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柳州汽車

東風柳州汽車公司位於中國廣西柳州市,成立至今已有近50年歷史。 公司占地面積包括建築、車間面積約109萬平方米,分二大基地--總部及主要部件生產基地和裝配測試生產線基地。完善的技術設計和生產設備,目前生產能力已達年產60000輛各種型號卡車。

公司簡介

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創立於1954年,1969年生產汽車,是廣西首家汽車生產企業。1981年加入東風汽車集團,成為集團中的主要成員之一。1997年,在集團中率先實現股份制改革,按公司制要求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在三十多年的汽車生產歷史中,得到中央、地方及集團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在生產經營和其他各項工作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八五”以來,公司先後投入技改資金10多億元,完善汽車生產四大工藝及配套設施,建設計算機輔助設計、製造系統(CAD/CAM),公司的產品開發水平和製造水平不斷提高,多項產品設計獲國家專利。

中國第三大中噸位卡車生產企業

公司主要產品是中噸位卡車,自卸車,牽引車,散裝水泥車,垃圾車,輕型卡車,輕型客車等,載重範圍1-12噸,牽引車牽引力達26噸。
公司近年來一直保持產品暢銷勢頭並從80年代起開始出口越南,菲律賓、肯亞(右置車),摩洛哥,象牙海岸,衣索比亞等國。
公司已通過IS0-9001質量系統認證。我司產品的價格和售後服務在國內外均有很大的競爭力。

規模

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位於南國工業重鎮——廣西柳州,分別建有機加工基地、商用車基地、乘用車基地,占地面積101.3萬平方米。在崗員工7300多人,資產總值70億元。
主要生產“東風乘龍”、“東風霸龍”、“東風風行”、“東風龍卡”四個品牌共200多個品種的重、中、輕型商用車和MPV,年生產能力商用車6.5萬輛、乘用車8萬輛,其品牌效應及銷售量在國內商用車領域和乘用車領域都名列前茅。
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秉承龍的風骨和神韻,挺立潮頭競風流,歷經近半個世紀的風霜雨雪,走過無數坎坷艱辛,用勤勞的雙手為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描繪了一道亮麗風景。

發展歷程

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自1954年創立以來,秉承龍的風骨和神韻,挺立潮頭競風流,不斷發展壯大,成為廣西區、柳州市工業的領軍企業之一,為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描繪了一道亮麗風景。
1969年,研製並生產“柳江”牌載貨汽車,首開了廣西汽車生產的先河。
1981年加入東風汽車集團,在國內第一家開發生產中型柴油載貨汽車,填補了國內中型柴油汽車的空白。
1991年,創出“乘龍”品牌,形成了“一門雙傑,乘龍東風,中輕並舉,競相發展”的產品格局。
2001年,推出了面向公務、商務和休閒旅遊車市場的東風風行MPV,吹響了進軍國內高檔輕型乘用車市場的號角。2003年7月18日,全新子品牌“東風霸龍”重型卡車下線,正式加入國內重卡市場的競爭。
2005年7月18日,又一新品牌“東風龍卡”新一代長頭重卡隆重上市。
東風柳州汽有限公司具有完備的四大工藝及配套設施。機器人靜電噴塗技術引領當今汽車噴漆工藝新潮流;完備的計算機輔助設計、製造系統(CAD/CAM)、大型CAD、CAE、CAPP軟體工作站及PDM、MIS系統更是優質的產品開發和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採用SPC控制系統對生產過程質量進行監控,確保了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可靠性,公司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穩步提高,行銷、服務網路遍布全國各地,產品遠銷東南亞、非洲各國。未來發展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倡導效率為先、人本為懷的企業文化,視人才為企業的第一資源,注重人才的挖潛,努力構造“員工為企業的發展盡職盡責、企業為員工的成長盡心盡力”的企業與員工相互尊重、互動雙贏的關係,力求在企業發展的同時,為員工謀求最大福利。
面對新世紀的機遇和挑戰,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正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和更加穩健的步伐,大力尋求對外合作。與雷諾公司的合資談判已近尾聲,有望正式牽手雷諾,形成“中中外外”(東風、廣西地方、日產、雷諾)的合資格局,這必將全面提升柳汽公司綜合競爭力,揭開柳汽發展史上嶄新的一頁!
2010年10月8萬輛,2010年11月9萬輛。2010年12月26日,剛剛晉級柳州第五家百億企業的東風柳汽再次顯示出強勁的產銷勢頭,第10萬輛汽車轟鳴下線!至此,2010年東風柳汽汽車產銷以首次突破10萬輛、銷售突破120億元的歷史新高完美收官。
2010年,東風柳汽是柳州市汽車行業增長速度最快的企業之一,年產銷10萬輛成為企業發展中的又一歷史性突破,希望東風柳汽繼續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結合市委十屆十四次全會的部署要求,把握機遇,承擔起我市汽車產業結構調整的重任,充分發揮整車企業帶動零部件企業發展的龍頭作用,加強自主創新,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為加快廣西柳州汽車城新增10萬輛汽車生產基地的建設,為做大做強我市汽車產業,為柳州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2010年,東風柳汽在市場競爭不斷加劇、內部產能持續吃緊的情況下,著力提升公司網路能力、產品競爭力、生產能力等競爭要素,加速推進產品技術優勢向市場優勢轉化,特別是新產品M6、景逸1.5XL全面上市,生產經營呈現出喜人局面,東風柳汽提前2個月實現產銷8萬輛汽車、年銷售收入100億元目標。
東風柳汽實現年產銷汽車首次突破10萬輛,銷售收入突破120億元,商用車和乘用車產銷均創歷史新高,標誌著柳汽進入了又一新的發展階段,為柳汽十二五計畫的推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誠邀合作夥伴

