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超群[烈士]

朱超群[烈士]
朱超群[烈士]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2、《因為年輕》:中短篇小說和散文集,珍藏版。 5、《一個春天的晚上》:短篇小說集,珍藏版。 6、《小城故事》:中短篇小說集,由《香港文學報社出版公司》出版。

朱超群簡歷

朱超群,筆名有黃安、黃亦安、葉知、葉知秋、馮志強等。

1957年8月23日出生在上海市嘉定縣黃渡鎮(現為上海市嘉定區安亭鎮),中共黨員,從小喜歡文學,高中畢業後進上海汽車廠工作,後轉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在下屬有關部門長期擔任工會、支部、總支組織和宣傳工作。企業報記者。曾經擔任上海思得貿易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經理。擅長寫中短篇小說、散文、行業新聞,部分短篇小說、散文和較多新聞在行業報及市級報上發表。已經著有小說、散文和詩歌作品50多萬字,紀實文學和新聞作品50多萬字。《世界華文作家聯合會》會員、《中國當代作家聯合會》、《中國散文家協會》、《安徽省詩詞協會》和內蒙古《沙枊文學社》作家會員。現為人類社會學研究學者。2011年出版中短篇小說集《小城故事》,組織出版《當代文學作品選》合集。

2011年:朱超群作品全記錄

(以發表前後排列):
1、《股市人生初探》:撰寫和編著的學術類作品,珍藏版。

《建黨偉業》封面《建黨偉業》封面

2、《因為年輕》:中短篇小說和散文集,珍藏版。
獲獎證書掃描獲獎證書掃描

3、《改詩徵稿集》:與他人合著,珍藏版。
4、《朋友聚會》:短篇小說集,珍藏版。
5、《一個春天的晚上》:短篇小說集,珍藏版。
6、《小城故事》:中短篇小說集,由《香港文學報社出版公司》出版。
7、《當代文學作品選》:由朱超群發起組織,《香港文學報社出版公司》出版。其中朱超群的5篇小說和3篇散文在書中發表。
8、《建黨偉業·慶祝建黨九十周年詩詞、書畫、論文大賽金榜集》: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其中入選朱超群的長詩《賀黨九十周年風雨經歷》,並為此獲得“優秀作品獎”和被授予“見證建黨九十周年功勳人物”榮譽稱號。

2011年在各類刊物上發表作品全記錄

(以發表前後排列,累計發表小說、散文和詩歌24篇/首):
1、《溫馨詩苑》創刊號上發表詩作:《五一啊,到處是風景》、《妻子為他打舊作》二首。
2、《華夏詩詞》2011年第3期上發表詩作:《理想》、《生活》二首。
3、《萌芽文藝》2011年第9期上發表散文:《游昆明:東西寺塔和金馬碧雞坊》、《游昆明:石林》、《游昆明:七彩雲南》三篇。
4、《溫馨詩苑》二期上發表散文:《閱《溫馨詩苑》創刊號有感》一篇。
5、《萌芽文藝》2011年第10期上發表小說:《迷失》、《緣》二篇。
6、《新文學》2011年上發表散文:《蟬鳴、捕蟬、童年》一篇。
7、《大文豪》2011年11月上發表小說:《過年》一篇。
8、《晨曦文藝》2011年12期上發表散文:《美好回憶》一篇。
9、《北方詩刊》2011年11期上發表小說:《小王和她的小店》一篇。
10、《溫馨詩苑》三期上發表詩作:《車城十景》十首。

朱超群部分創作專著和主編作品

中短篇小說集《小城故事》內容提要

《小城故事》中短篇小說集,由朱超群先生著。24萬字,62篇小說。故事大都描寫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江南小鎮青年男女戀愛和生活、個人和工廠生活,青年人在工作、生活和事業等方面的情景。作品以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描寫方法,描述了當時特定環境的小鎮上的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狀態。特別是對上海一個汽車城的發展過程有一定的比較詳細的描述。作品描述相當樸實、細膩、精緻、獨特,好象就是身邊人發生的身邊事。又仿佛江南小鎮上的一幅幅風景畫,展現給每一位閱讀者欣賞。《小城故事》這本中短篇小說集,也是朱超群先生從他2011年中編輯的收藏版《因為年輕》中短篇小說和散文集、《一個春天的晚上》短篇小說集和《朋友聚會》短篇小說集中精心挑選出來的合集,由香港文學報社出版公司於2011年10月正式出版。

朱超群自己在《小城故事》裡面作的序言

序言
這是我1979年5月至2004年4月期間寫的中短篇小說,計62篇。是我22歲至45歲時寫的作品。這期間,單中短篇小說一類,我寫有100多篇。散文、新聞和紀實文學類等其他作品,都不算其中。這些小說,是我和出版社在出這本書前,經過精心挑選後的作品。應該說,也是我在那個時期寫的比較滿意的中短篇小說了。

