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王獻之中秋帖

東晉王獻之中秋帖

東晉王獻之中秋帖是兩晉時期的文物,現收藏於故宮博物院。

此帖為王獻之的《中秋帖》,縱27厘米、橫11.9厘米。現藏故宮博物院。
《中秋帖》傳為王獻之所書,與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詢的《伯遠帖》合稱“三希”。《書斷》中說:“字之體勢,一筆而成,偶有不連,而脈不斷,及其連者,氣候通其隔行”。《中秋帖》書法縱逸豪放,應是王獻之創造的新體。
釋文為“中秋不復不得相 還為即甚省如 何然勝人何慶 等大軍”
字型為行書,3行,22字。
卷前引首清高宗弘曆行書題“至寶”兩字,前隔水乾隆御題一段,帖正文右上乾隆御題簽“晉王獻之中秋帖”一行。
王獻之(344一386年),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書令,人稱王大令。幼年隨父羲之學書法,兼學張芝。書法眾體皆精,尤以行草著名。
當年《中秋帖》是由末代皇帝溥儀帶出皇宮,與王詢的《伯遠帖》一起被典當於香港一家外國銀行,1951年底,典當期將滿,被國家收回,遂藏於故宮博物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