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大學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

東北大學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

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成立於1995年9月,由東北大學設立最早的採礦系和礦物系合併組建。現有7個研究所、1個系及1個實驗中心。教職工201人,其中“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2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4人,博士生導師25人,教授34人,副教授48人。現有在校學生2192人,其中本科生1458人,碩士研究生399人,博士研究生335人。

學院簡介

學院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發展,現擁有礦業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二級學科11博士點(含5個自主設定二級學科博士點);測繪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點,17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含5個自主設定二級學科碩士點)、5個工程碩士招生領域;9個本科專業。採礦工程學科為國家重點學科,礦物加工工程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礦業工程一級學科,工程力學、結構工程、礦產普查與勘探、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等二級學科為遼寧省重點學科。有“礦業工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力學”3個博士後流動站。《三維條件下的岩石破裂過程分析及其數值試驗方法研究》獲2008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採礦學”為國家級精品課,“岩石力學”、“普通地質學”為省級精品課;採礦工程實驗室為遼寧省重點實驗室;“礦山安全工程技術”研究方向入選遼寧省高等學校創新團隊。學院承擔“985工程”二期“礦產資源開發與環境最佳化”科技創新平台建設任務。建有東北大學礦山工程研究所、東北大學安全環保研究所東北大學安全工程研究中心東北大學濾料檢測中心東北大學環境工程中心遼寧省礦物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
建院以來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獎勵150項,其中國家級獎勵90項。承擔各類科研項目3000多項,其中包括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15項、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規劃項目(863)16項、國家科技攻關計畫項目20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4項、自然科學基金53項,省市及企業開發項目近1500多項,總經費1億1千萬元,為國家創造經濟效益超過30億元人民幣。學院教師和研究生共發表論文3600篇,出版專著、教材145部;獲國家專利78項,其中發明專利50項;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軟體8套,並得到工程實際套用。
學院積極開展學術交流,通過組織大型國際學術會議與互派訪問學者等形式,已與國外的許多大學及學術機構建立了聯繫和交流,並堅持長年開展學術報告會制度,承擔了一批工程技術的諮詢與實施項目,學院學術氣氛濃厚。
學院將按照學校總體發展規劃,發揮在資源開發與利用、安全環境、土木建築等方面的優勢,進一步促進我院學術水平的提高,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優秀人才;進一步加強與大型企事業的聯繫,拓展學生就業和辦學途徑,努力促進老學科的改造與新學科的發展,努力把學院建設成國內一流、國外有一定影響的現代化學院。

歷史沿革

1950年,焦作工學院採礦系、撫順礦專與鞍山工專的採礦系合併入東北工學院採礦系。
1952年,哈爾濱工業大學礦山系的礦區開採專業、山東大學採礦系併入東北工學院採礦系。
1960年,學院礦山機電專業併入採礦系,將採礦系更名為礦山機械化與自動化工程系。
1962年,礦山機電專業分出,恢復採礦系原名。
1984年,選礦專業從採礦系分出,成立礦物工程系。
1995年,採礦系和礦物系合併,成立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

