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康[京劇票友]

朱永康,京劇票友。1922年生於上海。曾任宜山中學的特級數學教師。

基本信息

生平簡介

曾任宜山中學的特級數學教師。在職時曾多次獲得“先進,模範”稱號。離休後,任春暉業餘中學校長,仍執教不輟。
自幼喜愛京劇,10歲登台,尤喜愛黃桂秋先生的唱腔。1956年正式拜黃先生為師,追隨老師22年,得到黃派藝術的真傳,黃桂秋把自己所有的絕活都教給了朱永康。朱永康認為:“其實一開始,旦角的戲就是給男演員寫的,我不理解為什麼有女老生、女花臉,戲校就不招男旦呢?我學男旦,是因為我的音色和這個行當接近,我認為在這個問題上,專業應該和票友互相支持。”同時,他還認為:“只有男旦才能唱好黃派戲,因為男旦的嗓子寬、亮。”
朱先生常常在家中自己拉胡琴吊嗓子,同時抓緊時間寫書,著有《黃桂秋舞台藝術》等。1989年3月,完成了《黃桂秋老師和他的黃派藝術》;1996年8月,與畢谷雲合作,完成了《徐碧雲老師的舞台生涯》。以上兩篇文章詳盡地介紹了京劇旦角黃派、徐派藝術的形成,發展與影響,分別刊載於《京劇談往錄》的“三編;四編”中。
業餘時間經常票演黃派的《玉堂春》、《王寶釧》、《春秋配》、《別宮祭江》、《蝴蝶媒》、《雙官誥》等劇目。晚年,朱先生仍能票演大段二黃腔的《祭江》,而不失黃派“嗲嗲的,甜甜的,嬌嬌的,脆脆的”獨有風格。黃桂秋先生大概是“酒嗓子”,演出之前要喝酒。朱永康學老師,出場前也非要喝兩口不可。
朱先生還醉心於黃派藝術的音樂理論研究,晚年完成了《春秋配》、《別宮祭江》二劇的譜曲。1993年遠渡重洋到美國講學授徒,傳播黃派藝術。在美期間,與人合作票演了麒派名劇《斬經堂》,飾演吳漢之妻王蘭英,大獲好評。
2006年朱永康先生個人出資承擔、由上海國際京劇票房相幫操辦,邀請上海的有關人士在文化俱樂部舉行了黃桂秋紀念會。
黃桂秋先生的孫女黃小秋曾問藝於朱先生。[1]

活動年表

1985年12月8日,農曆乙丑年十月廿七日:南北流派交流演出專場舉辦北京市京劇崑曲振興協會聯合北京、上海、西安部分專業、業餘京劇演員舉辦南北流派交流演出專場。演出劇目:《金玉奴》、《霸王別姬》、《祭江》等。主要演員:孫毓敏、南奇、朱永康等。
2008年5月27日,農曆戊子年四月廿三日:“大江杯”第八屆十省市京劇票友匯演舉行由上海市戲劇家協會、上海市戲迷協會等單位主辦的“大江杯”第八屆十省市京劇票友匯演於5月27、5月28日,在逸夫舞台舉行兩場演出,演出期間的募捐所得款捐獻給地震災區人民。

演出劇目

《文姬歸漢》(林德炘)
《失子驚瘋》(卞月娥)
《嘆皇陵》(朱達人)
《五台會兄》(周春選)
《尚香別宮》(朱永康)
《二進宮》(王玉田(時年92歲,專業))
《搜孤救孤》(王金麟(美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