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尖

朱家尖

朱家尖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位於浙江省舟山群島東南部,與相距1.35海里的“海天佛國”普陀山並稱普陀山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是舟山群島核心旅遊區“普陀金三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舟山群島的第五大島,島嶼面積72平方公里。風景區在創建優秀景區的同時,也重視旅遊文化的建設,已經成為中國華東地區最有活力的海濱旅遊勝地之一。朱家尖位於北緯29°50′-29°57′,東經122°50′-122°56′,是舟山群島1390個島嶼中的第五大島,全島面積74平方公里,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東海之濱。

基本信息

概況

朱家尖島自然景觀獨特,風景旅遊資源豐富,1988年朱家尖旅遊區開發啟動。1993年朱家尖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成立,統一負責對28.8平方公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保護、規劃和建設的實施。1998年建立了朱家尖風景旅遊管委會,並與朱家尖鎮政府合署辦公,在市、區政府的領導下,實施全島一體化管理,旅遊體製得以理順,朱家尖旅遊區進入了全面發展階段。朱家尖位於北緯29°50′-29°57′,東經122°50′-122°56′,是舟山群島1390個島嶼中的第五大島,全島面積74平方公里,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東海之濱。她以滬、杭、甬經濟發達地區為依託,與海天佛國普陀山、東方漁都沈家門和金庸筆下桃花島隔水相依,構成獨特的“舟山旅遊金三角”。

為科學地發展朱家尖,1993年3月委託浙江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了《舟山市普陀區朱家尖總體規劃》,並在1998年11月,編制了《普陀朱家尖國家海島生態公園旅遊發展規劃》,2222年又委託上海同濟大學編制了《2222年——2030年朱家尖總體規劃》。從此,朱家尖風景區走上了一條景區開發、利用與資源合理保護相結合的科學的發展道路。朱家尖島風光秀麗迷人。島上金沙連綿,碧浪蕩漾,奇石峻拔,洞礁錯置,海光迷幻,森林廣布,潮音不絕,空氣清新。綿亘島際總長6300米的九人連環沙灘,好似一條黃金項鍊,鑲嵌在青山碧海之間,崖壁陡峻,洞穴深幽,海蝕地貌遍布島東南海岸;千岩競秀,石景多姿,鬼斧神工,惟妙惟肖;烏石礫灘,全國罕見,烏塘潮音,天籟之奏;漁舟唱晚,海火熒濤,東沙涌日,氣象萬千;海鷗翔集,銀魚逐波,漁村風情與現代漁業景觀兼而有之;林木青幽,空氣清新,夏無酷暑,氣候宜人,物產豐富,水產眾多。

朱家尖堅持實施旅遊精品戰略,加快推進高檔酒店、休閒度假別墅、大型旅遊商品購物中心、中國佛教學院、遊艇、海釣俱樂部、沙灘運動娛樂城、海島國際會議中心等主體產業群,使之成為與國際接軌、設施優良、服務一流、環境優美、形象鮮明的長三角海濱度假旅遊首選地。

榮譽

“舟山旅遊金三角”之一,與“海天佛國”普陀山並稱為普陀山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

朱家尖的沙灘最為著名,被國際沙雕組織WSSA確認為世界上沙質和風景最好的沙灘之一,朱家尖在沙灘的沙質和景致方面都遠遠超過了目前最好的避暑勝地之一的夏威夷群島;

1997年朱家尖風景區獲“浙江省風景名勝區優秀景點建設”殊榮;

2004年被浙江省旅遊局評為“省十大最佳旅遊度假勝地”之一;

2008年獲得WTF年度“最佳生態目的地”大獎,以及中國(舟山)國際旅遊攝影創作基地之一;

2009年榮登國家AAAA旅遊景區行列,同年在人民網旅遊頻道主辦的“中國最美海岸線”評選活動中,朱家尖以最高票數位居榜首;

旅遊景點

大青山

朱家尖大青山海島生態公園位於朱家尖島的南端,占地2.97平方公里,它三面臨海崗巒依海起勢,峰巒綿亘十餘里,海岸線達30多公里。公園以朱家尖島的最高峰--大青山為主體,最高海拔378.6米。景區融山、海、沙、石、洞、礁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一體,在依山腳而建的9公里環島一線上,形成了牛頭看沙、箬槽觀海、貓跳品礁、彭安賞石等各不同的觀景帶,區內絕壁峭立,溝壑縱橫,氣勢險峻,匯集了海蝕崖、海蝕台地、海蝕溝壑、海蝕岬角等各種海島景觀,不愧為海崖礁石薈萃之地。

朱家尖大青山國家公園是普陀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景區--朱家尖的核心景區。十平方公里的區域面積、30多公里的海岸線、18公里的環島旅遊大道,集聚了陽光、海浪、沙灘、礁石、峭壁、漁村、千島海景等一系列現代濱海休閒度假的優質資源以及國家公園特有的稀缺元素,大青山國家公園以其特有的"山奇、石怪、灘美"風景資源而聞名。

"十里金沙"勝景中的千沙、里沙、青沙,各具風姿。千沙時尚浪漫,是婚紗攝影首選之地;里沙典雅靈秀,以千年古木林為背,以"海上盆景"為臂,環抱著幽藍如鏡的大海,是自然界的皇家園林;青沙恬靜悠然,如小家碧玉,獨處一隅,時而與這裡的山海共同幻化出"青沙煙濤"的神奇景致。三沙毗連,拱衛著無垠碧海,邀您徜徉其間,共享大青山海島陽光的私家典藏!

因特殊的地理位置與氣候,區內匯集了海蝕崖、海蝕台地、海蝕溝壑、海蝕岬角等各種海蝕地貌, 特別是以里柱弄海溝為主體的峭壁公園,被譽為"海崖礁石薈萃之地",一條約百米長的索橋凌空橫亘海溝之上,讓人深感大自然造物之奇險。

"中國筲箕灣漁村"是目前浙東沿海地區保存最為完整的原生態漁村。筲箕形的天然港灣內百戶"黛瓦白牆"的漁家星羅棋布。以此為依託開發的漁家樂,供往來遊客餐飲住宿,體驗"耕海牧漁"的別樣人生!

登臨378.6米的朱家尖制高點--青山峰,身在青山醉霧繚繞中,東看著名的舟山洋鞍漁場,南眺"海上絲綢之路"-蝦峙門國際航道和國際商船錨泊地,西攬千島勝景,北望"中國漁都"沈家門漁港千帆競發、瞻仰佛教勝地普陀洛伽,未進山門心已無塵。

青山峰

青山峰是大青山的主峰,海拔378.6米。上世紀五十年代,大青山作為東海前哨曾駐紮過守島部隊。青山峰上至 今還留有軍營、坑道和車庫等軍事設施。山頂視野開闊,是千島海景最佳觀賞點,東望普陀、東極諸島;南眺東亭山燈塔和洋鞍漁場;西面是桃花島和進出東海漁場的主要通道烏沙門水道;北面則是"中國漁都"沈家門漁港。站在山頂,臨海憑風,讓人心胸豁然開朗。銜遠山,吞東海,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筲箕灣

筲箕灣是一處天然的港灣,它坐落於大青山西麓山腳,西臨出入洋鞍漁場的烏紗門水道,三面環山,腹地平坦,南北寬約330米,縱深1500米,因地形酷似漁家淘米用的筲箕,故而得名。這裡是朱家尖島最早的海邊人家安居之所,古代先民在這裡駕船撒網、耕海耘魚,逐漸形成朱家尖第一個自然漁村。筲箕灣是目前浙東沿海地區保存最為完整的原生態漁村。

彭安

彭安位於大青山西南山麓,素來以石山和石林風景聞名。區內山石成林,色青而質堅,且造型奇特,被稱為"海島小石林"。彭安與西峰島隔海相望,而這中間的水道就是著名的烏紗門水道,是去洋鞍漁場的必經之路。