東風柳州汽車公司是中國最大的汽車合資公司——東風與日產合資的東風汽車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是中國國家大型一檔企業和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企業。東風柳州汽車公司始創於1954年,1969年研製並生產“柳江”牌載重汽車,首開了廣西汽車生產的先河。1981年加入東風汽車集團,在國內第一家開發生產中型柴油載重車,填補了國內中型柴油汽車的空白。2001年,推出了面向公務、商務和休閒旅遊車市場的東風風行MPV,吹響了進軍國內輕型乘用車市場的號角。目前,公司擁有員工3000多人,資產總值23億元,占地面積101.3萬平方米。
東風柳州汽有限公司具有完備的四大工藝及配套設施。機器人靜電噴塗技術引領當今汽車噴漆工藝新潮流;完備的計算機輔助設計、製造系統(CAD/CAM)、大型CAD、CAE、CAPP軟體工作站及在建中的PDM、MIS系統更是優質的產品開發和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採用SPC控制系統對生產過程質量進行監控,確保了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可靠性,公司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穩步提高。
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主要生產“東風”、“乘龍”、“霸龍”三個品牌覆蓋重、中、輕型的全系列商用車和東風風行MPV。年產商用車、乘用車能力分別達到6萬輛和4萬輛。行銷、服務網路遍布全國各地,產品遠銷東南亞、非洲各國。
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提倡“員工為企業的發展盡職盡責、企業為員工的成長盡心盡力”,致力於建立企業與員工相互尊重、互動雙贏的勞資關係,力求在企業發展的同時,為員工謀求更多福利。多年來,柳汽以其雄厚的經濟實力一直雄居廣西企業的排頭兵之列,更是柳州工業的領頭羊 。

基地遷建

2011年10月26日,廣西(柳州)汽車城一期工程開工建設,東風柳汽新基地正式在柳州市柳東新區遷建。
汽車產業是廣西重要的千億元支柱產業之一,是柳州市重點扶持的產業。按照廣西和東風總部的規劃,東風柳汽將整體搬遷到廣西汽車城,投資36.59億元,建設規劃面積6000畝的商用車和乘用車基地。
第一期打造10萬輛商用車和20萬輛乘用車生產能力,到十二五期末汽車銷量達到30萬輛、銷售收入達到350億至400億元。據了解,2011年前9個月東風柳汽產品銷量已超過10萬輛。
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柳東新基地項目占地約400公頃,建成後將形成集商用車駕駛室、車架、發動機、轎車、MPV製造裝配及研發、儲運於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汽車生產基地。乘用車基地項目2013年底建成投產,商用車基地項目2014年底建成投產。
東風柳汽項目開工建設,不僅拉開了一個全新東風柳汽的建設序幕,鞏固和提升東風柳汽在商用車、乘用車領域的戰略地位,也為加快柳州汽車產業升級、進一步做大做強廣西汽車產業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造車之歌

