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旭

李思旭

李思旭,安徽合肥人,安徽大學文學院教師。上海師範大學語言研究所博士、上海師範大學對外漢語學院碩士,香港城市大學訪問學者,國際中國語言學會會員。研究領域:語言類型學、認知語言學、語法化理論、韻律句法學。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姓名:李思旭

性別:男

最高學歷:博士

畢業院校:上海師範大學 (博士、碩士)

留學經歷:香港城市大學中文、翻譯及語言學系(訪問學者)

研究方向:語言類型學、認知語言學、語法化理論、韻律句法學等

個人簡介

在國內《世界漢語教學》、《外國語》、《語言教學與研究》、《語言研究》、《漢語學習》、《語言文字學》、《東方語言學》、《南方語言學》、《世界華文教育》、《吳語研究》、[澳門]《粵語研究》,[日本]《現代中國語研究》、[日本]《理論語言學研究》等語言學雜誌發表論文20餘篇。

所授課程

本科生《現代漢語(上)》、《現代漢語((下)》、《漢語語法專題研究》,研究生《語法化理論與漢語虛詞研究》,留學生《漢語閱讀教程(初二)》 、《漢語閱讀教程(初三)》

承擔課題

1、2012年國家社科基金《部分量編碼方式的類型學研究》(12CYY003),主持。

2、2013年國家社科基金《事件名詞的類型學特徵和詞類類型學研究》(13CYY005),參加者。

3、2011年安徽大學博士科研啟動基金項目(02303319-33190119),主持。

4、2011年安徽大學青年骨幹教師培養項目(02303301-33010234),主持。

5、2010年法國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特級教授、 法蘭西大學研究院院士 徐丹 主持 法國政府研究部課題“量和複數的研究”(ANR-06-BLAN-0259),參加者。

發表論文

一、期刊論文:

1、2014年,《“愛V不V”的認知語義及整合度等級》,《漢語學習》(待刊),11000字。

2、2014年,《從語言類型學看三個平面的互動研究》,《漢語學習》(待刊),15000字。

3、2014年,《補語全稱量化功能的類型學研究》,(澳門)《粵語研究》(待刊),12500字.

4、2014年,《動賓式動詞“見面”的多角度分析》,《世界華文教育》第1期,9500字。

5、2013年,《“論元分裂式話題句”的跨方言共性與差異》,《吳語研究》總第7期,6000字。

6、2013年,《完成體助詞量化功能差異的跨方言考察》,《南方語言學》總第5期:196-206頁,8700字。

7、2012年,《從辭彙化、語法化看話語標記的形成——兼談話語標記的來源問題》,《世界漢語教學》第3期:322-337頁,18000字。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語言文字學》2012年第12期:3-25頁,作為此期第一篇文章進行全文複印轉載。

8、2012年,《“完全受影響”和“部分受影響”編碼方式的類型學研究》,《外國語》第4期:12-23頁,16200字。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語言文字學》2012年第12期 文章索引。

9、2012年,《從共時語法化看“V上”與“V下”不對稱的實質》,《語言教學與研究》第2期:64-72頁,10600字。

10、2011年,《“有界”“無界”與補語“完”的有界化作用》,《漢語學習》第5期,12000字。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語言文字學》2012年第3期文章索引。

11、2011年,《偏稱賓語被動句的類型學考察》,《東方語言學》總第10期:124-140頁。10200字。

12、2011年,《量度形容詞短語的認知語義分析》,《世界華文教育》第3期:40-49頁。6800字。

13、2011年,《試論雙音化在語法化中雙重作用的句法位置》,《世界漢語教學》第2期:193-206頁,17000字。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語言文字學》2011年第7期 文章索引。收入余鋼 主編《學思林——上海師範大學研究生優秀成果精粹集》第126-148頁,上海:學林出版社,2012年3月出版。

14、2010年,《全稱量化和部分量化的類型學研究》,《外國語》第4期:16-31頁,19800字。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語言文字學》2010年第12期 論點摘編,第130頁。收入 徐丹 主編 《量與複數的研究—-中國境內語言的跨時空考察》第329-368頁,商務印書館,2010年12月出版。

15、2010年,《試論詞、短語、短語詞三者之關係》,《理論語言學研究》(日本)第4卷:59-68,10834字。

16、2010年,《試論“了1”“過1”“完”的功能同一性》,載 齊滬揚 主編《現代漢語虛詞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第3輯):177-191頁,復旦大學出版社,8304字。

17、2010年,《補語“完”的內部分化、語義差異及融合度等級》,《語言研究》第1期:60-68頁,12000字。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語言文字學》2010年第5期 文章索引。