峭壁公園

峭壁公園以里柱弄海溝為主體,因海蝕作用而形成。它長495米,最窄處僅26米。在數百萬年前,海溝對面的山峰還是與大青山合為一體,經年累月的海浪侵蝕,硬生生的把它與大青山撕裂,形成了獨立的山體,一條約百米長的索橋凌空橫亘海溝之上,立其上,俯瞰峭壁峻岩,讓人深感大自然造物之奇險。

貓跳

貓跳位於大青山東南部,是一處天然的岬角,崖邊多險峻岩石,高低不平,行路時需要跳躍而過,形似貓跳,故而得名。貓跳是一處理想的望海品礁觀景點,區內匯集了海蝕崖、海蝕台地、海蝕溝壑等大量的海蝕地貌,為朱家尖海崖石礁薈萃之處。貓跳嘴長約1100米,寬500多米,最高海拔47.6米,歷來是船隻進出烏紗門水道的重要標誌。山角沿崖絕壁峭立,溝壑縱橫。兩側礁石遍布,浪濤拍岸涌雪,一般人很難靠近。

箬槽

箬槽背倚大青山,南北分別被牛頭山和貓跳兩處岬角所挾持,自成一處呈喇叭口狀的小海灣,沿海一線,礁石林立。海水從喇叭口湧入,聲勢浩大,衝擊著沿岸的峭石懸崖,激起浪花千層。箬槽植被豐茂,還有野生獐鹿和野山羊生活在其中。站在箬槽憑崖遠眺,只見雲水蒼茫, 海水顏色層次分明,粼粼波光時現時滅,近處海濤拍岸。站在箬槽觀海,那份豪情絕對堪比當年曹操東臨碣石觀滄海。

牛頭山

牛頭山是大青山最東面的山峰,因形狀宛若向大海探首汲水的牛頭而得名。它是景區南北分界中最大、最突出的岬角,故而形成天然的全景觀賞點。

站在牛頭上,北面可以清晰地將"十里金沙、五沙連環"盡收眼底,南望東面海域一望無際,是被譽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國際深水航道的必經之道。

青沙

青沙灘長約500米,寬約150米,東臨大海,背倚大青山,蒼翠的山影把這裡的海洋、沙灘和村落染成一片青色,故而得名。由於地勢的作用,東風起時,洶湧的波濤連綿不絕地撲向沙岙,噴出的煙霧又如輕紗羽衣,飄舞在沙灘上,故形成了"青沙煙濤"的奇景。

里沙 · 里沙生態園

里沙又名"西蓮花池大沙灘",相傳普陀山僧人曾在此建西蓮花池,因而得名。灘長約800米,寬170米。灘呈弦月形,灘面平緩,沙質金黃。每當東風甫吹,沙起如霧,盤鏇於灘面之上,蔚為壯觀。

里沙生態園環抱著里沙,占地100多畝,有上千年歷史。林中樹冠一齊向背對大海的方向伸展,狀若蓬帆,形成 "古老沙成林,綠樹攀青藤" 的獨特風景。良好的生態環境讓這裡素有"天然氧吧"之稱。您可以在這裡體驗"露天象棋"、"原木攀爬"、"竹林迷宮"等戶外休閒娛樂項目。

千沙

千沙又叫千步沙,長約1200米,寬約170米,它橫亘於姆嶺山和癩頭山之間,如一根經年挑著兩座青山的扁擔,南北兩側礁石險峻,驚濤拍岸。金沙沿碧海布地,步行其上,如履金毯,觀遠海孤帆,雲光天影,更讓人心曠神怡。由謝晉導演的《鴉片戰爭》曾在千沙拍攝外景。

沙雕藝術廣場

1999年金秋季節,首屆中國舟山國際沙雕節在朱家尖南沙舉行。此後每年的9月至10月間,國內外沙雕藝術家們匯聚一堂一展身手,用心雕琢精美的沙雕作品。沙雕已成為朱家尖與世界各國人民相互了解增進友誼的橋樑,融合了豐富的海洋資源與現代藝術,充分展示了朱家尖神奇獨特的魅力。南沙景點是朱家尖景區的精華所在,也是"十里金沙"奇觀的中心。說起"十里金沙"那可是朱家尖島的驕傲,朱家尖沙景資源十分豐富,尤其是島東南沿岸依次排列的東沙、南沙、千沙、里沙和青沙五大沙灘,綿延近5公里,如一條金色的項鍊鑲嵌在青山碧海之間,號稱"十里金沙"。各沙灘兩盡頭,均有岬角相擁,獨立成景,灘岸綠林環抱,灘前碧波萬頃',灘面金黃開闊,景色蔚為壯觀,如此遼闊的大沙灘,加之清一色的細純沙粒,在全國沿海都是罕見的。

烏石礫灘

烏石礫灘位於樟州灣西岸,長500米,寬100米,高5米,這些晶瑩圓潤的烏石是大自然的傑作。1億年前燕山運動時期,在海浪的作用下,海灣兩側的山體破裂剝落,大小不一的山石落入海底。樟州港灣面向東海,每遇東風,風大浪急,在海浪和潮汐長年累月的沖刷下,原有的稜角逐漸被打磨殆盡,形成一顆顆光滑烏亮的鵝卵石,被海浪衝上海灘,堆積成蔚為壯觀的烏石礫灘。每逢月夜,潮音與石塊摩擦聲相互回應,烏石聽潮,更是一絕。非常有意思的是,衢山島的馬足村有一片白石塘灘。

烏石塘水上樂園是融趣味、智力、挑戰於一體的水上競技、遊樂場所。朱家尖旅遊公司於2005年投資300萬元建造,適宜遊客開展戶外休閒體育運動。水上樂園主要有大啤酒滾桶、五級盪繩飛渡、情侶橋、鐵索橋、好漢橋、鑽圈橋、樹墩盪橋等大小二十餘個項目,設立A區(相對深水區)和B區(相對淺水區),分別適合成人和少兒開展水上競技、遊樂活動。配套項目有沙地接力橋、木輪水車等,您還可以在泥鰍河裡盡情嬉戲,享受一番兒時在鄉村田間捉泥鰍的樂趣。

觀音文化苑

觀音文化苑(白山景區)位於朱家尖島的北部,與"海天佛國"普陀山隔海相望。景區面積1.2平方公里,它是以豐富的自然景觀為基礎,憑藉歷史淵源融入觀音文化內涵,使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有機結合,相得益彰。白山景區自然景觀以奇石異縫聞名,主要景點有觀音彩繪、靈鷲峰、天縫台、八戒望海等。

景區內的"印象普陀"實景演出由著名導演張藝謀、王潮歌、樊躍印象鐵三角傾力打造,這是一台以觀音文化為主軸,結合普陀的佛教文化和海洋民俗文化,集參與性與觀賞性於一體的實景演出。

情人島

情人島位於朱家尖島的東南面,面積只有0.2平方公里,以小巧玲瓏和海山 景觀展示著自己獨特的美。龍洞、龍子伴朱等海蝕奇觀從洞壁奔騰而出,讓人頓感生機勃勃。看似縹緲的"海上棧道"是觀景的最佳之處,攜手走過的"戰壕"是一生最美的追憶。"忽聞海山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如果你運氣好還能有幸發現海市蜃樓。

白沙島

朱家尖白沙島朱家尖白沙島

舟山市普陀區朱家尖街道的白沙島(白沙鄉)有"浪舞白沙,海釣樂園"的美譽,是中國第一個主題釣島。

白沙島位於舟山普陀旅遊金三角內,島小而精。西與沙雕故鄉朱家尖,單程水路僅20分鐘航程,東北部與中國四大佛教名山普陀山隔海相望,與洛迦山隔海相鄰。白沙島一年四季氣候宜人,海島風俗濃郁,漁民純樸好客,境內碧海綠島,卵石礫灘兼具,藍天秀水,奇山異石,美不勝收,是海釣和海島休閒度假的理想之地。