學院領導

學院領導學院領導

組織機構

組織機構組織機構

學院大事記

學院大事記
2009年
09.01鞏恩普、任鳳玉兩位教授被聘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屆學科評議組成員。
09.01何政教授入選2008年度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09.01學院獲東北大學2008年度先進部門工會;黃菲獲“三八”紅旗手;任飛、王慧琦獲優秀工會幹部;劉善軍
高雁鵬、修春華、朱雲、王大鵬、李佳佳獲工會積極分子。
09.03學院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
09.03《井巷工程》、《礦產資源經濟學》獲校教材立項。
09.04學院成功舉辦第二屆師生田徑運動會。
09.04採礦工程研究所獲校青年文明號。
09.04何政、劉善軍、朱萬成、徐新陽劉炯天(校外兼職)、趙明鵬(校個兼職)經遴選成為博士生導師。
09.05“採礦學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實踐”獲遼寧省第六屆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
09.05學院獲東北大學第四十八屆體育運動大會教工組體育道德風尚獎。
09.05學院團委獲瀋陽市五四紅旗團委。
09.05馮夏庭教授當選下一屆國際岩石力學學會主席。
09.05主辦了第三屆國際岩石力學與工程新進展學術會議。
09.05孫傳堯院士應邀來我院做學術報告:“重視礦石物性研究,研發與礦物資源可選性相和諧的精細工藝研究”。
09.05《地籍測量與土地管理》BlackBoard平台課件建設獲校CAI課件建設二等立項。
09.05《工業通風與除塵》課程CAI教學軟體開發獲校CAI課件建設一等立項。
09.06安全工程專業通過全國工程教育專家組認證。
09.06學院召開中國共產黨東北大學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黨員大會。
09.06“遼寧省高新過濾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經遼寧省科學技術廳,遼寧省財政廳批准組建。
09.06測繪工程獲工程碩士領域授予權。
09.06“系統安全工程”本科課程被評為遼寧省2009年度普通高等院校省級精品課程。
09.06學院黨委獲東北大學2007-2009年度先進黨委;土木工程研究所黨支部、地質工程研究所黨支部獲教工先進黨支
部;魏德洲、任鳳玉、何群、李藝、王忠安獲優秀共產黨員;邱景平獲優秀黨務工作者;2005級本科生第一
黨支部、2007級碩士生第四黨支部獲優秀學生黨支部;宋明亮、陳超、白岩、付玲玲、謝越、劉宇獲優秀
學生共產黨員。
09.06車德福副教授獲2009年度東北大學博士後基金資助。
09.08學院召開提高本科教學質量、最佳化實驗資源配置工作研討會。
09.09礦物加工工程專業被教育部、財政部批准為第四批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
09.09楊天鴻、朱萬成、徐新陽3位教授入選遼寧省第五批“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何政、顧曉薇王澤紅、楊
成祥入選遼寧省第五批“百千萬人才工程”千人層次。
09.10學院進行實驗資源最佳化配置。
09.10學院獲東北大學2007-2009年度離退休工作先進集體,團委獲敬老愛老先進集體,王忠安獲離退休工作先進個
人,安立鴻獲敬老愛老先進個人。
09.11“遼寧省非煤礦山安全技術及工程重點實驗室”經遼寧省科學技術廳,遼寧省財政廳批准組建。
09.11學院1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獲得批准。
09.11“《工程水力水文基礎》課件”獲第九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高教工科組三等獎。
09.11學院獲校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優秀組織單位。
09.11李剛副教授經遴選成為博士生導師。
09.12學院召開第三屆教代會暨工會代表大會。
09.12學院獲東北大學2008-2009年度平安校園建設工作先進單位;李桂臣、程宏獲先進個人。
09.12學院獲東北大學青年教師“四個一”成長成才系列活動一等獎。
09.12學院獲東北大學2009年度先進部門工會;顧曉薇獲三八紅旗手;王忠安、李佳佳獲優秀工會幹部;王大鵬、關長
慶、張麗娜、毛寧、梁成、崔文斌、王慧琦獲工會積極分子。
09.12陳慶凱康玉梅獲校第五屆教學基本功大賽優秀獎。
2008年
·採礦工程專業通過全國工程教育專家組認證。
·學院完成全員崗位聘任制度改革入軌及職務職級晉升工作。晉升三級教授2名、四級教授3名、三級副教授6名、三級講
師12名、三級高級實驗師1名、七級職員1名。
·學院召開本科教學工作研討會。
·學院召開黨建工作研討會。
·學院成功舉辦首屆師生田徑運動會。
·學院與其它單位聯合舉辦了“2008全國金屬礦山採礦專題、選礦專題學術研討與技術交流會”;承辦了2008(瀋陽)
國際安全科學與技術學術研討會;主辦了第二屆中日除塵技術研討會。
·建築系成功舉辦“學生作品匯報展”。
·學院獲東北大學2006-2008學年度先進集體。
·學院獲2007年度“平安校園建設工作”優秀單位。
·學院獲東北大學網路文化建設先進單位。
·學院獲東北大學第四十七屆體育運動大會(教工組、學生組)體育道德風尚獎。
·學院工會獲“關於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中國高等教育改革與東北大學發展之路教職工徵文比賽優秀組織獎。
·學院獲東北大學“軟體杯”第二屆教職工羽毛球賽團體第三名。
·礦物工程研究所獲校2006-2008年度東北大學“三育人”先進集體。
·採礦工程學科梁正召博士的學位論文獲2008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採礦學”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
·“岩石力學”、“普通地質學”2門本科課程被評為省級精品課。
·“採礦學國家精品課建設與教學改革實踐”項目獲東北大學2008年教學成果特等獎。
·楊天鴻教授入選2007年度“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朱萬成教授獲張捷遷基金獎。
·魏德洲、徐新陽、邢軍、印萬忠、李剛獲東北大學2006-2008學年度優秀教師。
·梁力、姚玉增、何群、劉維獲校2006-2008年度東北大學“三育人”先進個人。
·延進軍獲東北大學網路文化建設先進工作者。
·李桂臣獲2007年度“平安校園建設工作”先進個人。
·邱景平獲東北大學“關於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中國高等教育改革與東北大學發展之路教職工徵文比賽三等獎。
·毛寧、顧曉薇、仲崇斌獲2008年度東北大學博士後基金資助。
·毛寧、顧曉薇獲2008年度東北大學優秀博士後。
·學院部落格納川·軒轅獲東北大學十佳部落格。
2007年
·學院新一屆領導班子名單如下:院長:魏德洲,副院長:趙文、韓躍新、王青、延進軍、安立鴻(兼),
黨委書記:左斌,副書記:安立鴻。
·採礦工程學科經考核評估獲得國家重點學科。
·礦物加工工程學科經教育部審核批准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學院完成基層學術組織調整,調整後的基層學術組織為七所一系一中心。
·學院獲校離退休工作先進集體。
·學院召開“985工程”二期科技創新平台建設情況通報會、學院建設與發展研討會。
·學院成功承辦了“中日除塵技術研討會”、主辦了“第十三屆全國粉體工程及礦產資源高效開發利用學術研討會”。
·朱萬成教授入選2006年度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李元輝教授入選2007年度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洪堡學者朱萬成受到德國總統接見。
·朱萬成教授榮獲第六屆遼寧青年科技獎。
·印萬忠教授獲張捷千基金獎。
·王述紅副教授獲得2007年江河獎教金。
·李元輝教授、沙成滿副教授被評為東北大學2006年度優秀博士後。
·丁梧秀、郭莉兩位博士後獲第二批東北大學博士後科研基金資助。
·梁正召博士獲得2008年國際羅哈獎(RochaMedel)。
·聘請韓國工程院李正仁院士為東北大學名譽教授。
2006年
·引進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劉炯天教授。
·“十五”“211工程”建設成果通過驗收。
·學院成功主持召開第二屆國家安全地球物理學術研討會、第九屆全國岩石力學大會和2006(瀋陽)安全科學與技術國
際研討會三個重要學術會議。
·採礦工程實驗室被評為遼寧省重點實驗室。
·遼寧省礦物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獲得批准組建。
·以長江學者吳立新教授為帶頭人,以“礦山安全工程技術”為研究方向的團隊獲“遼寧省高等學校創新團隊”。
·兼職博士生導師孫傳堯院士獲第六屆光華工程科技工程獎。
·楊天鴻教授、印萬忠教授入選2005年度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學院獲東北大學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先進集體二等獎。
·“岩石力學”本科課程被評為東北大學精品課。
·工程力學研究所、勘查技術與工程系獲東北大學教學改革優秀組織三等獎。
·“工科基礎地學教學模式研究及改革實踐”列為學校教育科學研究“十一五”規劃立項項目。
·《採礦學》、《礦山安全工程》、《礦山岩體力學》三本教材獲得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立項。
·自主設定二級學科數字礦山工程獲得博士點、碩士點招生資格;獲測繪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
·學院教工和學生分別獲得校運動會精神文明獎。
·學院團委獲東北大學紅旗團委。
·學院團委獲遼寧省社會實踐優秀組織單位。
2005年
·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工作。
