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普

林則普

林則普,1931年出生於山東省福山縣。曾任商業部政策研究室、辦公廳副主任、飲食服務局局長、國家經委國內貿易局局長,以及中國烹飪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世界中國烹飪聯合會秘書長等職。

基本信息

簡介

林則普 林則普

到商業部以後,他曾先後任處長、政策研究室和辦公廳副主任,後來又調國家經委國內貿易局任局長,調國務院經濟調節辦公室任組長,直到1986年回商業部才到了飲食服務局當局長。林則普說,自己的資歷不算長,但一生當中工作地區和單位的變動卻不少,就拿中央國家機關司局一級的單位來說,廳、局、室、司、級的領導工作他都乾過。只是到最後他走上飲食服務和烹協工作崗位,才與餐飲業結下了不解之緣,而且一乾就是15年。

推動餐飲業發展

林則普在政府和協會工作任內,在部(會)領導同志的支持下,具體籌備成立了中國烹飪協會和世界中國烹飪聯合會,並分別在會上作了籌備工作報告。他還擔任過三次全國烹飪大賽和三次世界中國烹飪大賽的秘書長、裁判長、總指揮,具體組織了烹飪賽事。協會的成立、比賽活動的開展及眾多的國內外技術交流與合作,對於團結海內外餐飲業同行、推動中國烹飪和餐飲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針對各類烹飪比賽,他還指出,首屆烹飪大賽是在餐飲業大發展的起步階段、首開烹飪比賽先河的情況下舉行的,帶有展示和檢閱隊伍的性質,突出了全國名師的技術表演與鑑定。此後各屆烹飪大賽根據改革開放對廚師提出的新要求,強調了廚師要加強基本功和一專多能的訓練,以改善過去廚師分工過細、技能與知識面過窄的狀況,加速培養人才,提高全國廚師隊伍的總體水平,並著眼於膳食營養平衡,根據民眾餐飲消費需求旺盛的新形勢,突出了“大眾化為主”這一指導思想。

在烹飪文化方面,林則普也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中國是一個烹飪王國,飲食文化源遠流長,但由於歷史的、社會的原因,對這一文化寶庫缺乏挖掘和整理。在烹協成立前,原商業部辦公廳老主任肖帆同志為弘揚中國飲食文化事業做了許多開拓性的工作,團結了一批烹飪理論工作者,在這個領域辛勤耕耘,取得了豐碩成果。

論文

林則普在這方面部分地接替了肖帆的工作,團結烹飪專家、學者、名師繼續從事飲食文化研究,並發表了一些論文,組織編撰出版了一批烹飪書籍。兩會換屆後,林則普出任中烹協烹飪文化研究會會長和世烹聯國際飲食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重點抓烹飪飲食文化學術方面的工作。最近,由他主編的《中國烹飪發展戰略問題研究》一書,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闡述了今後一個時期中國餐飲業的發展走勢,以及深化改革、促進發展的看法和建議,對中國餐飲業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在這部文集中,收編有林則普的兩篇論文。

廣結朋友

林則普對廚師有著深厚的感情,他通過工作、比賽和學術研討活動結識了許多優秀廚師和烹飪工作者,經常同他們進行交流,廣結朋友。特別是對中青年廚師、管理人員和教學研究人員備加關注,盡力給他們提供切磋理論與技藝、提高素質、施展才華的機會和條件。他常說,他與這些年輕人是“忘年交”,對他們寄予厚望,並願為提高餐飲業和廚師的地位而搖旗吶喊。中青年廚師和企業老總親切地稱他為“林老”,把他當作良師益友。

相關評價

林則普是個閒不住、愛思考、愛研究問題的人。他乾一行專一行,辦事認真,從不敷衍馬虎。他說,你既然在這個崗位上工作,就應當把它乾好。過去10多年裡,他經過調查研究,對餐飲業提出過一些很有指導性的意見。比如:針對80年代後期公款消費激增、餐飲企業追求高檔豪華的傾向,他向餐飲業提出了“高中低檔兼顧,以中低檔為主”的經營方針;到了90年代中期,針對居民收入增加較多、個人消費增長較快的形勢,進一步提出“大眾化為主,個人消費為主,工薪階層為主”的經營理念。針對烹飪技術比賽與市場消費有些脫節的問題,他提出“賽場要與市場結合”。要求參賽作品不僅要出現在賽場,還應當出現在市場;針對烹飪學術界出現的一些問題,他提出了在學術研究領域應當樹立一種良好的學風,要理論聯繫實際,不尚空談,不“文人相輕”,學術討論對事不對人等。他的這些觀點和意見得到了大家的首肯,有些還作為指導方針寫進了主管單位和協會的正式檔案之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