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安

東安

東安區位於牡丹江市東南部,總面積334.2平方公里,人口18.55萬人,2003年全區完成國內生產總值7.2億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2969元,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支撐、商貿為主體的經濟發展格局。有朝、滿、回、蒙、壯等24個少數民族。東安區是牡丹江市政治、文化、金融、商貿中心區,黑龍江省文明城市建設先進區。

基本信息

簡介

東安區位於牡丹江市東南部,是老城區。總面積334.2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5.2平方公里。全區人口18.5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27萬人,有朝、滿、回、蒙、壯等24個少數民族。東安區是牡丹江市政治、文化、金融、商貿中心區,黑龍江省文明城市建設先進區。

歷史沿革

西晉永熙元年(290年)置應陽縣,因縣城(今東安蘆洪市鎮)位於應水之北而得名,是為東安建縣之始。隋代,應陽併入零陵縣。宋雍熙元年(984)復置,取東方安寧之意,定縣名為
東安縣東安縣
東安,縣名沿用至今。
春秋戰國時境域屬楚南境。秦時,屬長沙郡。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境域屬零陵郡洮陽縣。三國赤壁之戰後,境內屬蜀零陵郡,蜀章武二年(222)屬吳之零陵郡。西晉惠帝永熙元年(290)析零陵觀陽縣置應陽縣,隸零陵郡。境域始建縣,即東安縣前身。《水經注》云:應陽縣“蓋既應水為名也”。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420),應陽縣改應陽男國。南朝陳宣帝太建五年(573),應陽改男國為子國。陳後主至德四年(586),應陽改為公國,仍屬零陵郡。隋文帝開皇九年(589),應陽縣並處零陵縣。唐昭宗光化元年(898),馬殷取永州,在原應陽境內立東安場。五代時,境域屬楚永州零陵縣地。宋太宗雍熙元年(984),析零陵縣地,升東安場置東安縣,東安縣風光屬永州零陵群郡。境域復立縣。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改永州零陵郡為永州路,縣屬永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屬永州府。清康熙三年(1664),隸屬湖南省衡永郴道永州府。民國3年(1914),屬衡陽道。民國29年(1940)至縣境解放,屬第七行政督察區。1949年10月,屬永州專區(後改零陵專區)。1952年11月,屬湘南行政區。
1954年7月,屬衡陽專署。1962年12月,屬零陵地區。1968年屬永州市2013年。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
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
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交通

東安交通非常便利,湘桂高鐵、洛湛鐵路、二廣高速、衡昆高速、207國道、217省道穿境而過,處於永州市半小時經濟圈內,距桂林市120公里,距離廣州市400公里,素有"湘南門戶"之稱,隨著湘桂複線的即將開通,東安正式步入高鐵時代。

自然地理

東安縣(DongānXiàn):湖南省永州市下轄縣之一,位於湖南省西南部。
它是湘江上游第一縣,是通往大西南的咽喉要道。境內有聞名遐邇的舜皇山國家森林公園,在國務院辦公廳2013年6月5日公布21處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名單中,東安舜皇山已經國務院審定,成功晉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擁有1.1萬公頃省級森林公園1個,1.5萬公頃國家級森林公園1個,森林覆蓋率70%,城市綠化率65%,率先建成全省第一家太陽能電站,為湖南省光伏產業基地縣,致力建設全國綠色能源大縣,打造"瀟湘第一生態城"。

行政區劃

東安縣位於湖南省西南部,湘江上游。東南及東分別連永州市零陵區和永州市
東安縣東安縣
冷水灘區,西南界廣西桂林全州縣,西靠邵陽新寧縣,北臨邵陽邵陽縣與衡陽祁東縣。地理坐標:東經110°59′-111°34′,北緯26°07′-26°52′。

Dong'anXian
431122
425900
縣人民政府駐白牙市鎮
截至2008年12月31日,東安縣轄13個鎮、3個鄉。

白牙市鎮

轄:龍溪、東新、前進、紫水、黎山口、山子嶺、茶亭6個社區居委會;小力、陡坡、新屋、柳溪、大塘、茶源、麥牙、倉頭村、杳腳、蝦塘、十字路、桐子山、了井塘、爐頭江、水口、井門口、煙竹、白牙甸、牌樓、小心田、連塘、湖塘、大丘、周塘、小埠頭、文星、水井、楊家、鹿鳴、觀田、林角、都塘、鐵爐、小車、案塘、長壽、京口、秦塘、宥江橋、神仙橋、彈夾、神山42個村委會。井頭圩鎮轄:火車站、草鞋街、老街3個居委會;轄曉江口、八字門、大義、霞棲、町尾、白鶴、磨頭、群山、塘尾、長沖、齊民、石板鋪、大福、芭蕉、九甲文、界牌、大藕、鄔家、大樹腳、白竹、山口鋪、福江、玉塘、頂戈塘、鐵崖、廖家、曉觀、滿竹、寶峰、任塘、蘭家、凡龍圩、鯉魚、古樓、熊家、井頭圩、新開甸、長斐、曉觀39個村委會。

