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院長]

李梅[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院長]

李梅,1969年6月16日出生於陝西西安,國家一級演員、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院長 、陝西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 。主工正旦、小旦,諳熟秦腔、眉戶、碗碗腔,能文能武,是秦腔劇種的標誌性人物之一。 1996年憑藉眉戶現代戲《留下真情》榮獲第十三屆中國戲劇梅花獎。1997年被陝西省政府授予“青年表演藝術家”稱號 。2000年憑藉眉戶現代戲《遲開的玫瑰》中喬雪梅一角榮獲第九屆“文華獎”表演獎。2001年被評為陝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和“全國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2005年憑藉《遲開的玫瑰》與傳統秦腔《西湖遺恨》榮獲第十五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主角獎 。同年榮獲中國“秦腔四大名旦”之首。2006年被評為"陝西省行業領軍人物”。2007年被評為第七屆“三秦巾幗十傑”和 “三八紅旗手” 併名居榜首。2010年憑藉秦腔現代戲《大樹西遷》中孟冰茜一角分別獲得了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表演獎” ;第二十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主角獎 。同年被陝西省婦聯評為“百年三八傑出女性”。2011年喬雪梅一角再次榮獲第二十五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2012年被陝西省婦聯評為“三秦文化優秀女性”。她是西北唯一一位二度“梅花獎”、二度“文華獎”和二度“白玉蘭戲劇獎”的共同獲得者,被譽為“秦腔一枝梅” 。 2015年,李梅被陝西省省委組織部任命為“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院長”以及“西安交大戲劇學院院長” 。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李梅 李梅

李梅,出生在陝西西安,自小能歌善舞,對表演藝術非常感興趣。1980年,11歲的李梅考入陝西省戲曲研究院演員訓練班之初;12歲初次登台在《三對面》中飾演銀屏公主一角;13歲就站上了舞台中央;14歲成為《楊七娘》戲中主要角色;15歲主演《楊七娘》一角;16歲演出了秦腔《游西湖》中的“鬼怨”一折,躍上了戲曲藝術征程的第一級台階 。

學藝七年,系統地學習了唱腔藝術,表演程式,基本要領,把子、腿功、技巧、圓場等步驟均在其列。主攻花旦、小旦兼刀馬旦,李梅在這七年的學習生涯中,硬是練出一身文武兼備的紮實基本功,這為她以後的藝術之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87年,李梅在表演訓練班因擅長演古裝戲並且能文能武,還塑造過許多性格迥異的藝術形象。所以畢業後留在了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青年團擔任演員 。

演藝經歷

1990年,李梅隨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青年團參加全國戲曲現代戲交流演出,並獲得優秀獎。1994年,李梅赴京參加中央電視台舉辦的戲曲特技展播演出。同年,赴雲南、蘭州等地參加“西北薈萃” 戲曲演出 。

1995年,李梅參加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青年團應邀的赴荷蘭國家大劇院建院十周年紀念活動,活動中李梅主演了傳統秦腔《西湖遺恨》,在戲中飾演主角李慧娘;同年參加了全國戲曲現代戲交流演出 。

吹火 吹火

1996年, 李梅主演了眉戶現代戲《留下真情》,在戲中扮演主角劉姐;榮獲第十三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最佳表演獎 。同年,出演了秦腔歷史劇《蔡倫》,戲中飾演蔡倫的妻子苦荷一角,獲全國梆子戲新劇目交流演出優秀表演獎;同時被陝西人民廣播電台評為“十大新聞人物”;陝西省“新百名秦腔演員優秀唱段”評選活動特等獎;中國戲劇“金三角”表演一等獎;陝西省第一屆藝術節表演一等獎 。

1997年,李梅在中央電視台春節晚會中獲“春蘭杯”三等獎;同年,被陝西省文化廳、省文聯、省劇協授予“青年表演藝術家”稱號 。1998年,李梅與趙季平一起榮獲文化部頒發的“突出貢獻專家獎”,在陝西戲曲界她是惟一獲此殊榮者 。

