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柏鄉

松柏鄉

五蓮縣松柏鄉位於縣城東12公里,緊靠風景秀麗的國家級森林公園九仙山風景區,呂街路與334省道呈十字狀縱橫穿越,恰處青島至臨沂和日照至諸城的交匯點,也是進出旅遊勝地五蓮山和九仙山的必經門戶,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優勢明顯。還有永順縣松柏鄉。

基本信息

自然資源

松柏鄉松柏鄉
五蓮縣松柏鄉位於縣城東12公里,座落在魯東南第一高峰——馬耳山南麓。境內山清水秀,人傑地靈,具有濃厚的政治、文化與歷史底蘊。1946年,五蓮縣委、縣府分別誕生於該鄉王家口子村東白廟村;全省第一黨報《大眾日報》報社也在該鄉起源。風景秀麗的國家級森林公園九仙山風景區就在松柏境內,齊長城、孫臏書院等歷史文化遺蹟名聲遠揚。全鄉轄31個行政村,1.47萬口人,總面積70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53%。鄉駐地北有中型水庫一座,常年蓄水量1200萬立方米以上,水資源豐富。呂街路與334省道呈十字狀縱橫穿越,恰處青島至臨沂和日照至諸城的交匯點,也是進出旅遊勝地五蓮山和九仙山的必經門戶,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優勢明顯。依託得天獨厚的區位和資源優勢,松柏鄉大力實施“工業強鄉、招商興鄉和生態建鄉”三大戰略,不斷加快全鄉工業化和生態化進程,現已培育起機電配件系列產品加工與綠色食品生產兩大基地。

城鎮建設日新月異。鄉黨委、政府以建設優美鄉鎮為目標,共投資二百餘萬元改善基礎設施建設,高標準規劃駐地面積5平方公里,工業區、商業服務區、文教衛生區及居民區等各類功能性小區分布合理,建有垃圾集中處理設施。駐地綠化覆蓋率達46%,中心街人行道硬化率80%以上,加快向“綠、淨、美”的現代化小城鎮方向發展。

經濟發展

松柏鄉松柏鄉
2004年,全鄉國民生產總值達7.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275元,全鄉呈現出經濟發展、政治安定和社會穩定的良好局面。生態型農業健康蓬勃。現有蘋果、板栗、櫻桃等乾鮮果面積2萬畝,是全縣重點培育的生態食品生產基地,擁有紅富士蘋果和板栗兩個綠色食品品牌,年產量達8000噸,占全縣果品總產量的1/3,素有“果品之鄉”、“櫻桃之鄉”的美譽。與山東農業大學聯合開發的富硒系列果品深受消費者青睞,綠色食品富硒蘋果暢銷北京、濟南、大連、青島等十幾個國內大中城市。
多樣型工業持續穩定。產品主要有制動器、制動泵、真空助力器、車廂、駕駛室橡膠件彈簧、方向機、前橋等二百餘個品種的農用車、汽車配件及建材、出口包裝、工藝品、旅遊紀念品等。目前,全鄉機械加工企業已發展到30家,從業人員4000餘人,年營業收入近10億元,形成了以系列機電配件加工產品為主的研發生產基地。其中,民營企業山東遨遊集團占地20萬平方米,固定資產達6000萬元,有科研開發人員80餘名,下設7家分廠,年營業收入3億元,利稅過千萬元,是日照市明星企業之一。

鄉鎮建設

松柏鄉松柏鄉
多措並舉抓計生

2006年以來,松柏鄉強化宣傳,加大服務力度,計畫生育工作邁上了新台階。改造計生辦公場所,目前,全鄉計生服務陣地已全部改造完畢。該鄉先後兩次赴莒縣參觀學習,借鑑其先進經驗,投入資金40餘萬元,對鄉、村級服務站、室建設進行改造,增添新的服務設備,並更換新的服務用車。全鄉按照鋪地板、扎天棚、刮泥子每平方米8元、6元、4元的標準進行補貼,統一施工,統一標準,並組織有關人員對村級陣地建設改造進行檢查驗收。

該鄉堅持以“宣傳為主”的方針,利用公開欄、宣傳車、廣播、發放宣傳卡片和進村入戶等形式對計畫生育政策法規、新型婚育文化等知識進行廣泛深入的宣傳,先後組織集市宣傳諮詢兩次,掛計生宣傳牌34塊,固定標語15條,製作噴繪板面200多平方米,在鄉駐地建成了計生宣傳一條街,各村也在主要街道由鄉統一出資粉刷固定標語200餘條,為計畫生育工作營造了濃厚宣傳氛圍。

