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憲慶

李憲慶

全國自強模範、第二屆全國自強創業獎、山東省鄉村之星、工友創業優秀個人,先後獲得濟寧市勞動模範、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 現任濟寧市政協委員,濟寧市肢殘協會副主席。濟寧天久工貿有限公司董事長。

基本信息

簡介

天久工貿有限公司老廠區 天久工貿有限公司老廠區

全國自強模範、第二屆全國自強創業獎、山東省鄉村之星、工友創業優秀個人,先後獲得濟寧市勞動模範、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

現任濟寧市政協委員,濟寧市肢殘協會副主席。濟寧天久工貿有限公司董事長。

遭遇

一個寒冷漆黑的夜晚,小憲慶忽然渾身發熱,不停地哭鬧,父親和叔叔不得不用簡易的小床趟著麥隴地把小憲慶從家裡一直抬到二十多里地之外的縣城。在醫院,他被查出患上小兒麻痹症(脊髓灰質炎)。雖經醫生全力救治,卻還是落下了終身殘疾。自此,他再不能像健全人一樣行走自如,健步如飛,或者說,他從來沒有像健全人一樣行走自如,健步如飛。畢竟那時他才一歲。一歲,正是他蹣跚學步的時候。

經歷

童年

為了能夠給殘疾的孩子一個更好的未來,小憲慶的母親便隨著企業搬到了縣城工作,而父親作為農村抽調的社教幹部,長期不能在家,小憲慶只得由年逾70歲的爺爺與奶奶照顧。小憲慶並未因此而非常孤獨,身邊還有小夥伴們可以與他一起嬉戲玩耍。他們曾一起給生產隊牲口割草,掙“工分”。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小憲慶的病腿肌肉萎縮愈發嚴重,行走也因此而愈發困難。逐漸的,小夥伴們便不再願意和這個跑不起來甚至連走路的樣子都很好笑的孩子玩耍,一些孩子甚至開始嘲笑他。小憲慶只能偷偷的哭,也更加的想念身在遠方的母親,希望能夠像其他的小孩子一樣快樂的生活在父母身邊。在小憲慶7歲時,他終於忍受不了對母親的想念,在一個早晨吃完奶奶做的早飯後,偷偷的走上了去往縣城的路。這樣一個有腿疾的孩子,沿著公路慢慢的走,一走就是10公里,走了5個多小時,腳上都磨出了傷口,血跡斑斑。終於見到了母親,母親淚流滿面的為小憲慶包紮傷口。而此時的小憲慶,卻再不覺得疼痛,也不覺這一路的艱辛。

疼在憲慶身上,也疼在父母的心上。李憲慶七歲那年,父親從集市上給他買了一隻小山羊。從此,小憲慶便與小山羊相依為伴。沒事的時候他就去放羊。在土坡上,在樹林裡,在田野間,都留下了小憲慶和小山羊的身影。他靜靜地看著小山羊吃草,夕陽下,蚊子飛到小山羊身上,小憲慶總是輕輕揮舞著鞭子,幫小山羊驅趕,甚至都忘記了落在自己身上的蚊子。那時候他的鞭子也只是一個蒼蠅拍,或者指揮棒,從來沒有打過小山羊一次。在他眼裡,小山羊是他最好的朋友,有什麼心事,他都願意講述給它聽,。這種生活幾乎成了他生活的全部樂趣,小憲慶覺得那小山羊就是他的全部。忽然有一天放學回家,小憲慶發現小山羊不見了,眼前的只有一把刀,他唯一的朋友被偷走了,小憲慶為此哭了整整兩天。

上學這可能是李憲慶記憶中最後一次哭泣,他是一個倔強的孩子,別人做的到的,他一定要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他也一定要做到。成績永遠排在最前列的他,曾數次獲得全縣統考第一名的好成績。面對獎狀和紅花,面對羨慕和稱讚,他覺得那是他應得的,因為他付出的遠比常人多的多。

