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響[足球記者]

李響[足球記者]

李響,著名足球女記者,北京人,199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先後擔任《廣州日報》、《足球報》和《體壇周報》記者,曾因採訪中國國家足球隊教練博拉·米盧蒂諾維奇和300萬天價“轉會”事件引起公眾熱議。2002年退出媒體,擔任某體育文化傳播公司董事長。

基本信息

簡介

李響李響

李響,著名足球女記者,北京人,先後就讀於北京大學英語系和國際政治系。

1998年7月,畢業於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國際文化傳播系;同年進入廣州日報社工作,先後在總編室、政文部作編輯、記者;

2000年調任《足球》報的中國國家足球隊隨隊採訪記者,采寫了大量中國隊征戰的報導,

2001年加盟《體壇周報》 ,貼身採訪中國國家隊教練米盧,其系列報導在業界影響很大。

她是韓日世界盃十強賽前因300萬“轉會”費被媒體炒得沸沸揚揚的美女記者,是寫《零距離——李響與米盧的心靈對話》一書的美女記者,是韓日世界盃十強賽的最大副產品。

李響在工作中與中國足球隊主教練米盧建立了良好的個人友誼,是所有記者中最貼近米盧的。由於擁有米盧這一最重要的信息源,因此她常常能掏到其他記者無法掏到的中國足球“猛料”。這使得李響在業界的聲名日盛,逐漸成為《足球》報的“頂樑柱”,有“足球第一女記者”之稱。

2002年韓日世界盃結果後,李響離開了足球圈,擔任著一家體育文化傳播公司的董事長。

走紅經歷

挖角事件

真正使李響的名字響遍全國的是《體壇周報》的“挖角”事件。

李響李響

《體壇周報》是《足球》報最強勁的競爭對手,在經過一系列幕後操作之後,《體壇周報》於2001年7月24日十強賽前夕與李響在廣州花園酒店簽定協定。協定規定:李響在這3個月內(十強賽期間)可獲得高達300萬元的薪酬,但有個關鍵性的條件:不得向《足球》報供稿,為了掩人耳目,李響充當新浪網的特約記者,但稿件主要提供給《體壇周報》,而300萬的薪酬則由《體壇周報》通過新浪網支付給李響。李響與米盧的關係特殊幾乎是傳媒界和足球界家喻戶曉的事,正因為如此,《體壇周報》花重金挖走了“死對頭”的“頂樑柱”。這就是震憾全國的《體壇周報》“挖角”事件。

300萬創下了記者“轉會”的天價,這個天價終於促使李響下決心離開了效力多年的《足球》報。

李響紅極一時,隨國足轉戰國內國外,並且還飛來飛去地在各家電視台做嘉賓,連央視都未能免俗。寫足球的記者成了足球訊息的熱點,看風景的人自己成了風景,這不能不承認是一種“李響現象” 。

人物性格

李響李響

2001年8月以前,《足球》報記者李響是個非常純樸的人。用三個短語就可以概括她的性格特點:愛玩愛熱鬧、和人見面熟、有點愣頭青。

李響愛玩是出了名的,卡拉OK、保齡球、麻將,哪裡開局,哪裡就能聽到她開心的大呼小叫。她的歌唱得相當棒,只比專業差一點點,一曲《MyHeartWillGoOn》屢屢唱呆一屋人。記者打麻將通常都會有點小刺激,10塊20塊,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李響從來不怵,偶爾輸狠了會撒個嬌,大家也會樂意讓她一把,一來因為這個圈裡女同胞實在太少,二來像她這樣什麼都能和一大堆男人玩到一塊兒的女孩還真不多。

一次她剛隨米盧從國外出差回到廣州,還沒回家,聽說幾位外地記者來到廣州,本來沒她什麼事,但她還是樂顛顛地找到他們正在唱歌的卡拉OK。晚上11點,她的電話響了,看了看號碼,神色一變,連忙跑到外面去接。這個電話她接了很久,回來就搶著唱歌:“不行,再讓我唱個歌我就走,不然我老公不幹了。”她前腳剛走,一個上海記者就在後面嘟囔:“要我是她老公早就不幹了。”

2001年春節前他們買了房子,她正好隨米盧到國外考察,新房裝修、家居布置都由她先生一手搞掂。後來有朋友到她家作客問起來,看得出她先生有點不滿,而她則在客人面前對先生蓄意表揚,讓先生覺得很有面子,也就不再抱怨了。