·9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獲得批准。
·完成學科建設項目建設進展、完成情況的檢查。
·引進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吳立新教授。
·吳立新教授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
·左斌研究員任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黨委書記。
·唐春安教授被評為東北大學教學名師、遼寧省優秀專家。
·學院建院十周年。
·礦業工程獲國家優秀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吳立新、楊天鴻、徐曾和、印萬忠經校遴選成為博士生導師。
2004年
·2項科研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採礦學”被評為學校精品課。
·許開立王連廣、孫鐵珩、熊健民等4位教授經校遴選為博士生教師。
·學院基層學術組織成立。
·學院完成教師改革聘任工作。
·完成“211工程”建設項目“深部礦產開發與資源綜合利用”中期檢查。
·確定“985工程”二期建設項目“礦產資源開發與環境最佳化科技創新平台”。
·經省教育廳批准,鞍鋼弓長嶺礦業公司成為“遼寧省專業學位培養、培訓基地”,培養、培訓領域為礦業工程。
·學院科研強度首次達1000萬元。
2003年
·新一屆領導班子成立。院長:王恩德,副院長:趙文、韓躍新、王青、楊東坪、安立鴻(兼),
黨委書記:俞果立,副書記:安立鴻。
·唐春安教授當選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
·學院召開東北大學80周年校慶暨8周年院慶大會。
·制定了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學科建設發展規劃。
·學院“211工程”二期、“985工程”一期建設立項啟動。
·成立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本科教學工作評建領導小組及本科教學工作評建專家組。
·成立第一屆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本科教學委員會。
·獲岩土工程、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三個碩士學位授予權;獲環境工程、建築與土木工程
2個工程碩士領域授予權。
·礦業工程一級學科範圍內自主設定二級學科資源信息與決策、礦物粉體材料與工程、安全管理工程、礦物資源利用與
環境控制等四個博士點及碩士點,獲得招生資格。
·朱浮聲教授獲江河獎教金。
·鞏恩普教授、孫熙教授獲建龍獎教金。
2002年
·採礦工程學科獲國家高等學校重點學科。
·結構工程、礦產普查與勘探、安全技術及工程獲遼寧省高等學校重點學科。
·確定“211工程”二期建設項目“深部礦產開發與資源綜合利用”。
·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第七屆學位評定委員會成立。
·梁力、趙文、鞏恩普、孫豁然、王青、韓躍新、胡筱敏、余天慶8位教授經學校遴選為博士生指導教師。
·地質工程獲工程碩士領域授予權。
·魏德洲教授、朱浮聲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邢軍博士學位論文獲遼寧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唐春安教授、劉斌教授獲校優秀教師。
·99級採礦工程班獲“遼寧省先進班集體”稱號。
·環境工程一班團支部獲瀋陽市“先進團支部”稱號。
2001年
·“211工程”“九五”期間建設項目“礦產資源開發”通過教育部專家組驗收。
·環境工程學科獲碩士學位授予權。
·任鳳玉教授被確定為遼寧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
·在遼寧省第二批百千萬人才工程評選中,王恩德、任鳳玉、馮夏庭、魏德洲4位教授入選百人層次,韓躍新、趙文2位
教授入選千人層次。
·獲遼寧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一項。
·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礦物工程系黨支部獲校級先進黨支部榮譽稱號。
·陳寶智教授、趙文教授獲瀋陽市優秀教師。
·胡永春獲東北大學建龍獎教金。
·徐小荷獲校優秀黨員標兵。
·俞果立獲校優秀共產黨員。
2000年
·1項科研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東北大學安全工程研究中心成立。
·經國務院學科委員會評審,礦業工程獲一級博士學位授權學科。
·設立城市規劃本科專業,並開始招生。
·鞏恩普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唐春安教授獲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科研項目A類資助。
·徐曾和博士學位論文獲遼寧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張士成碩士學位論文獲遼寧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
·魏德洲教授獲瀋陽市優秀黨員。
·孫豁然教授獲東北大學建龍獎教金。
·陳耕野、俞果立獲東北大學江河獎教金。
·黃戊生獲東北大學優秀教師。
·俞果立獲東北大學先進教育工作者。
·徐小荷、許開立獲1998-2000年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個人。
·98級土木1班團支部獲瀋陽市先進團支部。
1999年
·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新一屆領導班子成立。院長:陳寶智,副院長:魏德洲、梁力、王青、俞果立、楊東坪(兼),
黨委書記:王恩德,副書記:楊東坪。
·經人事部批准,學院增設二個博士後流動站,並重新定名為礦業工程、力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三個博士後
流動站。
·徐小荷教授獲遼寧省勞動模範。
·王恩德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黨委獲校級先進黨委榮譽稱號。
·魏德洲、朱浮聲、任鳳玉、馮夏庭四位教授經學校遴選為博士生指導教師。
·馮夏庭教授榮獲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七屆青年教師基金。
·唐春安教授被聘為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
·任鳳玉、陳永生獲瀋陽市優秀教師。
·胡筱敏獲“江河獎教金”。
·魏德洲、唐春安獲校優秀共產黨員。
·張維慶、張秀貞獲校優秀黨務工作者。
·95環境工程班獲全國先進班集體。
·97土木工程班獲省優秀學風班。
1998年
·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年度綜合評估獲綜合獎、科研工作獲單項獎。
·唐春安獲遼寧省青年專業技術撥尖人才、寶鋼教育基金。
·任鳳玉、劉樹玉獲江河獎教金。
·鞏恩普、霍廣新獲校優秀教師。
·安立鴻獲瀋陽市暑期社會實踐先進個人。
·95環境工程班獲遼寧省先進班集體。
·96土木1班獲瀋陽市先進團支部。
1997年
·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年度綜合評估中獲科研工作單項獎。
·“211工程”建設項目“礦產資源開發”獲得國家計委批覆。
·東北大學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立。
·金成洙教授當選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
·唐春安獲遼寧省青年專業技術撥尖人才稱號。
·馮夏庭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劉斌、王恩德等教授經學校遴選為博士生指導教師。
·獲校教學成果二等獎二項。
·梁力、魏德洲獲瀋陽市優秀教師。
·徐小荷、趙文、連相泉、孫家學獲校優秀共產黨員。
·安立鴻獲校優秀學生輔導員。
·95選礦、94選礦十一班、94地質六班團支部獲瀋陽先進團部。
1996年
·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在1994-1995學年度各系(部)評估中獲三等綜合獎。
·東北大學濾料檢測中心成立。
·採礦工程實驗室被評為冶金部重點實驗室。
·唐春安獲第二批遼寧省青年專業技術撥尖人才。
·獲冶金部教學成果三等獎、東北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一項。
·趙文獲陳香梅教育獎二等獎。
·宋守志王英敏獲東北大學優秀教師。
·曲召俠獲東北大學先進教育(生產)工作者。
·霍廣新、魏德洲獲校青年教師優秀教學工作者。
·高福聚獲校“三育人”先進個人。
·霍廣新獲校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三等獎。
·金東日獲校優秀學生輔導員。
·曹玉林校獲優秀學生工作者。
·徐小荷、羅茜獲校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
·蘇寶安獲校優秀研究生教育工作者。
·王平獲校優秀團委書記。
·93礦建團支部獲瀋陽市先進團支部。
1995年
·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成立。領導班子,院長:陳寶智,副院長:余仁煥、梁力、劉斌、俞果立、苑靖(兼),
黨委書記:張維慶,副書記:苑靖。
·採礦系獲1994-1995學年度各系(部)評估綜合獎第三名,科研和產業工作獲單項獎。
·唐春安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和國家教委第二批跨世紀人才基金資助。
·《礦山安全工程》獲冶金工業部優秀教材一等獎。
·獲校優秀教學成果獎一項。
·獲校優秀研究生教學成果二等獎一項。
·陳炳辰、宋守志獲校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
·93選礦團支部獲瀋陽市先進團支部。