上學

常言道,上帝為你關住一扇門,定會為你打開一面窗。小憲慶天資聰明,再加上他很刻苦,認真,學習成績一直都名列前茅。在家長眼裡,他是一個孝順乖巧的孩子;在鄰里眼裡,他是一個善良懂事的孩子;在同學眼裡,他是一個積極勇敢的夥伴;在老師眼裡,他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學生。但是,小憲慶卻從來沒有把自己看成是小孩子。在他眼裡,他就是一顆基因變異的種子,需要在飄搖的風雨中,迅速發芽,才能茁壯成長。

高一時,李憲慶表現的更是出類拔萃,學習優異,並擔任班長及團支書。那是他生平第一次當官,覺得很過癮,同學們都很尊重和服從他。很默契的,沒有一個人說過他殘疾的腿腳,他自己也全然忘記了這一點。但是事實是殘酷的。偏偏就是因為他的腿,他的殘疾,使他被時代預支了大學夢。他的條件不被允許參加高考,更不會有讀大學的機會。蒙著被子痛哭了一個晚上之後,李憲慶戀戀不捨地離開了校園。

離開校園 離開校園,李憲慶曾一蹶不振。他把自己關在屋子裡不吃不喝的鬧情緒。他知道,這分明不是他的錯,更不是家人的錯。他能埋怨誰呢?誰都埋怨不上,只有無盡的委屈與難過。不甘心也不情願,但是事實就是這樣。經過一番冷靜的思索之後,李憲慶決定步入社會,開始一種全新的生活。因為母親是工人,加上自己又是非農業戶口,組織上面給了一個指標,使得李憲慶順利的進入了鄉供銷合作社,擔任會計工作。

離開校園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李憲慶堅信殘疾的軀體並不能消磨他的精神,意志與靈魂,他終究能夠百鍊成鋼。在供銷社,李憲慶在農資組做收款員,負責收支化肥、柴油、煤炭、農藥等各種農資款項。當時上班不到3個月,李憲慶一個人光是10元的現金一天收了3萬到5萬元,這些錢足足能夠鋪滿一個床鋪,創了單位裡面的記錄。有時候,李憲慶飯都顧不得吃,從早一直忙到晚。同事們也很關心他,因為他的腿腳不便,大家替他打飯,用腳踏車帶他等等。而李憲慶卻總是來的最早,走的最晚,苦心學習,鑽研會計方面的知識,很快他便適應了周圍的環境。工作起來認真仔細,井井有條。

當時的鄉村生活非常單調,且經常停電,李憲慶的業餘生活就是這樣度過的:在昏黃的煤油燈下看書,聽廣播。當時他訂了很多雜誌,像人民文學、山東文學、當代、十月、小說選刊、小說月報等等,他覺得只有讀書才可以讓他的生活更加充實,而那台收音機,讓他接觸到了外面的世界,並知道了張海迪的光榮事跡。

這樣的生活雖然單調了些,但是李憲慶卻覺得這也算是人民的勤務員,自己是在履行自己的人生價值。每天起早貪黑,苦學勤練珠算等基本功,自學會計知識。付出總是會有回報,不到一年,公社力發展棉花種植時,又把他調到了棉花收購站,做收款員與統計員。不到三年,他就走上了會計股長的位置。那是一個讓人非常羨慕的職位。

創業1988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祖國萬里山河之際,李憲慶開始審視對自己的鐵飯碗動搖了。自己的老家竹李村,是一個世代靠竹編手藝生存的小村莊,祖祖輩輩都幹這個,而竹編卻是一個亟待需要市場開發和生產服務的領域。李憲慶預料到了市場的潛力,覺得那更適合他。於是在徵得父親的同意和支持後,在旁人的不理解和質疑下,他毅然決定放棄手中的鐵飯碗,回到竹李村。

創業

別人覺得李憲慶走上了獨木橋,他自己卻認為是轉向了陽光道。

生來奔跑萬山中,踏盡崎嶇路自通。無論颳風下雨,還是酷暑嚴寒,李憲慶都在默默的堅持著。奔波在南方山區崎嶇的道路上,為了尋找貨源和客戶,他時常憑著一副拐杖、一個水壺、一包饅頭,走南闖北。他的毅力與誠心打動了客戶,並逐漸贏得了他們的信任和尊重。這其中,他已記不清吃了多少苦、求了多少人、熬了多少夜,用他自己的話來說,真像是跨過了一座座火焰山。