《小城故事》封面《小城故事》封面
這些小說,大部分是在沒有電腦時我用筆寫的,幾十年來,紙稿一直放在書櫥內,是今年我妻退休後,才請她落續打成電子稿的。小說稿打好後,基本上保持原稿,僅修改讓作品通順和改正錯別字。之所以想打成電子稿,是因為今年春節後,我上了網易部落格,交了許多博友,其中有作家,有散文家,有詩人,我也參加了《中國散文家協會》、《安徽省詩詞協會》和《沙枊文學會》,拿到了散文、詩歌和作家三個協會的會員證書,並在多家省市級刊物上發表了若干篇短篇小說、散文和詩歌。我想把舊作挑選出來先出本書,於是有了這樣一個結果。
我把這本書的書名起為《小城故事》。不僅因為我出生在黃渡這樣一個南方小鎮上,而且長期工作和生活在近鄰安亭小鎮上。近年黃渡合併進安亭了,我也等於一直工作和生活在這個鎮上了。我寫的多數小說作品中的內容,也主要是城鎮青年男女的工作和生活的故事。作品也成為一個小城時代的見證!我曾經也想過把書名起為《車城故事》。這是因為我長期工作在安亭的上海汽車廠里,後進中外合資後的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里。安亭由於有了上海汽車廠和後來的中德合資的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因此也就被稱為上海國際汽車城了。最後我定書名為《小城故事》,是因為不限於車城二字的緣故。
這箇中短篇小說集能夠保留至今,我想有一定的生存意義。這箇中短篇小說集能夠順利出版,也要感謝出版社的傾力幫助了。
2011年11月2日

中短篇小說集《曾經輝煌》內容提要

《曾經輝煌》小說集封面《曾經輝煌》小說集封面
中短篇小說集《曾經輝煌》,是朱超群先生的自選集。他從其三十多年來陸續寫作的100多篇小說中挑選了28篇小說結集,書名取自其中一篇小說的名字。這本書中大部分作品,已經選入《小城故事》、《當代文學作品選》、《當代作家詩人作品選》等小說專集和文集中。本書也是一本經過精選的小說專集。有些作品,早年還在《上海汽車報》、《上海機械報》等上海市級行業報的副刊上發表,如《清掃老頭》、《墊板》等;有些作品,則在近年來的各類刊物上發表,如《過年》、《燒香前後》、《小王和她的小店》等。其本書收集的所有作品,則在網路上發表,已經有數10萬人瀏覽和欣賞過。小說寫的大都是小鎮上的青年男女和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工廠里工人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是社會現實在文字上的體現,是過去的歷史在文字上的再現。作者思路敏捷、文筆清新、語言簡樸、故事純正,尤其是作品開門見山、由表及里的樸實情節,仿佛在親歷中娓娓道來,令人真實可信。《曾經輝煌》小說集封面題解

祥雲之上有無數顆星星,
在天空中閃爍。
當夜色到來之時,
匯聚成細微的光輝,
把大地人間照耀。
天底下的人啊,
一生哪管苦和甜?
貧窮或勞累,
富裕或悠閒,
都要生存每一天。
為了生活的人們,
需要勞動和創造。
勤勞換來平凡和幸福,
偉大或永恆,
人生最需要的奉獻就是工作!
書中塑造了一批人,
小城故事中的群像。
普通人的生活啊,
描繪他們的主題:
這就是--曾經輝煌!
2012年5月11日