白沙海釣由來已久,由於地處洋鞍漁場,鯛類、鱸類等可釣魚種蘊藏量尤為豐富。洋鞍列島距白沙島11.5千米,屬白沙鄉管轄,是舟山著名的漁場,由東亭山(別名外洋鞍)和北亭山(別名里洋鞍)島礁組成,兩島總共面積0.38平方公里,因島形似馬鞍,屹立於東海大洋故名。島上建有利用太陽能發電的國際燈塔,島礁區名貴鯛類、石斑魚眾多,是舟山群島最佳的天然海釣示範區。在白沙島不僅有天然的專業海釣區,並建立了適合廣大遊客的休閒釣點,同時乘坐仿古大捕船拉網、捕魚等漁家樂活動也吸引了大批遊客到白沙島遊玩。白沙島是專業海釣愛好者和休閒海釣活動者的樂園,也是遊客們體驗陽光、海風和漁民生活的最佳去處,白沙島可以盡情享受競技運動和時尚休閒帶給你的樂趣。

阿德哥休閒漁莊

阿德哥休閒漁莊阿德哥休閒漁莊

阿德哥休閒漁莊它位於朱家尖西岙漁業村北側,背靠浙江省最大的萬畝梭子蟹養殖觀光基地,距朱家尖各大景點僅五分鐘車程。漁莊占地面積80多畝,建設投資1200多萬元。漁莊內環境優雅,空氣清新,是一個休閒度假的理想場所。別具風格的餐廳可容納200人同時就餐,設有標準房11間、可容納100人開會的會議室一間、KTV包廂3間,另有燒烤區、垂釣區、兒童娛樂區、停車場等服務配套設施齊全。2007年開業以來已榮獲省級精品點、市三星級漁農莊、青年文明號、巾幗文明崗、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賞漁鄉風光,品漁家菜餚,讓生命自由呼吸,令心情輕鬆飛翔。遠離城市的喧囂,擺脫世俗的羈絆,撐一支竹篙泛舟魚塘、撒一片魚網捕鱗捉蝦。或靜思窗前,漫步壟上;或對月小酌,圍火燒烤。淳樸、憨厚的阿德哥帶著舟山人特有的好客和豪爽,歡迎您前來度假休閒,一品朱家尖漁家文化的源遠流長。

旅遊線路

一日游

線路特色:乘小舟、觀海景,感受濃郁的漁家風情。

線路設計:朱家尖—觀音文化苑—烏石塘—樟州漁村—國際沙雕藝術廣場

線路詳情:

早餐後游觀音游觀音文苑,觀高69米的觀音壁一畫,賞奇峰怪石、千岩競秀;至烏石塘景區乘小舟、觀海景,感受濃郁的漁家風情。

下午赴國際沙雕藝術廣場,觀摩沙雕作品,領略碧海金沙,享受陽光海浪,體驗海味海韻。

二日游

線路特色:陽光,沙灘,燒烤,篝火,盡情享受夏日盛宴!

線路設計:

D1 國際沙雕藝術廣場—十里金沙—十里金沙垂釣園

前往遊覽國際沙雕藝術廣場十里金沙,觀摩沙雕作品,領略碧海南沙,享受陽光沙灘大海……晚上燒烤、篝火晚會(踩著沙灘,聽著濤聲,圍著篝火,夏日的海灘邊,享受自助晚宴,盡情HAPPY!)[住朱家尖]

D2 觀音文化苑—烏石塘

早餐後遊覽觀音文化苑景區(觀69米高的觀音壁畫,賞奇峰怪石,千岩競秀——天縫台、靈鷲峰、清涼洞、八戒望海石),烏石塘景區(坐小漁船觀海景、水上樂園找回童年的樂趣),中餐後返程!

民俗風情

漁業

1、造船漁民造船,要擇吉日良辰。開工前,要用三牲福禮敬請天地神靈,向大木師傅敬酒、送“紅包”。新船梁頭(龍骨)定位時要披紅掛彩;裝淡水的“水艙”梁頭合攏處要襯銀洋(或銅板、銅錢),並用銀釘(或銅釘)釘合,漁民稱它為“船靈魂”,亦稱“水靈魂”。最後一道工序裝船“眼睛”,叫“定彩”。“定彩”也要選擇吉期,並付給大木師傅雙份工錢和“紅包”。施工時要在船尾欄板上貼上“海不揚波”的橫幅,由大木師博按五色彩條(五行)紮好的銀釘,嵌釘好“眼睛”,用紅布把“眼睛”蒙上。新船下水時,再揭去紅布,稱“啟眼”,由身強力壯、父母雙全(有福氣)的幾十名青壯年在敲鑼打鼓、鞭炮齊鳴的氣氛中將船徐徐“赴水”(推入水中),諧音“富庶”,以示吉利。赴水時,東家站在船頭上向木工師傅和圍觀者拋分饅頭,即謂“新船下水拋饅頭”。

2、船關菩薩漁船後艙,設有神龕,專供船關菩薩(老爺),叫聖堂艙。新船赴水時,要用三牲福禮向船關菩薩“祝福”。金塘流網船和枸杞等地的小對船供奉女菩薩,大對、背對、大捕船上供奉男菩薩。船關菩薩兩旁有兩個木雕小神像,一個叫順風耳,一個叫千里眼。“祝福”除漁船赴水時進行外,每汛出海時也要進行,漁汛結束時還要“散福”。每次“祝福”或“散福”,都要用豬頭、全鴨、鮮魚作供品。供畢,由老大從豬鼻上割下一塊肉拋人海中,大夥才分食。近洋張網漁民,則於每年立夏、端午、重陽節,到張網桁地“祝福”。

3、祭海舊時,漁船每汛出海生產前,要在船上祭告神祇,向神明行跪叩禮後燒化疏碟,稱為“行文書”。由老大捧一杯酒潑人海中,並拋少許肉塊人海,叫“酬遊魂”,以祈禱漁船出海順風順水。這天,船上眾人忌講不吉利的話,不許吵架。

農業

4、掛春牛圖立春日,農家都要掛春牛圖。圖中的牛棺或手牽牛繩緊走,或騎在牛背上悠閒吹笛,以示該年生產的忙閒;圖中還標著一年的生產節氣和潮水漲落時辰,實系一種古老的農事掛曆。

5、浸種農戶俗稱浸谷種為“秧子落缸(桶)”。秧子上要放一張紅紙,壓一把鐮刀“鎮邪”。

6、敬牛倌舊時春耕結束,東家要請牛倌(看牛囝)和長工、短工吃一餐酒肉飯,俗稱“打散”。看牛囝坐上位,東家要備兩隻白煮雞蛋敬送牛倌。吃飯時先由作頭長工講幾句吉利話,如“先吃舌蹋,稻桶甩脫”等等。如果東家不請這一餐,牛倌就要到處唱“種田不打散,三畝田割攏吃一餐”之類的不吉利山歌。解放後,此俗廢。80年代土地實行承包後,農戶仍很敬重農忙時節的幫工,盡力給予款待。

7、迎龍求雨舊時遇久旱,農民習慣請龍求雨。由地保或村里長為首,聚集村民,扎一稻草龍,備帶三牲禮品,執水幡(青竹棒上掛紙幡),到“龍潭”旁進行供祭,見潭中出現魚、蝦、蛇類等水族,捕得其一作為“龍王”替身盛於葫蘆(或缽盂)中,放入“龍亭”,抬回供奉,待下雨或七天以後才把水族送回龍潭。請了龍不下雨,農民便將“龍王”暴曬於烈日下,俗稱“烤龍王”。縣城附近的農民,還要將“龍亭”抬到縣衙中,叫縣官跪拜叩求。縣官往往親至衙門外迎接“龍王”。解放後,宣傳唯物主義,且境內陸續修建起了大小水庫及溝渠,基本解決了久旱不雨帶來的災荒,此陋俗乃絕。

8、打果樹如遇果樹不結果,主人便在除夕夜去鞭打,叫做“勿會生,年三十夜打”。如李樹不結李子,就在樹上掛一隻破草鞋,一人執鞭打草鞋,邊打邊問:“儂會生勿會生”另一人在旁連連應道:“明年會生了!明年會生了!”解放後,此俗不多見。