學院獲獎

學院集體及教工獲獎

2009年
09.01鞏恩普、任鳳玉兩位教授被聘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屆學科評議組成員。
09.01何政教授入選2008年度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09.01學院獲東北大學2008年度先進部門工會;黃菲獲“三八”紅旗手;任飛、王慧琦獲優秀工會幹部;劉善軍、
高雁鵬、修春華、朱雲、王大鵬、李佳佳獲工會積極分子。
09.04採礦工程研究所獲校青年文明號。
09.05“採礦學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實踐”獲遼寧省第六屆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
09.05學院獲東北大學第四十八屆體育運動大會教工組體育道德風尚獎。
09.05馮夏庭教授當選下一屆國際岩石力學學會主席。
09.06安全工程專業通過全國工程教育專家組認證。
09.06遼寧省高新過濾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經批准組建。
09.06“系統安全工程”本科課程被評為遼寧省2009年度普通高等院校省級精品課程。
09.06學院黨委獲東北大學2007-2009年度先進黨委;土木工程研究所黨支部、地質工程研究所黨支部獲教工先進黨
支部;魏德洲、任鳳玉、何群、李藝、王忠安獲優秀共產黨員;邱景平獲優秀黨務工作者。
09.09礦物加工工程專業被教育部、財政部批准為第四批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
09.09楊天鴻、朱萬成、徐新陽3位教授入選遼寧省第五批“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何政、顧曉薇、王澤紅、
楊成祥入選遼寧省第五批“百千萬人才工程”千人層次。
09.10學院獲東北大學2007-2009年度離退休工作先進集體,團委獲敬老愛老先進集體,王忠安獲離退休工作先進個
人,安立鴻獲敬老愛老先進個人。
09.11遼寧省非煤礦山安全技術及工程重點實驗室經批准組建。
09.11“《工程水力水文基礎》課件”獲第九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高教工科組三等獎。
09.12學院獲東北大學2008-2009年度平安校園建設工作先進單位;李桂臣、程宏獲先進個人。
09.12學院獲東北大學青年教師“四個一”成長成才系列活動一等獎。
09.12學院獲東北大學2009年度先進部門工會;顧曉薇獲三八紅旗手;王忠安、李佳佳獲優秀工會幹部;王大鵬、
關長慶、張麗娜、毛寧、梁成、崔文斌、王慧琦獲工會積極分子。
09.12陳慶凱、康玉梅獲校第五屆教學基本功大賽優秀獎。
●岩土力學與工程實驗中心被評為遼寧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2008年
·學院獲東北大學2006-2008學年度先進集體。
·學院獲2007年度“平安校園建設工作”優秀單位。
·學院獲東北大學網路文化建設先進單位。
·學院獲東北大學第四十七屆體育運動大會(教工組、學生組)體育道德風尚獎。
·學院工會獲“關於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中國高等教育改革與東北大學發展之路教職工徵文比賽優秀組織獎。
·學院獲東北大學“軟體杯”第二屆教職工羽毛球賽團體第三名。
·礦物工程研究所獲校2006-2008年度東北大學“三育人”先進集體。
·採礦工程學科梁正召博士的學位論文獲2008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採礦學”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
·“岩石力學”、“普通地質學”2門本科課程被評為省級精品課。
·“採礦學國家精品課建設與教學改革實踐”項目獲東北大學2008年教學成果特等獎。
·楊天鴻教授入選2007年度“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朱萬成教授獲張捷遷基金獎。
·魏德洲、徐新陽、邢軍、印萬忠、李剛獲東北大學2006-2008學年度優秀教師。
·梁力、姚玉增、何群、劉維獲校2006-2008年度東北大學“三育人”先進個人。
·延進軍獲東北大學網路文化建設先進工作者。
·李桂臣獲2007年度“平安校園建設工作”先進個人。
·邱景平獲東北大學“關於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中國高等教育改革與東北大學發展之路教職工徵文比賽三等獎。
·毛寧、顧曉薇、仲崇斌獲2008年度東北大學博士後基金資助。
·毛寧、顧曉薇獲2008年度東北大學優秀博士後。
·學院部落格納川·軒轅獲東北大學十佳部落格。
2007年
·採礦工程學科考核評估獲得國家重點學科。
·礦物加工工程學科獲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學院獲校離退休工作先進集體。
·學院獲東北大學第四十六屆田徑運動會教工組、學生組體育道德風尚獎。
·礦物加工工程研究所黨支部、採礦工程研究所黨支部獲東北大學先進黨支部。
·學院機關獲校先進工會小組。
·梁正召博士的博士學位論文獲國際羅哈獎(RochaMedel)。
·朱萬成教授入選2006年度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李元輝教授入選2007年度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朱萬成教授獲第六屆遼寧青年科技獎。
·印萬忠教授獲張捷遷基金獎。
·王述紅獲江河獎教金。
·李元輝、沙成滿獲東北大學2006年度優秀博士後。
·丁梧秀、郭莉獲東北大學博士後科研基金。
·周占林、任飛獲校優秀工會幹部。
·李麗匣獲校“三八”紅旗手。
·馬龍秋、何政、於艷秋、朱雲、梁成、劉素琴獲校工會積極分子。
2006年
·“十五”“211工程”通過教育部專家組驗收。
·“礦山安全工程技術”研究方向入選遼寧省高等學校創新團隊。
·採礦工程實驗室被評為遼寧省重點實驗室。
·遼寧省礦物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經批准組建。
·採礦工程研究所獲遼寧省青年文明號。
·學院獲東北大學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先進集體二等獎。
·工程力學研究所、勘查技術與工程系獲東北大學教學改革優秀組織獎三等獎。
·“岩石力學”被評為東北大學精品課。
·礦物工程研究所獲東北大學青年文明號。
·礦物工程研究所獲東北大學“三育人”先進集體。
·兼職博士生導師孫傳堯院士獲第六屆光華工程科技工程獎。
·楊天鴻教授、印萬忠教授入選2005年度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朱萬成教授獲德國洪堡基金資助,為德國洪堡學者。
·印萬忠教授、楊天鴻教授、朱萬成教授、徐新陽教授獲遼寧省高等學校優秀青年骨幹教師。
·邢軍副教授獲江河獎教金。
·鞏恩普、張國聯、張建軍、陳耕野、姚玉增、趙文、徐新陽獲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先進個人。
·印萬忠、楊天鴻獲東北大學五四獎章。
·馬洪濱、孫賀獲東北大學優秀教師。
·李桂臣獲東北大學先進教育工作者。
·魏德洲、朱一民、田軍獲校“三育人”先進個人。
·曹春紅、陳長華、李藝三位博士後獲東北大學博士後科研基金。
·安立鴻、程宏獲遼寧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優秀工作者。