文教衛生事業發展

松柏鄉松柏鄉
堅持教育創新改革,全鄉實行的“幼小一體化”教學模式在省教育廳網上得到大力推介,鄉初級中學以創辦“規範+特色”學校,培育“合格+特長”學生為目標,在全縣同類學校中取得素質教育目標管理綜合評估“六連冠”的佳績,被市教育局命名為“市辦學水平優秀學校”和“市規範化學校”等十幾項榮譽稱號。醫療衛生條件保障有力,設施健全,達到鄉鎮一級甲等醫院。新型農民合作醫療參保率達到85%。松柏鄉黨委、政府以“強鄉富民”為目標,強化服務功能,制定優惠政策,大力改善投資環境,全力打造招商引資的“松柏品牌”,加快鎮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旅遊資源

松柏鄉九仙山風景名勝區
九仙山風景名勝區

九仙山風景名勝區為五蓮山風景名勝區的一部分,與五蓮山隔壑相峙,素以“奇如黃山,秀如泰山,險如華山”而著稱。九仙山奇峰異石與洞窟泉瀑之多,與五蓮山並稱雙絕。以其突兀的山峰,蒼翠的植被,古老的文化,形成以遊覽觀光為主體的產品類型。從曲徑通幽的山間秀色到晴空響雪的懸泉飛瀑,從韻脈神秘的自然景觀到古老豐富的歷史文化,無不受到眾多遊客的喜愛,成為遊覽的佳處。九仙山的美可以歸納為奇、秀、險、怪、幽、曠、奧七大特色,最大的特點是“地中山、地中潭、地中瀑”,華北罕見,令人叫絕。還有被譽為“江北一絕”漫山遍野的杜鵑花,春夏之交,競相開放,令人陶醉。霜秋之季,滿山紅葉與山光石景相輝映,蔚為壯觀。居仙臥龍,傳神離奇。歷史上許多隱士騷客,常會於此,吟詩論文,讚美九仙山勝境。宋代文學家蘇軾曾有“九仙今已壓京東”的詩句。戰國孫臏馬陵大捷之後,辭去齊國軍師,浪跡山林,終選此地,修建茅舍,聚待講學,並寫下了千古不朽的軍事巨著《孫臏兵法》。明代禮部侍郎翁正春贊為“真齊魯間最聖地也”。一九八八年,九仙山含在五蓮山之內,被省政府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其知名度大幅度上升。一九九五年松柏鄉政府正式將其列入發展計畫。修復了孫臏讀書院遺址,並重塑了孫臏像,開闢了孫臏書院遊覽區。另外,徹底修通了九仙山通往縣境主幹道的盤山通車路附建中型停車場,還建有小型食宿賓館及民俗村等其他服務設施,設定多處購物網點,旅遊服務體系基本形成。

松柏鄉九仙書院
孫臏書院

亦稱九仙書院,靴谷書院,坐落在九仙山遊覽區內,倉敖嶺西麓抱犢峰下,始建年代無考,相傳此為齊國軍事家孫臏聚徒講學之處。孫臏在馬陵大捷之後,辭去軍師之職,遍尋齊地名山,選中此處,蓋石屋三間,隱居此中研讀兵法,總結自己多年作戰指揮經驗,在此寫成了千古不朽的軍事巨著《孫臏兵法》。由於年代久遠,原有的房屋己倒塌,康熙年間文人李澄中曾賦詩曰:“孫子何年去?空餘此講堂。雲深丹灶冷,竹覆石壇荒”。1996年8月,重新進行修復。修建後的孫臏書院為正堂二間,總面積50平方米,石牆、原木屋頂,並在屋內陳設了孫臏塑像。書屋平台以下,築55級石階至谷底,以供遊人登臨瞻書仰。孫臏院的修復,使這裡成為九仙山一個主要的遊覽小區域;眾多的遊客都被孫臏遺風所吸引,前來瞻仰一代軍事家的風範。此處巒峰疊翠,松濤陣陣,環境優雅,自然景觀與歷史文化相互交融,形成意蘊深遂的遊覽境地。