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從創建於1954年的前身柳州農業機械廠算起至今,已走過了五十幾個春秋。從生產簡單農業機械到跨入到汽車行業發展,柳汽人以“自立自強,創優創新”的企業精神,“同心同德,為國為民”的偉大情懷,牽來“柳江”奔騰,借得“東風”浩蕩,架著“乘龍”騰飛,喚出“風行”天下,譜寫了一曲不屈不撓,奮進前行的造車之歌!
研發新車
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特研發出6×4和8×4兩款霸龍507的渣土車。霸龍507渣土車兼顧保證城市環境和駕駛員的健康安全,採用全封閉車廂,駕駛室採用國內獨一無二的五道隔熱技術,密封性提高35%,駕駛室內標配大功率名牌空調。
同時,為了方便維修和更換配件,東風柳汽在南寧服務站12家,配件商2家,提供24小時全天候服務,將渣土車長時間丟在半路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前身柳汽
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原柳州汽車廠)的前身是“柳州農業機械廠”,創建於1954年10月6日(原廠址在柳州市水南街76號),沐浴著新中國的陽光雨露,柳農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為支援農業生產作出了重要貢獻,並發展成為廣西汽車工業的發祥地。
1955年,廣西省政府把柳農定為廣西生產五三步犁,雙輪雙鏵犁等新式農具主導廠。
1956年初,廣西省政府決定投資130萬元,在柳州市蝴蝶嶺征地148.902畝建設柳農新廠。3月27日,第一期工程破土動工,7月竣工。第二期工程9月竣工。11月柳農按照廣西工業廳的安排,開始試製水輪泵。
1957年1月,柳農完成首台30-4-15型水輪泵試製任務。4月又完成40型水輪泵試製任務,通過鑑定後投入批量生產。柳農從此成為全國水輪泵的主要生長廠家。
1958年全國進入“大躍進”年代,柳農捲入了大辦鋼鐵的運動。當年7月25日和8月25日,柳州市人民政府先後批准撥,征土地65.53畝和139.622畝給柳農籌建“柳州市工具機廠”(該廠於1961年5月劃出成為獨立企業)和“柳州市紅旗鋼鐵廠”(該廠於1959年6月停產)。
1960年,國家陷入經濟困難,柳農奉上級指示生產犁頭、鍋頭、鋤頭等農具支援農業生產。
1961年3月13日,根據中共廣西區委員會計畫工業辦公室通知,柳農升格為區屬企業。
1963年起,柳農集中力量生產水輪泵,形成10到100的系列型號產品。源源不斷供應全國農村!
1964年1月底,國務院副總理譚震林視察柳農,3月25日,朱德委員長又親臨柳農視察水輪泵生產。7月3日,柳農生產的20型30型40型60型水輪泵赴京參加國家科委主辦的全國工業新產品展覽會,榮獲國家一等獎。9月16日,40型水輪泵奉命出國展覽,受到好評。
1965年,柳農生產的水輪泵開始出口越南、高棉、阿爾巴尼亞等國,執行援外項目。
1968年,為國爭光,為農業生產作出重大貢獻的水輪泵嚴重滯銷,柳農陷入嚴重困境,工廠應向何處去?今後生產什麼產品?這個問題嚴峻的擺在柳農人面前(當時柳農擁有職工825人,固定資產原值364.33萬元,占地169964平方米):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當柳農四處尋出路之際,全國銜起了一個生產汽車的熱潮。柳農人高瞻遠矚,抓住機遇,爭上汽車,開始了以“柳江”牌汽車為主的新的創業!
柳江奔騰
“牽來柳江奔騰”廣西第一車柳江牌的誕生
1969年元月下旬,廣西召開全區生產會議提出:廣西要上汽車,這是全區各族人民的迫切願望。參加會議的柳州農業機械廠代表主動請戰:“柳農歷史悠久,老工人多,廠房面積大,技術力量雄厚,有條件並願意承擔汽車研製任務,負責底盤生產和整車總裝,請柳州機械廠負責生產汽車發動機,有關廠家負責配套”。此請求獲得與會的柳機代表的支持,但會議未決定由哪一個廠家負責整車總裝,只布置了一些廠家著手準備汽車配件生產。會後,柳農立即向柳州市匯報,並由廠領導束寬昌帶隊赴南寧向廣西區請求試製汽車的任務,自治區領導安平生聽取匯報後指示:讓柳農生產汽車底盤和整車總裝,由柳機生產發動機,要求先拿出樣車。2月,柳農和柳機組成車型選型聯合調查組,奔赴全國各地進行選型調查,最後確定仿製南京躍進牌130型汽車做為選定車型。經自治區批准後,由柳農生產底盤,駕駛室,車廂和整車總裝,由柳機生產發動機,區內57個廠家大力配合,提供配套,協作試製130汽車。一場由自治區組織指揮,以柳農為中心的汽車試製大會戰就這樣打響了!
