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其雄

李其雄祖籍潮安縣,少時在汕頭市真光國小讀書,畢業後進人汕頭英華英文進修學校學習。1926年春,他到達上海,考進暨南大學商學院商學系就讀,接著轉學到持志大學商學系學習。當時上海的持志大學,雖屬私立大學,但不少教授是海內外知名人士,李其雄在該校讀信,不僅較好地學到專業知識,而且認識了一些知名人士,為後來從事抗日救國活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他大學畢業後,回到汕頭,先後執教於英華英文進修學校和同濟、民強、現代等中學。由於他教學水平高,勤於誨人,受到學生的歡迎。

基本信息

生平

1931年,李其雄哲泰國,起初在廖榮興公司當職員,把在大學學到的商學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之中。1937年,他回祖國考察實業,其時適“七七”事變爆發,祖國軍民奮起抗敵,海外廣大僑胞也紛紛參加到支援祖國抗戰的行列。當時,全國勸募公債通羅分會在曼谷成立,由蕭佛成任會長,潮籍僑領蟻光炎、陳景川、廖公圃。鄭子彬、餘子亮任副會長,積極發動泰國僑胞購買救國公債,支援祖國軍民抗戰。李其雄根據當時的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的指示,返泰國襄助蕭佛成等推銷救國公債,甚為得力。李氏與愛國僑領蟻光炎、陳景川、廖公圃、鄭子彬、餘子亮等認為:要發動泰國僑胞積極參加救亡圖存運動,必須辦報大力開展宣傳活動。於是,他們迅速集資在曼谷創辦《中國報》,以蟻美厚等人為股東代表,由李其雄擔任讓長、總編輯兼督印人,向泰國政府辦妥登記註冊手續。該地每天出版報紙4大張,分為早版回大張,午版3大張,每星期日則出版16開本的《中國周刊》,積極宣傳抗日救國。如遇重要戰訊還出版號外。在《中國報》創刊後不久,李其雄與蟻光炎等愛國僑領共同研究,為預防發生意外,決定把《中國報》的早版回大張改版)《中原報》出版,由李其雄擔任《中原報》總編輯,蟻光炎、陳景川、廖公圃、鄭子彬、餘子亮等充任《中原報》股東。1938年,《中國報》和許多宣傳抗日救國的華文報刊遭到當時泰國有關當局封閉,《中原報》仍獲準出版發行。李其雄在諸位潮籍愛國僑領的支持下,全力主持辦好《中原報》繼續大力宣傳抗日,使該報成為當時曼谷銷量最多的華文報紙。1939年11月21日,在支援祖國抗戰中作出卓著貢獻的愛國僑領蟻光炎遭到敵偽勢力指使的兇手槍殺。

作品

對此,李其雄主持的《中原報》連續發表《旅泰華僑隆重公祭蟻光炎先生》、《蟻故主席被行刺案判決,蟻夫人對此案發表談 話》、《蟻光炎先生遇害始末》等大量文章,更加激發廣大僑胞支援祖國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熱情。1941年12月,日寇在曼谷登入後,《中原報》被迫停刊。接著,李其雄遭到日偽的通緝,只好潛逃到泰緬邊境避難,並繼續參加抗日救國宣傳活動。

發展

抗日戰爭勝利後,李其雄重新活躍在泰華報界。他於1945年9月回到曼谷接管《中原報》,專心為辦好這一華文報紙而努力。1958年10月,《中原報》被當時泰國有關當局著令停刊,但李氏辦報的決心並沒有減弱。他憑著精湛的辦報經驗,接辦泰文《榮譽報》,擔任該報董事長,努力改革該報版面,充實內容,力持正論,使該報讀者不斷增加,一躍成為泰國四大泰文報紙之一。至七十年代,李其雄又在曼谷創辦《新中原報》,自任社長,由其子李繼光任總編輯,這家華文報紙,一直在傳播中華文化和促進中泰友好與文化交流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

成就

李其雄這位泰華報界名人,一貫熱心泰國潮人同鄉社團工作,對泰國潮人慈善事業和泰華文教、體育事業也作出諸多貢獻。他曾擔任泰國潮州會館第八、九、十、十一、二十、二十一屆副主席,對會館工作常有創造性建議,被會館諸同仁所採納。1945年11月至1948年6月,泰國潮籍僑領鄭午樓、蘇君謙領導的退邏華僑救濟祖國糧荒運動卓有成效地開展,李其雄積極參與此項工作。李氏不僅以《中原報》代表的身份,擔任造邏華僑救濟祖國糧荒委員會監事長,而且在他主持的《中原報》發表多篇社論和文章,呼籲廣大僑胞為救濟當時祖國和家鄉的糧荒而慷慨捐獻。1954年至1958年,李氏以泰國潮州會館副主席的身份,兼任會館創辦的普智學校校長, 在致力增進該校校務工作的同時,先後兩次主持擴建該校校舍,使該校就讀的學生增至2500名。他還曾擔任泰國潮州會館和培英學校校友會聯合主辦的培英學校校董會副董事長,積極為該校的建設和發展而捐資獻力。為了促進泰華體育運動的發展。李其雄於二戰後特地發起建立泰國華僑體育總會,被推舉為該總會理事長,積極策劃和主持開展泰華體育活動,並曾親自率領泰華體育健兒回祖國參加全國運動會。他一貫熱心僑團工作和泰華文教、慈善、體育事業的行動,受到海內外潮籍鄉親的讚揚。

1984年,李其雄在泰國曼谷病逝,終年76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