9、孵鵝禁忌孵鵝時農民要在窩旁放鐵器(刀、剪之類)“鎮邪”,要揀漲潮時辰落窩的鵝蛋作種,並且要將備孵的鵝蛋放在主婦用的圍身布衩里,然後一齊放入孵窩,以為這樣才可使小鵝一齊出窩。種鵝生蛋時,不能生一個拾一個,必須在窩裡留一個,以為這樣可防鵝娘歇窩不生。

手工業

10、祭溜頭神解放前曬鹽要經過引潮、刮泥、淋鹵等工序,鹽民對淋滷的溜頭看得很神聖,要備三牲祭品祭祈溜頭神,祈求豐收。解放後,此俗漸止。

11、各種手藝的學徒拜師之日謂起師。學徒期中,學徒在春節、端午、中秋、重陽等節,須向師傅送禮。若同席就餐,師傅坐上位,徒弟坐下位,且要先為師傅篩酒、盛飯。待師傅動筷,徒弟方可吃飯;師傅放下碗筷,徒弟也得放下。學徒期三年,學滿後謂“滿師”。

12、手藝業同行間不可拆台,一個作坊只可有一個包作師傅(即“作頭”);被邀參加工作的師傅無論手藝多高、資格多老,須聽從包作師傅調度;若東家請兩個以上包作師傅作業的(即“劈作做”),兩套人馬互不干涉,但各顯手段,互相競爭,謂“別場”。

13、各種手藝的師傅同桌吃飯,座次應是:石匠坐上位,木匠坐東側,泥水匠坐西側,漆匠坐下位,並要給同桌各位篩酒。

14、上述習俗大都沿傳至今,但師徒同席已無嚴格的規矩,多可平起平坐了。

風禮習俗

15、婚禮新婚女子三日王傳說這是宋高宗立下的規矩。康王為紀念搭救過他的紅姑,下旨舟山女子出嫁,可戴鳳冠,披露帔,鋪紅氈,坐花轎,舉大宮燈,揚布讕旗,吹吹打打喜慶三日。解放後,坐轎等習俗消失,但喜慶三日熱鬧一番,一直被島民所沿襲。

16、定親舊時定親皆憑父母之命、媒灼之言,且講究門當戶對,故有“牆門對牆門(指大戶),籬笆對籬笆(指以籬笆充院門的貧苦戶)”之說。先由男方托媒傳話,請算命先生卜吉,若“八字”相諧,則具果品遣媒人往請女方生辰,謂“請庚帖”,女方同意送“庚帖”給男方,謂“過帖”。男方把雙方生辰“八字”置於灶神龕,三日內卜之不吉,便送還女方庚帖,卜之吉,則婚事定。再請媒人持婚書及禮物送往女家,謂“納吉”,也叫“傳送”。女方將預先為女婿及其父母等長輩準備好的鞋子、筆墨紙硯、繡袋等物放入男方禮擔中作回禮,叫“過書”。然後,男方將聘禮(錢幣)、樣紅(首飾,多為戒指、耳環和衣料)、酒餅(點心)送往女家,謂“下聘”或“下定”。解放後,提倡戀愛自由,不再有諸多繁文縟節,但少數人仍講究八字相諧和聘禮多少。

17、迎親由男方擇定吉日。婚期前日,男方要派人(一般為父母雙全的男青年)去女方搬奩物,謂啪“搬嫁妝”。嫁妝多少不一,多的十箱十櫃,最少也有夜桶(子孫桶)、火囪(取暖爐)、家工籃(盛放剪刀、尺、針線、零布等物的器皿)三件。男女雙方家中都要辦酒宴。女方辦“開面酒”,新娘要請墮民嫂絞面,謂“開面”,男方辦“豬肝花油蘿蔔羹”。入夜,由一或三位爹娘雙全的未婚男青年與新郎(共二人或四人,以此湊成雙數)同宿新房。次日凌晨,男方具牲禮祀神,謂“享先”。迎親時,以墮民為使者,備花轎、請樂隊至女家。女方攔轎阻止。使者“以錢饋門”得以入,謂“開門鈿”或“開門紙包”。新娘上轎前,要吃“上轎飯”,第一口吐回父母床頭,示意不忘養育之恩。新娘或由兄弟“抱上轎”,或由童女“領上轎”,上轎後,女方兄弟或母親持一碗水潑於轎上或停轎處,意為“嫁出去的囡,潑出去的水”,不準回頭。中途,送娘要將轎內火囪灰倒掉一些。轎至男方,由童女請出轎,新娘要先過馬鞍(木雕小鞍),謂“跨鞍入華堂”,再踩著麻袋至堂前,謂“傳袋(代)”。解放以後,潑水、童女領上轎、跨鞍等俗已廢。新娘步行或用腳踏車(80年代多用汽車)送至夫家,但享先等俗廢而復萌。

18、拜見鈿拜堂時,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父母長輩。拜長輩時,新娘要致甜茶一杯,並與新郎一起跪拜。長輩都有包著錢幣的紅包相贈,謂“見面禮”,也叫“拜見鈿”。此俗在鄉村今仍盛行,但新郎新娘不再跪拜,改用鞠躬或合掌禮拜。

19、叩頭鈿新娘也要備一些裝有少量錢幣的紅紙包,準備在接受夫家主要親屬的小孩叩見時分送,謂“叩頭鈿”。相傳,在使用金屬幣時,新娘將銅幣用彩線紮好,系以纓墜,掛於前來叩頭的小孩胸前,故稱“新娘子銅鈿牌”。今此俗仍行,但小孩不再行叩頭禮,新娘只需把紅包交其婆婆分送即可。

20、討個“生”字拜堂後,新娘入洞房,由一長者捧喜果盤至堂前,將盤中十多樣乾果拋向華堂,讓賀客小孩搶食。各果都有吉祥之意,棗子謂“早生貴子”,桂圓謂“蟾宮折桂”。還故意摻進生的花生、瓜子、黃豆等,小孩食之,不約而同會喊“生的”、“生的”。新郎家圖的就是討個“生”字,意謂新娘不久就會生下貴子。

21、阿姑代拜堂在漁村,如遇新郎出海生產因風暴等情況不能趕上婚期時由新郎的姐妹代替拜堂,並在新房內籠養一隻公雞,公雞頸上懸一紅布條餵以飯食。新郎回來後,才將公雞放出,俗謂“阿姑代拜堂,公雞陪洞房”。此俗已廢。

22、賀郎有兩重內容:一、新郎的舅媽、姑媽等至親,在婚期臨近前要送老母雞、胖蹄等給新郎補養身體。二、喜日筵散後,主人於新房內設糖果、菜餚,邀親朋八人入房圍坐,互唱賀郎調,其餘賓客站立四周,笑鬧相賀,這是朱家尖婚禮中的傳統習俗之一。解放後,此俗仍存,但有變化,一般為晚宴後由男女儐相若干在華堂圍坐於“賀郎桌”(由三張八仙桌拼成)的兩邊,新郎新娘坐上位,二位郎頭儐(賀會的主持人)坐下位,賓客站立四周,以說唱嬉鬧相賀。男女儐相也可互賀以增加熱鬧氣氛。郎頭儐以唱賀郎調為主,“賀郎調”七字一句,多系演唱人即興之作,多數為祝賀新人早得貴子、長大有出息等吉利詞,也有要新郎新娘表演節目的。80年代起,此俗漸衰,多以放電影、錄像代之,並以此饗謝賓客。城鎮青年則有以茶話會形式代之。

23、鬧新房新婚三日內晚上,親朋可潛入洞房取出物件,翌日向新郎新娘索取煙糖果錢,再將質物歸還,也叫吵房。吵房者不論長幼尊卑,謂“三日內嘸大小”。

24、安心 婚後第三天,女方兄弟持新娘在家穿過的舊衣服與女紅工具及葷素菜餚,看望新出嫁的姐(妹),要她從此安心於婆家。

25、回門 新娘和新郎或在結婚當日午餐後,或第三天回娘家,謂“回門”。一些海島因交通不便,有在一月或一年甚至數年後才回門的。結婚當日回門的,要當晚趕回,婚後第三天回門的,多在娘家宿上幾夜。