1999年,李梅參與了作家陳彥編寫的大型眉戶現代戲《遲開的玫瑰》的排演,在劇中扮演主角喬雪梅;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青年團劇組參加在德國舉行的國際藝術節,李梅主演傳統秦腔《楊七娘》,在戲中扮演主角楊七娘 。

2000年,李梅憑藉眉戶現代戲《遲開的玫瑰》中喬雪梅一角,榮獲第九屆戲劇文華獎的表演獎 。2001年,貴州茅台酒廠投資60萬元,支持李梅舉辦了三場“李梅從藝二十年專場演出” (茅台之春)演唱會 ;被陝西省文化廳、省文聯、省劇協聯合授予“青年表演藝術家”稱號;被中共陝西省委宣傳部、省精神文明辦授予“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以及陝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 。2002年,李梅與李娟以及張蓓、任小蕾、李君梅等“五朵金花”一起出演大型秦腔戲《王寶釧》,劇中她們五人飾演了不同風格的“王寶釧” 。

2004年,李梅參加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節比賽,主演了傳統秦腔《西湖遺恨》和眉戶現代戲《遲開的玫瑰》。憑藉兩部戲中李慧娘與喬雪梅的角色榮獲第15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主角獎 。2005年,她參加了陝西電視台等西北五省區十家強勢媒體聯手打造的“中國秦腔四大名旦爭霸戰”並獲“秦腔四大名旦”之首,被專家點評為“最佳實力獎” 。2006年,她被評為"陝西省行業領軍人物” 。

2007年,李梅參與了慶祝建軍80周年“2007和諧發展·軍民共建新陝西”的戲曲綜合演唱會,演唱了眉戶戲《遲開的玫瑰》選段。同年,作為在工作崗位上做出了突出貢獻的女性,李梅被評為陝西省第七屆“三秦巾幗十傑”並授予“三八紅旗手” 稱號名居榜首 。2008年,李梅出演秦腔現代戲《大樹西遷》 ;出演秦腔交響詩畫《夢回長安》第四樂章《楊貴妃》 。2009年,她主演了秦腔歷史劇《蘇若蘭》,劇中飾演蘇若蘭一角 ,並獲得了“全國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

李梅劇照 李梅劇照

2010年,李梅參與了第五屆中國秦腔藝術節的活動;活動中“陝西李梅文化藝術發展中心”在西安曲江新區正式成立。這是陝西省乃至西北地區唯一一個以藝術家個人名字命名的文化藝術實體 。李梅與張濤、惠敏麗合作,主演了由方軍執導,鄧火林編劇,西安曲江影視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聯合出品的秦腔音樂藝術電影的《寒窯記》,片中李梅飾演王寶釧一角。8月14日,她出席了《寒窯記》在西安市李家村萬達影城舉行了劇組見面會,該影片在西安11家影院上映 。同年,她主演了秦腔現代戲《大樹西遷》中的孟冰茜一角 ,分別獲得了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獎”表演獎和第二十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主角獎 。

2011年,李梅憑藉眉戶現代戲《遲開的玫瑰》中喬雪梅一角,榮獲第二十五屆戲劇梅花獎,成為戲劇“二度梅”獲得者 。同年9月,成功舉行了由陝西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文聯、陝西李梅文化藝術發展中心聯合主辦的“李梅從藝30年紀念演出”系列活動,分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了新聞發布會、北京長安大戲院演出了代表劇目之一《大樹西遷》和新編秦腔歷史劇《蘇若蘭》 ,並在中國文聯大樓戲劇家協會舉行了專家研討會 。