·劉維獲瀋陽市社會實踐優秀個人。
·劉維獲校五四獎章-優秀團幹部。
·程宏獲東北大學“三八”紅旗手。
·安立鴻獲東北大學優秀學生工作者。
·吳迪、王慧琦獲東北大學優秀輔導員。
·安立鴻獲東北大學我最喜愛的老師。
·劉維、王慧琦獲東北大學優秀網上思想教育工作者。
·吳迪獲東北大學軍訓優秀教工。
·劉維獲東北大學社會實踐優秀指導教師。
2005年
·礦業工程獲國家優秀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採礦工程研究所獲東北大學青年文明號。
·採礦工程研究所、礦物工程研究所獲東北大學先進黨支部。
·吳立新教授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
·韓躍新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唐春安教授獲遼寧省級優秀專家。
·印萬忠、姚玉增獲東北大學優秀共產黨員。
·賈蓬獲東北大學雙語教學基本功競賽二等獎。
·朱一民獲東北大學雙語教學基本功競賽優秀獎。
·張秀貞獲東北大學優秀黨務工作者。
·朱一民獲“三八”紅旗手。
·沈岩柏、張東旭、程宏、何群、毛亞純、張玉凡、朱雲獲校工會積極分子。
·李元輝獲江河獎教金。
·劉維遼寧省社會實踐優秀指導教師。
·陳曉龍瀋陽市優秀團幹部。
·安立鴻東北大學優秀學生工作者。
·程宏東北大學五四獎章——青年崗位能手。
·吳迪、王慧琦東北大學優秀輔導員。
·劉維、韓豐琨東北大學社會實踐優秀指導教師。
·王慧琦、韓豐琨東北大學軍訓優秀教工。
·程宏東北大學消防安全工作先進個人。
·劉維東北大學優秀網上思想教育工作者。
·程宏校工會積極分子。
·韓豐琨、王慧琦東北大學優秀共青團員。
2004年
·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
·礦物工程研究所獲東北大學“五四獎狀”。
·地質系黨支部獲校基層黨組織活動方案立項工作先進黨支部。
·“採礦學”被評為學校精品課。
·唐春安教授獲遼寧省優秀教師。
·王青教授獲東北大學優秀教師。
·楊東坪、李桂臣獲東北大學先進教育工作者。
·程宏瀋陽高校優秀學生工作幹部。
·劉維東北大學“優秀團委書記”。
·吳迪、王慧琦東北大學優秀輔導員。
·陳曉龍東北大學“五四獎章”獲得者。
2003年
·機關黨支部獲瀋陽市教科系統非典型肺炎防控工作先進集體。
·礦物工程研究所黨支部獲瀋陽市教科系統先進集體。
·實驗中心獲東北大學先進工會小組。
·地質系黨支部獲東北大學先進黨支部。
·唐春安教授被聘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五屆學科評議組成員。
·馮夏庭教授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
·孫豁然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朱浮聲教授獲江河獎教金。
·孫熙教授、鞏恩普教授獲建龍獎教金。
·王恩德、俞果立獲建校八十周年活動先進個人。
·孫豁然教授、朱浮聲教授、李維群副教授獲東北大學優秀共產黨員。
·陳慶凱、周占林、方萍、朱一民、毛亞純、田軍、劉素琴獲東北大學工作積極分子。
·張秀貞、范柏祥、陳耕野、劉維獲東北大學防控非典工作先進個人。
·於艷秋獲東北大學“三八”紅旗手。
·學院團委瀋陽市五四紅旗團委標兵。
·程宏瀋陽市優秀團幹部。
·程宏瀋陽市教科系統優秀共產黨員。
·安立鴻瀋陽市教科系統非典型肺炎防控工作優秀共產黨員。
·劉維校防控非典工作先進個人。
·劉維校社會實踐優秀指導教師。
2002年
·採礦工程獲國家高等學校重點學科。
·結構工程、礦產普查與勘探、安全技術及工程獲遼寧省高等學校重點學科。
·地質工程獲工程碩士領域授予權。
·採礦系工會小組獲東北大學先進工會小組。
·魏德洲教授、朱浮聲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唐春安教授、劉斌教授獲東北大學優秀教師。
·方萍獲東北大學“三八”紅旗手。
·范柏祥、周占林、陳慶凱、姜彬慧、顧威、田軍、梁海軍東北大學工會積極分子。
·邢軍博士學位論文獲遼寧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吳迪東北大學軍訓優秀教工。
·程宏東北大學社會實踐優秀指導教師。
2001年
·“九五”“211工程”通過教育部專家組驗收。
·礦物工程系黨支部獲校級先進黨支部榮譽稱號。
·任鳳玉教授被確定為遼寧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
·陳寶智教授、趙文教授獲瀋陽市優秀教師。
·胡永春獲東北大學建龍獎教金。
·徐小荷教授獲校優秀黨員標兵。
·俞果立獲校優秀共產黨員。
2000年
·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鞏恩普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唐春安教授獲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科研項目A類資助。
·魏德洲教授獲瀋陽市優秀黨員。
·黃戊生獲東北大學優秀教師。
·俞果立獲東北大學先進教育工作者。
·徐小荷、許開立獲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個人。
·孫豁然教授獲東北大學建龍獎教金。
·陳耕野、俞果立獲東北大學江河獎教金。
·徐曾和博士學位論文獲遼寧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張士成碩士學位論文獲遼寧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
1999年
·學院黨委獲校級先進黨委榮譽稱號。
·唐春安教授被聘為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獲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基金資助。
·馮夏庭教授榮獲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七屆青年教師基金。
·王恩德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徐小荷教授獲遼寧省勞動模範。
·任鳳玉、陳永生獲瀋陽市優秀教師。
·魏德洲、唐春安獲校優秀共產黨員。
·張維慶、張秀貞獲校優秀黨務工作者。
·胡筱敏獲江河獎教金。
1998年
·學院獲年度綜合評估綜合獎、科研工作單項獎。
·唐春安獲寶鋼教育基金。
·任鳳玉、劉樹玉獲江河獎教金。
·鞏恩普、霍廣新獲校優秀教師。
1997年
·學院獲年度綜合評估科研工作單項獎。
·學院資源與環境工程黨支部獲東北大學先進黨支部。
·金成洙被聘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四屆學科評議組成員。
·馮夏庭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梁力、魏德洲獲瀋陽市優秀教師。
·徐小荷、趙文、連相泉、孫家學獲校優秀共產黨員。
1996年
·學院獲1994-1995學年度各系(部)評估三等綜合獎。
·唐春安獲遼寧省青年專業技術撥尖人才。
·趙文獲陳香梅教育獎二等獎。
·宋守志、王英敏獲東北大學優秀教師。
·魏德洲、霍廣新獲校青年教師優秀教學工作者。
·霍廣新獲校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三等獎。
·徐小荷、羅茜獲校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
·高福聚獲校“三育人”先進個人。
·蘇寶安獲校優秀研究生教育工作者。
·曲召俠獲東北大學先進教育(生產)工作者。