李響和人見面熟,這恐怕是與生俱來的。跟人第一次見面,既不過分熱情,也不像包打聽那樣見面就問祖宗八代,好像你們早就相識,有一大堆共同話題。這一點對記者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她能迅速與米盧成為朋友,並跟國家隊大小球星熟絡起來,這種天性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物極必反,“見面熟”到後來就成了有點愣頭青,加上她是學英語的,性格也有些像“鬼佬”,常常想到什麼就做什麼,喜歡和誰在一起就在一起,這可能就造成了大家一早就猜測她和米盧關係曖昧的原因。

人物軼事

與米盧緋聞
李響李響

博拉·米盧蒂諾維奇任期為2000年1月15日—2002年7月4日,期間帶領中國隊第一次進軍世界盃決賽階段比賽。對於在中國的執教之路的成功,米盧承認如果沒有李響的大力配合,他對中國足球、中國人的行為方式甚至中國文化本身能夠有現在的理解是不可能的。也正由於兩者在工作期間緊密合作,李響與米盧的“特殊關係”曾經是國內新聞界和足球界家喻戶曉的事。

從當年國家隊昆明集訓起,李響正式開始了世人眼中的“米盧小蜜”的生活。

她第一次沒有和記者大軍住在一家酒店,而是住到了遠離訓練基地的昆明市里,深居簡出,由米盧與她單線聯繫。一次,幾位記者從基地出來無意中見到的士中的米盧,好奇之下一路跟蹤,結果米盧是到酒店給李響送花,並將她接出來共進晚餐。他們在燭光下喁喁細語,完全是情人知己的表情,雖然為了工作他們的話題肯定離不開國家隊,但這種工作方式早已遠遠超出一個記者的能力和職責範圍。

為了保證李響的絕對獨家,米盧一邊在其他記者面前睜著眼睛說瞎話,讓大家猜來猜去不得要領,另一邊卻對李響“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結果李響的報導便成了“標準答案”。 

就連足協領導,也都看在米盧的面子上讓李響三分。在阿曼時,國家隊住酒店5樓,李響住2樓,米盧要求也到2樓住,足協領導沒辦法,只好對他說:“要不你們就到外面去住,這樣怎么好向隊員交待呢?”

對甚囂塵上的有關她與米盧親密關係的傳聞,李響回答說:“過去就有很多類似的說法,不管是米盧過去的回答、還是我過去的回答,都回擊了所有的流言。我的工作大家有目共睹,特別是同事和同行非常了解,我認為,要完成採訪,首先要善於溝通,這樣才能得到你採訪對象的理解。從這方面講,我是個稱職的記者。”

作品

《李響零距離》《李響零距離》

關於米盧和李響的關係,有很多人在私底下議論,但李響並不在乎。在米盧離開中國隊後,她辭職開了家體育公司,還把這段經歷寫成書《零距離:與米盧的心靈對話》推向市場。書中詳細描述了她和米盧之間的各種故事。

李響書中是這樣描述米盧的:“作為一名教練,博拉是一名成功的職業教練;作為一個生活著的人,他又是個善良、聰明和幽默的人,而且還是一個感情非常豐滿、有魅力的人。但是不可迴避的是,他又是一個很自負的人,這不能說是他的優點也不能說是缺點,當作一個特點也許更為客觀。那段日子裡,說我們相互扶持,一點也不過分。我分享著他贏球的喜悅與失敗的痛苦,也分擔著他的壓力和受到質疑時的委屈。而他回報給我的更多,這個走遍四海、闖蕩世界的老人時時刻刻用他的人生經驗啟發著我,督促著我。他的人格力量給我的心靈帶來了極大的震撼——多少次,我也在問自己同樣的問題,就像許多人想知道的,全國足記數千,為什麼米盧單單與我成為朋友。我想被博拉稱為‘聯繫’的那種東西大概就是中國人所說的緣分吧,這種緣分讓他成為我尊敬、欽佩的長輩,也成為我信賴、喜歡的知己,他成為我生命中的一段歷程。”

人物評價

米盧談李響

李響李響

“能認識李響這樣的朋友,我感到非常幸福。”米盧語氣中透出一絲無奈,“在中國,女性乾出點事業很不容易。所以,我願意幫助這個不懂足球但很執著的女孩,我覺得她需要我的支持,我也想幫助她。她有自己的丈夫,自己的家庭,關於我們之間的事純粹是一些媒體出於商業目的炒作。”米盧對媒體如此不客氣的評價並不常見,因為他一向堅持自己的原則,不隨意評論他人的缺點,不願意自己的話傷害到其他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