2012年4月15日,李梅出席了國家財政部、中國文聯、中國劇協“五部中國優秀戲劇電影”拍攝序列的國家精品劇目——秦腔現代戲《大樹西遷》在西部電影集團正式舉行的開機儀式 。該片是戲曲劇目改編的同名戲曲電影,由陝西省戲曲研究院推出,國家一級編劇陳彥創作,西部電影集團導演強小陸執導,李梅飾演片中女主角孟冰茜 。同年,李梅被陝西省婦聯評為“三秦文化優秀女性” ;被多家媒體評為"陝西最具文化影響力人物”;秦腔“十佳青年演員” 。2014年,李梅接受了人民網陝西頻道對“全國人大代表”的採訪,作為秦腔劇種的標誌性人物並錄製了視頻專訪 。

2015年,李梅出演了傳統秦腔《再續紅梅緣》,該劇借鑑了京劇《游西湖》、川劇《紅梅記》、越劇《李慧娘》和粵劇《再世紅梅記》等不同劇種的精華部分,保留了秦腔《游西湖》中《鬼怨·殺生》的經典橋段及“吹火”絕技,並在劇中跨行當分飾青衣、花旦兩個角色 。之後她做客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知·行”演播室,拍攝了標題“一帶一路”的節目專訪 。

作品劇照 作品劇照
作品造型照,劇照 作品造型照,劇照
旦角 旦角
蘇若蘭 蘇若蘭
再續紅梅緣 再續紅梅緣

行政經歷

2013年3月5日,全國人大代表李梅在“兩會”上建議:讓農民工也能有快樂的文化生活。為農民工提供文化陣地和文化產品,讓他們更好地享受公共文化陽光,儘快調適自我、融入城市,是做好當前農民工工作的重中之重 。3月21日,李梅在西安交通大學舉行的“兩會”精神學習報告會上,向全校師生員工傳達兩會精神 。

2015年12月,陝西省省委組織部陳乃霞處長宣布了關於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院長的任命決定。經陝西省省委同意、省政府決定:任命李梅同志為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院長,西安交大戲劇學院院長 。

2016年3月10日,李梅在由中宣部、文化部主辦的全國戲曲工作座談會上提出:“要讓中國傳統戲曲文化更好走進校園。雙手一比劃就把門打開了,舞台上跑幾步就是行軍萬里,這是最具中國特色的藝術形式”。並在《關於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若干政策》“如何讓傳統戲曲的魅力為當下民眾尤其是青少年所感知?”上提出多項建議 。同年6月11日,李梅率領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小梅花秦腔團的120名秦腔演員赴蘭州參加黃河劇院大型秦腔演出系列活動,並推出《狸貓換太子》、《福壽鏡》、《九江口》、《春草闖堂》、《五女拜壽》五台戲曲劇目,以及一台折子戲專場演出。該活動是促進陝甘兩地傳統文化交流、繁榮民眾文藝的一次有益嘗試 。

個人生活

生活中的李梅 生活中的李梅

家庭背景

李梅,1969年6月16日出生於陝西西安灞柳岸邊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1993年,李梅的女兒出生在陝西西安 。

個人愛好

李梅性格活潑,平易近人,對戲曲藝術非常痴迷,只要聊起她的愛好,就像打開了話匣子,滔滔不絕地講起了自己從藝多年的體會,一邊說,一邊眉飛色舞、聲情並茂地邊比劃邊哼唱起來,痴愛之情溢於言表。她四處拜師學藝,向名家請教,虛心向姊妹藝術學習,提高表演水平 。

主要作品

戲曲作品

首演劇目名稱飾演角色劇種
1984《楊七娘》楊七娘秦腔
1984《隔門賢》芙姐關中道情
1985《西湖游·鬼怨》李慧娘秦腔
1987《花木蘭》花木蘭眉戶
1988《竇娥冤》竇娥秦腔
1989《鍘美案》秦香蓮秦腔
1989《西湖遺恨》李慧娘秦腔
1994《留下真情》劉姐眉戶
1995《鬼怨殺生》李慧娘秦腔
1996《蔡倫》苦荷秦腔
1999《遲開的玫瑰》喬雪梅眉戶
2002《王寶釧》王寶釧秦腔
2004《西部風景》孟冰茜眉戶
2008《楊貴妃》楊玉環碗碗腔
2008《貴妃醉酒》楊玉環碗碗腔
2008《大樹西遷》孟冰茜秦腔
2009《蘇若蘭》蘇若蘭秦腔
2012《白蛇傳》白素貞秦腔
2013《紅色娘子軍》吳清華碗碗腔
2013《十八里相送》祝英台碗碗腔
2013《蝶戀花》楊開慧碗碗腔
2015《再續紅梅緣》李慧娘、盧昭容秦腔

相關參考: . . . . . .