26、死婚也叫“陰配”。父母為已亡子女尋覓配偶,舉行婚禮合葬。儀禮與生人結婚相似,只在拜堂時由生人捧死者的木主牌代替(一般由男方的姐妹代拜)。“新房”中供以茗果,朝夕更換,房內床蓆箱櫃一應俱全。女方“嫁妝”多用彩紙紮制。成“婚”後,由男方家人將女方屍骨遷來與男方合葬,並燒化“嫁妝”。解放後,此俗已不多見。

27、文明結婚民國時始流行。多以公共場所為結姻處,新郎新娘穿禮服立於下位,證婚人立於上位,介紹人(媒人)立於旁,賓客分坐左右。先由證婚人致賀詞後,雙方交換飾物並於婚書上蓋上章,再由主婚人、介紹人蓋章。新郎新娘互行相見禮,向來賓行禮作謝,時佐以樂歌。舉行文明結婚,見面鈿仍不可少。

生活習俗

28、留飯 娘海島居民崇尚節儉,在飯後(一般指午飯),要留下一些冷飯,摻入下一餐的米中,作為“飯娘”,可提高出飯率。解放後,此俗仍被島民沿襲。

29、吊飯 平時以番薯幹當飯的貧窮漁農民,一旦來了貴客,便在布袋裡裝少量米,放在番薯乾湯飯里煮。開飯時,將袋中米飯撈起供客人食用,叫做“吃吊飯”,主人自己仍吃番薯乾飯(湯)。70年代後,不再有此習,主、賓皆吃同樣飯菜。

30、進補 漁民嗜好菸酒外,對滋補別有講究。每逢漁汛開始,一般都以老酒浸黑(紅)棗、老酒芝麻煮胡桃肉、紅糖老酒煮雞蛋等進補。條件稍好的還用“神仙雞”(用三四斤重的全雞,去毛和內臟,放入缽內,加上老酒等佐料,連缽放入鍋中,鍋底放少許食鹽,不用水,用火烤)、“酒淘黃魚”(新鮮大黃魚加老酒、黃糖,用缽煮食)、“酒淘魚膠”(用黃鱘魚膠或毛嘗魚膠配全雞或豬肉,加老酒、紅糖煮食)等進補。

31、愛食膀臘腐臭食品 島上居民愛食醃冬瓜、臭莧菜梗等食物。待客時,除備鮮魚蝦外,必備鹹魚、糟魚、泥螺、蟹醬等鹹“下飯”。“鹹菜黃魚”是舟山名菜,流傳有“三日不吃鹹菜湯,腳娘肚(小腿)就酸汪汪(無力)”之說。解放後,此風仍沿,但已注重“吃新鮮”。

32、芋艿箍芋艿是朱家尖漁農村酒筵上必備的主菜。芋艿碗數越多,表示酒席越豐盛,酒席上的芋艿吃不光,赴宴者可用手帕或紙頭包回去。朱家尖居民辦酒席,一般用“湯十三”(連湯十三道菜),芋艿亦必備,吃完還可添加。80年代,筵席好壞已不以芋艿多少為準,而著重於海鮮、禽類的豐盛與否。

33、背單與龍褲 漁民習慣穿大襟布衫和背單(心),冬有棉背心,夏有單背心,春秋穿夾背心。下海生產時,亦上身穿背心,下身著龍褲(褲腳管特大),其布料均用栲網的栲皮栲過。民間流傳著“青浜廟子湖,菩薩穿龍褲”,“黃興東福山,菩薩穿背單”之說。海島婦女的衣著,其衣袖褲管也大至盈尺。漁村青年衣著時興,穿龍褲和背心的已不多見。

34、造屋 居民造屋要先請風水先生擇地定向,破士、定磉、上樑等也都要擇吉日良辰。上棟樑日,主人給各作業師傅發雙工錢,向木作師傅送“紅包”,向親友饋送饅頭等物,以示慶賀。棟樑上掛紅布,貼橫披,兩頭各掛內盛穀物種子的麻袋一隻,棟柱上貼綠、藍紙楹聯,忌紅紙,以避“火上房”。上樑時,鳴放鞭炮,由木作師傅將正梁安上,拋下麻袋,由等在下面的子女接住,意為“傳種(宗)接代”,上樑時,最喜下雨,以應“及時下雨,生活富裕”之兆。居民在鄰居建房時,要在各自房屋上掛紅布或插紅旗,意可避免“風水”被造房戶獨占。

35、客居契約 到親友家作客,夫妻不可同房。女兒女婿到丈人家做客也不例外。如果要在丈人家同房,須寫好“客居租屋契約”,壓於枕下。現今,此俗已非舊時那樣嚴格遵循。

36、灶具 島民對灶和灶具十分講究。“家裡再窮,也不虧待灶公”。砌灶要請陰陽先生選吉日,付給泥水工雙工錢。新灶使用時,要供灶君。使用新鑊時,要先炒一鑊“新灶倭豆”分送鄰居,以祈“頭頭順利”。解放後,供灶君舊習逐漸消失,其餘一直沿襲,至80年代,才不多見。

時令習俗

37、春節凌晨設香案、陳果品“祭天”,並放爆竹。黎明開門放爆竹,謂“開門迎財神”。人人穿戴一新,小孩要向長輩拜歲,去親戚朋友師傅家拜歲的,多攜帶荔枝、桂圓、紅(黑)棗等禮品,謂“挈拜歲包頭”。也有人家先去祖墳祭拜,謂“拜墳頭歲”。在嵊泗的一些小島,必先拜墳頭歲,在拜墳頭歲前,不到別家吃飯;有的先去宗廟禮拜,謂“拜菩薩歲”。初二始走親訪友。出門見人,忌講不吉利話,忌吵嘴;要互道問候、祝福。早上與人交談,禁忌“早”字,一為防生蚤,二為避遭災。現多不諱。早餐興吃糖年糕,多與酒釀混煮,以討“生活年年高”之兆。解放後,城鎮北方籍人口增多,吃水餃之風隨之引入。初一不汲水、不灑掃、不花錢購物、不動刀剪,食物都在除夕預先切好。婦女不去池邊、河埠頭洗滌。上述習俗現雖存在,但不一定都嚴格遵循。

38、舊時個別人家還在是晚取殘肴,插以殘燭,置於床下,曰“老鼠糧”,謂此夜老鼠成親,給以恩惠,日後不致為害,此習今廢。解放後,城鎮職工休假三天,假期中,親朋好友互訪互宴,歡度佳節。

39、上燈祭正月十三至十八。十三謂“上燈”,各祠廟懸彩燈,陳器玩供神,稱“燈祭”。晚上,常有小孩提燈出遊,鄉間多盛馬燈、船燈等。上燈祭以十四日為最盛,定海城關鎮的東管廟、內外太保廟都要開放娘娘菩薩房間,供人遊覽。東管廟等還要舉行傳統性的古董博覽會,名曰“擺祭”,實是展示各廟的古董、書畫、文物、珠寶等。十八日燈散,謂“落燈”。解放後,此俗漸廢。

40、元宵正月十五。舊時多自製燈籠,或懸掛屋檐,或提燈外出遊玩。是夜,鄉間燈會進城,居民晚餐後皆上街看燈會,並多食糯米湯圓(也叫“元宵”),意謂團團圓圓。解放後,燈會不興,但城鎮居民仍要在這晚外出,名曰看燈會,實為散步或走訪。文化部門和工會推行猜燈謎等活動,燈會也逐漸恢復。

41.立春舊時,在立春日,人們言行謹慎,不吵鬧打罵,不損壞器皿,以免沖神而遭不祥。是日,叫化子們捏泥成“春牛”,扎麥稈為“芒神”,由“小討飯”用露頂小嬌抬著“討飯頭腦”,去鄉村分送“春牛圖”。農戶出錢或糧為酬,俗謂“小討飯做春官”。民國時期,抬“討飯頭腦”之風已息。分送春牛圖之習沿襲至今。