為了儘快拿出樣車,柳農人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克服各種難以想像的困難,用鐵絲紙木頭作成駕駛室模型,經上百次修改,最後僅用16天,就硬是用大錘敲成了駕駛室。壓制汽車大梁按常規起碼要用1500噸壓力機壓制,柳農只用一台300噸的油壓機。面對困難,柳農人經反覆試驗,用“劈柴下尖”的方法,螞蟻啃骨頭,把300噸壓力集中在一二寸面積上一點點壓制,終於把大梁壓製成功了。在各方配合下,1969年4月2日,柳農終於試製成功了第一輛130型汽車樣車,暫名為“飛躍”牌(後於1970年11躍更名為“柳江”牌),4月20日,又試製出3輛樣車,從5月起進行250000公里道路試驗,試驗證明:“飛躍”牌130汽車行使平穩,性能良好,結構堅固耐用,駕駛室寬敞大方,維修方便,適於山區和農村使用。9月23日,柳農首批生產10輛,於9月30日開赴首府南寧向國慶20周年獻禮。從此廣西第一車正式誕生,結束了廣西“只能修不能造汽車”的歷史,填補了廣西汽車工業的空白。從此柳農從農機行業跨入汽車行業,牽來“柳江”奔騰,輪飛萬里!
1973年3月31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汽車製造廠”正是掛牌成立,與柳農實行一套人馬,兩塊牌子,1979年改名為“柳州汽車製造工廠”。
1974年10月,“柳江”牌汽車通過全國汽車行業質量檢查。
1979年實現產銷1100輛。從1969年至1980年,柳汽累計生產“柳江”牌汽車7513輛,1981年停產。
“東風”浩蕩
柳汽史--借得“東風”浩蕩柳汽成為全國第一家生產中型柴油載貨汽車的廠家
早在1974年,柳汽在大幹快上“柳江”牌汽車的同時,又未雨綢繆,針對該車型技術性能落後,載重量小等不足,借鑑國外商用車的發展經驗,提出向大噸位柴油商用車的方向進軍,在廣西區和柳州市的支持下,柳汽在國內率先第一家選定中型柴油載貨汽車作為研發的主攻方向。
1975年4月,借用第二汽車製造廠(二汽)生產的東風140型5噸汽車底盤,配裝上海工農動力機廠試製的6105Q型柴油發動機,試製出第一輛柴油五噸載重汽車。1976年4月,又試製出第二輛樣車。
1976年6月柳汽與長春汽車研究所,鎮江農機學院,柳州市水輪機廠(後改為柳州汽車發動機廠)等單位組成聯合設計組,根據東風140型汽車底盤的要求,在當時上海工農動力機廠研製的第三輪6105Q柴油機的基礎上,設計了新的6105Q高速柴油機,由柳州市水輪機廠研製成功。1978年,柳汽開始用該機試製,生產5噸柴油載貨汽車。
1979年10月31日,經國家工商局註冊為“廣西”牌。從1978到1980年,柳汽共生產“廣西”牌汽車415輛,從此填補了國內中型柴油載貨汽車的空白。柳汽成為全國第一家生產中型柴油載貨汽車的企業。
1980年,柳汽又一次把握國內外汽車工業的發展趨勢,請求與中國二汽聯營,融入到汽車大集團中去發展。
1981年2月17日。經國家機械工業委員會批准,柳汽首批參加了東風汽車工業聯營公司,實現了由“柳江”牌“廣西”牌汽車向“東風”牌汽車的轉型。3月16日,開發成功LZ141型5噸柴油汽車。1983年元月起,柳汽上劃中國汽車工業總公司,由二汽具體管理,成為二汽緊密聯營廠。從此柳汽借東風上青雲,步入了穩定持續快速發展的道路,更是贏得了“柴油東風柳汽正宗”的市場讚譽。
柳汽於1981年12月14日改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汽車廠”1983年12月9日又改名為“東風汽車工業聯營公司柳州汽車廠”。
“乘龍”騰飛
柳汽史——架著“乘龍”騰飛柳汽自有品牌“乘龍”的創立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當柴油東風馳騁中國大地時,柳汽從國內外的汽車工業發展的歷史過程中,敏銳的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和矛盾,在當時廠長蔣純基的力推下,開始提出商用車平頭化和向乘用車進軍的計畫。