學生集體及個人獲獎

2006年
·瀋陽市先進團支部:2003級土木工程2班團支部
·東北大學五四紅旗團委:學院團委
·校先進學生黨支部:2002級本科生第一黨支部
·校五四紅旗團支部:2003級礦物加工工程1班團支部、2003級城市規劃團支部
·校先進班集體標兵:安全工程05班、土木工程044班
·校先進班集體:城市規劃03班、土木工程041班、礦物加工工程05班
·遼寧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徐濤
·遼寧省優秀畢業生:柳磊、趙東陽、席曉鳳、劉建坡、葉舒帆、許樹芳
·校十佳本科生:柳磊
·校十佳研究生:劉文剛
·校優秀畢業生:陳高強、劉旭光、王強穩、馬丹丹、賈三石、賀黎明、翟林美、鄒玲玲、石礁、杜文濤、古力沙吾列
·校優秀畢業生幹部:李鑫、丁航行、董海豐、陳仕闊、汪洋、劉國輝、馬祥宇、符強、尚苗洪、楊莉、李金梅、蔡曉麗
·校優秀學生共產黨員:張勛芳、陳仕闊、孫兆楠
·校優秀學生標兵:任文杰、劉馨蕊、郭建一黃金芳、劉映材、史勇超、郭玲玲、楊春、馬毅
·校優秀學生:龔盛儒、劉英、石立超、金叔陽、趙海燕、史德純、梁振龍、李鵬飛、徐俊芳、何帥、麻芳、尚進、羅永嘉、盧翼偉、王曉慧、武慧芳、黃昕蕾、郭牡丹、修長紅、高學濤、刑亮、馬元順、程智慧、劉靜、趙玉傑、王麗娜、安麗雙、張明峻、晉銀佳、王龍、尹筱琴、楊俊強、李歡歡、楊聖宇、徐鍾川、張靖傑、李賽虎、趙冰川、李天宇、劉總兵、李志鵬、黃國輝
·校優秀學生幹部標兵:洪楠、馬英強、黃雲勝、仝培周、凌爽、紀振明
·校優秀學生幹部:王夢園、羅冰、張楠、章柏林、陳善剛、王忠鑫、沈加燕、李光耀、張松波靳建平、王海軍、楊春輝、劉偉、吳林、李佳佳、王洋、鄭松源、賈寒超、張維鵬、陳朝中、宋明亮、楊俊雷、王斯寧、秦雅靜、謝越、張成龍、高川、鄭琳子、康維、李帥
·校學業特長優秀個人:張金波、劉洪濤、魏傳凱
·校社會工作優秀個人:王國防、曾潔、婁建、郭強、石奎
·校自強自立優秀個人:張維鵬、王國光、尹筱琴
·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劉紅濤、魏傳凱、陳曉娟、尹筱琴、張金波
·東北大學POSCO獎學金:郭玲玲、馬毅、晉銀佳
·東北大學寶鋼教育基金優秀學生獎:洪楠
·大連校友會獎學金一等獎:劉馨蕊、王海軍、楊春
二等獎:刑亮、徐鍾川、郭建一
·校教育建設基金會獎學金二等獎:楊春輝
·校海華獎學金二等獎:秦俊勇、劉喜停、王國光、張承帥、尚長鍵、曾婧、王恆濤、楊義彪
·校罕王特鋼獎學金:史勇超
·校建龍獎學金二等獎:李光耀、王麗娜
·校奇瑞21世紀東方之子獎學金:馬英強
·校劉大階獎學金一等獎:黃金芬
二等獎:任文杰、張明俊
三等獎:梁振龍、李鵬飛、王夢園、史德純、陳善剛、李音、羅勇嘉、何帥、麻芳、徐俊芳、馬元順、黃昕蕾、修常紅、高學濤、王曉慧、尹筱琴、李歡歡、楊聖宇、張靖傑、楊俊雷
·校特困生獎學金:敖琴、易玉枚、彭潭、安麗雙、程智慧、劉總兵、王培濤、韓志輝、賈鵬、周永偉
·周鯨文獎學金二等獎:石立超
·校優秀研究生獎學金:李廣軍、田禕蘭、劉建興於慶磊、蘇秀娟、姜元勇、張勛芳、熊俊楠、趙軍、董會娟、高宇、李輝、鮮於小東馬愛霞嚴歡歡、張柬、劉楊、郭一冰、李勇、陳玉婷、王春紅、王瑞、張英虹、梁桂燕、呂振福、裴瑩瑩、何愛玲、馬寶東、王彥彬、郭峰、司秋亮、張磊、韓杏朵、張陽、馬建琴、曹秀平、馮芳芳、陳嘯、孫樂娟、孫莉莎
·校大連校友會獎學金一等獎:陳炳瑞
·校教育建設基金獎學金:徐帥
·東軟集團獎學金:李連崇
·海華獎學金:靳輝
·罕王特鋼獎學金:張永彬
·建龍獎學金一等獎:丁亞卓
二等獎:范鶴
·深圳華為獎學金二等獎:牛永效
2005年
·遼寧省高校先進團支部:2002級城市規劃團支部
·校先進班集體標兵:2003級礦物加工工程班、2004級土木工程專業4班
·校先進班集體:2003級城市規劃班、2003級土木工程專業2班、2002級安全工程2班
·校五四紅旗團支部:2002級城市規劃團支部、2003級土木工程2班團支部
·校優秀共產黨員:汪洋、王松
·校十佳本科生:馬建琴
·校十佳研究生:丁亞卓
·遼寧省優秀畢業生:王燕妮、田利、陳廣樹、馬建琴、靳輝、沈丹
·遼寧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胡建設
·遼寧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柳小波
·校優秀畢業生:孫樂娟、郭峰、劉婉婷、柳青、何愛玲、龐迎春、韓杏朵、廖娣劼、殷健、梁桂燕、姚志宏、繆建波
·校優秀畢業生幹部:徐速超、何金偉、王現甫、李檸、劉東麗、孫偉娜劉明寶、司秋亮、任多慧
·校優秀學生標兵:鄒玲玲、趙東陽、柳磊、劉馨蕊、李鵬飛、洪楠、高學濤、黃忠福、王麗娜
·校優秀學生:賈三石、智德穩、翟林美、尚苗洪、李鑫、陳高強、王柄奎、王利波、張建勇、陳仕闊、蔡曉麗、王躍琴、楊莉、任文杰、龔盛儒、趙海燕、易玉枚、史德純、王傑王國光、吳勇華、尚進、徐俊芳、王樂、李慧、張霞、修常紅、程智慧、史勇超、劉映材、石延奎、徐亮、王明強、劉靜、董順才、趙玉傑、劉東順、吳林、陶坤、彭潭、古麗沙吾列
·校優秀學生幹部標兵:葉舒帆、席曉風、劉喜停、陶世傑、楊春暉、李佳佳
·校優秀學生幹部:汪洋、王強穩、馬丹丹、符強、丁航行、石礁、董海豐、王行軍、劉旭光、李光耀、張楠、孫兆楠、靳建平、張榆琳、沈加燕、張海明、丁海峰、張春博、寇江、仝培周、王洋、李慎斌、齊俊峰、孟繁茹、吳錫、黃滿斌、田一安
·校“優秀團幹部標兵”:刁學亮、閆鳳民、肖榮、金叔陽、王海軍、馬偉葉、葉永效
·校“優秀團幹部”:何榮興、李金梅、鄭立峰孫薇、孫艷、劉鵬、王富周、劉英、曹博、馬英強、王成、李登勇、婁建、郭牡丹、賈寒超、謝靜、劉思齊、王永彬、黃雲勝、高鍵、鐃麗芳、金松、裴瑩瑩、史海明、韓聰、關守安、劉家喜、丁亞卓
·校“優秀團員標兵”:劉建坡、何蓉花、聶勝輝、高久旺、羅冰、王夢園、邢亮、李興凱、石奎、劉文剛
·校“優秀團員”:孟陽、賀黎明、姚霞、王孟和、敖華、周秀紅、李丹、胡云端、劉智君、許樹芳、時毓、李音、麻芳、位東升、封例忠、朱紅靜、孫爽、樊正軍、梁振龍、蒯兵、張承帥、朱娜、孫德峰、郭強、黃昕蕾、謝溫祥、陳朝中、王向斐、尚長鍵、黃金芬、劉紅濤、王廣濤、董俊、張英虹、王煒、趙毓成、賈聖瑋、王瑞、張永輝
·校社會工作優秀個人:閆鳳民
·POSCO獎學金:王麗娜、洪楠、趙東陽、鄒玲玲
·大連校友會獎學金一等獎:葉舒帆、任文杰、王志鵬
二等獎:王柄荃、龔盛儒、楊春暉
·海華獎學金二等獎:吳林、李彬、李慎斌、蒯兵、張承帥、秦俊勇、席曉鳳
三等獎:尚長鍵、丁海峰
·罕王特鋼獎學金:高學濤、李連崇
·校教育建設基金獎學金二等獎:劉鵬翮
·徐小荷採礦獎學金一等獎:劉偉、許洪亮、陶坤、徐俊芳、蘇琴、陶世傑、張建勇、丁航行、陳仕闊
二等獎:劉東順、趙武、王海軍、楊兵、馬英強、姜火泉、劉建坡、何榮興、楊莉、智德穩
·劉大階獎學金一等獎:劉馨蕊
二等獎:黃忠福、柳磊
三等獎:劉映材、王廣濤、史勇超、張勇輝、孫德峰、李佳佳、修常紅、趙海燕、易玉枚、史德純、王國光、吳勇華、石礁、李鑫、翟林美、王躍琴、王利波、李金梅、尚苗洪、陳高強
·劉大階特困生獎學金:石延奎、常加鑫、曾飛傳、田富民、蔡國慶、劉圓圓、劉茂華、王國營、唐高林
·王仰曾、王雨山、邱崇明獎學金:陳朝中、董俊、尚進、麻芳、封例忠、王倩倩、王瑩、杜文濤、章一丹、董會娟
·周鯨文獎學金二等獎:賈三石
·蔡冠深獎勵博士研究生基金:趙興東
·海華獎學金一等獎:牛永效 三等獎:張永利、王燕、陳玉婷

