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水利史

松花江流經中國內蒙古、吉林和黑龍江三省區,在同江附近匯入黑龍江。松花江古名粟末水(一作速末、涑沫),滿語叫松阿里烏拉;金代名混同江,又名宋瓦江;元代也叫宋瓦江;明清名松花江。自古以來,松花江流域為水草豐美的廣大遊牧區,農業雖有發展,但水利記載很少,近代始較詳細。

松花江水利史

正文

松花江流經中國內蒙古、吉林和黑龍江三省區,在同江附近匯入黑龍江。松花江古名粟末水(一作速末、涑沫),滿語叫松阿里烏拉;金代名混同江,又名宋瓦江;元代也叫宋瓦江;明清名松花江。自古以來,松花江流域為水草豐美的廣大遊牧區,農業雖有發展,但水利記載很少,近代始較詳細。
水災及防洪 12世紀前半葉金王朝在松花江流域興起後,關於流域內的水災及防洪記載漸多。如:天會十年(1132)四月混同江、鴨綠江暴漲成災;天眷元年(1138)按出滸水(今阿什河)漲溢,當時金都上京(在今阿城縣)在河東岸,大水淹沒房屋,死亡人數不少。後此應修有堤防防護。據《元史》記載,元代數十年間宋瓦江大水災兩次,一次為皇慶元年(1312),一次為至順元年(1330)。又記遼陽行省(轄區東及南至海,北至極北,西至嫩江流域等)水旱饑荒、賑災等三十六七次,其中記松花江流域水災五六次。清代乾隆五十九年(1794)齊齊哈爾附近嫩江漲水淹城,壞房屋甚多,泛濫數十里,平地可以行船,後於城南屯田區築堤防護。又以屢遭水災,於道光三年(1823)開始築堤壩護城。近代如1932年松花江大水,沿江淹沒農田1465萬畝,哈爾濱市被淹,損失達 5億多銀元。1938年松花江大水(幹流南北、螞蟻河、拉林河、呼蘭河等流域)淹沒農田1700萬畝以上。自1940~1947年先後築堤245km防護,受益田155萬餘畝。1945年松花江及嫩江流域又發生大水。
農田水利 唐代渤海政權在松花江流域內墾田不少,水利情況不詳。元代流域內有旱災八九次,平均約十年一次,農業也有發展。清代把松花江流域看作滿族發祥地,早期流域內雖有開墾耕種,但控制較嚴。開發較早的如江北呼蘭河流域,江南拉林河流域等,有灌溉之利。近代始大量墾殖,有官屯、民墾等,發展極快。清末流域內已墾田近二百萬晌(一晌約15畝),已有一些居民開渠引水灌稻田。自1940~1947年曾開水田16.4萬畝,又修引水渠280km,排水乾渠306km,旱田受益者82.7萬畝。至1949年止松花江流域灌區已不少,其中著名的有黑龍江省甘南縣境嫩江支流諾敏河南的查哈陽灌區,設計灌溉面積60萬畝。至1949年完成部分工程可灌9萬畝,次年即增至10.5萬畝。另一大灌區為吉林省郭爾羅斯前旗灌區,位於松花江西岸,設計灌溉面積32萬畝,大多為提水灌溉,1949年止完成並修復部分工程,可灌田 6萬畝。
內河航運 明代設奴兒乾都司控制東邊,即於松花江造船軍運,航行黑龍江等大河。清代自順治十八年(1661)設船廠(在今吉林市,吉林舊名船廠)於江濱造船,有戰船、運輸船等,常因邊防需要,北航黑龍江等處。
近代水力發電 民國時松花江上游先修有小水電站。1937年開工興建豐滿水電站,裝機容量為55.4萬kW。1943年第一台機組發電,1959年竣工。另有牡丹江的鏡泊湖水電站,於1939年開工,1942年完成,裝機容量3.6萬kW。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