紫溪市鎮

轄:東正街、下河街、唐公街、向陽街4個居委會;中心、荷葉塘、塘夫、田弄灣、八夫、車田、花橋、高岩、南莊、九菜、大元、揚柳、皂洲、回龍、枇杷屋、長夫、銀花、曲溪、張家亭、迎龍、長弄、八都、龍口、合力、五里牌、四腳、毛坪、木葉、六里橋、紫溪、百花、胡竹、大弄、調元村、胡口嶺、淥埠頭、五家灣、花街38個村委會。大廟口鎮轄:江北、江南2個居委會;三星、東江、長弄、保坊、妙龍、樂福、官田、石瑞、白沙、南溪、里村、新塘、灣里、大廟口、早禾田、麻里源、石峰、鴨塘、楊下、大井、白石、黑溪、斜溪、楊柳、高梘、彭家、周家、百橋、塘旁邊、大西、壩頭、九龍、韭菜、漆井、白魯塘、艷塘坳、袁家、俄井、白馬39個村委會。橫塘鎮轄:興隆、橫塘2個居委會;鴨頭、大田、望明、上墳、陡崗、視上、甘莊、厚地、楓林、大塘屋、大月塘、滑石頭、大栗山、旺沖、三吉、三公井、坪埠頭、獅子鋪、龍門口、楓木山、四方井、石柱、周台塘、大坪、白灘河、理明、壽竹塘、金雲、八丘29個村委會。

石期市鎮

轄:解放路、勝利路;民主路3個居委會;大榮底、元古、新合、屈家、杉樹蔸、上車、西沖、魯草塘、石期市、竹溪、楊塘、隆興、烏江、建河、雙車、九井、水車、石角、大啟、台凡、馬頭、石馬、譚霞塘、洪井、曉埠塘、魯塘、楊紀、煙竹、白竹、毛家、沙洲36個村委會。

端橋鋪鎮

轄:社場評居委會;毛坪、俞家、廳上、月潭、漢壽、大劉、黃土腦、端橋鋪、華石、雲山、涼水井、馬力、油塘、黃塘、麻溪、金溪、大井、新屋、拱橋、竹木、九江、洲江、湖江、黃木、楊梓洞、茶山坪、湖塘鋪、車游、珠塘口、坪山塘、棗水、蘇江、羅家、下嶺山、泉溪、杉木塘、石壩37個村委會。鹿馬橋鎮轄:黎山、新村、新街3個居委會;金江、坪陽壩、大沙子鋪、七家廖、石鼓、馬頭灣、酸棗坪、李家灣、樓腳坪、沙子山、黃里坪、肖里塘、鹿馬橋、五通廟、四塘、三口塘、水溪、泉水、陶家、陶家沖、毛塘、天堂、簡家嶺、白竹園24個村委會。

蘆洪市鎮

轄:大街村、祖師殿、九連橋3個居委會;圩鎮、白沙村、槐花、西江橋、對江、塘村、閣寺、石壩、白木、南江、羅群、施江、楓塘、慈巴卜、九山卜、柘刺坪、唐家橋、社塘、九龍巖、天子嶺、新民、蘆洪、紀家、壩凼口、蔡家洞、東中、趙家井、大柘塘、塘尾、楊柳井、蘆江、小正、雄心、山塘、長沖、留駕岌、新田、烏棲、小福、石板凼、溪洲、黃塘沖、脈源、溪源、大禾坪、王家亭、大竹、伍江、福星、竹源、永豐、犁頭咀、鏇帽、綠化、灌壩55個村委會。

新圩江鎮

轄:新江、新圩2個居委會;什田、竹沖、雙井、小田、源塘、茶園、軍山、橋頭、石板頭、田心、白石江、雙廟、柳山、中田、沙子鋪、白米鋪寨、莫家嶺、大卜頭、盈盛、金浪、雙江口、大浪、江栗、大群24個村委會。花橋鎮轄:花山、花橋2個居委會;馬塘、遠井、蘇家、貫門、白井、茶山、青田、泥塘、唐家沖、唐家嶺、香井、中塘、劉陽、陳江、樟樹坪15個村委會。

大盛鎮

轄:回龍、興龍2個居委會;田心、凳子、大喜、山塘、土馬、半山、楊家、易江、井塘、八家、張家、魏家、栗木、泗水、陵角、龍頭、鐵塘、嚴塘、三戈、町里、大江、毛坪、尹家、黃家、斗山、同樂26個村委會。