知名校友

知名校友

孫傳堯
1944 年生,山東東平人。1968 年畢業於東北大學有色冶金系礦物加工專業。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全國勞動模範。現任東北大學礦物加工工程學科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礦冶研究總院院長、研究員,兼任中國有色金屬學會常務理事兼選礦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礦業聯合會常務理事兼選礦委員會主任,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常務理事,北京金屬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大洋礦產資源開發協會理事,國家金屬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無污染有色金屬提取及節能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南大學、北京科技大學、昆明理工大學和中國礦業大學兼職教授。孫傳堯院士長期從事複雜多金屬礦石、矽酸鹽和氧化物的浮選理論和工藝研究,有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工程實踐經驗。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 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8項、出版學術專著二部,主編大型科技工具書一部。
2004 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1 年當選為俄羅斯聖彼德堡工程科學院院士。
王淀佐,1934 年生,遼寧錦縣人。1949~1950 年就讀於東北大學。曾任中南工業大學校長、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院長、教授、著名的礦物工程學家。現任東北大學礦物加工工程學科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名譽院長、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王淀佐教授長期從事選礦領域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在礦物加工浮選理論方面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他所創立的浮選化學理論已成為現代浮選理論的基礎,被國內外學者公認為未來浮選科技發展的方向。
1990年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馬在田
1930年生,遼寧法庫人。1950~1952年在東北工學院建築系學習。1957年畢業於列寧格勒礦業學院地球物理系。回國後先在石油工業部門從事科研工作。1985年起在同濟大學 海洋地質系任教授至今,上海市地球物理學會理事長。勝利油田的早期開發者,是我國運用人工地震方法尋找大油田的知名專家。在發展反射地震學的理論與套用中,做出了獨創性的貢獻。80年代在研究地震偏移成像方法方面取得了有國際影響的成果,被稱之為“馬氏方法”而被廣泛引用。他領導的科研組曾獲陳嘉庚地球科學獎。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錢鳴高
1932 年12月生,江蘇無錫人。1954 年畢業於東北工學院採礦工程系地下開採專業。採礦工程專家,中國礦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首批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為我國礦山壓力及其控制學科做了大量的開拓與奠基工作。他提出的采場上覆岩層的徹體梁平衡假說,在國內外有很大影響。1996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7年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礦業學科評審組召集人。
1932年生,山西渾源人。1954年畢業於東北工學院採礦系。礦山設計專家。現任北京有色設計研究總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在金川鎳礦的設計中創造性地開發出高濃度膠結充填技術,開創了大面積機械化下向膠結充填法,解決了控制巷道坍塌等關鍵技術問題,擴大了礦山生產能力,提高了礦山的經濟效益。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987年“金川資源綜合利用和採選冶聯合設計”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劉寶琛
1932 年生,遼寧開原人。1956 年畢業於東北工學院採礦系,1957 年留學波蘭,1962 年獲波蘭科學院岩石力學研究所技術科學博士學位。歷任冶金部長沙礦冶研究院副院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博士導師。1994 年當選為波蘭科學院外籍院士。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中南工業大學、東北大學、中國礦業大學等院校兼職教授、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湖南省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理事長。從事岩石力學研究和採礦工程。60 年代創建時空統一隨機介質理論和方法,套用於煤礦及其它礦山“三下”(建築物下、河下及鐵路下)開採地表保護工程,具有重大的工程意義和社會經濟效益,1978 年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冶金部科技大會獎,1992 年遼寧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7 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梁思成
1901年生於日本東京,原籍廣東新會人;台灣中研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學部委員。1924年赴美留學康乃爾大學,不久轉學入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賓夕法尼亞大學研究院,先後獲學士、碩士學位;1927~1928年在哈佛大學美術研究院學習。1928年應張學良校長聘請,從美國來到東北大學創建我國第一個建築系,親任系主任、專職教授,直到1931年。1931-1946 中國營造學社法式組主任,1946-1947 美國耶魯大學兼任教授,聯合國大廈設計顧問建築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贈授文學博士;1948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6-1972 清華大學建築系主任;北京解放後,曾當選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三屆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歷任北京市城市建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建築學會副理事長。曾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設計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建築設計。1972年1月9日於北京病逝。