李憲慶笑言說,他這堅忍不拔的硬骨頭精神可是在康復中心練出來的。1990年至2000年前後,李憲慶先後在北京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做了三次大型的骨科整形手術。其中1990年第一次的肢體延長手術,令李憲慶飽受折磨。這次手術需要將他的左下肢骨頭截斷,帶上一個用於延長的鐵籠子,此後每三個月都需要靠扳手不停的延長,其疼痛程度不是一般人可以忍受的。那時李憲慶晚上經常被疼醒,很難睡一個安穩覺。但他仍然咬牙堅持每天不停的延長。三個月下來,他竟然瘦了有20斤,而這鐵籠子,他一帶就是10個月。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李憲慶憑著這種信念和毅力,帶動村民建成了魯西南最大的竹器市場,年銷售額過億元,解決了本村及周邊3000多人的就業,使本村集體收入過千萬元。繼竹器市場創建成功後,李憲慶經過各方面的努力又創建了濟寧市天久工貿有限責任公司。

然而,成功並沒有使他停下前行的腳步,他深知,要把企業做大做強,就必須對準市場,不斷加強學習,完善充實自我。他擠出點滴時間學習,先後通過了《商業企業管理》、《會計原理》、《企業概論》、《市場學》、《統計學》等10多門的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課程。90年代初,電腦剛剛進入市場,他首先購買兩台,專門請來老師進行學習,天資聰明加上勤奮使他很快就得心應手,遊刃有餘。他通過網路學習知識,通過網路指揮生產,通過網路聯繫客商,通過網路購進材料銷售產品......他的不斷學習,推進了企業的發展。1998年積極報名參與嘉祥縣縣域企業改制;2002年回響縣委、縣政府的號召,第一批將企業牽入嘉祥縣經濟開發區。他不斷的創新,使企業越來越強;他誠信經營,贏得了諸多國內外客戶;他的公司多次被濟寧市委、嘉祥縣委評為年度先進企業、尊師重教先進單位、先進個體工商戶、產業技術先進企業、功勳企業、愛心企業等。

即便在光環籠罩的之時,一種沉甸甸的責任也始終壓在他肩頭。李憲慶深切懂得企業越大,所承擔的責任也多。自創辦企業二十年以來,他從未以殘疾人自居,享受過國家的優惠稅收待遇。相反,他積極向國家繳納稅金累計達500多萬元。1990年至2000年自費在北京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做了3次大型肢體矯正康復手術,費用近7萬,謝絕了政府及有關部門的照顧。他富裕了,作為一個身患殘疾,同時承擔家庭重擔的企業家,面前有40多歲患癲癇病30年不能上班的弟弟需要照顧;十口之家有3人企業改制下崗需要幫助。但他並沒有忘記社會上最困難的弱勢群體,經常向社會事業捐助資金。2008年5月汶川地震發生後,當即向當地民政部門捐款1.5萬元,村鎮修路、供水、建學校、殘疾人事業宣傳等他都慷慨解囊。2009年4月到5月,嘉善縣兩名病患在濟南做腎臟移植手術,李憲慶聽說後主動捐款5000元,解決了他們的燃眉之急。面對就業有困難的殘疾人,他就在公司里給他們安排合適的崗位,讓他們得以享受自食其力的快樂。目前,為幫助更多的殘疾人就業,他正想方設法拓展企業,提供崗位,現在已經吸收安置貧困殘疾人15名,力圖把企業辦成一個殘疾人扶貧基地。

社會貢獻 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機影響了企業,但作為老闆的李憲慶,並沒有怨天尤人。滿載著希望和信心,他化危機為機遇,做到了公司不裁員,並對公司員工工資上浮15%,同時創建了省級殘疾人扶貧基地。為了解決大學生就業創業問題,帶頭創辦了濟寧市大學生就業創業實習基地,為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解決現實問題,為社會分憂解難。在危機中還與上海一知名企業達成了合作合資協定,承接勞動密集型企業的戰略轉移。利用聘來的人才,投資阿里巴巴、環球資源等國際商務網站,積極開發新產品,累計投入50餘萬元,拓展國際市場。截止2009年5月底,他不到半年就簽訂了美國、西班牙等國家產品訂單55萬美金。自2008年春節後,生產一直處於滿負荷狀態,上繳稅收比同期增加50%。

