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燕嶺古採石場遺址

燕嶺古採石場遺址位於今石排鎮燕窩村和田邊村,山體由紅砂岩組成,長約8公里,寬約0.3-0.5公里。

簡介

海拔高度為20至40米,NEE-SWW走向,組成岩石為第三紀棕紅色細砂質粉砂岩,間夾有少量梭角狀礫石,結構緊密,硬度大。遺址位於此丘陵石排鎮燕窩村至田邊村段,海拔40米以上,主峰高達51.8米。遺址在延綿1.457公里的山體範圍內均有人工開採痕跡,以“十八房間”、“補天石”為主要景觀遺存,面積達25000平方米。燕窩村大圍自然村西南古採石石壁上有清光緒十六年(1890)孫?題書的摩崖石刻。

文物勝跡

燕嶺古採石場明、清時期大量開採,民國年間和新中國成立後仍繼續採石,經數百年開採,殘留下來許多深潭峭壁,形成各種奇異的景觀,有“天女散花”、“十八房間”、“鱷魚潭”、“飛鼠岩”、“了哥墩”、“魚跳龍門”等。此外石壁上有光緒十六年(1890年)孫奭題書的摩崖石刻———“鹹欽燕嶺”四個大字。現為廣東省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1999年,石排鎮人民政府發文禁止開採燕嶺紅石。
2002年7月,燕嶺古採石場遺址被評為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景點介紹

十八房間:位於燕窩村大圍自然村西部,是向山崗縱深鑿石形成的長方形石窟,類似建築的房間,共有三層十八間,故名。石窟大者數十平方米,小者20平方米左右,高度達20—30米,石壁多成直角陡立,纖石條痕清晰可見,附近還有採石遺存的石柱、石窟,石柱下部被積水淹沒。
補天石:位於“十八房間”附近,是採石遺存的石柱,石柱高約30米,傾角30度,由紅色砂岩層構成,間含少量小礫石,因膠結好形成上粗下細、成超90度陡立於石窟水面上的巨型石柱,民間傳說稱之為“補天石”,故名。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