博士後流動站

礦業工程博士後流動站
(含三個博士點)

一、採礦工程博士點

東北大學採礦工程國家級重點學科歷史悠久,1952年就有採礦研究生;1991年獲準設立博士後流動站;設有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崗位;目前,本學科在礦區規劃、礦業信息與決策、岩石破碎、岩石失穩與控制、岩體穩定與監測、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放礦理論與套用等方面處於國內領先地位,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採礦工程學科是首批“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學科之一,採礦工程實驗室是省重點實驗室;目前已經建設成擁有建築面積3100平方米和萬噸級載入系統等種類新教學儀器和和科研試驗設備(新增設備價值二千餘萬元)的國內一流、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的創新研究基地。
圍繞資源化、國際化、信息化三大戰略主題,經過多年的教學與科研實踐,形成了與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高新技術發展趨勢保持一致的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七個主要研究方向:
1.岩石破裂與失穩控制
2.高效、低貧損與安全開採技術
3.礦業決策與最佳化
4.礦產資源綜合利用與生態礦業
5.數字礦山
6.智慧型岩石力學與套用
7.岩石破碎與粉碎
採礦工程國家級重點學科研究勢力雄厚,創新性突出。“十一五”以來,採礦工程學科共承擔國家自然科學重大、重點基金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餘項,863和973項目各1項,國家科技攻關項目5項,國際合作項目20餘項及上百項各類省部級項目和橫向課題,並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重點項目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獲準發明專利10餘項、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軟體5項。獲國家級科技獎勵6項,省部級獎勵40餘項,出版學術專著和教材20餘部。
採礦工程學科擁有治學嚴謹、團結協作、富於創新精神的學術梯隊,現有在職教授12名、博士生導師9名、特聘教授1名,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2人,國家教育部跨(新)世紀人才5名、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2名,留學歸國博士6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占90%以上;曾留學國外的教師占31%,有國外工作經驗的教師20人。
採礦工程學科立足國內,有10多人在國內外的學術機構中擔任重要學術職務;注重國際交流與合作,與國內外同行建立了廣泛的聯繫;因本學科研究特色突出、成績顯著,美國、日本、澳大利亞、英國、瑞典、加拿大、巴西、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20餘所大學和研究機構與本學科建立了合作關係。
今後,東北大學採礦工程學科將圍繞資源化、國際化、信息化三大戰略主題,深化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傳統學科,努力探索麵向世界、面向社會的開放辦學機制,進一步鞏固和擴大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方面已形成的特色和優勢,為培養高層次專門人才,開展高水平科研工作創造有利條件。

二、礦物加工工程博士點

博士點批准時間
1984年東北大學礦物加工工程學科點被批准為博士點。
發展歷史與成就
東北大學礦物加工工程學科創建於1949年,是我國第一個礦物加工工程學科點。1981年和1984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相繼批准本學科點的碩士學科授予權和博士學位授予權。此後,本學科又於1988年同我院的其他採礦工程學科和安全工程與技術學科聯合建立了博士後流動站。2005被評為全國優秀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礦物加工工程博士點批准以來,共培養了博士生120餘名。
自本博士點建立以來,本學科點先後承擔的科研課題近130餘項,經費總額4000多萬元,其中各類基金項目和國家項目的經費占60%以上。本學科點在完成的科研和教學任務中,獲國家級獎勵3項,省部級獎勵30項,獲國家發明專利22項,完成包括國家科技攻關、國際合作、“863”計畫、“973”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研究課題80餘項,發表專著26本,在國內外學術期刊及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近千篇,其中被SCI、EI收錄近300篇。
博士點現狀
博士點依託學科礦物加工工程學科2007年成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和遼寧省重點學科。並自主增設了“礦物粉體材料與工程”博士點,目前本學科還擁有“遼寧省礦物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瀋陽市非金屬礦高效加工與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博士點現有教師1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6人,講師3人,助教4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校內博士生導師4人,校外兼職博士生導師3人,著名學者王淀佐院士、孫傳堯院士和長江學者劉炯天教授為本學科兼職博士生導師。目前博士點每年約招收博士生15~20人。
目前本博士點共承擔國家級研究項目12項,省部級項目6項,橫向項目多項,研究經費1000多萬元。研製的硫酸鈣晶須、納米級碳酸鈣、數字脈衝脫磁器、電磁精選機等產品和設備已實現了產業化。
主要特色和優勢學科方向
1.礦物材料高效加工與利用。該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礦物材料合成、超細粉體製備、材料表面改性與套用及相關的基礎研究工作,包括納米材料、礦物晶須、環境礦物材料等的製備、加工與套用技術。
2.貧細雜鐵礦資源選冶關鍵技術。主要研究與貧細雜難選鐵礦選冶分離技術與裝備相關的基礎研究工作。
3.礦產資源高效與生態化利用技術。主要研究資源與環境微生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