42、清明各家持麻糍、菜餚等到祖墳祭祀,祀畢,於墳頂加土插竹,掛紙銅鈿、撒米飯、螄螺等物,謂上墳。如有兒童圍觀,須分麻糍或錢幣,謂分麻糍銅鈿,以囑兒童保護祖墳。舊時,同宗還行族祭,合族男子可吃“清明羹飯”,食後還分麻糍。族祭費用皆從族中祀田收入支付,祭祀儀式多由族長主持。此俗解放後已止。清明前幾日,各家還要設祭祀祖,飯後往屋頂上拋螄螺殼,以驅蟲虐。清明日,家家戶戶插柳條於門壁,婦女插柳條、菜花、青篙等於髮際,以求來世親人齊全。有“清明戴花,來世有媽;清明戴枝青,來世有親人;清明插楊柳,來世有娘舅”等語。

43、端午家家戶戶插菖蒲、蘄艾(俗稱“蒲劍”、“艾旗”)等於門檐,並用菖蒲根剪作人形,串以彩線,佩於兒童身上;制香囊放於箱籠或掛於兒童胸前;在蛋殼上畫兒童跨虎圖(謂“蛋殼老虎”),掛於床沿,並貼自畫端午老虎於大門、房門以祛邪。配製雄黃酒飲服及噴灑屋內外,驅邪消毒;燒白芷、蒼朮以祛害蟲;用彩線紮成圓形辮子,繫於小孩腕上(男左女右),叫纏手繩、長壽繩、端午籠,一直帶到七巧夕。用雄黃在嬰兒額上寫“王”字,以“辟祟”等。端午節還要裹棕子、做烏饅頭、糰子等祭祖並饋送親友鄰居。農家要給看牛小囝分食雄黃豆(蠶豆)。解放後,除插菖蒲,裹棕子等俗仍行,餘皆漸衰。

44、立秋立秋日吃西瓜或立秋時分喝一口涼水,意為可防中暑或腹瀉;兒童服用萊菔子(蘿蔔)、蓼面、炒米粉等拌和食物,傳說吃後可防積滯。

45、七巧七月初七。鄉間婦女多用浸泡後的槿葉搓洗成汁,和水洗髮,或用紫蘇葉加包葉,泡開水、滴食油而成的混和液洗髮,洗後的頭髮柔軟、光滑、有香味。據說七月七洗次頭,頭髮不易因汗多而發臭(舊時女子往往一年洗一次發)。七月七用槿葉洗髮之俗今仍盛行,但不再限於一年一度,平時多用洗髮精、洗髮膏、香皂等。

46、是日,凡兒童腕上套有端午籠者,都摘下扔於房頂,以供喜鵲銜去搭銀河橋,讓牛郎織女相會。至晚,婦女陳瓜果於露天,向牛郎織女“乞巧”。乞巧形式多樣,有在眉月明星下,用線穿針,成功的為得巧者;有用盂水映星光,觀看水中星星,以辨目力強弱者;有面對星空,認準一組七星,口念“七顆星,七七星,念過七遍會聰明”者;也有懸米篩於樹梢上,靜窺篩目,希望看到牛郎織女相會的情景。此俗今已不行,偶有的僅作娛樂而已。

47、七月半俗稱“鬼節”、“中元節”。前後數日在村口設壇,請僧道打醮放焰口、高懸蜈蚣旗,路邊掛冥錠、紙衣,地上擺酒食,舍施野鬼;扎制鬼王、黑白無常、童男童女、紙塔等紙神、紙物,置於壇旁。祀畢,燒化紙錠、紙衣、紙神,於空中放天燈,在海上放水燈,敬送神祇,驅逐野鬼,祈求水陸平安。解放後,此俗一度泯滅,80年代,民間又有做七月半羹飯者。

48、七月三十俗謂地藏王菩薩生日,或地藏王菩薩開眼觀光大千世界的日子。是日夜,家家戶戶插香於地上、瓜果上或桅下、水缸、米缸邊,謂“插地香”。沿海居民還用稻草紮成浮盤,上點燈火,置浮海面,任海水漂流,叫放水燈,是仿效打醮時送逐遊魂的一種習俗。此俗民國時期已不行。

49、八月初三傳說為灶神生日。各家以素食、糕點、果品、麵條祭灶。祭畢,合家吃“長壽麵”。解放後,不再祭祀,僅在灶龕前擺上一碗熟面代供品,並多在這日吃麵條。

50、中秋節朱家尖島民於八月十六過中秋。傳說其來歷有二:一說宋代宰相史彌遠,回鄉過節途中耽誤一日;二說方國珍忙於守城,忘了過節日。史、方的家人等待到第二天才過中秋節,後旁人相沿成習至今。中秋前,家家購備月餅,並饋贈親友及師長。中秋傍晚,陳月餅酒肴祀祖後,飲酒賞月吃月餅,謂“合家團圓”。

51、重陽九月初九日。鄉間有做糰子、裹棕子祭祖並饋送親友之風。婿家要給丈姆家挑重陽擔,現多為饋贈一般性禮品,如酒、糕點等。城鎮居民多有登高習俗。

52、冬至舊時大節之一。是日,要由年滿花甲的老人舉行族祭,禮如清明節。農家普遍做“冬至湯圓”祭祖。官家、紳仕、儒生要祭孔、祭魁星,以求仕途暢順。解放後此風泯滅,但民間以“冬至湯圓”為節令食品之俗仍存。

53、祭灶農曆十二月廿三日,家家戶戶炒豆、備糕點,陳祭灶果於灶上,扎草馬於灶前,供以草料、飲水。祭畢,燒化草馬、金箔與舊灶君像,換上新灶君像,謂“送灶”。然後,全家分食祭灶果。

54、謝年城鄉一些富戶一上臘月就忙起來,撣塵洗滌,殺禽畜辦年貨,擇日供三牲或五牲福禮,向神靈禮拜祝禱,謂“謝年”或“送年”。祭畢,割取少許福禮放入酒杯,在金箔火化時,灑向空中,分饗四方鬼神,謂“散福”。祭神後,要做“年夜羹飯”,敬祀祖宗,祀畢,邀親鄰長者共餐,謂“分歲”、“吃年夜飯”。舊時,城中大戶都把它作為拉關係、結人情的良機,競相請客,以致年夜飯越吃越早。一般居民則多在祭灶後始謝年,且形式較簡。解放後,此俗一度隱滅,今在鄉村又漸盛。55、除夕舊時,家家戶戶要貼鬥神、春聯、青龍紙。青龍紙為紅、黃、青三色,上畫雙龍戲珠或兼畫和合二仙及聚寶盆,青龍紙貼於穀倉,紅龍紙貼在門窗。是日,出門在外的都要回家,團團圓圓吃年夜飯;儘可能還清債務,水缸、米缸都要備得滿滿的,意為“滿櫃滿罐”,祈禱來年生活美滿。吃年夜飯後要坐夜“守歲”,給兒孫輩分“壓歲錢”,大人們坐夜到零時或通宵。解放後,貼鬥神、春聯、青龍紙一度斂止,餘俗皆仍盛行。80年代,又盛行貼春聯。

民間文藝

56、朱家尖的民間文藝內容十分豐富,如傳統的舟山鑼鼓、跳蚤舞、秧歌、剪紙等。

沙雕故鄉

朱家尖朱家尖

1999年舉辦的首屆中國舟山國際沙雕節開創了我國沙雕藝術和沙雕旅遊活動的先河,也是從那時候起,舟山逐漸走出了傳統的旅遊資源開發模式,在思想觀念上有了新的突破。自舉辦沙雕節以來,每年都有數十萬遊客前去朱家尖觀摩沙雕作品、品味沙雕文化、領略海島風情。每屆沙雕節都以新構思、新舉措實現了辦節形式、規模、內容上的創新和發展。連續八屆的舟山國際沙雕節,使“以節促旅、以旅活市”的效應得到充分顯現,確立了其在國內的領先地位,吸引了國內新聞界、旅遊界和國際沙雕界的廣泛關注。自舉辦以來,每屆舟山國際沙雕節都被國家旅遊局列為重點推介旅遊活動,成為浙江省名品旅遊節慶活動,並被列入全國節慶五十強。舟山人“點沙成金”,為中國旅遊業創造了一個精品。

