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康[成都市作家協會理事]

李永康[成都市作家協會理事]

李永康,四川邛崍市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微型小說學會會員,成都市作家協會理事。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1987年開始發表小說,已在《北京文學》文學報》《南方周末》《百花園》等全國各地報刊發表作品200餘篇,其中數十篇被《小說精選》《讀者》《作家文摘》《微型小說選刊》《小小說選刊》等各種報刊轉載,並被收入《中國新文學大系》《中國小小說精選》(英文版)、《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精選》(漢英對照)、《微型小說鑑賞詞典》《小小說300篇》《2003年我最喜愛的中國散文100篇》等100餘種選本及國小五年級語文教材、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等。已出版《小村人》《生命是美麗的》《紅櫻桃》三部小說集。小說集《小村人》獲成都市第五屆金芙蓉文學獎新人獎。《酒干倘賣嘸》等10篇作品獲首屆中國小小說金麻雀獎提名獎。曾獲成都市第八屆民眾文化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四川省報紙副刊好作品一等獎。第一、二、三屆鄭州小小說學會優秀作品獎、優秀文集獎、優秀理論獎,首屆成都市溫江區王光祈文藝獎特別貢獻獎。多次獲全國微型小說年度評選等級獎。當選2003年度中國小小說十大新聞人物。部分作品被譯成英文俄文等。

獲得榮譽

曾就讀於西南民族大學、魯迅文學院。現為成都市溫江區文聯副主席、《微篇文學》主編。1987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小說集《小村人》《生命是美麗的》《紅櫻桃》,評論集《為了一種新文體——作家訪談》。作品多次被轉載並收入100餘種選本及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先後獲成都市人民政府第五屆金芙蓉文學獎、成都市第八屆民眾文化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四川省報紙副刊好作品一等獎。首屆中國小小說金麻雀獎提名獎。首屆王光祈文藝獎特別貢獻獎等 。

主要作品

四川作家李永康多年從事小小說創作,成果頗豐。2008年8月東方出版社推出了他的小小說集《紅櫻桃》,該書精選了作者多年來從事小說創作的七十六篇作品,它們均是在全國各類報刊公開發表的。該書部分作品曾先後收入《中國新文學大系微型小說卷》《新中國六十年文學大系小小說精選》《中國當代小小說大系》《微型小說鑑賞辭典》《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精選》《中國當代微型小說名篇賞析》《英譯中國小小說選集》《一世珍藏的微型小說130篇》《當代小小說名家珍藏》等100餘種選本及《國小語文五年級下冊》教材、中考高考模擬試卷、教輔用書等。該書按不同主題分為六輯。以《生命是美麗的》為代表的一輯謳歌了人情美和人性美;《英雄》一輯為大寫的人立言、為底層的人代言;《二胡的悲劇》一輯探索的是愛與迷惘;《知道又怎樣》一輯展示了生活的豐厚和機趣;《吃蛇者怕蛇》一輯呼喚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吹氣球遊戲》一輯追問人該如何生存及面臨的困境和多種可能性。

人物評價

阿來(四川省作協主席):讀李永康的小小說,要特別心無旁鶩,而不能因其篇幅的精短而帶上吃快餐的心態。
羅偉章(青年作家):永康從來沒有亂寫過。我在他的作品中,沒有讀到過取巧的、厭世的、油滑的、拿腔作調的文字。他尊重自己內心的呼喚。他的小說雖然平易近人,但扼殺了讀者的想像力,事實並不如此,我們讀他的《老人與鳥》、《五奶奶》、《生活》等眾多篇章,真是需要琢磨的。他不僅抓住了小說的特質,更抓住了小小說的特質。
紫夫(中國作協會員、甘孜州作協秘書長、《貢嘎山》主編):永康君把對生活的真實體驗與樸質的情感注入了他的作品中,創作出“真實“的文本讓讀者接受。
高軍(山東籍著名小小說作家,評論家):我覺得,李永康的寫意類小小說具有更高的審美意識,具有濃郁的詩情畫意,能煽啟讀者更高層次的審美感覺。他的小小說的語言通俗樸實,追求在四川風味基礎上的口語化、詩化、散文化,並加以融合、改造,有了平易親切,引人入勝的品相,創造了初步具有自己特色的語言風格,顯示了較強的語言功底 。