參演電影

上映時間劇名扮演角色導演合作演員
2012大樹西遷孟冰茜強小陸李君梅, 李娟, 任小蕾
2010寒窯記王寶釧方軍惠敏麗, 張濤

相關參考: . .

社會活動

國會代表以及行政職務
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十四大團代表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國家文化部優秀專家
陝西省第十一屆黨代會代表陝西省第十二屆黨代會代表陝西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陝西省秦腔藝術協會副主席
陝西省政協委員陝西省青聯常委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院長西安交大戲劇學院院長

相關參考:

獲獎記錄

梅花獎
  • ▪ 2011 第25屆 戲曲表演獎 遲開的玫瑰 (獲獎)
  • ▪ 1996 第13屆 戲曲表演獎 留下真情 (獲獎)
文華獎
  • ▪ 2010 第13屆 表演獎 大樹西遷 (獲獎)
  • ▪ 2000 第9屆 表演獎 遲開的玫瑰 (獲獎)
戲劇白玉蘭獎
  • ▪ 2010 第20屆 主角獎 大樹西遷 (獲獎)
  • ▪ 2005 第15屆 主角獎 遲開的玫瑰 (獲獎)
中國戲劇節
  • ▪ 2009 第11屆 優秀表演獎 大樹西遷 (獲獎)
  • ▪ 1999 第6屆 優秀表演獎 遲開的玫瑰 (獲獎)
春蘭杯
  • ▪ 1996 表演三等獎 春節聯歡晚會 (獲獎)
金三角
  • ▪ 1996 第3屆 表演一等獎 蔡倫 (獲獎)
中國秦腔藝術節
  • ▪ 2002 第2屆 表演一等獎 王寶釧 (獲獎)
  • ▪ 2000 首屆 表演一等獎 遲開的玫瑰 (獲獎)
榮譽成就
  • ▪ 2012 陝西省 多家媒體稱號 秦腔“十佳青年演員” (獲獎)
  • ▪ 2012 陝西省 多家媒體稱號 “陝西最具文化影響力人物” (獲獎)
  • ▪ 2012 陝西省 省婦聯榮譽稱號 “三秦文化優秀女性” (獲獎)
  • ▪ 2011 全國 宣傳文化系統 “四個一批”人才 (獲獎)
  • ▪ 2011 全國 宣傳文化系統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獲獎)
  • ▪ 2010 陝西省 省婦聯榮譽稱號 “百年三八傑出女性” (獲獎)
  • ▪ 2009 全國 文化部榮譽稱號 “全國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 (獲獎)
  • ▪ 2007 陝西省 第7屆“三秦巾幗十傑” “三八紅旗手”榜首 (獲獎)
  • ▪ 2006 陝西省 文化廳、省文聯、省劇協 “陝西省行業領軍人物” (獲獎)
  • ▪ 2005 西北五省 陝西電視台 “中國秦腔四大名旦”之首 (獲獎)
  • ▪ 2005 西北五省 “中國秦腔四大名旦爭霸戰” “最佳實力獎” (獲獎)
  • ▪ 2001 陝西省 文化廳、省文聯、省劇協 “青年表演藝術家” (獲獎)
  • ▪ 2001 陝西省 省委宣傳部、省精神文明辦 “有突出貢獻專家” (獲獎)
  • ▪ 2001 陝西省 省委宣傳部、省精神文明辦 “德藝雙馨藝術家” (獲獎)
  • ▪ 1998 陝西省 文化部頒發 “突出貢獻專家獎” (獲獎)
  • ▪ 1997 陝西省 文化廳、省文聯、省劇協 “青年表演藝術家” (獲獎)
  • ▪ 1996 陝西省 陝西人民廣播電台 “十大新聞人物” (獲獎)

相關參考: . . . . . . . . . .

