些成果。

(圖)相關書籍相關書籍

林業科學研究機構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力量主要由專業性林業科學研究機構、高等林業院(校)系和林業生產單位 3方面組成。專業性林業科研機構、包括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的有關所(室)和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林業科學研究單位。它們的分工是: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負責研究全國性或地區性的重大生產技術問題及相應的基礎理論;中國科學院有關所(室)側重林業科學的理論研究;而各省(自治區)的林業研究單位以研究當地的林業生產技術為主。全國高等林業院(校)系的研究工作結合林業生產和教學工作的需要進行,主要承擔有關分支學科的綜合性技術的研究。同時根據科研力量和設備條件進行有關基礎理論與技術開發方面的研究。林業生產單位從中央到省(自治區)多數設有林業規劃院和林產設計院,結合森林資源調查規劃設計或木材綜合加工廠設計,進行有關的研究工作。

中國研究工作

20世紀50年代以來,各級林業科研機構根據國家規劃對全國性重大課題進行協作研究,取得的成果主要表現為:①通過多次森林資源調查,基本查清了全國各大林區的森林資源消長情況。已編制出主要樹種材積表和生長量表,制定了全國各省(自治區)的林業區劃,為林業生產布局、建立用材林基地和各種防護林體系等提供科學依據。②對主要造林樹種杉木楊樹等進行了良種選育工作,並從國外引進多種撥樹、木麻黃、加勒比松、濕地松、火炬松、黑荊樹、大葉相思歐美楊、美洲里楊等,取得顯著成效。③對大面積宜林地進行了森林立地條件的綜合考察,有的省(自治區)作出了立地條件類型的劃分和評價,編著了《中國森林土壤》一書。重要林區還在綜合考察的基礎上,進行了半定位森林生態方面的觀測。④提高了對主要造林樹種如杉木、馬尾松、紅松、楊樹、泡桐等進行從選種、種源試驗育苗、造林、幼林撫育等方面的技術總結和試驗研究,提高了培育技術和理論水平。有關乾旱地區、沙區、石質山區的造林技術研究也獲得成果。⑤完成了森林病蟲害的全國普查。查清了松毛蟲等主要害蟲的生活史,研究並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還完成了《中國森林昆蟲》一書的編著。在防治針葉樹苗猝倒病和泡桐叢枝病,以及在林火管理與利用、森林鳥獸害、森林雜草的化學防治方面也取得一定成果。⑥對東北西部、華北北部和西北地區營造防護林帶及農田林網進行了規劃設計和防護效益的試驗研究。通過對固定、半固定沙丘及流動沙漠的綜合考察,基本摸清了沙漠形成的歷史原因,選出了有效的固沙植物如梭梭、花棒、錦雞兒和沙打旺等。⑦對全國主要木材進行了解剖、物理、化學和力學性質的研究,並在此基礎上編著了《中國木材學》,為發展木材工業提供科學依據。木材綜合利用的研究有關合理制材木材幹燥木材防腐和木材改性的理論和技術,以及松香栲膠紫膠等生產技術的研究也取得一定成果。

(圖)湖北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湖北省林業科學研究院

世界林業科學研究
林業科學的研究重點因不同國家的森林資源狀況、地理條件和社會對木材和林產品的需求而各有側重,但基本內容則大體相似。一般多致力於研究或引進新技術,及時掌握森林資源消長動態,調整林業政策措施,保存和擴大森林面積,提高林分生長量,進行合理的森林經營與利用,以增產木材和各種林產品,滿足市場需要。如芬蘭林學家利用樺木結實早、結實多的優點,建立塑膠大棚樺木雜種種子園,生產優質的雜交樺木種子,北歐國家用塑大棚容器培育雲杉苗,一年生即可出圃造林,南半球國家引進北半球的松樹造林等,均取得顯著成果。森林火災是嚴重的森林災害。為此,美國各林區設有專門的林火研究機構,並有相應的森林火災探測及滅火機械裝備、撲火隊伍等配備。為防治森林害蟲,一些國家除重視研製高效低毒化學殺蟲劑外,還研究利用病毒、細菌、真菌和天敵昆蟲以及性信息素等防治方法。20世紀50年代,日本赤松發生毀滅性的材線蟲災害,除控制中間寄主天牛外,還通過引進中國的馬尾松花粉進行雜交育種來加以防治。在營林方面的研究大多側重於施肥灌溉排水的作用等。此外各國研究工作者還都非常重視熱帶森林急速減少對物種保存和全球氣候的影響,以及乾旱和半乾旱地區森林植被的破壞對加速沙漠化進程的影響問題。在森林工業方面,則以全樹採伐及其利用,加速人工乾燥和防腐處理、採伐剩餘物的加工利用、木材 -液體能源的轉化等為主要的研究課題。

趨勢

隨著新技術如生物工程、原子能同位素遙感以及信息科學和系統工程等在林業科學研究中的廣泛套用,森林資源的消長變化將能更加及時地被了解和掌握。更為有效的營林技術將使林地生產力得到進一步的發揮和提高。林木遺傳品質的改進和良種的快速繁殖推廣,將顯著增加林分生長的速度與質量。

森林火災及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和有效防治,將進一步減少森林的自然損耗。對木材及多種林產品特性的認識的深化,將進一步促進產品的合理利用和深加工的發展。測記手段的自動化將為全面系統地觀測、分析和有效地控制森林生態系統創造條件,從而使它發揮更高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在上述方面,林業科學都有可能在可以預見的將來更加有力地發揮其作用(見農業科學研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