相關評論

(圖)李永康李永康

兩棲人的獨特追求——李永康創作論

四川李永康可稱得上是個地道的“兩棲人”。他是一個執著的辛勞的編輯;亦是一位有自己特色的寫作者。

第一,他不是一個一般的報紙編輯。

第二,永康的微型小說創作,也有自己的特色。

再如,永康還創作具有探索性質的另類小說。《探監》、《誤讀》、《關於小小說的小小說》、《一場將起未起的官司》的寫法很怪,基本沒有情節(有的是由已發表的小說構成情節),主要篇幅是由“我”與讀者的對話組成。這種小說的奇特在於,它融和了“訪談錄”與某些綜藝節目的手法,形成一種新的格局。它不以故事的引人入勝作為寫作的宗旨,而是提供了對一些問題的思考。這類小說具有開放性的特色。不管這種小說能否吸引讀者,是否得到大眾的認同,作者敢於大膽創新,就值得讚揚!對新樣式的探索不要先考慮失敗與否,不計它的得失。即使失敗了,不一定是壞事,失敗是成功之母。人類的歷史,就是從失敗走向成功的歷史。

為了一種新文體——李永康印象

(圖)李永康李永康

在我國小小說文體的建設中,有那么一個人的貢獻顯然是忽略不了的——作為作家,他寫出了《生命是美麗的》、《十二歲出門遠行》等小小說佳作;作為評論家,他策劃採訪了楊曉敏、許行等人的訪談;作為主編,他把《微篇文學》這份小刊物辦出了大境界。把這三者緊密地纏繞在一身的人是誰呢?他就是四川的李永康,一種新文體的忠誠實踐者、熱心推動者和積極傳播者。

一:新文體的忠誠實踐者

之所以稱李永康是小小說的忠誠實踐者,是源於他對這種文體的痴情。李永康說:“我寫小小說,是因為此乃是我要做的非同一般之事情中的一件”(見其小小說集《小村人》“代後記”)。從這句話里可以看出,他不是抱著“玩”的心態來創作的,他是把小小說當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當作他生命里的一種追求。所以,正如羅偉章評價的那樣,李永康從不亂寫什麼。在浮躁之氣籠罩著的日益功利化的文學生態中,他則平靜地,扎紮實實地寫著他鍾情的小小說。這樣的態度怎么可能創作不出優秀的作品呢?《生命是美麗的》、《十二歲出門遠行》、《紅櫻桃》、《老人與鳥》等一批小小說佳作在李永康的筆下源源不斷地流淌出來,那實在是太自然不過了。

作為一種文體的忠誠實踐者,李永康在小小說創作上有著強烈的文體意識。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皆是如此。從內容上講,李永康多是書寫社會和人生中美好的一面,從而去展示人性中的真與善,讓人們在關懷和溫暖中體味生命的美麗。如《酒干倘賣唔》,它以一個老人近於“神經質”的行為,表現了個體生命的被珍視和被維護;再譬如《紅櫻桃》,文中那個純真、無邪的小男孩肯定會在我們的心底揮之不去,因為他就是“真”的象徵、“善”的化身;最具代表性的一篇當然要數《生命是美麗的》,這篇被廣為傳播的小小說確實是難得的優秀作品。儘管文章的基調有些沉重,但它散發出來的依然是清新俊朗之氣。它告訴我們,生命的花朵從不因貧窮而乾枯,向著美麗綻放是生命之花的本質所在。類似的作品還有《小村人》、《將軍樹》、《遲到》等。

