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劼人故居

李劼人故居

李劼人故居,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成都市東郊上沙河堡。因其屋傍“菱角”堰塘而建,李劼人題名為“菱窠”。是成都市郊著名景點。

基本信息

故居簡介

李劼人故居李劼人故居
故居始建於1939年,主屋原為一樓一底的懸山式草頂土木建築,1959年改為瓦頂,木柱改成磚柱,並將二層升高。1983年經全面維修。占地約4.95畝,主屋及附屬建築面積共約2000平方米。庭院中有溪水、曲徑及屋主生前手植果樹花木多株。
1987年,成立李劼人故居文管所,以專門機構和專門人員加強保護管理。1987年6月,故居正式對外開放。1989年,在《成都晚報》所開展的“蓉城新景”評選活動中,李劼人故居被評為“蓉城八景”之一。1991年由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李劼人故居文管所更名為李劼人故居博物館。2012年,更名為李劼人故居紀念館。

人物簡介

李劼人故居李劼人故居
李劼人(1891-1962),原名李家祥,四川華陽(今成都)人。中國現代著名文學家、翻譯家、社會活動家、卓有成績的報刊編輯、實業家和成都市副市長。中學時代大量閱讀中外文學名著,擅長講述故事。1912年發表處女作《遊園會》,1919年赴法國留學,曾任《群報》主筆、編輯,《川報》總編輯。各種著譯作品達六百萬字。其小說代表作《死水微瀾》、《暴風雨前》、《大波》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被稱為“大河三部曲”。它們以磅礴的筆觸書寫了從甲午戰爭到辛亥革命前後的中國社會現實,是具有時代和地方色彩的民族史詩,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唯一成功書寫了四川保路運動和四川辛亥革命的長篇歷史小說系列。李劼人因此被譽為:“成都真正的歷史家”,“川西民俗的百科全書”。
在李劼人研究學會學者和四川各大高校教授努力下,其全部作品結集為《李劼人全集》(17卷共20冊,六百餘萬字)於2011年9月由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