南橋鎮

轄:南橋、鐵寶2個居委會;曹林、廣八、鹽井、新竹、長山、劉家、岩門、戈塘、譚江、曾凼、徐家村、花竹、清水、雙江、馬王、八家、寺門、大富、上塘、新町、荷葉、山邊、石板、柘塘、杉木、車頭、荊塘、白塘、集中、蘭頭、大石塘、坪陽、上坪33個村委會。大江口鄉轄:大江口、廟門口、花塢井、易家、燈台、石塘、石橋、李家鋪、南沖邊、新麻塘、學仕橋、六仕甸、銀山、大田頭、碗塘、社塘、石溪河、蔡家、大比、荷池、旺豐、同古、石門砥、竹橋24個村委會。

川岩鄉

轄:灣塘、豹虎岩、松江、嶺芝、半甸、禾市、川岩、雙井塘、長沖、榴星、江田、高亭子、上界頭、下界頭、白牙水、赤皮元16個村委會。水嶺鄉轄:下豐、燕桂、金龍、嶺腳、大胡、吊牛坪、營房嶺、布杉塘、冷山、駱家、梘田、吉星、新鋪、母塘、三和15個村委會。

東安大廟口林場

轄:紫雲、江口、塘家、大龍、大坳、杉木坳、舜皇、西嶺8個工區。

東安黃泥洞林場

轄:蘇家嶺、線江沖、皂水凼、黃泥洞、肖家嶺、大寬6個工區。

經濟

概況

2012年全縣實現地方生產總值114.96億元,比上年增長11.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71554.7萬元,增長4.7%;第二產業增加值469990.5萬元,增長14.0%;第三產業增加值407990.8萬元,增長11.8%。
全縣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26.2∶39.5∶34.3轉變為23.6∶40.9∶35.5。其中,工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3.7%提高到34.6%。第一、二、三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9.8%、51.3%和38.9%。
在2009年湖南省各縣市經濟排名中,東安以地區生產總值62.67億元位居37位,為永州第一。

農業

全縣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327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2家,市級龍頭企業10家,共實現加工產值15億元,同比增長37%。

工業

全年發電量85188萬千瓦時,比上年增長7%;水泥131.4萬噸,下降8.7%;鐵合金271158噸,增長15.3%;鋅16703噸,增長30.2%;大米加工96263噸,增長1.9%。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42247萬元,比上年增長7.0%;實現利稅71517萬元,比上年增長14.4%,其中利潤總額19997萬元,比上年增長13.2%;經濟效益綜合指數308%,比上年提高2.9個百分點,其中,工業產品銷售率97.4%,總資產貢獻率22.1%,資產保值增值率104.2%,資產負債率44.5%,流動資產周轉率11.0%,成本費用利潤率2.1%,全員勞動
生產率187984元/人。

建築

全縣建築業實現增加值76252萬元,增長26%。全縣資質以內建築企業4家,實現建築業總產值154377.2萬元,實現利稅總額2450.2萬元。資質內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48.44萬平方米,竣工面積127.87萬平方米。

投資

全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15795萬元,比上年增長35.1%。其中,城鎮單位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00104萬元,增長45.88%;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68484萬元,下降43.57%;農村非農戶投資完成147207萬元,增長92.27%。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26534萬元,比上年下降58.9%;第二產業投資310502萬元,增長54.8%;第三產業投資578759萬元,增長42.1%。

貿易

全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0627.2萬元,同比增長15.4%,其中:城鎮完成零售額278533.2萬元,增長16.0%;鄉村完成零售額32094.0萬元,增長9.8%。按行業分,批發業23172萬元,增長4.6%;零售業262280.2萬元,增長16.4%;住宿業3007萬元,增長6.6%;餐飲業22168.0萬元,增長17.4%。
全年承接產業轉移、招商引資共引進項目210個,其中內資項目202個,新批外資項目4個、增資4個。實際到位資金31.28億元,同比33%。其中實際到位內資27.23億元,同比增長31%;實際到位外資6500萬美元,同比增長54%。

運輸

全年貨運量731.25萬噸,客運量706.66萬人。年末,全縣公路通車總里程(含鄉村公路)2033.497公里,其中:國道41.039公里,省道270.786公里,縣道210.26公里,鄉道391.441公里,村道1119.971公里。

郵電

全縣實現郵電業務總量18377萬元,同比增長42.13%。其中:郵政業務總量2166萬元,同比增長24.87%;電信業務總量16211萬元,同比增長44.81%。年末,全縣固定電話用戶37272戶,其中市內電話用戶16263戶,農村電話用戶20095戶,公用電話914戶;行動電話用戶236200戶,小靈通用戶1202戶,寬頻網用戶24530戶。

財政

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56869萬元,比上年增長24.4%,其中公共財政收入完成43407萬元,增長35.5%。全年財政總支出184459萬元,增長9.05%,其中公共財政支出完成172065萬元,增長18.1%。