18、2009年,《現代漢語動結式韻律構造模式初探》,《漢語學習》第6期:62-70頁,10600字。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語言文字學》2010年第2期 文章索引。

19、2008年,《重動句新探》,《現代中國語研究》(日本),總第10期:41-49頁,8400字。

20、2008年,《詞語理據性與對外漢語辭彙教學》,《理論語言學研究》(日本)第2卷:56-65頁,10082字。

21、2007年,《語言符號的歷時性與理據性》《理論語言學研究》(日本)第1卷,6000字。

22、2007年,《預測在聽力中的套用》,《現代語文》第6期:26-27頁,6248字。

23、2006年,《漢語詞形延長的原因》,《語文學刊》第11期:114-16頁,6200字。

二、會議論文:

1、2013年,《官話方言完成體助詞的量化功能差異》,第七屆官話方言國際學術研討會,合肥:安徽大學(11月23-24日),6000字。

2、2013年,《“別不是”“可不是”的表義傾向及辭彙化》,《世界漢語教學》“青年學者論壇”,北京:北京語言大學(11月9-10日),9200字。

3、2013年,《漢語後置雙音詞的辭彙化模式及動因》,第七屆漢語語法化問題國際研討會,武漢:華中師範大學(10月12-13日),7000字。

4、2013年,《動詞重疊全稱量化功能的類型學考察》,漢語中的量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11月13-15日),6800字,因故未出席,由“口頭報告”改為“張貼海報”。

5、2012年,《粵方言完成體助詞的量化功能差異》,第17屆國際粵方言研討會暨海外漢語方言專題討論會 廣州:暨南大學(12月8日),9500字。

6、2012年,《“論元分裂式話題句”的跨方言共性與差異》,第7屆國際吳方言學術研討會,金華:浙江師範大學(11月18日),6000字。

7、2012年,《雙音化在語法化中分化作用的句法位置——兼論漢語附著詞前後轉化的不對稱》,第17次現代漢語語法學術討論會,上海師範大學(10月14日),16500字。

8、2012年,《從“整體-部分”分裂移位看“部分格”的實質》,首屆漢語言文字學全國博士後論壇(6月30日),合肥:安徽大學,14800字。

9、2011年,《閩方言動詞重疊的全稱量化功能》,漢語方言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全國漢語方言學會第16屆年會(11月13日),福州:福建師範大學,7000字。

10、2011年,《偏稱賓語處置式的句法地位》,第六屆官話方言國際學術研討會,武漢:華中師範大學(10月16日),13000字。

11、2011年,《從辭彙化、語法化看話語標記的形成》,第六屆漢語語法化問題國際學術討論會,西安:陝西師範大學(8月6-8日),11300字。

12、2011年,《全稱量和部分量編碼方式的類型學研究》,復旦大學學術報告,6月19日下午復旦大學光華樓。

13、2011年,《從假設連詞位置分布看“聯繫項居中原則”》,國際中國語言學會第19次年會(IACL-19),天津:南開大學(6月11-13日),11200字。

14、2010年,《漢語“整體-部分”分裂移位的類型及後果》,漢語話題、焦點與信息結構學術討論會,香港城市大學(7月26日),10264字。

15、2010年,《三種特殊全稱量化結構的類型學考察》,第十六次現代漢語語法學術討論會,香港城市大學(6月8日-10日),9626字。

16、2010年,《論“整體-部分、多量-少量”優勢順序的普遍性》,中國語言的比較與類型學研究國際研討會,香港科技大學(5月8日-9日)。作為第二作者與導師陸丙甫教授合作,16000字。

17、2008年,《試論“了1”“過1”“完”的功能同一性》,第三屆全國現代漢語虛詞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研討會,浙江:湖州師範學院(5月1日-3日)。

參編教材

國家旅遊對外漢語教材《風光漢語·初級聽力II》,北京大學2009年出版。

獲獎榮譽

1、2002年6月 因成績顯著榮獲單項學院三等獎。

2、2008年5月 獲上海師範大學優秀碩士畢業論文

3、2009年3月 獲得上海師範大學博士生創新能力專項資金。

4、2010年1月 獲得對日索賠聯合會和惠明慈善基金會博士一等獎學金。

5、2011年5月 獲上海師範大學優秀博士畢業論文。

6、2013年4月 獲2013年度全國教育改革優秀教學論文大賽二等獎。

7、2013年4月 獲2013年度“全國教育改革優秀教師”稱號。

8、2013年9月 獲第二屆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研成果一等獎。

9、2013年9月 獲“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先進個人”稱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