《當代文學作品選》內容提要
《當代文學作品選》封面《當代文學作品選》封面
本書由朱超群先生組織,並與29位作者合作著書的文集。作品分為小說卷、散文卷和詩歌卷。特邀多名省市級作家、散文家和詩人參與其中,包括圈內外的圈主和名人,使文集中的作品更有份量。這些作者都是網易網路系統部落格圈子中的許多圈友,也是部落格圈子中的實力派人物,通過徵稿,組織在一起合作出書。其中作者曾正偉的現實主義小說,讓人聯想到了法國著名小說家莫泊桑的作品。這是讀者非常欣賞的世界級大師,描寫現實主義中短篇小說的傑出作家。曾正偉的一些優秀的中短篇小說,同樣有所體現。還有不少寫散文的作者,寫詩歌的作者,他或她的作品,各有特色,各顯春秋,為文集增添了輝煌。《當代作家詩人作品選》內容提要
本書是朱超群和朱先貴兩位先生主編的一部網路文學作品集。其作者既有省市級作家、散文家和詩人,也有知名或不知名的部落格作者,有一些還是初出茅廬的小青年。這部作品分小說卷、散文卷、詩歌卷三部分。選入的作品雖沒有名家大師的大題材、大手筆,卻充滿著大地的氣息和生活的真實,在藝術上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地方。不少小說在寫世情百態時,綜合運用各種表達方式,造構了一種讓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歷其事的藝術效果。不少散文做到了寫景,描山摹水,如在眼前;狀物,雕形刻貌,栩栩如生;敘事,繪聲繪色,娓娓動聽;說理,鮮明清楚,練達警策。很多詩歌體現出情真、象美、意藏、言凝的美學風貌,充分顯示了作者們的文學功力。也正因為這是草根文學,所以很多作品還與生活密切相關,或為時而著,或為事而作,成為引領人們感受生活真諦、體味人生百態的心靈雞湯。《當代中國文學作品選》內容提要
《當代中國文學作品選》封面《當代中國文學作品選》封面
本書是由朱超群先生主編的一本匯聚小說、散文和詩歌類文學作品的文集,取之於網易部落格圈《金都樂園》、《網易精彩文學》、《文學平台》、《行走的教育人》、《世界文學作家協會》、《詩文驛站》等圈和陝西省西京學院一個文學社團的徵稿。在這些部落格圈和社團中,來自於全國各地的近6萬名文學愛好者,大家通過網易系統提供的平台,成為廣大文學愛好者交流和暢所欲言的地方。他們中有的寫小說,有的寫散文,有的寫詩歌。有男的,也有女的。雖然素不相識,好說都是來自五湖四海,但作家、詩人都全了。作者中的人,有些是省市級的作家,有些是名博,有些是文學愛好者。他們所寫的作品,不僅地方色彩濃,而且作品寫得很優秀,很精彩。本書收集的小說、散文和詩歌,都是網路作者中寫得非常優秀的精品。從中可以看出,我們的作家,我們的詩人,我們的名博和文學愛好者,已經深入到網易部落格系統中筆耕,成為網易系統圈子裡的佼佼者。本書通過挖掘、發現和推薦,提升了部落格圈的文化價值,從而也提煉出一本真正具有文化價值的《當代中國文學作品選》來。

朱超群近況代表作

我怎么組織編起書來
我是一位從小喜歡文學的人,中學時期就開始追求文學夢想。18歲時高中畢業進廠工作,22時,開始有記錄的文字作品,大多是小說習作。年輕時投稿很多,其中有上海的《萌芽》、《上海文學》,《收穫》,雲南的《箇舊文藝》,北京的《北京文學》和《人民文學》,還有已經忘記了的月刊、雙月刊和季刊名稱。後來,還投過幾個小小說的刊物,以及《文學報》一類的報子,幾乎大都是不成功的。後來在上海的市級行業報上,如《上海汽車報》、《上海機械報》等報刊上,有一些新聞、紀實文學、散文和小小說之類的作品,一一發表了一些。
我在30歲以前的作品,大都用鋼筆字和原子筆寫的,存放在書櫥里,大約有50萬字。後來有些消沉了,但陸續還在寫小說、散文之類的作品,而數量則一度急劇下降,有好幾年還是空白。6年一個總結,竟只有寫了不到10萬字。36歲左右,在單位里搞工會、宣傳和黨支部工作,就做起了特約記者,竟每星期、每月寫出許多新聞類紀實作品,還有小部分的散文作品,就一發而不可收,甚至幾乎成了專職寫了10多年,做了10多年的記者生涯,寫有50多萬字新聞、紀實類作品。
公司有一份雙周報,先是四版,接著八版,後來經常十六版,和正規的市級行業報沒有區別。每期發行1萬多份,投送到各行業單位、全國五百多家特約維修站和職工手中。因為公司是市支柱產業的龍頭,贏利能力相當大,有的是資金,辦報資金相當充裕,一般的市級報望塵莫及。因此,作者寫稿都是有稿費的,因而許多作者都願意寫,稿源豐富,報子也辦得相當好。有時,報社領導要求各部門增加稿源,部門領導聞風而動,藉此宣傳各部門的業跡。一段時間,相當於好幾年內,各分廠、各部門的年終評比,對宣傳工作有一個重要指標。於是,我們各分廠、各部門也編了一份小報,一份月刊。我所在的部門,由我主編的小報和月刊,好幾年內,成為公司所有部門的佼佼者。從而,我成為公司里掘指可數的“記者皇帝”了。許多新聞,還由我自己拍攝成新聞,送電視台編輯,然後每天在中午的電視台里播放,那種效果,和市級的、省級的,甚至中央級的電視台媲美。唯一的缺點,就是沒有廣告而已。
大家閱讀了我的上述文字之後,一定知道我們公司的報刊和電視台有多強大了。也一定想知道我工作在那家單位。我們公司就是全國第一家中德合資的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上海浦東的改革開放就是那時在中德合資公司組織奠基儀式時,由當時的李鵬副總理在開幕式上向全世界宣布的。後來的黨中央總書記、政府總理,只要到上海來,大都到公司里留下身影。現在的接待大廳里,到處都是領導們的現場視察和職工們親切握手的場面……。
由於我對文學的喜愛,我的工作是非常努力的,因而成為公司上層領導的老熟人。同時經常出入公司組織的各地總結會議,在各省一些大賓館裡逢場作戲。我的能力是:領導在上面講話,我可以一面拍照,一面攝像,當會議結束時,新聞報導初稿也差不多結束了。最後,將寫好的文稿,休息時在房間裡打電腦,然後發到公司報社,就可以在每期報的企業報上發表。我成為公司里新聞寫作的快槍手,也是稿費拿到最多的作者了。
已經多年離開公司,在一家小公司做法人代表,做經理,最後做顧問,時常顧而少問或不問。時間充足了,就想寫點文學作品了。去年一年,又開始上電腦寫作,大約寫了小說、散文和詩歌10多萬字,在網易、新浪部落格上與網友、與博友、與文友文字交流。還建立了部落格圈,做起《網易精彩文學》的圈主來了。
去年一年中,還在《溫馨詩苑》、《華夏詩詞》、《新文學》、《大文豪》、《萌芽文藝》、《晨曦文藝》、《北方詩刊》等刊物上發表小說、散文和詩作24篇/首。認識了許多文人,其中有省市級的作家、詩人,以及名博和文學愛好者。從而先後加入了《世界華文作家聯合會》、《中國當代作家聯合會》、《中國散文家協會》、《安徽省詩詞協會》等著名協會,成為其中的會員。