1999年金秋季節,由國際沙雕協會WSSA授權,首屆中國舟山國際沙雕節在朱家尖南沙舉行。來自英國、荷蘭、丹麥、美國、加拿大、墨西哥、日本、新加坡等8個國家10支國外代表隊和我國的上海油畫雕塑院、四川美院、中國美院、中央美院、上大美院、廣州美院以及香港、澳門、舟山等11支國內隊參加了首次在中國舉辦的國際沙雕比賽。沙雕藝術家和愛好者們以嚴謹的態度、巧妙的構思、熟練的手法,以"和平與友誼"為主題,創作出21組栩栩如生、惹人喜愛的沙雕作品,第一次把沙雕的迷人風采和獨特魅力展現在國人面前,引起了巨大的轟動,首屆沙雕節期間,共迎來了近20萬的國內外遊客。


朱家尖朱家尖
2000年7月7日至8月15日,第二屆中國舟山國際沙雕節又在朱家尖南沙舉行 ,這屆沙雕節吸引了英國、西班牙、荷蘭、丹麥、墨西哥、美國、加拿大、印度、日本、新加坡和中國等國家的11支國際專業沙雕隊和我國的四川美院、中國美院、中央美院、上海油畫雕塑院、廣州美院、山東藝術學院以及香港、澳門、台灣、舟山等11支國內專業沙雕隊,沙雕手們圍繞"世紀奇觀"這一主題,用7天時間雕成了23座5米至10米高的沙雕作品,這一座座薈萃各國文化奇蹟的沙雕作品,在朱家尖南沙營造了一道沙雕藝術和海濱自然風光互相融合、互相輝映的奇特的海濱旅遊風景線。人們在驚嘆藝術家們鬼斧神工的藝術手法之餘,對沙雕這一國內新興的藝術奇葩有了深層次的了解。

2003年舉辦的第五屆中國舟山國際沙雕節則首次採用比賽與展示相結合、集中與散點式相結合等形式,並第一次由國內沙雕手完成主題沙雕的創作。沙雕作品展示的“絲綢之路”,主要由盛世中華、神氣新疆、異域古國等3部分內容組成,沙雕長度在3000米以上。大型組合沙雕集中展示區域長300米,寬50米,主題附屬區域長150米,總用沙量達2萬立方米,最高處為13米,這將再次創下亞洲沙雕作品規模新記錄。2001年9月,當第三屆中國舟山國際沙雕節以嶄新的面貌展現在人們眼前時,大家無不驚嘆人類藝術的偉大,由荷蘭INAXI公司組織的34位國際一流沙雕專家在當地誌願者緊密配合下,揮汗運鏟,賦予了金沙以活的靈魂和栩栩如生的形象。這屆沙雕節以"歐洲文明起源"為主題,以荷馬史詩"奧德賽的故事"為主要內容,以沙雕的形式講述了古希臘伊塔國王奧德賽的離奇經歷。這屆沙雕節改變了前兩屆以單體作品和比賽的方式,首次採用了群體組合的形式,在長150米、寬50米的沙灘上,圍繞奧德賽故事的情節,創作了44座大小不一,單體與群體相結合的作品,氣勢宏偉,規模巨大,創下了亞洲沙雕的新紀錄。這屆沙雕節,第一次與世界上著名的專業沙雕公司合作,荷蘭INAXI公司自1991年以來一直專職活躍在國際沙雕界,曾在荷蘭、比利時、丹麥、德國、法國、西班牙、義大利和美國創作沙雕作品,曾先後兩次創造了沙雕的吉尼斯紀錄。這屆沙雕節第一次由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欄目向全世界作了現場直播,把中國舟山國際沙雕形象全方位推向世界。這屆沙雕節吸引了二十幾萬中外遊客,精彩的沙雕藝術、生動的藝術題材和豐富多彩的活動,唱響了中國沙雕的獨枝品牌,給熱愛藝術的人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和無盡的回味。 2002年9月被國家旅遊局列為"中國民間藝術游重點活動"的第四屆中國舟山國際沙雕節在浙江舟山群島朱家尖南沙隆重舉行。本屆沙雕節以"世界古代八大奇觀"為主題,以沙雕作品創作和展示為主要內容,採用特大型組合沙雕的形式,向遊客演示神奇的沙雕藝術,展示我們這個星球文明的傑出代表之作。沙雕節整個沙雕景區由中國的萬里長城圍繞,內部劃分為4個小廣場,分別創作反映四大洲文明的歷史奇觀。具體作品內容為:中國兵馬俑,埃及金字塔、獅身人面像和國王胡夫的故事,希臘宙斯雕像和眾神的故事,古巴比倫空中花園和通天塔,古代瑪雅城市,高棉吳哥城,義大利中央大教堂和史前巨石群。

2004年第六屆中國舟山國際沙雕節以"至愛永恆(Love Forever)"為主題,以"愛漫人間"、"華夏戀曲"和"西方情緣"為分主題。每組作品由若干個單體組成,或分散或連線,通過"愛"的內在脈絡有機結合,營造出了一個"愛的大觀園"。本屆沙雕節的沙雕展區長250米,寬55米,用沙量達2萬多立方米,規模空前,是歷屆之最。沙雕展區的現場布局呈花園式分布,改變過去單一式的進出口布局,整個遊覽線路曲徑通幽,按園林式設計。本屆沙雕節在沙雕作品上首次實施人工造霧、造水,使人物、樓台、山景等形象更加逼真。本屆沙雕節首次邀請著名節目主持人李湘為沙雕節形象代言人,由李湘來宣傳沙雕、推介沙雕。

2005年第七屆中國舟山國際沙雕節 以“走向海洋”為主題 採用比賽與展示相結合的方式 ,使節慶活動更賦新意,本屆沙雕作品展示在南沙沙灘和附近的黑松林兩個區域進行。那裡展出以沙雕童話為主題的《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漁夫的故事》、《海的女兒》等多個極具海洋特色的沙雕作品;沙灘區域則創作以走下海洋為主題的《鄭和下西洋》組雕作品。

首屆舟山國際沙雕節主題:《和平與友誼》

第二屆舟山國際沙雕主題:《世紀奇觀》

第三屆舟山國際沙雕節主題:《歐洲文明起源》

第四屆舟山國際沙雕節主題:《世界古代八大奇觀》

2002全國沙雕邀請賽主題:《人類與環境》

第五屆舟山國際沙雕節主題:《絲綢之路》

第六屆舟山國際沙雕節主題:《至愛永恆》

第七屆舟山國際沙雕節主題:《走向海洋》

第八屆舟山國際沙雕節主題:《動漫Party--讓海濱度假更浪漫》

第九屆舟山國際沙雕節主題:《奧運史話》

第十屆舟山國際沙雕節主題:《世界海島公園》

第十一屆舟山國際沙雕節主題:《未來海洋之城》

第十二屆舟山國際沙雕節主題:《非洲世界》

第十三屆舟山國際沙雕節主題:《沙雕迪士尼》

美食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朱家尖四面環海,海產品十分豐富。黃魚、墨斗魚、海蟹、花蛤、淡菜、貝殼類、條紋蝦、對蝦等等,應有盡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當地的烹調技藝,亦頗有特色。清蒸或清煮海鮮,原汁原味,鮮美可口,百吃不厭,回味無窮。看似簡單平常,實質水平高超,蘊涵了深奧的哲理,是烹飪技藝從簡單到複雜,再從複雜回歸簡單的“返樸歸真”。

紅膏嗆蟹

冬至前後捕獲的白梭子蟹,肉肥膏紅,整個放到鹽水裡,略加浸漬,便是聞名遐邇的紅膏搶蟹,鮮美可口,誘人食慾,是當地酒席的必備冷菜。

梭子蟹又稱白蟹

產於近海,頭胸部兩端突出,形如梭子,兩螯細長,甲殼表面有紫雲紋。肉質細嫩、潔白,膏似凝脂,富含蛋白質、脂肪及多種礦物質。可蒸著吃,可炒著吃,也可把白蟹切成小塊,以食鹽、醬等醃漬之。

