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的崛起

東方的崛起

《東方的崛起:關於中國式現代化的哲學反思》內容簡介:中國的歷史似乎越古越輝煌,文宋武元、雄漢盛唐、唐宗宋祖、秦皇漢武,一部中國古代史燦爛輝煌。然而,盛極而衰。這是一個古老而平凡的真理。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東方的崛起

《東方的崛起:關於中國式現代化的哲學反思》內容簡介:中國的歷史似乎越古越輝煌,文宋武元、雄漢盛唐、唐宗宋祖、秦皇漢武……一部中國古代史燦爛輝煌。然而,盛極而衰。這是一個古老而平凡的真理。歷史發展總是一條曲線而不是直線。一部中國近代史沉重悲慘,沉重得讓人難以翻動,悲慘得讓人不忍卒讀,風雨如磐、戰禍離亂、割地賠款、百年凌辱……“長夜難明赤縣天,百年魔怪舞翩躚”。

歷史的這一頁終於被翻過去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使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一個飽經滄桑的民族獲得新生。那是一個激情燃燒的歲月,一個真情涌動的年代,氣壯山河、驚天撼地……然而,從1957年開始,“以階級鬥爭為綱”的錯誤理論和實踐最終使中國經濟走到了崩潰的邊緣,人民生活處於“貧困普遍化”的狀況,以致“文革”結束後我們不得不“重新開始爭取必需品的鬥爭”。這是一個悲劇,一個巨大的歷史悲劇。

作者簡介

楊耕,1956年生。安徽合肥人。1982年畢業於安徽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學士學位;1991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先後獲哲學碩士、哲學博士學位。現為北京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學科評審組成員。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中央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教育部跨世紀學科帶頭人。中國辯證唯物主義學會副會長。

先後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求是》《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唯物論研究》(日本)等報刊上發表論文200餘篇;先後出版《楊耕集》《為馬克思辯護:對馬克思哲學的一種新解讀》《危機中的重建:唯物主義歷史觀的現代闡釋》等著作十部;先後主持編寫國家級教材五部;教學、科研成果先後六次獲國家級獎,七次獲省部級獎。

圖書目錄

上篇

第一章 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與當代中國的實踐

一、科學社會主義的科學所在

二、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及其在當代中國的實踐

三、面向實踐不斷發展的理論體系

第二章 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必然性及其歷史進程

一、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必然性的客觀依據

二、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必然性的實現進程

三、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必然性的全面實現

第三章 落後國家社會主義革命的必然性及其特徵

一、馬克思對落後國家社會主義革命必然性及其特徵的探討

二、列寧對落後國家社會主義革命必然性及其特徵的探討

三、毛澤東對落後國家社會主義革命必然性及其特徵的探討

四、簡短的結論

中篇

第四章 世界歷史中的東方社會及其命運

一、東方社會的社會結構

二、“亞細亞生產方式”之謎

三、東方社會的“停滯性”及其歷史命運

四、人文關懷的取向與歷史尺度的堅守:評價東方社會的兩種尺度

第五章 中國:在世界歷史中走向社會主義

一、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

二、在世界歷史中走向社會主義

三、在世界歷史中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

四、結語:社會發展是決定性和選擇性的統一

第六章 從“中國工業化道路”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一、中國現代化道路的尋覓及其文化難題的解答

二、“中國工業化道路”的探索及其成功與失誤

三、“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拓展及其時代特徵

第七章 當代中國的三大歷史轉折

一、從以階級鬥爭為綱轉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二、從傳統的計畫經濟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三、從封閉半封閉型社會轉向開放型社會

第八章 當代中國的改革:“第二次革命”

一、“第二次革命”的基本內涵

二、“第二次革命”的性質和根本任務

三、“第二次革命”得失成敗的根本標準

第九章 當代中國的開放:時代背景與思維坐標

一、現在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

二、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

三、從創建開放的基地到建構開放的格局

四、在向世界的開放中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第十章 當代中國社會的基本矛盾

一、社會基本矛盾的內在聯繫

二、社會基本矛盾的運動過程

三、社會基本矛盾的主要類型

第十一章 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深層矛盾

一、當代中國社會發展中的傳統與現代性衝突:兩種異質文明衝突

二、傳統與現代性矛盾在當代中國文化和社會層面上的表現

三、繼承優秀傳統與弘揚民族精神

四、超越平均主義價值觀與重建社會公平

第十二章 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雙重動力

一、社會發展是先進生產力不斷代替落後生產力的過程

二、當代中國如何發展先進生產力

三、發展先進生產力與發展人民民眾利益的關係

下篇

第十三章 鄧小平理論: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一、風格獨特的鄧小平理論

二、鄧小平理論形成的歷史背景

三、鄧小平理論形成的時代特徵

四、鄧小平理論形成的主觀條件

五、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鄧小平理論的主題

六、解答當代中國的基本問題

七、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和民族精神支柱

第十四章鄧小平哲學思想:當代中國的唯物辯證法

一、鄧小平哲學思想的基礎

二、鄧小平哲學思想與毛澤東哲學思想

三、鄧小平哲學理論觀點的特色

四、鄧小平哲學思維方式的特色

五、鄧小平哲學思想的精神實質

第十五章 以生產力為根本標準的徹底唯物主義

一、實事求是:毛澤東思想的出發點、根本點和精髓

二、實事求是:完整的有機系統

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前提

四、實事求是:根本的思想方法

五、生產力:實事求是的根本標準

第十六章 以矛盾運籌為主線的社會活動辯證法

一、戰略設計活動辯證法

二、矛盾運籌辯證法

三、社會系統工程辯證法

四、實踐反饋辯證法

第十七章 以現代化為目標的社會發展理論

一、以科學技術為“第一”生產力

二、經濟、政治和精神的協調運行

三、以社會主義的方式實現現代化

四、現代化進程中的辯證法

第十八章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引導中國走向21世紀

一、新的歷史階段的新要求

二、新的實踐經驗的新概括

三、長時期思考的產物

四、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

五、系統回答了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基本問題

附錄:以實際問題為中心研究馬克思主義

一、以實際問題為中心理解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二、以實際問題為中心把握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規定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以實際問題為中心研究

馬克思主義的典範

後記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