松柏鄉松柏鄉
黑牛場花園

位於孫臏書院以南,九仙山最大杜鵑花園,園內生長著成片的杜鵑、蘭錦、粉團、連翹等花木,每天春夏之交,鮮花競放,爭奇鬥豔,五彩繽紛,如詩如畫,且多海石景觀。杜鵑花開時花色各異,景象壯觀,花期4-—5月,花冠呈玫瑰紅、鮮紅或粉紅,因品系不同,開花的時間也各不相同,自陰曆三月份,粉紫色的“藍錦”品系,就爭相開放。“五一”時節,可見漫山遍野簇簇鮮花,流光溢彩,磬香襲人,與山光石景相映襯,宛如天然畫卷。此時,赴山賞花的遊人如織,但見花海人潮,遊人似夢如醉,如入仙境。黑牛場花園與靴石南山花園、五蓮山北坡花園,並稱三大“仙家花園”。野生杜鵑又俗稱映山紅,在五蓮山風景區生長區域非常廣泛,總面積約有一萬多畝,其品種之多,面積之廣,花色之麗,譽冠華北,素有“江北第一杜鵑園”之稱。九仙山是江北最大的野生杜鵑花基地,總面積約9692畝,占森林總面積的22.3%,有“萬畝杜鵑花園”之稱,與龍潭峽谷並稱為江北雙絕。品種有映山紅、滿山紅、雲錦杜鵑、蘭錦杜鵑等。盛開時,奼紫嫣紅,在懸崖、澗泮隨處可見。秋天遍山紅葉,叢林盡染。

雪練飛瀑

又名毛家河瀑布,位於積霖谷上游。瀑寬5米,落差20米,瀑下為圓潭,潭水澄清,深不可測。瀑布落水,一如銀河倒瀉,聲如萬馬奔騰。置身於此,不禁使人想起唐代詩仙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之豪邁。夏日雨沛,瀑布又如白練垂空,水瀉潭中,泛起浪花,似白練層疊,故稱“雪練飛瀑”。白龍潭瀑布飛流直下,溢滿白龍潭之後又往北流過僅三尺寬的雲香池,下瀉入黑龍潭。

松柏鄉松柏鄉
靴石

又名龜靴石。巨石高達三米,重達數萬斤,酷似古人穿的靴子。傳說八仙過海路過此地,和山神一起在次治理荒山,鐵拐李脫下一隻靴子到嶗山裝來淨水,山神用柳枝蘸了淨水灑遍山峰,八仙辭別九仙山過海去後,靴子遺留在此,故名靴石。

仰止坊

位於九仙山東南麓的叩官鎮丁家樓子村東部。系地方名人丁耀斗為頌揚其父丁惟寧的功德,以昭後世而興建。仰止坊與石祠南北相對,相距約10米,明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建。坊之左右各墊雙層長方形雕雲紋座,上立四棱抹角石柱,柱之前後各輔石耳,石柱正面刻對聯一幅,上為“一詠一觴暢百年之逸興”,下為“勿伐勿剪綿千載之遐思”。石坊面額書“仰止坊”3個大字,前題“賜進士中憲大夫湖廣副使前巡按直隸監察御史丁公諱惟寧字少濱主人題”,後綴“萬曆三十八年孟冬吉旦不肖男耀斗述”。坊額背面書“山高水長”4字。

永順縣松柏鄉

松柏鄉松柏鄉
概述

松柏鄉位於永順縣東南部,東與回龍鄉交界,西與高坪鄉緊鄰,南同松柏鄉接壤,北與石堤鎮相連。平均海拔800米,屬中亞熱帶山地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5℃,年降雨量1400毫米,無霜期250-280天。全鄉國土面積156平方公里,有耕地2.8萬畝,其中稻田23843畝。轄13個行政村、89個村民小組,5443戶,22163人。

經濟狀況

2005年,全鄉實現生產總值6090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4211萬元;實現糧食總產量14426噸;農民人均純收入1580元。2005年,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發展特色農業,突出抓好獼猴桃、優質稻、反季節蔬菜三大基地建設,全鄉累計開發獼猴桃20516畝,年產量達10256噸,產值達1025.6萬元;種植優質稻23834畝,產量達14426噸;發展高山反季節蔬菜3000畝,產值達300萬元。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全鄉實現了村村通電、通公路、通自來水、通閉路電視、通程控電話“五通”目標。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全鄉現共有村小4所、完全國小1所,中學1所,學生入學率達98%,鞏固率達98%。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