金融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東安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呈現出勃勃生機。農業已成為全國重要的商品糧、瘦肉型豬和柑桔、楠竹基地縣;工業已形成以建材、冶金、焊劑、光伏、輕紡、電力、機械製造為主的發展格局,其中以光伏、精銻、新型焊劑、矽酸鹽水泥為主的四大系列產品,分別獲得了國家和部、省優質獎,暢銷國內外;全縣外資企業已發展到10多家,出口創匯產品38個;與國內100多家大中型企業、40多所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建立了密切合作關係;縣內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天然佳境舜皇山國家森林公園正以嶄新的姿態喜迎賓朋,以旅遊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迅速崛起;各項社會事業競相發展。

文化

東安拳
東安拳源於南少林。據傳,清嘉慶年間福建王和尚雲遊到湖南,傳南少林拳給東安縣拳師王已成,後幾經繼承、發展。1959年後,東安縣體委李德植深入民間與拳師文明華等人,結合武術—各種流派的特點,取其精華,吸取和發展了跳躍、奔跑等動作,不斷改進而成當代東安拳。東安拳講究“氣、神、力”,即氣勢、表情、力量。頭正頸直,沉肘卸膊,收腹斂臀,
眼神做到靜時注視雙手,動時手眼相隨,精神貫注,神態嚴肅,做到全力合一,以氣催力。對“手眼身法步,精神氣力功”有嚴格要求。功法有童子功和點穴功。徒手套路有簡易拳、猛虎下山等9個套路。
1984年11月,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東安縣“武術之鄉”稱號。東安古為“遠惡軍州”,史載諸葛亮兵征西南四郡時,曾屯兵東安紫溪,帶來古老的西蜀峨眉拳;明清之際,少林拳、黑虎拳傳入東安;太平天國舉義時,又有武當拳、岳家拳、蔡家洪拳在東安流傳;加上歷代武林俠士遷潛避難,使各武術流派薈萃於東安。眾拳師技藝交流,為“東安拳”的產生奠定了基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東安縣發揮本地優勢,以武術為“龍頭”帶動其他體育活動的發展,並逐步建立了以武術為重點的業餘訓練網,培養人才,提高技術。1957年、1958年舉行的一、二屆全縣民間武術比賽,推動了武術的發展。當時全縣有40餘名拳師開館授徒。
1959年東安縣李德植、唐守琨、蔣理斌、周海泉、文芳順等集各家之長,創編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東安拳》,已收入《湖南省武術拳械錄》;1987年,李德植被國家體委授予“新中國體育開拓者”獎章,1998年,獲國際武術貢獻獎。1973年東安縣業餘體校增設武術班,1978年全縣建立了從國小、中學到縣業餘體校武術班的業餘訓練網。80年代以來,東安各鄉鎮成立了武術輔導站,區設武術社,縣有武術館,90%的小。學成立了武術隊,80%的中學建成為“武術之校”,武術列為學校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全縣100多名老拳師先後辦起了私人拳社。1983年成立的縣武術館到1988年已開館24期,培養拳師和武術骨幹540人。 東安縣在武術挖掘整理工作中,蒐集到武術器械300餘件,古老兵器21種,文獻資料33篇,拳械81套。縣體委主編、唐守才與周海泉執筆的《武術》一書,介紹了東安武術,1977年、1983年先後由湖南人民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向全國發行94.5萬冊。湖南省電視台還拍攝了電視片《東安武術遍山鄉》,李德植等創編《東安拳》中的拳、棍、刀術已列為學校體育的鄉土教材。1988年統計,全縣52萬多人中會武術的達16.3萬人,占總人口的31.2%;全縣武術運動員參加全省武術比賽獲金牌104枚,參加全國武術比賽獲金牌10枚;先後向省運動隊和其他部門輸送武術、柔道運動員20人。

資源

礦產

東安物產豐富,環境優美。境內農業盛產稻穀、柑桔、杉木、楠竹、油茶、白果、大蒜、烤菸、花生及生豬、菜牛、灰鵝、山羊等。礦藏主要有:銻、鉛、鋅、鎢、錳、石灰石、方解石等。森林總蓄積量105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58%。全縣有大小溪河191條。

