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大雲疃村

東大雲疃村

大南山村地勢為東高西低,南高北低,較為平整。 在東南部的高坡之上,建有東堡。 徐家堡,位於村西,因為是堡中居住的都為徐家人,故名。

建村歷史

東大雲疃村隸屬於河北蔚縣南楊莊鄉,位於蔚縣城東南10公里處,坐落在大南山腳下。從縣城向東下公路經石家莊,小固城,西大雲疃向東1公里就到了。張石高速從村東經過,正北7.5公里是代王城。建村於金大定(1161--1189)年間,因村北大雲寺的名,有先有大雲寺,後有大雲疃之說。(關於大雲寺的建設年代,有資料這樣介紹:大雲寺始建唐代,公元690年,武則天借《大雲經》中“彌勒下生作女王,威伏天下”等語,改唐為周,做了中國封建社會第一個女皇帝,嗣後,詔兩京各州修大雲寺,誦《大雲經》,宣揚“君權天授”。詔令即出,全國各地紛紛修建大雲寺。)大雲疃約建村於唐永幑年間, 大雲疃舊址就在現在小澗沙河附近,後來東西分村,一小澗沙河為分界,各自分別向東或向西一里地建新村。就是現在的東、西大雲疃。 1929年東西分村,居東故名東大雲疃。 被譽為“千年古村”。

南莊南莊
大雲疃村在蔚州城東南二十里。東南是大南山,西南與大固城相鄰,西北與小固城相接,正北十里是張家樓,與代王城相望,東北與南梁莊相隔。
據各種考證大雲疃在北魏時期即有人在此地居住,在唐永徽( 公元650年-655年)年間已經形成一個規模相當的村莊,當時名曰柳南疃。武周(690年-705年) 時期應詔在村北建了大雲寺。村名即更為大雲疃,所以便有“先有大雲寺後有大雲疃”的說法。
衛星圖衛星圖
在革命戰爭年代,大雲疃依託大南山成為著名的抗日革命根據地,許多人參加了八路軍,震驚中外的大雲疃慘案就發生在該村,村內有17位先烈為國捐軀。著名作家楊朔先生所作《望南山》,曾記錄了先烈們的光輝事跡。
大南山大南山

地理環境

村地勢為東高西低,南高北低,較為平整。村中有三堡兩莊,依次為東堡、營(梁家)堡、學(徐家)堡、南莊、北莊。 村中最早居住的是賈、徐、周、李姓,後來陸續遷來張、楊、龐、范、逯、蘇、孫、郭、杭、劉、李、馬、梁、莊、高、司等二十多個姓氏。現在村中居住近2000人,500多戶,林地耕地8000餘畝。
在東南部的高坡之上,建有東堡。夯土堡牆,石磚堡門。堡牆基本完好,東,西有小部分殘缺。明嘉靖十七年建堡。堡門口路邊東有麻荒(大水坑),雨時水,無雨時涸。堡門位於正北,磚拱旋門,卻多了一個轉門,做東朝西,門前原有磚照壁,堡門外左右原來分別為閻王殿和觀音殿,進旋門,左邊有坐北朝南的真武廟,正對堡門和南北大街。堡門上的匾額為大雲堡永安門。正南土丘上原有觀音廟,旁邊有戲樓。南北大街兩側依次有龍王廟和五道廟。堡中的民居多為土房,院落錯落不齊。現在有少量人居住,約五六十人。現有水井兩眼,廟兩座,五道廟為一間,真武廟為三間。多年失修歷經滄桑,塑像無存,有部分壁畫,現在為村民所用,堆放乾草。最早居住的是賈姓人,後陸續遷來龐、蘇、杜、范等姓人。

村口村口
東堡的對門是北莊,只不過中間隔著兩座影壁。北莊位於東堡的西北,大門口匾額上刻著吉星莊三個大字,附署民國丙子(1936)年創立。莊門大門還在,原來旁邊有一戲樓,後打了一井就成一井棚了。北莊正南是南莊,南莊的大門和北莊大門所處的位置是相同的,都是坐西朝東。南莊分前街和后街,有幾所磚瓦的古四合院。現存觀音殿和龍王廟,為背靠背式建築營堡位於村北,面貌幾乎全失,只有東,北有部分堡牆,原有關帝廟(老爺廟),現在為村中國小所在地。徐家堡,位於村西,因為是堡中居住的都為徐家人,故名。建堡於明嘉靖二十八年,堡門開在北,堡牆較完整。

文化古蹟

村東原有一土丘,建有三合廟,山腳下百家寨建有圓覺寺,三合廟東有一龍王寺,當地稱龍瑪堂,建國前在抗日時期被毀一部分,文革時期全部被拆除。

圓覺寺

白家寨圓覺寺始建於大明洪武年間,山門,殿堂齊全。

大雲寺

在村北一條東西走向的沙河的北部,原來是東、西大雲疃共有的一所寺廟,約始建於唐,690年前後,當時香火很旺,據村中老者描述在山門前有戲樓,山門為兩大金剛,寺中建有天王殿(過廳),大雄寶殿,東西建有奶奶廟、五穀神廟等還有部分配殿禪室。在當時是一所相當規模的寺院。每年三月初八趕奶奶廟會好不熱鬧。可惜文革時期破四舊,把整個寺院都拆了,只剩下山門前的兩隻孤獨石獅半截還埋在土裡。前些年石獅也被偷了,現在寺院的遺址以成為耕地。在村裡的某些角落那看到以前幾次重修的石碑,有的修橋用了,有的被村民私自用了。賈智瑋

黨政建設

現任黨支部書記:張建兵
現任村委會主任:張建兵
該村作為蔚縣2010年首批啟動村啟動扶持後,在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以農民增收為中心,以結構調整為主線,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先後為村民打井3眼,結束了該村無水澆地的歷史。引導村民發展特色種植,2010年被該縣評為菸草種植先進村,使農民收入有了較大幅度增長。2011年全村人均純收入2150元,比2010年增長150元。

歷史名人

賈時泰,字步宅,山西蔚州人(今河北蔚縣東大雲疃村人),清順治甲午(1654)科舉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以舉人任渭南知縣。性格溫厚,態度和藹。到任就召集年高有望的鄉紳聚會。當時,正遇新生入學,按舊例,鄉紳聚會,經費由入學新生湊錢。時泰公笑道:“父兄們是送子弟上學的,他們哪裡有錢呢?”為此,不但不讓學生出錢,還給每人發一件衫子,作為獎勵。每到月初和月中,他總要向人們講解鄉約、律令。對待公差人員,寬厚而不放縱,所以那些人也不敢胡作非為。公餘閒居,身著布袍,跟庶民一樣。日常飯菜,不過一素。
賈瑚,賈時泰之子,康熙壬子科拔貢由教習任金檀縣知縣。
張明軒,建國前曾任蔚縣書記,後任山西天鎮縣縣長。

大雲寺大雲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