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九

李君九(1898~1989),字序族。東富毛江橋人。北京師範大學畢業,1925年加入中國國民黨。1949年投誠,建國後先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一兵團辦公室主任,湖南省商業廳副廳長,湖南省人民政府一、二、三屆委員會委員和湖南省第五屆人大常委,第四屆政協常委,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團結委員,民革湖南省顧問。1989年3月病逝。


李君九民國14年(1925)北京師範大學畢業後,回鄉從事教育工作。同年加入中國國民黨。次年任縣立中學教務主任,參加組織縣立中學師生開展反帝、反封建宣傳,聲援北伐戰爭。民國16年起,先後任北伐軍東路先遣軍政治部組織科長,江蘇省外沙行政公署行政委員,國民黨浙江省黨部秘書,江蘇省崇明縣和福建省永安縣、連城縣縣長。
抗日戰爭時期,任預備第二師桂林留守處主任,是師長陳明仁最信任的僚屬和摯友。抗戰勝利後,任台灣長官公署專員。民國36年秋,得知陳明仁因守四平街“有功”而受獎、繼又愛陳誠排擠而撤職查辦,便致信勸慰陳明仁:“一紙撤職命令,倒成了你脫禍得福的護身符,否則,繼續與共軍作戰,負的血債更重,自己也可能不是陣亡,就是被俘。留得青山在,前途尚有可為,應該為你慶幸。”
民國38年4月中旬,中共湖南省工委為爭取程潛、陳明仁在湖南和平起義,通過李君九的好友、中共地下黨員李石靜和第一兵團司令部經理處長溫汰沫,急電催李返湘。4月20日,李君九抵長當天,會見溫汰沫和中共湖南省工委代表余志宏,余向李說明爭取陳明仁在湖南和平起義的重要性後,叮囑李掌握好陳明仁的思想動態,相機做好工作。21日晚,李會見陳明仁,講述南京黨政軍機關搬遷台灣的混亂狀況。陳說“我原打算把家眷送往台灣,請你照顧,現在只好作罷了。”李勸陳將家屬定居長沙,以穩定民心。陳明仁任李君九為第一兵團高參兼第一處處長,私章交李掌握,說:“凡是你經辦需要我蓋章的檔案,你可方便行事。”“今後在某些場合,我還要唱花臉,你聽了不要懷疑,別人有議論也不要為我辯解。”李將會見情況轉告余志宏
5月,協商成立由余志宏代表中共湖南省工委負責人、李君九代表陳明仁、程星齡代表程潛的三人小組,商談和平起義事宜。李向余志宏反映陳明仁對和平起義思想顧慮有三:“一怕泄密,二怕共產黨算舊帳,三怕戴投降帽子,把他的部屬看成俘虜。”省工委及時報告中共中央。不久陳明仁接到香港章士釗來信,轉達毛主席的幾句話:“當日,陳明仁是坐在他們的船上,各劃各的船,都想劃贏,這是理所當然的,我們會諒解,只要他站過來就行了。我們還要重用他。”陳激動不已。李陪同餘志宏會見陳明仁,陳表示決心與程潛共舉義旗。7月28日,李君九、程星齡由中共省工委的歐陽方陪同赴平江,受到金明、唐天際、李明灝等接見,會談中李君九代表陳、程,請求中國人民解放軍於8月1日進入長沙。29日,程星齡陪同志李明灝到長沙會見程潛、陳明仁,並匯報會談情況。8月4日,程潛、陳明仁通電起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