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異域間

本土異域間

《本土異域間》,是趙旭東編著,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

圖書信息

本土異域間本土異域間
作者:趙旭東(作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9月1日)
平裝: 353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301194942
條形碼: 9787301194942
商品尺寸: 22.8 x 15.2 x 1.8 cm
商品重量: 422 g

內容簡介

《本土異域間:人類學研究中的自我、文化與他者》內容簡介:十年前,即2001年的隆冬,我曾經專門抽出時間,將自己之前一些年所撰寫的文字編訂成冊,這些文章大多是從文化批評的視角而對那時中國社會科學本土化問題討論的思考,因此將書命名為《反思本土文化建構》,轉過年春天交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到了2003年的夏天,該書得以付梓出版。但由於當時印數的限制,不久在市面上就已不見此書銷售了,。這樣過了八年,去年寒假,北大社的諸葛編輯再次相約,囑我來專門修訂此書,並建議將我一些新近發表的文章加入其中,並改用另外一個書名,算是此書的修訂版,但實際是一本新書了。

編輯推薦

《本土異域間:人類學研究中的自我、文化與他者》是未名社科菁華·人類學。

作者簡介

趙旭東,教授,博士生導師。1998年獲北京大學社會學博士學位。2002年獲“王寬誠英國學術院獎學金”赴英國倫敦經濟學院(LSE)從事合作研究。2003年在荷蘭萊頓大學法學院從事為期一年的訪問研究。2007年起任中國農業大學人文發展學院教授,兼任《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執行主編。先後發表中英文論文七十餘篇,代表性著作為《權力與公正——鄉土社會的糾紛解決與權威多元》(2003),《反思本土文化建構》(2003)、《否定的邏輯——反思中國鄉村社會研究》(2008)、《文化的表達——人類學的視野》(2009)、《法律與文化——法律人類學研究與中國經驗》(2011)等。
本書可以看成是一位中國的社會學人類學學者多年研究的小結,也是作者在本土與異域之間上下求索的一份思想檔案的留存。在心理與社會、反思本土文化建構、從問題中國到理解中國、否定的邏輯、文化的表達、本土異域間等六個主題之下,;作者為我們展示了社會學與人類學在一個人的世界中所體現出來的一些新的觀念和理論進展。這是一個紮根於中國本土的社會學人類學者對於自身文化限度的有意識的自我超越,在這種超越性的思考中,文化的問題再一次成為這個學科無法避開且必須要去面對的一個問題。

目錄

自序
第一編 心理與社會
弗洛伊德的人格三結構理論評析
中國人的社會取向自我
心理與行為的社會基礎——認知與文化的視角
第二編 反思本土文化建構
想像中的社區
神話的文化解釋及其爭論
我懷疑,因為我存在——評黃著《知識與行動》
本土心理學的啟蒙觀:開展本土研究的一些教訓
超越本土化——反思中國本土文化建構
第三編 從問題中國到理解中國
歷史中的社區與社區中的歷史——讀《社區的歷程:溪村漢人家族的個案研究》
鄉村成為問題與成為問題的中國鄉村研究——圍繞“晏陽初模式”的知識社會學反思
從“問題中國”到“理解中國——作為西方他者的中國鄉村研究及其創造性轉化
第四編 否定的邏輯
中心的消解:一個華北鄉村廟會中的平權與等級
否定的邏輯——華北村落廟會中平權與等級的社會認知基礎
第五編 文化的表達
文化不是
消費的文化解釋
有關上古巫文化的一個註解——讀費孝通教授《中國古代玉器和傳統文化》有感
在文化對立與文化自覺之間
侈靡、奢華與支配——圍繞13世紀蒙古遊牧帝國服飾偏好與政治風俗的札記
第六編 本土異域間
人類學的時間與他者建構
馬林諾斯基與費孝通:從異域邁向本土
遠去與歸來——一種跨越鄉土社會的田野民族志方法論
超越社會學既有傳統——對費孝通晚年社會學方法論思考的再思考
世界性·四海一家·天下大同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