生物

以杉木、楠竹、油茶為主,總面積達115萬畝。楠竹東安除了舜皇山的岩洞之外,還有一旅遊休閒的好去處。位於東安縣(原獅子鋪鄉)橫塘鎮壽竹塘村11組蔡家村內。蔡家村三面群山環抱,北鄰湘江。自然景觀極似桂林,故有 “桂林的後花園”之稱。山上古樹參天,綠草如蔭,山中大大小小的溶洞12處,有的高達3層樓高,寬20餘米,直通山的那頭;有的溶洞分二層,上層各類蝙蝠飛來飛去,地上有各類爬行動物。下層為河,可乘船,水清明澈。各種魚在水裡游來游去,其中就有中國一級保護魚--中華鱘,中華鮭。有的溶洞垂直下面深不見底。溶洞內景觀獨特,琳琅滿目,各種石筍、石幔、石柱、宮殿千姿百態,雄奇瑰麗。狀物似人,栩栩如生。被列為縣重點待開發的文物保護區。溶洞夏涼冬暖和。中華鱘是避暑、度假的好去處。相傳曾有一得道仙人居住與此,洞內他雕刻的石桌、石凳、酒杯、酒壺、筷子、佛像。居家用品一應俱全。有一天,他化做一隻老鷹,左手拿琢子,右手拿錘子,在溶門口上琢上《岩門口》三個的金色大字,每琢一個字都會變成金光閃閃、變幻無窮的字。在琢最後一字時,突然,烏雲密布,雷鳴閃電。有一位趕回娘家的婦女路過之地分挽了,被她看見了,於是用手指向老鷹的方向對她小孩說:“孩兒,你看那鳥在做什麼?”。突然,那隻老鷹從100多米的溶洞上掉了下來,摔死了。然而那三個金色的大字也變成了灰色。因此,蔡家村以此為名叫《岩門口》蔡家。

旅遊

舜皇山

漂流境內旅遊資源豐富,有天然佳境的國家級舜皇山國家森林公園人間仙境舜皇岩;有南宋禮部尚書鄧三鳳墓、漢朝大將鄧禹、愛國將領唐生智故居等名人古蹟和文化遺產;也有塘夫廣利橋、紫溪蜈蚣塔、石期市文塔等古代名建築及張飛嶺、孔明點將台等歷史古蹟等風景名勝古蹟聞名遐邇,國宴名菜"東安雞"位於八大菜系中湘菜之首,享譽海外。
東安屬於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降水充沛,熱量豐富,光照充分,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氣溫17.8℃,極端最低溫度-7.4℃,日平均氣溫在0℃以下的每年只有2.6天,極端最高溫度39.8℃;無霜期300天以上,年平均降水1330毫米,非常適合旅遊觀光。
全年接待入境遊客116.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1%,實現旅遊綜合收入4.7億元,比上年增長9%。
東安縣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土地格局為"七山半水兩份田,半份道路和莊園。"地形以丘陵為主,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中部較平坦。東安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具有雨量充沛、熱量豐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的氣候特點,自然條件十分優越。舜皇山舜皇山位於東安縣西部30千米處,為湘南第一峰。系國家級森林公園(1992年批准建立),省級自然保護區(1982年設立)。史籍載為舜帝南巡駐蹕之處,故名。主峰海拔1882.4米,總面積14549公頃,森林覆蓋率為舜皇山91.8%,有原始次生林5300公頃。山中有高等植物1640種,野生脊椎動物118種,國家一級保護植物7種,二級22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8種,二級22種。千米以上高峰12座,景觀多變;峽谷9條,層進漸險;30米落差以上瀑布22處,吐珠噴霧;大型溶洞13個,景致精美;怪石、崖壁26處,似物像人,巧妙逼真;成景山泉7處,淙淙流淌。山、水、石、林巧合成景,岩、泉、樹、藤自然成趣,四時花開不斷,氣候宜人。更有山北之古廟,山麓之舜王廟及多處名人題詠碑刻等人文景觀。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中央直屬機關的“紅章”縱隊和“紅星”縱隊於1934年11月17日從新寧縣老山界途經東安縣舜皇山大廟口鎮塘旁邊,翻越“雷群嶺”進入廣西桂林地區。漂流境內旅遊資源豐富,有天然佳境的國家級舜皇山國家森林公園和人間仙境舜皇岩;有南宋禮部尚書鄧三鳳墓、漢朝大將鄧禹、愛國將領唐生智故居等名人古蹟和文化遺產;也有塘夫廣利橋、紫溪蜈蚣塔、石期市文塔等古代名建築及張飛嶺、孔明點將台等歷史古蹟等風景名勝古蹟聞名遐邇,國宴名菜"東安雞"位於八大菜系中湘菜之首,享譽海外。
東安屬於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降水充沛,熱量豐富,光照充分,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氣溫17.8℃,極端最低溫度-7.4℃,日平均氣溫在0℃以下的每年只有2.6天,極端最高溫度39.8℃;無霜期300天以上,年平均降水1330毫米,非常適合旅遊觀光。
全年接待入境遊客116.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1%,實現旅遊綜合收入4.7億元,比上年增長9%。
東安縣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土地格局為"七山半水兩份田,半份道路和莊園。"地形以丘陵為主,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中部較平坦。東安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具有雨量充沛、熱量豐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的氣候特點,自然條件十分優越。[1]舜皇山舜皇山位於東安縣西部30千米處,為湘南第一峰。系國家級森林公園(1992年批准建立),省級自然保護區(1982年設立)。史籍載為舜帝南巡駐蹕之處,故名。主峰海拔1882.4米,總面積14549公頃,森林覆蓋率為舜皇山91.8%,有原始次生林5300公頃。山中有高等植物1640種,野生脊椎動物118種,國家一級保護植物7種,二級22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8種,二級22種。千米以上高峰12座,景觀多變;峽谷9條,層進漸險;30米落差以上瀑布22處,吐珠噴霧;大型溶洞13個,景致精美;怪石、崖壁26處,似物像人,巧妙逼真;成景山泉7處,淙淙流淌。山、水、石、林巧合成景,岩、泉、樹、藤自然成趣,四時花開不斷,氣候宜人。更有山北之古廟,山麓之舜王廟及多處名人題詠碑刻等人文景觀。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中央直屬機關的“紅章”縱隊和“紅星”縱隊於1934年11月17日從新寧縣老山界途經東安縣舜皇山大廟口鎮塘旁邊,翻越“雷群嶺”進入廣西桂林地區。