人物評價

李梅演出照 李梅演出照

李梅是一位肯在戲前深思熟慮,務求心領神會的演員。在秦腔現代戲《大樹西遷》中深入人物內心深處,將經歷了妻子、母親、祖母三代人生體驗的孟冰茜這一知識分子形象刻畫得形神兼備,感人至深。為了演好《鬼怨》中的李慧娘,她做了深入細緻的內心體驗與舞蹈設計,並極力調動自己的生活積累,動心化形,通過優美恰當的形體動作和飄逸大氣的舞蹈語言,精雕細刻地塑造人物。這位富於創造意識的演員,廣泛吸納姊妹藝術中的營養,錘鍊自己的聲腔並敢於創新。在眉戶劇《遲開的玫瑰》中非常自然地唱出了眉戶曲調的優雅、委婉、細膩。而在許多唱段,都把眉戶原來的板式拉長,縮短,加了拖腔變調,大大增強了眉戶曲調的敘事抒情優勢。為了強化眉戶的聲腔氣勢,唱出人物的激昂豪情,還大膽吸納了秦腔的音樂元素。這種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音域去表達特定情境的特定人物,已成為李梅的特徵 。 (中國藝術報評)

在太多誘惑的年代,年輕的從藝人難得還待在戲劇舞台上。李梅在地方劇院十多年不從俗流,酷愛秦腔,苦學苦練,終於在不易走紅的戲劇舞台上走紅,應有賀聯:瑩飛光自照,梅雨色不褪 。 (賈平凹評)

三十年很短,對於一位藝術家而言光陰總是如流水一樣匆匆而過;三十年很長,對於秦腔藝術來說它足可以塑就一位引以為榮的名角;李梅用三十年的孜孜追求,完成一個秦腔藝術家對這門藝術的尊重與愛戀,而秦腔也成就了李梅的“梅吐芳菲” 。 (騰訊網評)

李梅是一位有悟性,肯動腦筋,富於創造意識的一位演員,對於每個表演環節都能反覆琢磨,精益求精 。 (搜狐網評)她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發聲吐字,底氣充沛,音色清脆,圓潤甜淨。她唱戲字清,腔純,板正,行腔悅耳動聽,沁人心脾 。 (中國藝術報評)唱念做打無一不精,剛柔相濟文武兼備,為古老戲曲傳承做出突出貢獻,成為當今陝西地方戲曲領軍人物 。 (網易新聞評)

人物爭議

2010年,李梅受商州區政府的邀請,擔任一部由徐瑤導演,作家賈平凹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天狗》的女主角,並在9月18日出席了該劇的開機新聞發布會,但劇集開拍前女主角突然換人 。10月18日,李梅召開新聞發布會為自己討說法,認為演員應該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李梅表示沒有接到劇組更換女主角和解除合作的正式通知。此行為對她造成傷害也欺騙了公眾,使她無法面對公眾和同事的猜疑。李梅希望片方能夠公開道歉以挽回名譽損失。李梅的助理顏丹萍也表示,在接到劇組邀請後,李梅為了安排檔期,推掉了一些重要活動,並開始看劇本、練習曲子,為拍攝做了很多準備工作。李梅委託律師與製片方進行了溝通 。

2011年1月10日,《天狗》劇組在西安召開新聞發布會公開向李梅致歉。並主動給予10萬元作為精神損害補償。製片人王俊傑向多家媒體宣讀“致歉書”並與李梅握手言和,李梅接受了劇組致歉,但拒絕接受精神損害補償並預祝電視劇《天狗》成功上演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