朱超群、許雲龍和楊華朱超群、許雲龍和楊華
去年一年中,還翻出舊作,請退休後的妻子打成文字,出了四本珍藏版的書,在圈子裡,與圈友合作出了一本珍藏版的書。在三本珍藏版的中短篇小說集中,選擇出了一本由《香港文學報社出版公司》出版的自費中短篇小說集《小城故事》。忽而心血來潮,還在圈子內,組織一次徵稿,由願意自費的文友,組織出版一本《當代文學作品選》,有圈內外29位作者參與。當時計畫徵稿時間51天,結果徵稿完畢時僅36天,比原計畫提前了二個星期完成。這次,應朱先貴先生之邀,在他創建的《文學平台》上,力爭用二個月時間徵稿,將圈子中願意參與的文友的優秀作品,收入到《當代作家、詩人作品選》中來。
這是一次盛舉,也是一件好事。可以把多年來《文學平台》中許多優秀作者的作品,收集和凝聚在一本書中,特別是願意自費的一部分作者的優秀作品,凝聚在一本書中。這也是一次難度很大的事情。主要是我在不夠熟悉的圈子中組織徵稿,人與人之間的熟悉度不夠,信任度不高,如何與文友們購通,才使大家信任地讓我放手去做。好在圈主朱先貴先生,不僅是我加入安徽省詩詞協會的推薦老師,也是參與我們組織的《當代文學作品選》的作者,知道我的為人,知道我在做一件對文友有益的事。他放心讓我做,自然有他的道理了。
有人說,我是出版公司的,在為出版公司賺錢,還要我發稿費。哈哈,我告訴大家,我是作為一個文學愛好追求者個體,在與出版公司的交往中,熟悉了出書的方法。願意讓有發表欲望的文友和作者,一個人自費出一本書,有點承受不了,可以大家出一點費用,發表一篇或幾篇作品,認購幾本書或數十本書,滿足一下做個作家和詩人的欲望。或者檢驗一下自己是否達到發表的能力。我們在做一件可以讓文友的作品得到發表的事情,我們在搭一個平台。可以說,是和朱先貴先生創建的一樣的《文學平台》。他創建這樣一個圈子,是長期的。我們組織的是一個發表出書的《文學平台》,這個平台是有時間限制的,而且是很短的,可以說是稍縱即逝的。組織出書《當代作家、詩人作品選》不是最後一次,以後可能還會有幾次,但是我相信,這樣的次數,這樣的機會,一定是不多的。
我組織編書這件事,只是在表達和測試我對做一件事的運作能力,當機力斷的組織能力,以及想做成一件事的把握能力。也是為文友們做一件有益的事情,幫助一些不能出一本書,但可以發表一、二篇文學作品,甚至更多一些文學作品的友人做一件實事。或許多年以後,人們會想起這件事,留下一個永遠美好的回憶呢!當我做完這些事情後,我的主要精力,還是要轉向,寫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小說、散文、詩歌和論文。在人生有限的時間裡,寫幾本對自己、對社會都有益的書。我現在作為一名人類社會學研究的學者,正在努力爭取在一、二年中出一本論文集,從而奠定成為一名真正學者的地位。
2012年1月18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