金雞嶺

主峰海拔1761.4米,位於東安縣城西約40公里的舜皇山國家森林公園內。相傳,某朝有一京臣被奸臣所害,貶為永州府尹,在坐朝期間,某夜,夢登“轉角樓”,遠望東南一座多金雞的嶺上,閃爍一盞明燈,光芒四射。翌晨,即召文官析夢,眾議此山必系“魁星”之地。府尹遂偕眾官親臨其境察訪,果在今東安縣境內的舜皇山北,覓有夢中所見高山。過觀山貌,峰巒疊嶂,古木蒼翠,木蔭蔽日,金雞飛舞,故名曰“金雞嶺

獨秀峰

獨秀峰位於東安縣白牙市鎮水井塘村,形似圓柱,峰高約150米,四周懸崖峭壁,唯有一條通道能達山巔。山本不高,但因其峻峭獨特,蒼翠挺秀於平疇之中故得山名。據清光緒《東安縣誌》載:“白牙市南有獨秀峰,亭亭平地,自然孤翠,高五百丈而蹬不容步,接武回登,如畫垂景。”明天啟年間,山下曾建一庵,名“極樂庵”,香火興旺,庵內有尼姑數十名,後不意為匪徒霸占此山,趕走尼姑,燒毀庵院,今山下尚存古庵遺址,石凳石桌。遊人時至,登山遠眺,可見群山遙列,鄉村美景如繡。
東安縣有湘江、紫水河等大小溪河191條,水資源極為豐富。

湘江

湖南的母親河——湘江,發源於廣西靈川湘江東安段縣海洋山,經興安縣而“湘、漓分派”,從東安縣紫溪市鎮調元村鬥牛嶺流入湖南境內,從鬥牛嶺開始,一條碧綠水帶,蜿蜒曲折,繞山丘,穿田洞,先後納紫水、石溪河,從石期市鎮沙洲村倒榨埠流出縣境。
東安是湘江進入湖南的第一個縣份。湘江在東安縣內流程50.4公里,自然落差18.5米,多年平均徑流量為89.472億立方米,平均流量為每秒283.505立方米。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期,勤勞、智慧的東安人民在於石期市鎮羊角坪修建了湘江幹流上的第一座大型水電站,裝機容量為1.5萬千瓦,年發電量為1.1億度,被譽為湘江明珠。從湘江大壩至紫溪市的淥埠頭,全長23千米,水面寬28米至564米,平均寬381米,壩水位117.2米,江水最深處20米,沙灘水深1.5米,平均水深7.5米,枯水期間也能保持壩水116米以上,水深最大季差只有0.5米左
右。該段水位落差小,水流平緩,水量穩定,水面寬闊且水質較好,再加上水面小氣候效應使度假區氣溫趨於溫和,具有夏季涼爽、冬季溫暖的特點,適宜水上遊樂。

紫水河

紫水河發源於舜皇山高掛嶺洋禾坪,流經大廟口、東安縣紫水河紫溪、白牙市、井頭圩等鄉鎮,於大江口鄉大江口村匯入湘江,猶如東安畫山繡水中的一條柔軟透明的綠色綢帶,盤繞在青山綠樹之間。紫水河全長72公里,落差1550多米,坡降11%,多年徑流量在7億立方米左右,平均流量約24立方米/秒。紫水河整個流域處在從高山到丘陵的過渡地帶,灘多彎急,淺水與深凼、灣流相間。沿河風光旖旎,景色秀麗,碧水縈迴,水清見底,青山綠樹倒映水中,構成一幅優美的、多姿多彩的田園風光畫卷。紫水河不僅風光優美,人文底蘊也十分深厚。相傳,舜帝南巡到美麗的舜皇山狩獵休閒,之後沿太陽溪(即紫水河)漂流出湘江,後來駕崩蒼梧之野,葬於九疑山。娥皇、女英二妃千里迢迢尋夫來到舜皇山,眼淚哭幹了,哭出的血水滴入太陽溪,使溪水變成了紫色,紫水河因此而得名。