李永康為何把筆墨多放在對社會和人生中美好的一面書寫上呢?原因可能有很多。

二:新文體的熱心推動者

在1996年第5期的《青年作家》上,作家李永康發表了《小小說的創作呼喚大手筆》一文。在這篇文章里,李永康指出:重複已有的成果是小小說創作的一個誤區,也是小小說缺乏大氣磅礴的立意的致命缺陷。據說剛剛開始創作小小說不久的侯德雲看了這篇文章,產生了很大的精神壓力。但我想,這篇文章在當時未必起過多大的反響。不過它很可能由此開始把另一個身份加到了一個作家身上,這就是:新文體的熱心推動者。

除了撰寫文藝隨筆為小小說搖旗吶喊,李永康還策劃並親自操作了楊曉敏、許行、王奎山、謝志強、凌鼎年、羅偉章、滕剛等十多位作家的訪談。這是一個大工程。它需要耗費一個人很多的精力,從某種意義上說,它還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但李永康顯然沒有顧及這些,他以勇往直前的精神,去做著一個小小說的熱心推動者所應承擔的責任。結果沒讓人失望,李永康的這些訪談在小小說領域產生了巨大反響,並在整個小說界也產生了不小的轟動。作為一種系列成果,《為了一種新文體——作家訪談》(中國文聯出版社2007年2月出版)在小小說界具有開創性。

李永康的系列作家訪談有以下幾個特點:一、它探討的是有關小小說的重大問題,如小小說的立意,創作數量和質量的關係,大陸小小說存在的不足,海外華文小小說的發展現狀,小小說金麻雀獎的設立以及小小說能否進入魯迅文學獎等,而對小小說的創作技巧、技法等具體、細微的東西,李永康則很少涉及。這固然是因為千變萬化的技巧、技法很難在短的篇幅里剖析透徹,更重要的因素是上述問題直接關係到小小說的生死存亡。為了一種新文體的健康發展,李永康不得不作出某些取捨。二、作者的態度是真誠而嚴肅的。在每一篇訪談的字裡行間,我們都可以強烈地感受到,李永康的態度是極為真誠的,他始終像朋友一樣不斷地肯定(不是附和)著被訪談者,並對被訪談者(如陳永林)遭受某些非議表示理解。這是一種多么良好的美德啊。當然,肯定別人並不意味著無原則的誇獎或吹捧。在關涉到小小說文體的重大問題上,李永康是嚴肅的。有時因為意見相左,他會撕下臉面據理力爭。如對王奎山提出的“讀書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上,李永康就以茅盾王安憶張煒為例加以反駁。三、作者的視野是寬闊的。雖然是就小小說文體展開的訪談,但作者並不把問題局限在小小說上。因為,作為一個作家,李永康深切地認識到,倘若把小小說封閉起來,那么這種新文體就永遠不會有成熟的那一天。所以,在訪談中間,除了引用我國短中長篇小說作家對創作的見解,他還多處引用格里耶黑井千次卡爾維諾和《小城畸人》、《米格爾大街》等外國的作家、作品來展開論證。這不是賣弄,這是一個小小說的熱心推動者為了文體建設不斷努力的體現。

三:新文體的積極傳播者

倘若論及小小說文體的傳播,《百花園》、《小小說選刊》和《微型小說選刊》無疑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它們使“小小說”這三個字遍地生根,四處開花。不過,還有兩份期刊也功不可沒,這就是《小小說出版》(原為《小小說俱樂部》)和《微篇文學》。提到《微篇文學》,李永康自然就又浮出了水面。但這次,他不是以作家和評論家的身份出現的,他是作為《微篇文學》的主編來到我們面前。

《微篇文學》創辦於1998年11月,每兩月一期。剛開始是四開八版小報,後改為對開四版大報。已堅持九個年頭,出報51期。至今它還在出,還是李永康在做主編。而且,我還知道,這份小刊物現在辦出了大境界。《貢嘎山》、《文學報》近期都作過專題報導。一份小刊物為何受到那么大的重視呢,它究竟有什麼特色?

總之,為了小小說文體建設,李永康無論在創作、評論還是創辦期刊上都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從而為小小說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用一種新文體的忠誠實踐者、熱心推動者和積極傳播者來評價他,實在不算過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