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貓耳朵

杭州貓耳朵

貓耳朵是浙江杭州的特色名小吃,它其實是一種麵條,因形似貓的耳朵,故名。面瓣形似貓耳,小巧玲瓏,火腿丁如瑪瑙,雞丁像琥珀,湯鮮味美。貓耳朵極像義大利的一種做成貝殼形的通心粉,據說義大利的這種出品,就是馬可波羅[旅行家]從中國學會了捏貓耳朵,回去以後仿製的,後來便由機器生產了。

基本信息

歷史典故

杭州貓耳朵杭州貓耳朵
據傳,清乾隆皇帝下江南,一次微服乘一葉小舟賞玩西湖。游得興致勃勃時,天忽然下起了小雨,眾人連忙避雨於小舟船艙內。大家等啊等,可是雨越下越大,下了許久都不見停。幾個時辰過去了,乾隆皇帝又飢又餓,忍不住問老漁翁有否吃食。老漁翁告訴乾隆有面但沒有擀麵杖,做不成麵條。正發愁之際,老漁翁的小孫女抱著一隻小花貓走來說:“沒有擀麵杖,我來用手捻。”於是小姑娘動手將面捻成塊,狀似小花貓的耳朵,小巧可愛。她把這形狀怪怪的麵條下鍋煮熟後再澆上魚蝦滷汁端給乾隆吃。乾隆見麵條不同尋常的模樣,玲瓏別致,吃後更覺得回味無窮,趕忙問小姑娘這叫什麼面,小姑娘回答說是貓耳朵。乾隆非常喜歡這道點心,回京後即召小姑娘為其做“貓耳朵”。自此“貓耳朵”成了一道名點。

做法

配料

杭州貓耳朵杭州貓耳朵
麵粉、蝦仁、火腿、雞脯肉、香菇、干貝、筍片、綠菜葉、紹酒、蔥段、薑片、雞湯、雞油

製作方法1

1.麵粉加水揉成面,搓成指粗的長條,切成小劑,在麵粉中略拌,再將劑直立,用大拇指按於劑上向前推搓成貓耳狀;
2.取一碗,放入用豬油划過的蝦仁,加干貝、紹酒、蔥段、薑片和水,上籠蒸熟。將雞脯肉、火腿切成丁,香菇切成片;
3.將雞湯放入炒鍋,加蝦仁、干貝、雞丁、火腿丁、香菇片、筍片,沸時,下“貓耳朵”,待“貓耳朵”浮起,撇去浮沫,加鹽、綠菜葉,淋上雞油,盛入碗內即成。

製作方法2

杭州貓耳朵杭州貓耳朵
主料:小麥麵粉(250克)雞胸脯肉(100克)火腿(100克)蝦仁(100克)香菇(鮮)(150克)
輔料:干貝(25克)冬筍(50克)豌豆(50克)
調料:鹽(5克)味素(4克)雞油(15克)豬油(煉製)(30克)黃酒(15克)姜(10克)小蔥(10克)
1.將蝦仁洗淨,加入澱粉、蛋清、料酒、鹽、味素、水調勻漿好;
2.漿蝦仁放入溫油鍋中滑熟;
3.干貝洗淨放入小碗,加水100毫升及黃酒、蔥段、薑片等,上籠蒸熟,批成“指甲片”;
4.雞胸脯肉洗淨,入鍋煮熟,晾涼批成“指甲片”;
5.熟火腿也批成“指甲片”;
6.冬筍削去外皮,洗淨,切丁;
7.香菇去蒂,洗淨,批成“指甲片”;
8.麵粉留起少量燥粉,其餘加水約100毫升,拌勻揉透,搓成直徑約8毫米粗的長條,切成6~7毫米長的丁,用燥粉略拌;
9.然後將“丁”的刀切面向上,用大拇指向前推捺成極小的貓耳朵形狀,全部做好;
10.做好的“貓耳朵”投入沸水鍋中氽約10秒鐘撈出,用冷水沖涼瀝乾;
11.鍋置中火上,下入雞湯1500毫升,將蝦仁、干貝、雞肉、火腿、香菇等一起倒入,同燒;
12.待沸起後將“貓耳朵”放入鍋,煮至“耳朵”浮起,加入已煮熟的豌豆,加鹽和味素,出鍋分裝碗內,淋上雞油即成。
注意
選“貓耳朵”要做得小巧,不能太大。

菜品特色

面瓣形似貓耳,小巧玲瓏,火腿丁如瑪瑙,雞丁像琥珀,湯鮮味美。

營養價值

貓耳朵是原料——小麥麵粉有養心益腎、健睥厚腸、除熱止渴的功效,主治髒躁、煩熱、消渴、泄痢、癰腫、外傷出血及燙傷等。
1.補腎:症狀為“寒”,腰酸、四肢發冷、畏寒,水腫的腎陽虛。症狀為“熱”,主要有腰酸、燥熱、盜汗、虛汗、頭暈、耳鳴等的腎陰虛。
2.養心:保護心臟,保護心肌細胞,預防或是緩解心悸、心率失常等.
3.健睥:適用於脾氣虛弱,運化無力所致的脘腹脹滿,大便溏泄,食欲不振,肢倦乏力等症。
4.清熱去火:味苦,能清心瀉火,清熱除煩,能夠消除血液中的熱毒。適宜於容易上火的人士食用。
5.生津止渴:潤喉去燥,使人清爽舒適。適宜口乾、眼乾、思慮過度、睡眠不足、講話過多的人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