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兵

李紅兵

李紅兵——和平時期見義勇為的烈士,在貴州凱里市的金井河邊,為了抓住搶劫犯,他一人勇斗四名歹徒,在被捅兩刀後,仍扒下了歹徒的衣服,奪下的匕首成為現場唯一物證。

基本信息

李紅兵李紅兵

李紅兵,犧牲時37歲,浦城縣仙陽鎮人。10月17日,在貴州凱里市的金井河邊,為了抓住搶劫犯,他一人勇斗四名歹徒,在被捅兩刀後,仍扒下了歹徒的衣服,奪下的匕首成為現場唯一物證。

23日,在李紅兵遇害後整整六天,四名兇手全部落網。訊息傳來時,凱里市黔東南州正在為李紅兵召開民眾表彰大會,會上授予他“見義勇為好青年”“凱里市榮譽市民”稱號,獎勵10萬元,並決定終身贍養李紅兵58歲的母親。

25日,李紅兵的骨灰被安放在浦城縣英魂園公墓。這裡長眠著解放戰爭、抗美援朝以及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犧牲的浦城籍烈士,李紅兵是唯一一個在和平時期入葬的英雄

領悟緣起

這是一個關於責任的故事。一個普通的男人,如何維繫著他對家庭、對朋友、對良心、對社會的責任。

當記者跟李紅兵生前的十幾位親友一一聊過後,這位僅留下一張合影、身高不足一米七的閩北漢子形象,才漸漸豐滿起來。如果沒有那次壯舉,他也許永遠不會為世人所知,但在李紅兵37年的人生中,在他不大的生活圈子裡,卻贏得了一致的評價:“好人”。

領悟感動

一個月他四次見義勇為

出事時,李紅兵剛到凱里一個月。鄰居們最常說,這名瘦小的“福建好仔”,人緣特別好。

58歲的羅阿姨剛搬來6天,鍋碗瓢盆都是向李紅兵借的,有時忙起來,索性就在李紅兵屋裡吃飯。78歲的離休幹部龍雪生聽到李紅兵的噩耗後,在床上癱坐了一晚上。他住四樓,每周買米,都是李紅兵幫忙扛上樓,“這孩子心善,鄰居小孩來串門,總會給把糖果,或者留下吃個飯。”

“大哥從小都是把外人當親戚看。”李紅兵的弟弟李金兵說,紅兵在凱里期間四次出手相助旁人。第一次是在小賣部邊的巷子裡,被搶的婦女大喊“救命”,兩名劫匪正從巷口衝出來。紅兵想在巷口堵住他們,卻被表哥死死抱住,“他們有刀!他們有刀!”劫匪跑了,據說紅兵好幾天悶悶不樂。

四天后,在凱里市中心的十字路口紅兵在逛街時,又碰到了搶劫。他把採購的東西往金兵懷裡一扔,就追了上去。追了三個路口,紅兵終因道路不熟,把人給跟丟了。

第三次是在門前的河邊花園裡,三個偷包賊慌不擇路,從紅兵的小賣部前跑過去。紅兵當時正在跟鄰居聊天,一聲招呼,大夥十幾個人圍了上去,把賊堵在路中央。這次賊沒跑掉。那天,紅兵還跟弟弟喝了兩瓶酒。他跟金兵講了句話:“他們今天搶別人的,明天就會來搶我們的。那時我們也得別人幫忙!”

最後一次,是在10月17日下午3點。回憶起那一幕,李金兵的聲音仍然顫抖。當時他坐在門口,李紅兵在店裡招呼著客人,突然一聲尖叫劃破小城的寧靜:“抓賊!”

幾乎在同時,4名年輕人慌張地跑到河邊,他們剛在前一個路口搶了一位老年婦女的耳環。李紅兵沒顧得上喊人就衝出店門,正好跟跑在最前面的歹徒迎面撞上,他一把抓住對方的衣服。不料另一個歹徒緊隨其後,一刀就捅在李紅兵的腰上。重傷之下,李紅兵還踉蹌著往前撲了兩步,一把抱住歹徒的肩膀,卻再也沒力氣抓住人,只扯下了對方的衣服。4名歹徒隨即奪路而逃。兇案僅持續了十幾秒。

朋友

金兵說,1998年他第一次出遠門,大哥就把他帶到了身邊。兩人在浙江蕭山開了個雜貨鋪,生意不好。其間的一件事,他會記一輩子,“大哥很少開口跟我們講道理,那次,我從他身上學到了怎么做人。”

一個三十多歲的山東人對他們說,自己千里迢迢來找老婆,錢花光了,想在店裡借宿。“我跟大哥說,這年頭騙子太多了,給他點錢就是了。”沒想到紅兵卻招呼人家住下,還在店裡打了個地鋪。那是一個不足十平方米的小店,連兄弟倆都只能睡在狹窄的閣樓上。山東人在店裡住了四天,每天都用店裡的公用電話與老鄉聯繫,詢問妻子的下落。“那人說等家裡匯來錢,一定把話費都還上。大哥總是笑笑,永遠都是那句話,‘沒事,出門在外,誰都有遇到難處的時候’。”後來,山東人找到了老婆,兩人高高興興回家去了,臨走時,他們把電話費也還清了。金兵說,那次他才算理解了大哥,“後來我也闖蕩了十年,才知道在外謀生,碰到個好心人,那就跟親人一樣寶貝啊。”

不過,好心也有被誤會的時候。今年年初在東莞,一天紅兵到天台晾衣服,看到有人用刀在撬一個大箱子。賊!他喊著跑過去,對方卻跑了,他趕緊喊來保全。沒想到抓到小偷後,失主卻認為紅兵是同夥,還報了警,好不容易才解釋清楚。這個故事是紅兵告訴老母親,後者轉述給金兵的。金兵很為大哥抱不平,但紅兵卻沒多提這事,“我們做我們的,人家怎么想管不著。”

[1] 海都資訊網 http://gdfj.hdzxw.com/index.html

基本情況

姓名:李紅兵

任教專業:工學-建築學

在職情況:是

性別:男

所在院系:土木工程與建築學院

所教課程:

研究方向:1.基礎設施項目投資融資2.建設項目風險管理3.建設項目集成管理

個人簡介

1992年本科畢業於民用建築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1998年碩士研究生畢業於武漢工業大學結構工程專業,獲工學碩士學位;2004年博士研究生畢業於武漢理工大學結構工程專業工程項目管理方向,獲工學博士學位,為張壽榮院士指導的第一位博士。2005年2月至2006年2月,獲國家留學基金委全額資助,在英國利茲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建設項目管理系任國家公派訪問學者,師從國際著名工程項目管理專家、利茲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建設項目管理系主任N.J.Smith教授,並參與多項科研項目。1992年至1999年,在中國五環化學工程總公司(原化工部第四設計院)、中國化學工程總公司從事結構設計及項目管理,國家註冊監理工程師;1999年至今在武漢理工大學土木工程與建築學院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2004年被評聘為武漢理工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多年來從事建設項目管理的實踐和研究工作,近年來主持和參與了多項縱向及橫向科研項目的研究,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20餘篇。

主要學術成果

代表性論文:《高速移動荷載下軌道系統振動模擬的數值算法》,《建設項目全生命期集成化管理的理論和方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