石期河

石期河又名東湘河,湘江一級支流,由大石江和馬子江匯合而成。大石江源出廣西壯東安縣族自治區灌陽的山谷中。馬子江源出廣西壯族自治區全州縣東山瑤族自治鄉的黃臘洞,兩條支流在兩河口匯合,經東湘橋,在零陵的下東邊進入東安縣境,於石期市鎮入湘江,在東安縣境流程17.8公里,流域面積90.8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6.99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22.151秒立方米。以河口地名為名。

蘆洪江

古名應水,湘江一級支流。主幹發源於東安、邵陽兩縣之分水嶺黃花山東麓,即東安縣大盛鎮的栗木沖,途經新圩江、伍家橋、蘆洪市、端橋鋪等鄉鎮,於端橋鋪車游村出縣於高溪市鎮附近入湘江。在東安境內流程62.87公里,流域面積899.30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6.278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3.026秒立方米。以流經地地名取名。

美食

東安雞
東安雞是一道歷史悠久、馳名中外的美味佳肴,被列為國宴菜譜之一、八大湘菜之首。“東安雞”經歷了三個朝代的演變。
歷史典故相傳,早在唐玄宗開元年間,東安人就開始製作醋雞。醋雞改名為東安雞有兩種製作方法(11張)說法:一說是因清末湘軍悍將,東安人席保田常以此菜宴客而得名;另一說是北伐戰爭勝利後,國民革命軍第八軍軍長唐生智在南京設宴待客,席中有醋雞一菜,頗受賓客稱道,客人問及菜名,唐生智覺得原名不雅,靈機一動,說是家鄉東安雞,從此,東安雞之名不脛而走。
東安雞主要有壯腰健腎調理貧血調理氣血雙補調理。