1988年10月31日,柳汽以日本三菱平頭車為藍本,試製出第一輛中型柴油平頭樣車,1991年試產30輛,形成LZ1090M系列產品,1992年通過省級鑑定,批量投產,取名“乘龍”,創出了自己的品牌!
與此同時,輕型乘用車的研發工作也於1989年開始,1990年成功推出LZ5020X型客貨兩用箱式汽車和LZ6400型7座輕型客車,1991年3月通過省級鑑定,時名“寶馬”,後改名“乘龍”。
隨著柴油東風乘龍平柴和乘龍輕客的推出,柳汽取得了空前的市場擴展,1991年,柳汽汽車產銷量首度突破萬輛記錄,1994年更是突破3萬輛的大關,工業總產值,產品銷售收入均居當年廣西第一,綜合企業實力進入全國汽車企業十強行列,在卡車領域,更是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地方小廠,一躍成為僅次於一汽和二汽的國內第三大生產廠家。
“風行”天下
柳汽史——喚出“風行”天下
2001年10月26日,風行MPV正式投放市場。
2007年4月20日,風行景逸舉行新車揭幕儀式。
2012年2月,風行菱智1.6L全國上市,4月,景逸SUV全國上市。
2003年,公司整體進入東風公司與日產的合資公司-東風汽車有限公司,東風柳汽公司獲得更大的發展機遇。公司不斷借鑑、引進國內外汽車的先進設計理念、先進管理經驗和先進科學技術,產品推陳出新,在東風汽車有限公司的整體發展藍圖和事業計畫中,東風柳汽正向商用車、乘用車兩方面發展。在商用車方面努力向重型車、輕型車兩頭拓展,重點發展重型牽引車、重型自卸車及其他重型專用車。
2004年以來,先後推出東風霸龍、東風龍卡等系列產品,成為平板載貨汽車、牽引車、自卸車、倉欄車、廂式車、專用車等柴油載貨汽車各大類別,不同系列的各噸位汽車產品領域及MPV產品領域的市場領軍企業之一。
2005年,東風乘龍、霸龍重卡獲中國消費者十大滿意品牌。風行汽車榮獲人民日報社市場信息中心頒發的中國MPV市場品質信譽第一品牌、人民網頒發的“首屆最受網友尊重和喜愛的百強品牌”MPV第一品牌,在J.D.PowerAsiaPacific2005、2006年度中國MPV新車質量評比中均名列三甲,並成為進入J.D.PowerAsiaPacific排行榜的唯一國產自主品牌。
2007年,柳汽銷售汽車46000多輛,實現銷售收入超53億元。創歷史新高。風行景逸和霸龍507成功上市,更是在柳汽的發展史上書寫了恢宏的一筆。
全新風行CMV裝備ABS+EBD系統、全車安全帶,風行CMV的標準配置、預防性安全設定高位剎車燈、反向刮刷式雨刷器、發動機前置安全性、油箱駕駛座後置、45KM正碰國家A級標準以及數字顯示屏倒車雷達
從動力方面看,風行CMV採用三菱4G63經典動力,性能穩定,在具備優越的高速性能的同時也有很好的燃油經濟性,風行CMV採用輕巧靈活的液壓式離合系統。風行CMV具有商務車的優越操控性,配合出色的195輪胎寬度讓駕乘者一路輕鬆進去。
在外觀上,風行CMV保留作為風行MPV標誌性的鷹眼大燈、保險槓,加重了商務休旅元素,整體採用風格感更強的外揚式玻璃車窗,車體增加輪眉點綴,車表面漆噴塗質量也相應提升。
在商用車穩定發展的基礎上,學會用兩條腿走路的企業夢想。十年耕耘,東風柳汽已經形成了乘用車與商用車兩翼齊飛的健康發展格局,風行乘用車品牌旗下的菱智、景逸兩大產品系列均取得了迅猛發展。在大型商務MPV領域,風行菱智成為低碳MPV的領軍者,並贏得了政府採購的青睞。在家轎領域,景逸TT成為高端大兩廂市場和渦輪增壓轎車細分市場中最暢銷的產品之一。而景逸系列的最新產品——景逸1.5XL月銷已經近萬輛。
東風柳汽已具備市場競爭的大兵團作戰能力,而大兵團作戰,正是要以快速反應、低成本高質量、適應市場、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為品牌戰略,進入一個全面競爭的汽車品牌建設大環境,最終實現成為主流汽車製造廠家的目標。東風柳汽對“十二五”規劃的實現信心十足,同時,10萬輛商用車新基地即將開工,10萬輛以上乘用車新基地也在2011年開工,奠定了柳汽邁向下一個輝煌的基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