社會貢獻

當然,李憲慶的事跡還遠遠不止這些,他的奮鬥史也是我們難以用筆墨一一盡述。他的事跡雖不驚天動地,但在平凡中處處透露偉大,在給社會的帶來財富、做出貢獻的同時,也樹立了一面精神的旗幟,留給我們更多得是無盡的思索和啟迪。

為災區捐款 身為一個身患殘疾,同時承擔家庭重擔的企業家,他並沒有忘記社會上最困難的弱勢群體,經常向社會公益事業捐款捐物。2008年5月汶川地震發生後,李憲慶當即向當地民政部門捐款1.5萬元。村鎮修路、供水、建學校、殘疾人事業宣傳等他都要慷慨解囊。2009年4月到5月,嘉祥縣兩名貧困農民在濟南做腎臟移植手術,李憲慶聽說後主動捐款5000元,解決了他們的燃眉之急。面對就業有困難的殘疾人,他就在公司里給他們安排合適的崗位,讓他們得以享受自食其力的快樂。目前,為幫助更多的殘疾人就業,他正想方設法拓展企業,提供崗位,現已吸收安置貧困殘疾人15名,2009年經過驗收成為濟寧市扶貧基地。安排殘疾人就業20人。舉辦殘疾人就業培訓班2期,為50個殘疾人免費培訓。公司在2008年建立了濟寧市青年創業實習基地,累計安排大學生25人,軍轉人員5人。20多年來,公司積極按時交納稅款,收到了稅務部門認可和好評,95年-2005年連續多年在疃里鎮榮獲納稅第一名的榮譽,到現在累計交納稅款600多萬元,從沒有給政府部門申請過任何形式的優惠照顧。公司還累計為家鄉修路、修橋、建學校捐款30萬元,資助貧困大學生、為患重病人員、四川汶川的、青海玉樹等捐款20多萬元。

為災區捐款

弘揚傳統美德 李憲慶對父母、對家人、對社會的愛,贏得了黨和政府的肯定,他的企業先後榮獲濟寧市勞動關係和諧企業;濟寧市五一勞動獎狀;濟寧市安全生產先進企業濟寧市簡訊助殘愛心企業。以及嘉祥縣2009年外經外貿先進企業;嘉祥年度先進企業、尊師重教先進單位、先進個體工商戶、產業技術先進企業等。而他個人也工資榮獲嘉祥縣第五屆勞動模範、縣委縣政府外經外貿先進個人、濟寧市五一勞動獎章、2003年五月首屆濟寧市十大傑出青年農民、全國第二屆殘疾人自強創業獎,中國第八屆優秀改革人物。並連續兩屆縣政協常委,工商聯執委、手套協會副會長,縣殘聯副主席、山東省及濟寧市第五屆殘聯代表。近日,又榮獲第二屆全國殘疾人“自強創業獎”榮譽稱號。

成就

1980年12月—1988年12月山東省嘉祥縣疃里供銷社會計、會計統計物價股股長

1988年12月-1994年7月嘉祥縣疃里鎮竹匠李村個體經營

1994年7月自今嘉祥縣世發竹器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1998年8月—2003年3月參與購買嘉祥縣二輕供銷公司擔任改制後的嘉祥縣新世紀工貿公司副總經理

2004年5月自今任濟寧天久工貿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2002年12月自今任嘉祥縣政協第六屆、第七屆委員會常務委員

2007年12月任嘉祥縣殘聯副主席

2008年4月當選山東省及濟寧市第五屆殘聯代表

2003年5月當選濟寧市首屆十大傑出青年農民

2008年12月當選山東省改革開放30年30人齊魯鄉土郵票上榜人物

2009年1月當選第八屆中國改革優秀人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