歷史名人

東安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是我國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相傳舜帝南巡流連忘返,而在此駐蹕。春秋戰國時為楚南境,漢屬零陵郡,置東安驛。西晉惠帝永熙元年(公元209年)正式置應陽縣,雍熙元年(公元984年)改稱東安縣,沿用至今。東安曾孕育過南宋禮部尚書鄧三鳳、太平天國將領朱洪音、近代機械工業“火車頭”賓步程、著名愛國將領唐生智等傑出人才;發生過張獻忠激戰明三王、石達開四進四戰東安等重要兵家戰事。歷史名家寇準、周敦頤、王顴等在這裡留下了許多足跡和墨寶。
鄧三鳳(生卒年不詳):字鳴陽,南宋東安人。讀書精博,以詞賦知名,先舉賢良方正。紹興十二年(1142年)進士,初通判神福州,累官至禮部尚書。曾奉敕修撰《宋禮儀制》,另有《大金天德錄》。[3]
朱洪英(?-1874):清末天地會著名首領。湖南東安淥埠頭(亦說來陽)人,又名朱洪音、朱世雄、朱聲洪、朱盛洪。鹹豐二年(1852),冒稱明裔以“恭義堂”名義與胡有祿在廣西南寧舉行起義後活動乾湘桂邊界發展到三、四萬人。1854年秋,占領灌陽建立“昇平天國”,
奉“太平天德”年號胡有祿稱“定南王”,他稱“鎮南王”以灌陽為中心曾進攻湖南道州、嘉禾、江華等地,並占領廣西的恭城、富川等地。1855年胡有祿在新寧被俘犧牲後,他於1857年,攻克廣西柳州,轉戰湘、桂、黔三省邊區。1874年在湖南宜章被捕就義。餘部又退回廣西,由部將陳永秀統領,先後與黃金亮、楊西安等部會合,繼續堅持反清鬥爭。
席寶田(1829—1889):清末湘軍將領。字研薌。湖南東安人。以諸生從軍,轉戰湖南,敗石達開,解寶慶圍,同治間擒洪仁玕、洪天貴福,六年入貴州鎮壓苗、教起義,用兵五年,克台拱,擒張秀眉,累功官至布政使,贈太子少保。
賓步程(1879-1943):東安縣山口鋪鄉人,同盟會元老,湖南省政協委員。1900年,賓步程被湖南省當局選派赴德國柏林工科大學留學,學習機械工程。他自入德國留學至畢業,歷經八個寒暑。留學期間,曾赴歐美各國考察與實習,足跡遍及二十餘國。畢業回國後,歷任粵漢鐵路局工程師、南京機器製造局局長兼火藥局局長、湖南公立工業高等專門學校校長、湖南造幣廠廠長、水口山礦務局局長等職務。1938年回支東安、零陵等地創辦中、國小校。他於工科造詣較深,學有專長,曾為祖國的鐵路事業作出貢獻。
唐生智(1889-1970):字孟瀟,乳名祥生,信佛後法名法智,號曼德,唐生智1950年加入民革,歷任民革第三、四屆中央常委。唐生智是國民革命軍一級陸軍上將。早年參加辛亥革命和討袁護法戰爭,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北伐戰爭時任國民革命軍第8軍軍長兼北伐軍前敵總指揮。在寧漢、寧粵對抗期間,數度任南京國民政府軍事參議院院長,三次興兵反對蔣介石。在抗日戰爭時期,任南京衛戍司令長官、訓練總監、國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執行部主任等要職。1949年出任湖南人民自救委員會主任,參加湖南和平起義,此後他在湖南軍、政機構任職到湖南省副省長等。
唐生明(1906-1987):
東安縣人,國民黨中將,唐生智胞弟。也可能是世界上軍銜最高的間諜。1926年畢業於黃埔軍校四期,曾任長沙警備區代理司令,常桃警備區司令,國民黨中將參軍等職。在日本侵華期間曾奉蔣介石之命臥底於汪偽政府,並在國共內戰即解放戰爭末期掩護共產黨地下活動,使湖南和平解放等。解放後文革時期遭到迫害,粉碎四人幫後被恢復政協委員原職。1987年卒於北京。
唐仁璵(1907—1940)東安縣蘆洪司鎮伍家橋鄉灣塘村人,國民黨將領唐生智族侄。1926年春季考進黃埔軍校南寧分校受訓18個月,分步兵、工兵、炮兵3個科目,受到嚴格的培訓,積聚了一個軍官的必備素質。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先後被編配至第五路軍第十九軍陸軍第五十七師第一一三旅二二五團第一營、卅一軍陸軍一三八師四一二旅八二三團一營、第七軍五一一旅、第七軍一七一師某團,一路走來,他也由連長、營長、旅參謀長,升至團長。1939年,唐仁璵出任當時湖北黃安縣縣長兼縣軍民抗日游擊總隊總隊長。1940年4月10日,唐仁璵參加國民革命軍171師在檀樹崗召開的軍政會議,並正在作救亡工作匯報發言時,日本飛機突然轟炸,他來不及躲避,就被侵略者罪惡的炮火擊中,年輕的生命再也沒有甦醒過來。屍體埋葬在縣府行署三聖庵的後山上,173師中將師長鍾毅為他的殉難深感悲痛,專門撰文弔唁。那一年,他年僅33歲。
王鍾翰(1913-2007),男,祖籍湖南東安,中國當代著名清史、滿族史專家。歷任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及民族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終身教授,兼任歷史系名譽主任,滿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兼職研究員,北京市歷史學會顧問和中國民族史學會顧問。2007年12月12日,王鍾翰去世,享年95歲。
東安縣東安縣

翟月卿(1942-2001):
湖南東安人,1942年9月生。大專文化程度。1962年參加工作。同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65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鐵道兵某部戰士、
繪圖員、團司令部作戰股參謀、副股長、代理營長、團長。1979年後,任鐵道兵某師司令部參謀長、副師長、師長、師黨委副書記。1984年任鐵道部第十二工程局局長、局黨委副書記。1987年後,任鐵道部工程指揮部副指揮、黨委常委、鐵道部工程指揮部指揮、黨委副書記。1989年任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1994年起任國家鐵道部黨組成員、紀委書記。1997年9月在中共十五大上當選為中央紀委委員。2001年3月27日逝世。
唐之享(1945-):湖南省東安縣人,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著有《以德治國論》、《興湘之本:湖南教育改革與發展探索》等。
洪石生(1947.10-,湖南東安人)蘭州軍區聯勤副部長。1999年晉升少將軍銜。周紹鈞(1940.11-,湖南東安人)總裝備部通用裝備保障部副部長。1994年晉升少將軍銜。石惠卿(1939-,湖南東安人)甘肅省軍區副政治委員,1990年晉升少將軍銜。鄒彪(1969-,湖南東安縣端橋鋪人)二炮某兵團司令,2004年晉升少將軍銜。
易小迪(1964——)著名企業家,湖南永州市東安縣人。北京師範大學地理系理學學士,中國人民大學計畫系經濟學碩士。1998年,投資北京現代城1號公寓,開發南寧歐景庭園住宅項目。1999年至今,出任北京銀信光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首創陽光100品牌;2001年起任北京陽光100置業集團董事長、總經理;2003年,創建陽光壹佰置業集團有限公司,任董事長。易小迪榮獲“十大領袖人物”稱號,榮獲“2003年中國房地產十佳產業推動力人物”,是中華房商合作聯合會名譽主席、常委。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