購物

普陀佛茶

普陀佛茶普陀佛茶

普陀佛茶產於佛教聖地-“海天佛國”普陀山及周圍諸海島,朱家尖島大山、大坪崗等地因海洋水體調節和茂林防護,常年雲霧瀰漫、陽光漫射、土壤肥沃、空氣潔淨,有著獨特的生態物候環境,所產茶葉天然品質極其優異。

普陀茶生產歷史悠久,普陀山種茶大約始於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或五代十國時期,據明?李日華《紫桃軒雜綴》記述:“普陀老僧,貽餘小白岩茶一裹,葉有白茸,論之無色,徐飲覺涼透心腑。”僧曰:“木岩茶至上、六斤,專供(觀音)大士,僧得綴者寡矣”。《浙江通志》引《定海縣誌》記載:“定海之茶,多山谷野產。……普陀佛茶,可愈肺癰血痢,然亦不甚多得。”清朝光緒年間列為貢品。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銀獎。

普陀佛茶每年在“清明”節前後採制。鮮葉一芽一葉至一芽二葉初展,要求“勻、整、淨、嫩”,采後經薄攤-殺青-揉捻-搓團-起毫-烘焙乾燥等工序精製而成。條索“似螺非螺,似眉非眉”,色澤翠綠披毫,香氣馥郁,湯色和葉底嫩綠明亮,滋味甘醇爽口。

普陀佛茶1984年獲浙江名茶稱號,1986年獲省人民政府“名特優新”產品“金鷹獎”,1998年獲中華文化名茶銀獎,1999至2002年連續四屆“國際名茶”金獎,2001年中國浙江國際農業博覽會金獎,2001、2002中國精品名茶博覽會金獎,2003年中國茶葉學會“中茶杯”一等獎,2002至2005年浙江省農博會優質農產品金獎。

朱家尖西瓜

牛角灣牌朱家尖西瓜又稱朱家尖佛瓜,產於國家級風景旅遊區朱家尖,產地自然環境優良,產品風味獨特,具有果形飽滿勻稱,果肉脆嫩,甘甜多汁等優點,是盛夏季節清爽解渴的佳果。2007年被國家農業部認定為無公害農產品,是我區十大特色優質農產品之一。

順母黃泥螺

黃泥螺黃泥螺

黃泥螺又名土鐵。順母塗三鮑黃泥螺產地順母塗。因海塗最適宜泥螺生長,故泥螺粒大質嫩,品質特優,尤其經順母塗特有的加工技藝鹽制後更是色黃透明,香氣四溢,軟嫩可口。早在150多年前已遠銷寧波、上海,及新加波等東南亞市場,頗有名氣。

最早收購、鹽制順母塗黃泥螺是順母塗“年大成”泥螺商行,後來有“楊聚興”泥螺行。楊聚興泥螺行在上世紀三十年代遠銷香港,以後有“柳聚豐”、“胡泉和”泥螺行開張,他們還在寧波開設分行和棧房。解放前後,年產三鮑泥螺2萬公斤左右。到上世紀60年代,農村合作化,順母塗成立人民公社海塗產品加工廠,年產三鮑黃泥螺約5萬公斤。上海邵萬生糟醉廠、寧波柴橋食品廠是上世紀50年代、60年代和順母塗產品加工廠長期掛鈎單位。三鮑黃泥螺經他們小包裝後銷往寧波、杭州、上海等各大市場,往往是供不應求,產品十分旺銷。

上世紀70年代後,順母大批海塗被圍,同時海塗,海潮環境的惡化,使得黃泥螺產量減少,品質降低。雖進行人工養殖,但產量與品質與當年不可同日而語。

順母泥螺一般在每年的清明前後吐出腹內的泥之後開始生長。當地有“四月半水泥螺壯”之老話頭。每當這個季節,天陰時趴在泥土上的泥螺,上面還蓋著一層薄薄的浮泥,沒有經驗的采捕者會被迷惑;晴天,泥螺受不了毒辣辣的太陽的烤曬,紛紛從洞穴中爬出來。這時,家住海邊的人們便頭戴斗笠,提著個桶在海塗上彎著腰不停的撿拾。還有一種采捕泥螺的方法是在晚上,有時為了趕潮汛,人們便備上馬燈,在找一塊放桶的木板,將馬燈綁在桶沿上,如海塗後一隻手推著桶,一隻手則借著馬燈的光不停地搜尋和撿拾泥螺,夏秋之交,常有千百盞馬燈映在遼闊海邊濕潤的灘涂上,星星點點,遠遠望去,煞是壯觀。

泥螺的吃法很多,有新鮮的“蔥油泥螺”或“油燜泥螺”,還有一種是做成“泥螺湯”,把洗乾淨的活泥螺放在鍋里同時加入清水,待燒開後,加上少許鹽、醋、糖和蔥花,不必加味素,其鮮美之味只有親口嘗過的才能體會得到泥螺原汁原味的滋味。商場上常見的一般是加工醃製的醉泥螺。順母泥螺除了味道鮮美,口感滑嫩,還在於沒有“泥筋”,是泥螺中的上品。

遊玩貼士

景區地址:寧波舟山朱家尖島

1.朱家尖景區門票包括:烏石塘、南沙海濱浴場、觀音文化園三個景點

2.印象普陀門票為貴賓席門票,演出時間為晚上20點15分開始

門票價格 朱家尖+印象普陀(貴賓席)聯票原價418元

蘇州各大旅行社報名230元

旅遊交通

簡介

朱家尖地圖朱家尖地圖

朱家尖島與舟山本島由跨海大橋相連,從沈家門過跨海大橋到朱家尖(大洞岙)只有8公里,有公車頻繁往返兩地。上海、杭州、寧波等地出發的的遊客可先乘車抵達定海或沈家門,然後轉乘到朱家尖大洞岙的班車。地圖

外部交通

自駕租車:上海—滬杭甬高速—杭州繞城高速東線—寧波—杭甬高速—北侖—白峰渡口—朱家尖。寧波白峰渡口—舟山鴨蛋山碼頭,單程50分鐘,15元/ 人,車輛擺渡費:5座以下55元/車;6~15座70元/車;16~24座80元/車;25~39座100元/車;40座以上120元/車),下船後駕車 上329國道,過跨海大橋直駛朱家尖。

機場大巴:舟山普陀山機場位於朱家尖島北部,從舟山機場到定海、沈家門,有機場班車或計程車直達。朱家尖與舟山第一大島在沈家門有跨海大橋相通,距朱家尖蜈蚣峙碼頭約5分鐘車程,有大巴相通。坐計程車打表10元起步,坐大巴是5元/人。

舟山普陀山機場已開通至北京、上海虹橋、晉江、廈門、福州、廣州及武夷山的多條航班,具體航班時刻,以售票處為準。

長途汽車:普陀汽車站—朱家尖大洞岙汽車站

行程:25分鐘

車票:3.5元

班車時間:每天5:20~19:10,每10分鐘一班

沈家門普陀汽車站—朱家尖南沙

行程:30分鐘

車票:6元

班車時間:每10分鐘一班

定海汽車站—朱家尖大洞岙汽車站

行程:40分鐘

車票:6.5元

班車時間:每天5:40~17:30,每30分鐘一班

朱家尖大洞岙汽車站

地址:朱家尖街道大洞岙

沈家門普陀汽車站

地址:東海中路蒲南路

渡船:朱家尖的碼頭—蜈蚣碼頭,位於朱家尖島的北部。與機場非常近,從那裡可以方便的前往普陀山。暫無班船直達上海、寧波等地。所以如果想乘船前往朱家尖,也可先抵達普陀山,再乘前往朱家尖的快艇。

內部交通

計程車:朱家尖的計程車起步價10元,從沈家門到南沙的價格是40元左右,包計程車玩朱家尖基本的4個景點(南沙、白山、烏石塘、情人島)100元左右。在沈家門東河路搭車到朱家尖大洞岙只需6元,4人坐滿即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